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報告一看就懂》各種病癥的體征你都知道嗎?讀懂體檢報告要這樣做!
第五章 解讀常規(guī)體檢項目,檢查做到心中有數(shù)
3.運動適量。生命在于運動,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現(xiàn)在,很多老年人也患上了年輕人的喜好,經常待在家里看電視、玩手機,這些都不利于身體的健康。只有適量的運動才能改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心臟的營養(yǎng)和脂質代謝,促進全身血液和體液循環(huán)以及新陳代謝,延緩機體組織的老化和免疫系統(tǒng)功能衰減的進程。
血液流變學檢查,看看你的血液黏稠度
血液太黏稠,容易患病
一些人在抽靜脈血化驗時,看見自己的血液流入注射器的速度比較慢,而且呈深紅或暗紅色時,常常會問護士:“我的血是不是太稠了?”這反映了人們十分關心自己的血液黏度是否正常,因為很多人都知道血液太稠可能會引起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
人們的上述醫(yī)學常識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因為血液中紅細胞數(shù)量增多可導致血液顏色變成深紅或暗紅色,血流速度減慢,血液黏度增高。但僅憑肉眼觀察血液顏色和流動速度就來判斷其是否黏稠既不科學,又容易引起誤解。
因為引起人體血液黏度增高的因素很多,如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增多可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一些大分子蛋白質,如纖維蛋白原、球蛋白、脂蛋白等增高也可引起血液黏度增高。
此外,靜脈血如果含氧量低,血液可呈現(xiàn)暗紅色,并非紅細胞過多所致。所以說,要想了解自己的血液黏度是否正常,應該到大型醫(yī)院檢驗科進行檢查確定。
揭開血流變學檢查的真面目
血流變檢查,是研究血液的流動性和黏滯性以及血液中紅細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和變形性等的一種檢查手段。血液流變學包括全血比黏度,全血還原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電泳時間、血小板電泳時間、纖維蛋白原測定、血沉及紅細胞變形能力等10多項指標。主要是反映由于血液成分變化,而帶來的血液流動性、凝滯性和血液黏度的變化。
在正常情況下,血液在外力的變化而變化,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當血液黏度變大時,血液流動性就變差,也就最容易發(fā)生腦血栓性疾病。反之,黏度較小,流動性較好。
臨床和實驗資料表明,血液流變學異常是出血性腦血管病和缺血性腦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基礎,并與其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長期高血壓導致動脈壁內膜受損,纖維素性壞死和玻璃樣改變,管壁粥樣硬化,以至形成粟粒狀腦動脈瘤。一旦動脈內壓力驟升,超過血管壁的耐受性時,就會導致破裂出血。而血脂升高,血黏度增高,血流緩慢,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以及血小板、纖維蛋白原等諸因素的參與,又易形成梗死。
血流變學異常是腦血管病的發(fā)病先兆之一。經觀察,有些老年高血壓患者,當血液流變學指標由正常轉化為多項和極度異常時,不久即發(fā)生腦血管病或心肌梗死。
對血液流變學檢查提示有先兆異常者進行治療,是腦血管病預報和預防的有效方法。
當然,如果經過血液流變學的預測結果是正常的,也不能完全排除沒有發(fā)生腦血管病的可能性,應結合其他因素綜合分析,絕不能把血液流變學檢查指標作為預報腦血管病的唯一根據(jù)。
腫瘤標志物檢測,讓腫瘤君滾蛋吧
預防腫瘤,提早發(fā)現(xiàn)是關鍵
2011年,美國蘋果公司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因為胰腺癌擴散導致呼吸停止。喬布斯的去世,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人們在為科技界失去一位“天才”而感到惋惜的同時,也再一次將“癌癥”——這個威脅人類健康最兇狠的“殺手”推到了前臺。
2012年世界癌癥報告顯示,每年癌癥新發(fā)病例約1400萬,死亡人數(shù)約800萬,中國新發(fā)病例占全球新發(fā)病例的22%,死亡人數(shù)占26%,約211萬人,超過全球癌癥死亡人數(shù)的1/4。男性當中肺癌發(fā)病率最高,女性是乳腺癌。
癌癥也叫“惡性腫瘤”,即使在科技發(fā)展如此迅猛的今天,醫(yī)學界對不少癌癥的發(fā)病原因依然沒有明確定論,所以提前預防癌癥有時候會無從下手,只能通過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來攻克。
但是,由于很多癌癥在發(fā)病初期并沒有特異性的癥狀,等出現(xiàn)明顯不適后才去醫(yī)院就診,多數(shù)病患已到中晚期,治療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所以,目前最為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血液、影像學檢查早期發(fā)現(xiàn)癌癥,把其“扼殺”在搖籃中。
世界衛(wèi)生組織也曾指出,如果能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90%~95%的腫瘤是可以治愈的,而早發(fā)現(xiàn)是解決癌癥防與治的關鍵中的關鍵。
在與癌癥的抗爭中,與喬布斯同屬一個國度的美國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可以說是預防癌癥最積極的“公眾人物”。2013年5月,朱莉對外公布,通過乳腺癌易感基因檢測發(fā)現(xiàn),她從母親那遺傳了突變的癌癥易感基因BRCA1,患乳腺癌的概率高達87%,患卵巢癌的概率為50%。她的母親就是因為卵巢癌而早逝。為預防乳腺癌,朱莉進行了預防性雙側乳腺切除手術,術后她患乳腺癌的概率將從87%降到5%。2015年3月,在醫(yī)生建議下,朱莉又進行了手術摘掉卵巢及輸卵管。也就是說,兩年來,為了防癌,朱莉先后切掉了乳腺、輸卵管和卵巢3個器官。
認清腫瘤標志物檢查
腫瘤標志物是醫(yī)學家發(fā)現(xiàn)的可最早發(fā)現(xiàn)腫瘤征兆的措施。腫瘤標志物是指在腫瘤發(fā)生和增殖的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合成、釋放或者是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的一類物質。當機體發(fā)生腫瘤時,血液、細胞、組織或體液中的某些腫瘤標志物就可能會相應地升高。
通過腫瘤標志物的檢查可以在腫瘤普查中早期發(fā)現(xiàn)腫瘤患者,幫助觀察抗腫瘤治療療效以及判斷預后。腫瘤標志物篩查常用血清作為篩查樣本,目前主要發(fā)現(xiàn)的腫瘤標志物有甲胎蛋白等。上述的美國影星朱莉就在切除卵巢和輸卵管的公開日記中提到,因為家族病史,自己每年都會做血液中CA125蛋白含量的檢測,這是判斷卵巢癌的一項腫瘤標志物。
如果體檢發(fā)現(xiàn)某個或某幾個腫瘤標志物持續(xù)升高,那么應提高警惕,需要進一步進行CT、B超等方面的檢查,特別是要通過病理檢查才能明確診斷,如果只是單次輕度升高或每次檢查的結果沒有大的變化,就沒必要那么緊張。
有的受檢者對腫瘤標志物存在一定的誤解:認為某項腫瘤標志物高就患了某種腫瘤了,因此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恐慌。實際上某一腫瘤的診斷是根據(jù)患者的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及各種影像檢查后由醫(yī)生綜合分析后才能被確定。
哪類人最應做腫瘤標志物篩查
腫瘤篩查是通過選擇特定的篩查項目,在“健康人群”中,也就是尚無明顯自覺癥狀和明顯陽性體征的人群中進行定期檢查,從中發(fā)現(xiàn)惡性腫瘤患者。
腫瘤篩查可以起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的作用,甚至是根治最基礎的條件,這項檢查對于癌癥高危人群最為適合。
癌癥高危群體包括:有惡性腫瘤家族史。
日常生活要重視癌癥早期信號
預防腫瘤,除了定期體檢外,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視一些癌癥的早期危險信號,同樣有利于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
癌癥早期危險信號有:乳腺、頸部、皮膚和舌等身體淺表部位出現(xiàn)經久不消或逐漸增大的腫塊;體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內色澤加深或變淺、迅速增大,脫毛、瘙癢、滲液、潰爛等;吞咽食物有哽咽感、胸骨后悶脹不適、疼痛、食管內異物感;皮膚或黏膜經久不愈的潰瘍,有鱗屑、膿苔覆蓋、出血和結痂等;持續(xù)性消化不良和食欲減退;便秘、腹瀉交替出現(xiàn),大便變形、帶血或黏液;持久性聲音嘶啞,干咳,痰中帶血;耳鳴,聽力減退,鼻血、鼻咽分泌物帶血和頭痛;月經期外或絕經后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特別是接觸性出血;無痛性血尿,排尿不暢;不明原因的發(fā)熱、乏力、進行性體重減輕等。
醫(yī)生提示
北京市常見腫瘤基礎體檢項目指引
2013年5月,北京市衛(wèi)生局和北京市腫瘤專家聯(lián)合編寫公布了《北京市常見腫瘤基礎體檢項目指引》,目的是為市民篩查癌癥給出體檢建議。該指引將人群分為女性45歲以下;女性45歲及以上;男性50歲以下;男性50歲及以上,針對不同人群給出了需檢查的項目。
(點擊上方卡片可閱讀全文哦↑↑↑)
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感覺小編推薦的書符合你的口味,歡迎給我們評論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小編為你持續(xù)推薦!
相關知識
讀懂體檢報告,這些話一定要聽
體檢報告怎么看?9張圖教你讀懂“健康信號”
手把手教你讀懂健康體檢報告
如何讀懂健康年檢報告
全國每年5.5億次體檢,如何看懂“天書”報告單
【科普】如何讀懂健康年檢報告
如何看懂健康體檢報告?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開屏策劃|建議收藏!教你看懂體檢報告!
讀懂體檢報告,擊破各項肥胖指標
體檢報告不再難懂,在線工具幫你解讀健康數(shù)據(jù)
網址: 《體檢報告一看就懂》各種病癥的體征你都知道嗎?讀懂體檢報告要這樣做! http://m.u1s5d6.cn/newsview909354.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