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正交實驗法優(yōu)化4種茶葉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藝研究

正交實驗法優(yōu)化4種茶葉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藝研究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27日 15:35

《浙江農業(yè)科學》 2023年08期

作者本人免費下載 | 收藏 | 投稿 |

論文排版

戚亭   裴華   郭利攀   汪臘云   楊魯瓊   朱曉薇   開通知網(wǎng)號

【摘要】:本文選取白茶(微發(fā)酵)、紅茶(全發(fā)酵)、綠茶(微發(fā)酵)和烏龍茶(半發(fā)酵)4種原材料,探討浸提劑體積分數(shù)、浸提溫度、浸提時間和料液比對茶葉中茶多酚含量的影響。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利用正交實驗對各個工藝參數(shù)優(yōu)化,得出4種茶葉的最佳提取條件。白茶的最佳提取條件為:乙醇體積分數(shù)50%,料液比1∶40,浸提時間5 min,浸提溫度80℃,茶多酚含量為(19.6±0.051) mg·kg~(-1);紅茶的最佳提取條件為:乙醇體積分數(shù)50%,料液比1∶40,浸提時間20 min,浸提溫度80℃,茶多酚含量為(13.9±0.022) mg·kg~(-1);綠茶的最佳提取條件為:乙醇體積分數(shù)70%,料液比1∶40,浸提時間20 min,浸提溫度70℃,茶多酚含量為(20.9±0.036) mg·kg~(-1);烏龍茶的最佳提取條件為:乙醇體積分數(shù)50%,料液比1∶35,浸提時間20 min,浸提溫度70℃,茶多酚含量為(15.4±0.011) mg·kg~(-1)。本實驗優(yōu)化出不同發(fā)酵程度茶葉中茶多酚的最優(yōu)浸提條件,為最大限度地提高茶葉利用率,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下載App查看全文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個人查重>> 個人AIGC檢測>> 文獻綜述>>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戚亭;裴華;郭利攀;汪臘云;楊魯瓊;朱曉薇;正交實驗法優(yōu)化4種茶葉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藝研究[J];浙江農業(yè)科學;2023年08期 2 尤良標;茶葉酶的活性對烏龍茶做青技術的影響[J];現(xiàn)代園藝;2012年11期 3 茶葉如何沖泡更有效[J];求醫(yī)問藥;2011年08期 4 鄧茂佳;我國茶葉在日本市場上的地位[J];中國茶葉;1988年05期 5 袁媛;趙志燊;不同浸提溫度對茶葉茶氨酸的提取影響[J];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年04期 6 張翠香;“十五”期間我省茶葉生產情況和存在的問題[J];茶葉科學技術;2006年01期 7 葉少媚;何國成;張憶萍;招鈺娟;鄒學仁;茶葉中高氯酸鹽檢測及污染情況分析[J];福建農業(yè)科技;2022年03期 8 張昊陽;王元秀;傳統(tǒng)沖泡工藝對茶葉中茶多酚溶出的影響研究[J];中國果菜;2016年09期 9 肖詩達;福建省茶葉生產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J];茶葉科學技術;2006年01期 10 林心炯福建茶葉五十年有感[J];福建茶葉;199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宗懋;吳洵;關于茶葉中的鉛含量問題[A];科學飲茶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2 劉淑娟;鐘興剛;粟本文;茶葉中幾種常規(guī)成分檢測方法的比較分析[A];湖南省茶葉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阮建云;茶葉研究需要開辟創(chuàng)新領域[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13:茶與茶道的科學研究[C];2007年 4 阮逸明;臺灣茶葉產制及其科技之回顧與展望[A];海峽兩岸茶葉科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5 郭桂飛;試論大力開發(fā)山區(qū)茶葉的戰(zhàn)略決策[A];《上海茶業(yè)》2014年第3期(總第126期)[C];2014年 6 汪玲平;歐盟調整入境茶葉抽樣檢測方法,上??诎冻隹诓枞~仍成績喜人[A];《上海茶業(yè)》2012年第1期(總第116期)[C];2012年 7 郭桂義;孔維婷;倪寶春;陳義;茶葉茸毛化學成分的初步研究[A];第六屆海峽兩岸茶業(y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摘要)[C];2010年 8 黃崇燾;創(chuàng)新促發(fā)展,實現(xiàn)茶葉強國[A];上海市茶葉學會2007-2008年度論文集[C];2008年 9 陳宗懋;我國茶葉衛(wèi)生質量面臨的問題和對策[A];科學飲茶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10 鄭如欽;廣東茶葉產業(yè)現(xiàn)狀與發(fā)展思路探討[A];2005廣東茶產業(yè)發(fā)展論壇匯編[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國權;基于光譜技術的茶葉產地/鎘/氟/聯(lián)苯菊酯檢測方法的研究[D];江蘇大學;2021年 2 張浩;茶葉發(fā)酵過程中的多酚變化及其對黃曲霉產毒的抑制效應[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年 3 于慧春;基于電子鼻技術的茶葉品質檢測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4 吳雪原;茶葉中農藥的最大殘留限量及風險評估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07年 5 聶樅寧;基于風味組學的茶葉香味與成分的映射關聯(lián)評價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20年 6 李露青;基于多光譜技術的茶葉數(shù)字化品控技術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7年 7 梁勁鋒;茶葉產業(yè)特性及融資影響因素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9年 8 吳正敏;茶葉分級算法研究及分選裝備設計與試驗[D];安徽農業(yè)大學;2020年 9 屈峰;考慮文化與空間因素的烏龍茶產業(yè)競爭力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6年 10 周鵬;基于多平臺組學策略的茶葉溯源鑒別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管曦;技術創(chuàng)新與提升福建茶葉競爭力問題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4年 2 張新會;上海市茶葉業(yè)同業(yè)公會研究(1940-1945)[D];河北師范大學;2022年 3 陳雪;不同類型茶葉抗氧化功能的比較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2年 4 高樹慧;茶葉藥用的文獻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5 張北海;茶葉連鎖經營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2年 6 葉航;茶葉體驗營銷及其對顧客滿意度影響之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1年 7 劉永娟;我國茶葉產業(yè)的國際競爭力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8 王麗敏;福建茶葉產業(yè)集群發(fā)展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9 周銀銀;民國時期江西茶葉產銷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22年 10 閆如意;筠連茶葉生產經濟效益研究[D];武漢輕工大學;202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育墀;日本茶葉進口增加[N];國際經貿消息;2000年 2 本報記者 吳剛 整理;怎樣泡茶和貯存茶葉[N];健康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張旭東;讓閩北茶葉香飄四方[N];閩北日報;2005年 4 ;好茶葉選購“四注意”[N];中國郵政報;2006年 5 見習記者 鄭璇真;一片白茶葉 滿滿幫扶情[N];浙江日報;2020年 6 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蔡雪玲;小茶葉長成大產業(yè)[N];福建日報;2021年 7 辛聞;今年我國茶葉銷量將達50萬噸[N];國際商報;2003年 8 本報記者 黃張凌;我省茶葉“三小”現(xiàn)狀如何改變[N];福建科技報;2006年 9 通訊員 朱夢笛 張韓虹 陳云東;江蘇:“小茶葉”書寫“大文章”[N];中國財經報;2024年 10 記者 李純;今年茶葉生產穩(wěn)定發(fā)展結構優(yōu)化質量效益提升[N];農民日報;2017年

相關知識

茶葉里提取茶多酚,從茶葉中提取出的神奇物質:茶多酚
離子沉淀法提取綠茶中的茶多酚
纖維素酶提取綠茶茶多酚的研究
采用泡沫分離技術從茶多酚廢液中提取茶氨酸的工藝的制作方法
提取茶多酚后茶葉渣怎么處理,有效處理提取茶多酚后的茶葉渣
一種從茶渣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與流程
一種從茶渣中常溫提取茶多酚的方法與流程
提取茶多酚后茶葉渣處理 及效果分析
正交試驗優(yōu)選了哥王的提取工藝
萬壽菊中葉黃素酯的提取工藝研究

網(wǎng)址: 正交實驗法優(yōu)化4種茶葉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藝研究 http://m.u1s5d6.cn/newsview852638.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