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教學中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研究.doc
文檔簡介
行動導向教學法認為,知識源于實踐。在實踐中獲得的感性認識需要通過反復實踐才能提升為理性認識,并且回歸到實踐中。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行動導向教學法發(fā)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系統地組織小學體育教學活動,讓學生全方位地自主行動,在“動起來”的同時形成健康行為,提升運動能力,培養(yǎng)體育品德。本文將以《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為依據,探討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一、合理制定目標,課標引領行動根據新課標,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與健康教學總目標包括:(1)掌握和運用體能和運動技能,提高運動能力;(2)學會運用健康與安全的知識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品德。因此,可以看出,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與健康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的體育行動。此外,根據新課標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水平目標的分析,也可以發(fā)現這一特點。這表明,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應避免過分強調理論,而要更加關注學生在體育與健康方面的實際行動。在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時,教師可以根據新課標,以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總目標和水平目標為基礎,以單元為最小單位合理制定指向行動的教學目標,然后細化貼近課標的課時目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與健康行動。例如,教學小學一年級體育課程中的“跑與游戲”相關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根據新課標“水平一”目標要求,制定單元目標:通過游戲“老鷹捉小雞”,體驗馬步跑、追逐跑等基本移動性運動技能。其次,教師可以根據單元的不同課時內容,如牽手跑、負重跑、快速變向跑、障礙跑、站立式起跑、迎面接力跑、30米快速跑等,以行動為導向,細化不同的課時目標。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通過目標踐行課程標準,借助標準引領行動,能夠讓學生自覺地進行體育活動,鍛煉體育技能,提升運動水平。二、善用榜樣力量,激發(fā)行動熱情榜樣具有重要的影響力,通過一些體育運動員的榜樣形象,可以激發(fā)小學生對體育的熱情,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實踐和自我訓練。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和調查,了解學生心目中理想的體育運動員形象,并從專業(yè)角度為他們收集和提供大量專業(yè)運動員的榜樣故事。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具有模仿的習慣,他們能夠通過模仿來糾正自己的行為,提升學習效果。教師在幫助學生塑造體育運動榜樣形象方面越是用心,就越能激發(fā)學生的體育運動積極性,使他們樂于行動并堅持下去。例如,教學小學體育一年級“基本體操與游戲”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體操”主題,通過新聞報道、紀錄片等途徑,收集體操領域專業(yè)運動員的榜樣故事,為學生塑造榜樣形象。如中國女子體操運動員管晨辰,2020年獲得東京奧運會體操女子平衡木冠軍,以個性化動作“袋鼠搖”出圈并走紅網絡。教師可以在分享管晨辰體操運動故事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播放其參賽視頻,組織學生觀看和討論。一方面,通過專業(yè)運動員的榜樣故事,激發(fā)學生對榜樣的敬佩之情,使學生對體操運動產生熱情。另一方面,利用專業(yè)運動員的獨創(chuàng)性體育動作,讓學生發(fā)現體育運動的趣味性,激發(fā)其運動興趣,然后以興趣為驅動,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體育運動。三、確保量化教學,定時定量行動小學體育教學想要按照預期計劃進行,取得接近預期或超預期的教學成果,必須讓教學有條不紊,讓每一名學生都得到適當的指導和練習。這便要求教師在固定時間內,為學生提供固定的行動內容。教師首先應建立整體觀,以學期、月、星期為單位,整體制定小學體育教學計劃,明確不同時間段的活動內容。其次應從整體到部分,對每一節(jié)體育課制定詳細的計劃,科學安排課堂的教學時間,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學習理論知識,鍛煉體能和運動技能。例如,教學小學體育一年級“小籃球與游戲”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在“快樂籃球與游戲——原地多種姿勢拍球”的教學中,按照以下方式安排課堂時間:(1)課堂前5分鐘:熱身運動,導入體育運動與健康主題;(2)課堂第6~15分鐘,組織游戲,示范原地多種姿勢拍球,組織學生觀察和模仿;(3)課堂第16~30分鐘,學生自主游戲,練習原地多種姿勢拍球;(4)課堂第30~35分鐘,教師總結學生在自主游戲中,原地多種姿勢拍球的問題并進行指導,學生鞏固原地多種姿勢拍球;(5)課堂35~45分鐘,學生自由活動?;诤侠淼恼n堂時間規(guī)劃以及明確的體育實踐要求,學生在固定時間內落實了固定數量的體育行動,使其在定時定量的體育與健康活動中,進一步強化了體能和運動技能。四、注意因材施教,鼓勵個性行動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踐行因材施教理念,鼓勵學生進行有個性的行動,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關注學生特點,客觀把握不同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能的差異。教師可以定期組織體能測驗、運動技能競賽等活動,通過在此類活動中學生的具體行動和表現,對學生特點與差異進行評估,然后在之后的教學中,根據評估結果設計分層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參與更加適合自己的體育與健康活動。例如,教學小學體育一年級“投擲與游戲”相關內容時,由于體能和運動技能存在差異,學生不能在其實踐活動中,完成同一要求的投擲任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為他們準備不同材料、質量的投擲用品,再向學生提出不同難度的投擲要求,如“單手將輕物擲遠”“單手將輕物擲到一定距離”“在投擲時做到肩上屈肘、協調用力、自然揮臂”等。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進行小學體育教學,經過一段時間的行動,學生基本能對自身能力進行準確判斷。因此,在因材施教過程中,學生能夠自覺選擇合適的體育用品和實踐目標,個性化地調控自身行動,達成高度契合個人特征的進步和發(fā)展。五、重視全程評價,突顯行動成就新課標提出“重視綜合性學習評價”的課程理念。據此,小學體育教學應在“教會、勤練、常賽”的基礎上,繼續(xù)改革傳統評價模式,落實多維、多樣、多主體評價。教師可以在學生自覺行動前提下,全面關注學生行動過程與結果,讓教學凸顯學生行動成就,用評價增加學生體育運動自信。教師可以與學生同步,在基于專業(yè)視角評價學生的同時,鼓勵學生自主評價、互相點評和學習。例如,教學小學體育一年級“投擲與游戲”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在學生依次展現投擲行動時,先讓學生相互觀察,再觀察每一名學生的行動。等到最后一名學生完成投擲,由教師牽頭,從投擲動作、投擲結果、投擲前準備、投擲態(tài)度等多個維度,與學生一同評價,讓學生加強自我反思與相互學習,并且在積極性評語中增強學習體育的信心。總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應全面關
相關知識
教育教學研究:引導式教學法在體育與健康課的合理應用
運動人體科學的體育教學研究
跳繩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中小學家庭教育指導計劃.docx
花樣跳繩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體育教學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小學生性別角色悅納教育實踐研究.doc
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重組家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策略開題報告教案.doc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doc
網址: 小學體育教學中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研究.doc http://m.u1s5d6.cn/newsview898500.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