首頁 資訊 醫(yī)生支招:適當餓一餓,或能更長壽!

醫(yī)生支招:適當餓一餓,或能更長壽!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4月23日 15:36

你是否還記得上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肚子“咕咕叫”是什么時候?現(xiàn)代社會的我們,往往不是因為真正的饑餓而#圖文夏日征集令#進食,而是遵循著既定的時間表享用三餐。加之運動量的匱乏,使得“饑餓”這一生理信號在許多人身上變得陌生而遙遠。

但令人驚訝的是,“饑餓感”對于維護我們的身體健康和延長壽命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研究表明,適度地讓身體保持一種輕微的饑餓狀態(tài),不僅能夠激發(fā)身體的自我修復機制,對抗衰老,還可能為我們帶來更加長久的生命旅程。這一發(fā)現(xiàn)無疑為我們重新審視飲食習慣提供了新的視角。

適當餓一餓,真能更長壽!

在2023年,備受矚目的《科學》(Science)雜志揭曉了一項引人深思的研究成果——“饑餓對果蠅衰老進程的調控作用”。這項研究揭示了饑餓作為一種生理狀態(tài),能夠精細地調節(jié)果蠅體內的生物機制,特別是影響它們大腦中某些關鍵基因的表達模式。這種基因表達的調整,出乎意料地起到了延緩果蠅衰老、并顯著延長其生命周期的效果。這一發(fā)現(xiàn)不僅拓寬了我們對饑餓與衰老之間復雜關系的理解,也為探索人類健康與長壽的奧秘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線索。

研究使用幾種方法誘導果蠅產(chǎn)生饑餓感,在饑餓處理后,果蠅的壽命延長了50%左右,并且存活率也更高。

最終,一項深入探究的研究揭示了一個令人矚目的發(fā)現(xiàn):長期的饑餓狀態(tài)似乎能夠重新設定食欲調節(jié)的基準點,進而對生物體的衰老過程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的通訊作者,Scott Pletcher博士,對此發(fā)表了重要見解,他強調:“饑餓感本身,無需其他外部干預,就具備延長壽命的潛力。”

不僅動物研究,人群研究也發(fā)現(xiàn),少吃保持饑餓能減緩衰老和延長壽命。2023年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在《自然-衰老》期刊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減少25%卡路里的攝入(約保持7-8分飽),可將健康成年人的衰老速度減緩2%-3%,死亡風險降低10%-15%。

確實,適當保持饑餓狀態(tài)不僅在延長壽命方面展現(xiàn)出積極效果,還能直接促進身體健康,減少多種疾病的發(fā)生風險。2017年《細胞代謝》雜志上發(fā)表的一項重要研究就明確指出了這一點:通過適當?shù)酿囸I處理,可以有效激活身體細胞內的自噬過程。

細胞自噬是一種高度保守的細胞內降解機制,它負責清除受損或多余的細胞器、蛋白質聚集體等“垃圾物質”,并促進廢物的代謝排出。這一過程對于維持細胞穩(wěn)態(tài)、促進細胞修復與再生至關重要。而適當餓一餓,正是觸發(fā)這一自我清理機制的有效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激活細胞自噬后,身體能夠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的有害物質,減輕細胞負擔,恢復細胞健康。這種作用不僅有助于提升身體的整體抵抗力,還能在多個層面上減少疾病的發(fā)生。例如,通過降低胰島素抵抗和調節(jié)血糖水平,適當饑餓有助于改善代謝功能,從而有利于體重控制和減少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這3種病,適當餓一餓就消失了

"民以食為天",這句古訓深刻體現(xiàn)了食物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然而,在中醫(yī)的智慧里,饑餓也被視為一種調理身體、輔助治愈疾病的方法。具體而言,對于以下三種疾病,適當采取饑餓療法,或許能讓病癥悄然消退。

1. 部分胃病

罹患胃病后,過量進食常導致反酸、燒心及腹部脹滿。中醫(yī)理論認為,脾臟主導著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一旦飲食無度,脾胃的運化機能便會紊亂,進而引發(fā)胃脹、胃痛等困擾。那么,該如何改善這一狀況呢?關鍵在于控制飲食量,避免過度飽食,同時也需警惕,勿因一時饑餓而匆忙進食。理想的做法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既不過度壓抑食欲,也不讓胃部過度擴張,保持一種輕微的饑餓感,有助于脾胃功能的自然調節(jié)與恢復。

2. 有些失眠

確實,不少人因為晚餐過量而導致消化不良,進而影響夜間的睡眠質量,頻繁遭遇失眠的困擾。針對這一問題,其實有一個簡單而有效的調理方法:調整晚餐的飲食習慣。

具體而言,晚餐時應盡量控制食量,以七分飽為宜,避免過量進食給腸胃帶來過重負擔。此外,盡量將晚餐時間提前,建議在晚上七點之后就不再進食,給身體留出足夠的消化時間。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減輕腸胃的負擔,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還能有效避免因消化不良而引起的失眠問題。

3. 很多肥胖

如今,肥胖問題困擾著眾多人群,盡管“控制飲食,增加運動”的口號不絕于耳,但忽視飲食管理,即便再勤奮鍛煉,也難以有效減重。肥胖不僅是外觀上的負擔,更是健康隱患的溫床,可能誘發(fā)多種疾病。因此,預防肥胖的關鍵在于調整飲食習慣,遠離油膩重口,避免過量進食,適時體驗輕微的饑餓感,這一舉措對于維持健康體重至關重要。

少吃不是盲目節(jié)食,科學少吃記住這5點!

1. 控制好三餐的比例,晚餐可以適當少吃點

在控制飲食的同時,確保營養(yǎng)均衡是首要原則。建議遵循“三餐均衡分配法”,即將每日所需熱量大致劃分為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對于初嘗“輕食”之旅的人而言,調整晚餐的熱量攝入是一個良好的起點。鑒于晚餐與就寢時間相近,過量進食易妨礙消化,故晚餐宜選擇蔬菜、全谷物及優(yōu)質蛋白質等營養(yǎng)豐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力求達到七分至八分飽的適宜程度,以促進健康消化與良好睡眠。

2. 試試東方膳食模式,健康食物有助于少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倡導了“東方健康膳食模式”,該模式以我國東南沿海的浙江、上海、江蘇、福建等地為典范,其核心在于食物的多樣性與烹飪的清淡少油。這一模式顯著特點是富含多樣化的蔬菜水果,強調多攝入魚蝦等海產(chǎn)品,以及充足的奶類和豆類食品。此膳食模式旨在有效預防營養(yǎng)素不足、肥胖癥及多種慢性疾病的發(fā)生,進而促進民眾健康,提升整體預期壽命。

吃高度加工食物和吃健康食物也是不一樣的,多吃一些健康食物更有助于幫助你少吃。比如:同樣體積大小的一個漢堡或蛋糕,和一份糙米飯、蔬菜、肉類相比,健康的糙米飯、蔬菜、肉類的熱量會更低,飽腹感更強。這無形中降低了熱量攝入,更有助于健康。

3. 把餐盤換小一點的,吃飯調整下食物順序

吃飯時把餐盤、碗等換成小一點的,可以避免多吃,也能幫助減少熱量攝入。同時調整吃飯順序:菜→肉→主食,吃飯的時候先吃蔬菜和肉,最后吃主食。這樣的飲食順序可以更好實現(xiàn)熱量最小化,飽腹感最大化。

4. 吃飯時多咀嚼幾下,專心吃飯不要看手機

用餐時應盡量避免匆忙吞咽,每一口飯菜都應細細品味,多加咀嚼,這樣的慢食方式有助于大腦更快捕捉到飽腹的訊息。當食物在口腔中停留的時間延長,大腦便能提前接收到飽腹的信號,從而有效控制食量,避免過量進食。相反,若是狼吞虎咽,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已過量,對健康不利。

同時,用餐時的專注也極為重要。放下手機,暫停追劇,讓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食物上,這樣大腦才能更清晰地感知到飽腹程度。若是一邊吃飯一邊分心于手機或電視劇,很容易陷入無意識的進食狀態(tài),不知不覺中攝入過多食物,長期以往對健康無益。

5. 感覺吃到七八分飽,放下碗筷并離開餐桌

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去探索并找到讓自己感到七八分飽的適宜飯量,這需要我們在日常飲食中不斷體驗和調整。當我們的飲食時間能夠保持相對規(guī)律和固定時,如果在某一餐中自覺控制了食量至七八分飽,那么到下一餐之前,我們或許能感受到一絲輕微的饑餓感,但這種饑餓并不會過于強烈或令人不適。此外,一旦意識到自己已接近七八分飽的狀態(tài),應立即采取行動,比如放下手中的碗筷并離開餐桌,以防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因久坐而再次伸手取食,從而導致過量進食。

相關知識

醫(yī)生支招:適當餓一餓,或能更長壽!
適當餓一餓,真能更長壽
適當餓一餓,真能更長壽!醫(yī)生:這3種疾病,餓一餓就消失了!
適當餓一餓,真能更長壽?醫(yī)生:饑餓時,細胞會自己“吃掉”自己
適當餓一餓,身體更健康?醫(yī)生告訴你實情
研究發(fā)現(xiàn)適當挨餓或更長壽 饑餓感帶來健康益處
餓一餓,能多活20年?適當餓一餓,或可改善這4種?。?/a>
適當?shù)酿囸I感有助長壽
適當餓肚子,竟能收獲健康與長壽!
餓一餓,好處不止一點點!不只減肥,還會更長壽!

網(wǎng)址: 醫(yī)生支招:適當餓一餓,或能更長壽! http://m.u1s5d6.cn/newsview1172961.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