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肥胖患者的長期體重管理及藥物臨床應用指南(2024版)》解讀

《肥胖患者的長期體重管理及藥物臨床應用指南(2024版)》解讀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5日 15:53

為了更有效地促進肥胖癥的長期體重管理,規(guī)范新型減重藥物的臨床合理使用以指導臨床實踐,近期,中華醫(y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發(fā)布了《肥胖患者的長期體重管理及藥物臨床應用指南(2024版)》(簡稱指南)?!夺t(yī)師報》特邀該指南的共同通訊作者和共同執(zhí)筆專家,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yī)院、上海矅影醫(yī)療曲伸教授,對指南內容進行深入解讀。

曲伸教授指出,肥胖是最復雜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它需要綜合的醫(yī)療干預措施。早干預、早用藥以及可能的聯(lián)合用藥策略,都是長期管理肥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過程中,不存在所謂的減肥“一招鮮”和“殺手锏”。所有減重手段均存在停止干預后體重反彈的問題,對此,只有通過中心化管理和個性化治療,才能真正有效預防體重反彈,并維持健康狀態(tài)。

亮點一 建立肥胖患者管理路徑

與《肥胖癥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基于臨床的肥胖癥多學科診療共識(2021年版)》《中國居民肥胖防治專家共識》相比,本指南從患者識別、全身評估、綜合診斷、目標設立、策略實施、長期維持入手,提供了全面患者管理路徑。

指南指出,肥胖的初步識別主要包括直觀評估(即醫(yī)生對就診者的主觀感受)和人體測量指標(如BMI、腰圍、腰高比、體脂率、內臟脂肪等)。特別針對有肥胖相關問題但表征不明顯者(如BMI正常的腹型肥胖患者),體脂率和內臟脂肪的評估尤為重要。其中明確為肥胖者,建議進行全身評估。

指南指出,臨床醫(yī)生應對患者自出生以來的體重變化軌跡進行全面評估,了解體重顯著增加的年齡段及發(fā)展速度、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的變化軌跡、肥胖聚集史、并發(fā)癥及合并疾病、體格檢查、特殊伴隨癥狀及可致體重增加的藥物使用史和疾病史,識別潛在的肥胖繼發(fā)因素。除了病因學評估,指南還強調要評估肥胖患者的代謝及合并癥情況。

對于肥胖的診斷(表1),指南指出,在臨床上,肥胖癥的診斷依據(jù)仍以BMI為標準(由身高和體重計算得出,各地區(qū)間標準不同),但BMI并不能準確反映脂肪分布和身體成份,因此仍需要測定腰圍、臀圍、腰高比、體脂率、內臟脂肪等進行綜合評估。

指南建議所有從事肥胖診療的醫(yī)療機構合理配置體重秤、軟尺體脂分析儀,對所有超重和肥胖患者(包括腹型肥胖)均應測量BMI及腰圍。如條件許可,盡可能評估體脂率或內臟脂肪。

亮點二 設定長期體重管理目標

長期體重管理的目的是降低相關并發(fā)癥風險或控制已有并發(fā)癥的進展,提高整體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因此,指南提出,肥胖癥治療的長期目標應當是實現(xiàn)個體化最佳體重(使該個體長遠身心健康最優(yōu)的體重,對大多數(shù)患者而言是多維度體重正常化)并長期維持,以謀求遠期結局(如心血管結局、全因死亡)的改善,提高整體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

指南提出,基于肥胖癥的慢性和復發(fā)性特征,肥胖管理應遵循及時性、長期性、個體性的原則,即在患者體重出現(xiàn)超重和(或)持續(xù)增加風險時即起始干預,并根據(jù)患者的全身狀況、對體重管理方法的接受度和依從性等,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進行長期甚至終身的體重管理。

圖1 肥胖癥患者的診療路徑

亮點三 提出長期體重管理辦法

長期體重管理通常包括強化治療階段治療維持階段。強化治療期,指從起始治療到最接近個體化最佳體重的階段??紤]到大部分肥胖癥治療周期較長,實現(xiàn)個體化最佳體重時間較久,為增進行為激勵,提高依從性,控制合理體重變化軌跡,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強化治療期可根據(jù)個體情況分解為數(shù)個階段,設立多個短期階段目標逐一攻克。

治療維持期指接近個體化最佳體重后的長期維持階段。該階段的首要目標為長期維持體重在個體化最佳體重,盡量避免體重波動和反彈,實現(xiàn)長期體重管理目標。

圖2 長期體重管理的階段實現(xiàn)

體重管理干預越早,獲益越大。體重管理的關口應當前移,即在體重出現(xiàn)上升時即起始體重管理計劃,而非等到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甚至加重。生活方式干預需貫穿長期體重管理的始終,但單純的生活方式干預往往效果欠佳或者出現(xiàn)反彈 。因此,指南還指出,在強化治療期,建議對于所有達到肥胖或腹型肥胖標準的患者,或者存在肥胖相關合并癥的患者,可聯(lián)合減重藥物起始治療。對于尚處于超重且無合并癥的患者,也可在生活方式干預效果不佳(如3個月減重<5%或未達預期)后,盡早聯(lián)合減重藥物治療。

針對肥胖的生活方式干預具有高度個體化的特點,患者的依從性對于干預效果的影響頗大。因此,指南建議多學科臨床醫(yī)生與患者共同討論,在現(xiàn)有生活方式偏好和習慣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制定患者易于接受和堅持的個體化干預方案,這是生活方式干預的重要原則。

而對于藥物減重治療,指南建議,對于大多數(shù)超重或肥胖(包括腹型肥胖)患者,尤其是既往減重失敗或無法維持減重效果的個體,符合適應證可直接起始減重藥的治療。對于部分患者,如肥胖程度較輕(如BMI 24~27.9 kg/m2)且無明顯合并癥的患者,也可在嘗試生活方式干預效果不佳時(如3個月減重<5%或未達預期),起始減重藥物治療。當然臨床上也需要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綜合評估,特別對于一些使用藥物風險較高或藥物耐受性較差的患者(如合并用藥較多的老年人、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等),須在充分評估利弊后,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減重藥物。

圖3 減重策略實施的總體原則

相關知識

2024版「中國肥胖管理指南」發(fā)布!6種體重管理的常用飲食策略,你都清楚嗎?
《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發(fā)布
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
如何管理肥胖?2024年最新指南給你答案!
科學減重,全球首個用于長期體重管理的GLP
ACOG 妊娠期肥胖指南解讀(No.230),主任帶你劃重點!
《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重磅發(fā)布!細化肥胖分級,創(chuàng)新提出“多學科診療路徑圖”
科學減重,健康為先,全球首個用于長期體重管理的GLP
你胖嗎?國家版減肥指南來了
臨床上的標準體重管理

網(wǎng)址: 《肥胖患者的長期體重管理及藥物臨床應用指南(2024版)》解讀 http://m.u1s5d6.cn/newsview8554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