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健康心理學;

健康心理學;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5日 18:30

1、健康心理學,主要內(nèi)容,第五節(jié) 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 第六節(jié) 關于健康心理學 第七節(jié) 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的分類 第八節(jié) 壓力與健康,具體內(nèi)容,第五節(jié) 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 第一單元 關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義 第二單元 評估心理健康的標準 第三單元 相關概念的區(qū)分及內(nèi)涵 第六節(jié) 關于健康心理學,具體內(nèi)容,第七節(jié) 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的分類 第一單元 概述 第二單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類 第八節(jié) 壓力與健康 第一單元 從心理學角度看壓力 第二單元 壓力的適應 第三單元 壓力的臨床后果和中介系統(tǒng),第五節(jié) 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第一單元 關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義 第二單元 評估心理健康的標準 第三單元 相關概念的區(qū)分

2、及內(nèi)涵,第一單元 關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義,第三屆國際心理衛(wèi)生大會( 1946年)曾為心理健康下過一個定義:“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在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nèi),將個人心境發(fā)展成最佳的狀態(tài)。”,心理健康的標志,該次大會也曾認定心理健康的標志是: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xié)調; 適應環(huán)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 在職業(yè)工作中,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義,心理健康是指各類心理活動正常、關系協(xié)調、內(nèi)容與現(xiàn)實一致和人格處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第二單元 評估心理健康的標準,一、評估心理健康的三標準 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標準,一、評估心理健康

3、的三標準,體驗標準 操作標準 發(fā)展標準 要把三種標準聯(lián)系起來綜合地加以考察和衡量。,體驗標準,是指以個人的主觀體驗和內(nèi)心世界為準,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當?shù)淖晕以u價。,操作標準,是指通過觀察、實驗和測驗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動的過程和效應,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個人心理活動的效率和個人的社會效率或社會功能 。,發(fā)展標準,發(fā)展標準,著重對人的心理狀況進行時間縱向 考察分析 。 發(fā)展標準指有向較高水平發(fā)展的可能性,并且有使可能性變成現(xiàn)實的切實可行的行動措施。,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標準,(一)、周期節(jié)律性 (二)、意識水平 (三)、暗示性 (四)、心理活動強度. (五)、心理活動耐受力. (六)、康復能力

4、 (七)、心理自控力 (八)、自信心 (九)、社會交往 (十)、環(huán)境適應能力,(一)、周期節(jié)律性,人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著自己內(nèi)在的節(jié)律性。一般可以用心理活動的效率做指標去探查這種客觀節(jié)律的變化。,(二)、意識水平,意識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為客觀指標。 思想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由此而造成的其它后果如記憶水平下降等等也越嚴重。,(三)、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圍環(huán)境的無關因素引起情緒的波動和思維的動搖,有時表現(xiàn)為意志力薄弱。他們的情緒和思維很容易隨環(huán)境變化,給精神活動帶來不太穩(wěn)定的特點。,(四)、心理活動強度,這是指對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一種強

5、烈的精神打擊出現(xiàn)在面前,不同的人對于同一類精神刺激的反應是各不相同的,這就能看出不同人對于精神刺激的抵抗力。 這種抵抗力主要是和人的認識水平有關,人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固有的性格特征和先天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素質也都會影響到這種抵抗能力。,(五)、心理活動耐受力,慢性的長期的精神刺激可以折磨一個人整整一生,也可以使一個人痛苦很久。 對長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看作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標,稱它為耐受力。,(六)、康復能力,從創(chuàng)傷刺激中恢復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稱為心理康復能力。 康復水平高的人恢復得較快,而且不留什么嚴重痕跡,每當再次回憶起這次創(chuàng)傷時,他們表現(xiàn)得較為平靜,原有的情緒色彩也很平淡。,(七)、心理自控力

6、,情緒的強度、情感的表達、思維的方向和過程都是在人的自覺控制下實現(xiàn)的。 精神活動和過程的隨意性程度以及自覺控制的水平高低,是與自控能力有關的。,(八)、自信心,當一個人面對某種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務時,必然會首先估計一下自己的應付能力。這種自我評估有兩種傾向,一種是估計過高,一種是估計過低。 自信心實質上是一種自我認知和思維的分析綜合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在生活實踐中逐步提高。,(九)、社會交往,人類的精神活動得以產(chǎn)生和維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會交往。 社會交往的剝奪,必然導致精神崩潰,出現(xiàn)種種異常心理。 一個人與社會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標志著一個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十)、環(huán)境適應能力,心理是

7、適應環(huán)境的工具,人為了個體保存和種族延續(xù),就必須適應環(huán)境。人不僅能適應環(huán)境,而且可以通過實踐和認識去改造環(huán)境。 當生活環(huán)境條件突然變化時,一個人能否很快地適應下來以保持心理平衡,這就是人們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往往標志著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的健康水平。,第三單元 相關概念的區(qū)分及內(nèi)涵,一、臨床心理學領域概念的區(qū)分 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體內(nèi)涵,心理正常、心理異常問題的圖示,健康心理與不健康心理,健康的心理活動是一種處于動態(tài)平衡的心理過程。 不健康心理活動是一種處于動態(tài)失衡的心理過程。,健康心理,健康心理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它在某一時段內(nèi),展現(xiàn)著自身的正常功能。 而從發(fā)展角度看,健康心理是在常規(guī)條件下,

8、個體為應對千變?nèi)f化的內(nèi)、外環(huán)境,圍繞某一群體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兩個標準差)范圍內(nèi)不斷上下波動的相對平衡過程。,不健康心理,當心理活動變的相對失衡,而且對個體生存發(fā)展和穩(wěn)定生活質量起著負面作用,那么,這時的心理活動,便稱為“不健康心理”狀態(tài)。 “不健康心理活動”涵蓋一切偏離常模而喪失常規(guī)功能的心理活動。,神經(jīng)癥與正常的分界線,常形與變形 評定方法,心理沖突的常形,一是它與現(xiàn)實處境直接相聯(lián)系,涉及大家公認的重要生活事件,例如,夫妻關系不和,病人長期想離婚又不想離婚,十分苦惱; 二是他帶有明顯得到的性質,無論你持什么道德觀點,你總可以將沖突的一方是為道德的,而另一方是不道德的 。,心理沖突的變

9、形,一是它與現(xiàn)實處境沒有什么關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雞毛蒜皮,一般人認為簡直不知的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學的人感到難以理解,很容易解決的問題為什么病人卻解決不了。 二是他不帶明顯得到的色彩。如上例,你不能說吃藥和不吃藥何者道德何者不道德。心理沖突的變形是神經(jīng)癥性的而心理沖突的常形則是大家都有的經(jīng)驗。,病程情況,不到三個月為短程,評1分; 三個月到一年為中程,評2分; 一年以上為長程,評3分。,精神痛苦的程度,輕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動設法擺脫,評1分; 中度者病人自己擺脫不了須靠別人的幫助或出境的改變才能擺脫,評2分; 重度病人幾乎完全無法擺脫,評3分。,社會功能,能照常工作學習或者工作學習

10、以及人際交往只有輕微妨礙者,評1分; 中度社會功能受損害者,工作學習或人際交往效率顯著下降,不得不減輕工作或改變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場合不得不盡量避免,評2分; 重度社會功能受損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學習,不得不休病假或推卸,或某些必要的社會交往完全回避,評3分,總體評價,如果總分為3,可以認為患不夠診斷為神經(jīng)癥。 如果總分不小于6,神經(jīng)癥的診斷是可以成立的。 45分為可疑病例,需進一步觀察確診。 需要說明的是,對精神痛苦和社會功能的評定,至少要考慮近三個月的情況才行,評定涉及的時間太短是不可靠的。,第六節(jié) 關于健康心理學,工作領域大致有以下5個方面: 健康和疾病中的心理學問題; 促進和維

11、護健康的心理學問題; 疾病防御和治療中的心理學問題; 疾病患者的心理學問題; 促進健康服務和健康服務政策的制定,一、軀體疾病患者一般心理特點,(一)對客觀世界和自身價值的態(tài)度發(fā)生改變。 (二)患者的把注意力從外界轉移到自身的體驗和感覺上。 (三)情緒低落。 (四)時間感覺發(fā)生變化。 (五)精神偏離日常狀態(tài)。,二、心理學對軀體疾病治療的意義,1、醫(yī)患關系 2、查房影響 3、疾病恢復過程 4、不治之癥 5、合并心理障礙的處理 6、軀體疾病心理變化的影響因素,5、合并心理障礙的處理,(1)、合并綜合癥 (2)、長期住院影響 (3)、重癥患者的恐慌 (4)、心身疾病的焦慮與抑郁 (5)、夸大疾病的傾向

12、,軀體疾病心理變化的影響因素,首先,它取決于病情本身的特點,也就是疾病本身是否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大腦的活動。 其次,是取決于疾病的發(fā)展過程和嚴重程度 。在疾病嚴重和迅速發(fā)展時,或者有中毒現(xiàn)象存在時,會出現(xiàn)意識模糊之類的心理障礙,而神經(jīng)官能癥類的癥狀,多在疾病慢慢發(fā)展和逐漸嚴重的情況下產(chǎn)生。 其三,各類有害因素會加倍影響心理活動,如含酒精飲料,通常可能只改變?nèi)说那榫w;而在身體有病時,它可以加重情緒的變化,甚至出現(xiàn)意識障礙。,第七節(jié) 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的分類,第一單元 概述 第二單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類 補充資料:焦慮專欄,第一單元 概述,1、心理健康咨詢的工作對象 2、工作范圍擴大的影響 3、造成范圍

13、擴大的原因 4、心理健康咨詢主要工作內(nèi)容 5、心理不健康分類的前提,1、心理健康咨詢的工作對象,心理健康咨詢的工作對象,只是心理不健康的各類狀態(tài),而不是各類異常心理狀態(tài)。 可是,從現(xiàn)階段咨詢心理學自身發(fā)展狀況來看,心理健康咨詢的工作對象與神經(jīng)癥和神經(jīng)衰弱的某些癥狀之間,界限混濁不清。,2、工作范圍擴大的影響,一來造成咨詢心理學對精神病學的依附; 二來給咨詢心理學的臨床分類診斷和確定工作目標帶來麻煩。,3、造成范圍擴大的原因,(1)、在精神病學領域中,“神經(jīng)癥”,特別是“神經(jīng)衰弱” 的外延和內(nèi)涵并不十分清楚。 (2)、對非精神病、非神經(jīng)癥的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咨詢心理學也沒有認真進行過界定 (3)、

14、咨詢心理學自身,由于理論觀念分歧較大,所以咨詢操作的著眼點并也不統(tǒng)一。,4、心理健康咨詢主要工作內(nèi)容,從總體來看,心理健康咨詢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內(nèi)容,仍然屬于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 比如,由于現(xiàn)實的學習、工作、個人生活壓力以及婚姻、家庭、社會適應等具體事件造成的各類不良情緒與行為(,5、心理不健康分類的前提,對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進行分類時,將徹底排出各類神經(jīng)癥以及精神障礙的癥狀。 把確診的神經(jīng)癥和精神病的癥狀列入異常心理范疇。,一、區(qū)分的用途,1、咨詢心理學與鄰近學科的區(qū)分 2、進行合理的臨床診斷 3、限定心理健康咨詢范圍 4、咨詢方案的制定 5、療效評估 6、心理健康問題的深入研究 7、職業(yè)培訓 8、心

15、理健康狀況調查 9、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二、效度,所謂效度,就是確定“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真實存在的標尺。以此標尺,斷定被區(qū)分出的各種“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確實在現(xiàn)實中獨立存在著。,1、癥狀學效度-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的某一類別,是否有獨立的、穩(wěn)定的“心理不健康特征”和“心理不健康特征組合”。 2、預測效度-對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后果的預期,可分兩大類: (1)對自然發(fā)展的預期。 (2)外界干預下的預期。,3、結構效度-在理論上,促成或影響“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的因素有如下幾點: (1)人口學因素 (2)個性心理特征 (3)身體健康水平 (4)社會變遷,第二單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類,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類型- 一般心

16、理問題 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類型-嚴重心理問題 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類型 -神經(jīng)癥性的心理問題,一、一般心理問題的定義,“一般心理問題”是由現(xiàn)實因素激發(fā)、持續(xù)時間較短、情緒反應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嚴重破壞社會功能、情緒反應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一般心理問題,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由于現(xiàn)實生活、工作壓力、處事失誤等因素而產(chǎn)生內(nèi)心沖突,并因此而體驗到不良情緒(如厭煩、后悔、懊喪、自責等); 2、不良情緒不間斷地持續(xù)滿一個月、或不良情緒間斷地持續(xù)兩個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緒反應仍在相當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終能保持行為不失常態(tài)、基本維持正常生活、學習、社會交往,但效

17、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終,不良情緒的激發(fā)因素僅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與最初事件有聯(lián)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類不良情緒;,嚴重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是由相對強烈的現(xiàn)實因素激發(fā),初始情緒反應劇烈、持續(xù)時間長久、內(nèi)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嚴重心理問題,1、引起“嚴重心理問題”的原因,是較為強烈的、對個體威脅較大的現(xiàn)實刺激。 2、從產(chǎn)生痛苦情緒開始,痛苦情緒間斷或不間斷地持續(xù)時間再兩個月以上,半年以下; 3、多數(shù)情況下,會短暫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來的持續(xù)時間里,痛苦可逐漸減弱,但是,單純地依靠“自然發(fā)展”或“非專業(yè)性的干預”,卻難以解脫;對生活、工作和社會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4、痛苦

18、情緒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與最初刺激相類似、相關聯(lián)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類痛苦,即反應對象被泛化。,神經(jīng)癥性的心理問題,可疑神經(jīng)癥 第三種類型的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它已接近神經(jīng)衰弱或神經(jīng)癥,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經(jīng)衰弱或神經(jīng)癥的早期階段。有時,我們也把嚴重心理問題中沒有十分嚴重的人格缺點者(如均衡性較差的人格)列入這一類。,補充資料:焦慮專欄,freud 對焦慮的分類 對焦慮理論的批判 lewis的焦慮概念 許氏對焦慮的癥狀學描述,freud 對焦慮的分類,freud (1949 版 ) 將焦慮分為三類: 1. 客體性焦慮 ( 恐懼 ) 又再分為兩種 : 原發(fā)的客體性焦慮 ; 繼發(fā)的客體性焦慮,這不

19、是客體的出現(xiàn)或再現(xiàn)所引起,而是它出現(xiàn)的可能性引起的焦慮。 2. 神經(jīng)性焦慮。這是意識不到的焦慮,是阻抑 (repressed) 于無意識里的焦慮,造成焦慮的威脅來自本能沖動。 3. 道德性焦慮 危險來自超我,被體驗為恥感和罪感。,對焦慮理論的批判,焦慮,成了多種不同情緒的屬名,至少恐懼、恥感和罪感這三種最重要的神經(jīng)癥性情感都被包括在焦慮的名下 必須區(qū)別兩種不同的焦慮概念 : 當事人體驗 到的焦慮 ( 現(xiàn)象學的概念 ); 當事人體驗不到的焦慮 ( 精神分 析的一個理論構想 ),lewis的焦慮概念,lewis 認為焦慮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 (l) 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tài),病人基本的內(nèi)心體驗是害怕,如

20、提心吊膽,忐忑不安,甚至極端驚恐或恐怖。 (2) 這種情緒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種死在眉睫或馬上就要虛脫昏倒的感覺。,lewis的焦慮概念,(3) 這種情緒指向未來,它意味著某種威脅或危險,即將到來或馬上就要發(fā)生。 (4) 實際上并沒有任何威脅和危險,或者,用合理的標準來衡量,誘發(fā)焦慮的事件與焦慮的嚴重程度不相稱。 (5)與焦慮的體驗同時,有軀體不適惑、精神運動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亂。,許氏對焦慮的癥狀學描述,(1) 與處境不相稱的痛苦情緒體驗,典型形式為沒有確 定的客觀對象和具體而固定的觀念內(nèi)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文獻中常稱為漂浮焦慮 或無名焦慮。 (2)精神運動性不安。坐立不安,來回走動,

21、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現(xiàn)為不自主的震顫或發(fā)抖。 (3) 伴有身體不適感的植物神經(jīng)功能障礙。如出汗、口 干、嗓子發(fā)堵、胸悶氣短、呼吸困難、豎毛、心悸、臉上發(fā)紅發(fā)白、惡心嘔吐、尿急、尿頻、頭暈、全身尤其是兩腿無力感等。,第八節(jié) 壓力與健康,第一單元 從心理學角度看壓力 第二單元 壓力的適應 第三單元 壓力的臨床后果和中介系統(tǒng),第一單元 從心理學角度看壓力,一、壓力的定義 二、壓力源的種類 三、壓力源的測評 四、壓力的內(nèi)省體驗,一、壓力的定義,壓力的定義應是:壓力是壓力源和壓力反應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和行為體驗過程。,二、壓力源的種類,按性質可分為三大類: 1、生物性壓力源 2、精神性壓力源 3、社會環(huán)

22、境性壓力源 這是一組直接阻礙和破壞個體社會需求的事件。社會環(huán)境性的壓力源,分為兩大類: (1)純社會性的,如重大社會變革、重要人際關系破裂(失戀、離婚)、家庭長期沖突、戰(zhàn)爭、被監(jiān)禁等。 (2)由自身狀況(如,個人心理障礙、傳染病等)造成的人際適應問題(如恐人癥性、社會交往不良),等等。,三、壓力源的測評,目前人們公認的、有一定使用價值的測量壓力的法有三種: (一)社會再適應量表(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srrs)。 (二)日常生活中小困擾的測量 (三)知覺壓力的測評,四、壓力的內(nèi)省體驗,1、雙趨沖突 2、趨避沖突 3、雙避沖突 4、雙重趨避沖突

23、,1、雙趨沖突,當兩件有強烈吸引力,但兩者又互不相容的事物出現(xiàn)在面前時,比如中國俗話所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出現(xiàn)時,人的內(nèi)心便形成了雙趨沖突的局面。這種情況,如若夾帶著情感色彩,體驗到的壓力就越發(fā)嚴重,痛苦就越大,比如:一個男子同時被兩個女子看中,她們兩個對男子都有吸引力,現(xiàn)行道德只允許選其中之一,這時,男子便陷入雙趨沖突之中,體驗到痛苦的壓力。,2、趨避沖突,當一個人想達到一個有吸引力的目標,但達到該目標卻有極大危險,這時,便進入了趨避沖突的境界。比如,一個人想結婚,但結婚這件事必然承擔種種責任,并且失去某些自由,所以,一個人在結婚前總有一番心理沖突。有人想進入股市炒股,因為可以獲利,

24、但又必須冒很大風險,所以,進入股市的人經(jīng)常體驗著趨避沖突的壓力。,3、雙避沖突,當一個人面臨兩種不利的情景,便體驗到雙避沖突的壓力。比如處在腹背受敵的情景時;又如,下崗,必然失去固定工作和穩(wěn)定收入;人們遇到這種情景,往往長期不能決策,最后“聽天由命”,陷入被動境地。,4、雙重趨避沖突,雙重趨避沖突由兩種可能的選擇引起。當兩種選擇都是既有利又有弊時,面對這種情況,人們就會處于雙重趨避沖突中。比如:一個工作機會工資較高,但工作性質卻沒有發(fā)展前途;另一個工作機會工資不太高,但工作性質卻有發(fā)展前途。一個人面臨這種情況時,不論選擇哪個工作,都有利有弊。于是就會出現(xiàn)雙趨避沖突,體驗到雙趨避沖突的壓力。,第

25、二單元 壓力的適應,按壓力的強度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1)一般單一性生活壓力 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到各類生活事件,這些事件,是人們在生存和發(fā)展過程中無法回避的。 (2)疊加性壓力 疊加性壓力有兩類。a、同時性疊加壓力。b、繼時性疊加壓力。 (3)破壞性壓力 破壞性壓力又稱極端壓力,包括戰(zhàn)爭、大地震、空難、遭受攻擊、被綁架、被強暴,等等。 人類在實際生活中,此類壓力精神活動自身的相對獨立性并不罕見。,二、壓力的適應,警覺階段。 搏斗階段。 衰竭階段。,警覺階段,交感神經(jīng)支配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素和副腎上腺素,這些激素促進新陳代謝,釋放儲存的能量,于是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壓、體溫

26、升高等等。,搏斗階段,該階段的生理、心理和行為特征是: (1)警覺階段的生理、生化指標在表面上恢復正常,外在行為平復,但這是一種表面現(xiàn)象,是一種被控制狀態(tài)。 (2)個體內(nèi)在的生理和心理資源被大量消耗。 (3)由于調控壓力而大量消耗能量,所以個體變得敏感、脆弱,衰竭階段,由于壓力的長期存在,能量幾乎耗盡,這時,已無法繼續(xù)去抵抗壓力。,第三單元 壓力的臨床后果和中介系統(tǒng),一、壓力的臨床后果 (一)、壓力如何造成臨床癥狀 (二)、從壓力源到臨床相的邏輯過程。,壓力邏輯圖,壓力引發(fā)疾病的機制,有兩種解釋。 1、體質、壓力論。這種解釋是由sternbach(1966)提出的,他認為,壓力和個體的身體素質

27、,對疾病的發(fā)生同時起作用。 2、器官敏感論。1960年engle提出另一種解釋,他認為,在應對壓力時,反應最敏感、活動強度和頻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從壓力源到臨床相的邏輯過程。,1、對壓力的響應階段。 2、中介系統(tǒng)的增益或消解過程。 3、臨床相階段。,中介系統(tǒng),中介系統(tǒng)的三個子系統(tǒng),即認知系統(tǒng)、社會支持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這三個系統(tǒng),都有性質相反的兩種功能:一是增益功能,使事件的強度相對增加,另一種是消解功能,使事件的相對強度減低。,認知系統(tǒng)的具體作用,認知系統(tǒng)的具體作用有a、b、c三類: 認知、評估作用 控制 人格,認知、評估作用,第一、認知結果是兩可的。即事件可能是壓力,它要求自己去適應

28、;也可能對自己不構成威脅,無需去應對它;到底評估結果如何,則因人而異。 第二、對客觀事件嚴重性的評估。這類評估,可以影響壓力的體驗。過高評估了客觀事件的嚴重性,可能增強焦慮情緒的程度。到底評估的強度是高、是低,則因人而異。 第三、面對事件,當事人對自己能力的評估,影響壓力的相對強度,自我能力評估過低,可以增強焦慮情緒,即增強對壓力體驗的強度。到底自我評估的結果是高、是低,則因人而異。,控制,關于對局面的控制類型大概有三類: 第一、行為的自我控制。 第二、認知的控制。 第三、環(huán)境的控制,人格,外控型人格者,認為個人生活中的主導力量是外力,自己對自己如何生活,是無能為力的。 內(nèi)控型人格者,認為在生活中發(fā)生的事件,根源在自身,成功是個人努力的結果,失敗是自己的失誤。,社會支持系統(tǒng),有兩種: 1)、具體地支持當事人。在物質上給與幫助,增加對應壓力事件的物質條件; 2)、給當事人精神支持。幫助當時認識、理解事件的性質

相關知識

健康心理學.ppt
大學生心理健康
健康心理學的發(fā)展
健康心理學(新編21世紀心理學系列教材)
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小貼士
《中小學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詢》.doc
康復心理學
心理康復學
運動與健康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課件第11講 健康心理學.ppt

網(wǎng)址: 健康心理學; http://m.u1s5d6.cn/newsview8834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