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這3條運動健康知識,越早知道越好(收藏)

這3條運動健康知識,越早知道越好(收藏)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23日 22:06

眼看著時間進入了二伏,天氣變得越來越熱了。

你說在這么熱的天氣下鍛煉,是種什么感受呢?

酸爽?疲憊?喘不過氣?

先不猜測,咱們來看幾個真實的案例:

沒錯,上面就是軍職在線正在進行的“45天軍營‘硬漢’塑造營”項目里的打卡動態(tài)。

就像圖中幾位說的那樣,夏天鍛煉,必然少不了的,就是“大汗淋漓”的酸爽。

但,難道就只有酸爽嗎?

當然……不太可能。

最近幾天,小編在打卡群里發(fā)現(xiàn),大家在鍛煉的時候,還遇到了一些其他的問題。

比如,下面這兩位的對話,簡直就是說到了小編的心坎里:

之前小編以為只有自己鍛煉時會頭暈,但這樣看來,原來不少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啊。

那為什么我們會頭暈呢?又該如何預防和治療?

除了頭暈,在鍛煉的時候,還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損傷?

掌握哪些運動健康的基本知識,可以讓我們更科學的鍛煉?

別急,小編在認真學習了相關資料之后,整理出了答案,下面一一為你解答。

1.為什么有些人運動會頭暈?

又該如何預防和治療?

造成我們運動出現(xiàn)頭暈(甚至暈厥)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6種情況:

一是由于精神和心理狀態(tài)不佳引起。

比如在比賽前精神過于緊張或激動。這是由于神經(jīng)反射致使血管緊張性降低,引起廣泛的小血管擴張,血壓下降,造成的一時性的腦部缺血引起的。

二是由于重力性休克引起。

比如快跑之后立即站立不動,下肢毛細血管和靜脈就會失去肌肉的收縮對它們的節(jié)律性擠壓作用,加之血液本身的重力關系,使大量的血液積聚在下肢舒張的血管中,導致回心血量和心輸出量的減少,從而引起頭暈(暈厥)。

三是由于胸內(nèi)壓和肺內(nèi)壓增高引起。

運動過程中吸氣后憋氣用力,致使胸內(nèi)壓和肺內(nèi)壓顯著增高,引起回心血量和心輸出量的減少,從而引起頭暈。

四是上面提到過的,由于直立性血壓過低引起的。

如果長時間站立或者久蹲之后突然起立,或者長期臥床之后突然改為站立姿勢時,使肌肉泵血和血管的調(diào)節(jié)功能失調(diào),導致回心血量驟減以及動脈血壓降低,也會引起頭暈。

五是由于血液中化學成分的改變引起。

長時間劇烈運動后,體內(nèi)血糖消耗產(chǎn)生的低血糖反應,也會導致頭暈。

六是由于心源性的頭暈(暈厥)引起。

這種情況常常發(fā)生在足球、籃球、網(wǎng)球、馬拉松等運動當中,以中老年人常見。因為劇烈運動時心肌的需氧量增加,容易造成冠狀動脈的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發(fā)生頭暈(暈厥)。

那具體怎么防治呢?

簡單來說,就是9點預防和3步治療。

9點預防

1.堅持體育鍛煉,提高心血管功能。

2.在重大比賽和大幅度訓練前進行相應的體格檢查。

3.如有過頭暈(暈厥)經(jīng)歷,應注意避免做劇烈運動。

4.久蹲后慢慢地站立。

5.疾跑后繼續(xù)慢跑,并做深呼吸,逐漸地停下來。

6.饑餓或空腹時,不宜參加體育活動。

7.進行長距離運動要及時補充糖、鹽、水分。

8.進行劇烈運動后,應休息約半小時后再洗澡或淋浴。

9.若感覺頭暈或有暈厥前兆,應立即平躺。

3步治療

1.當頭暈或暈厥癥狀出現(xiàn)后,應減輕或停止運動,進行慢走、蹲下或平臥休息,癥狀就可逐漸消失。

2.如果情況比較嚴重,可以安靜平臥,抬高足部,注意保暖,松解衣領腰帶,用熱毛巾擦臉,做向心方向的按摩來加速回心血液的流動。

3.如果癥狀繼續(xù)加重,應速請醫(yī)生治療。清醒后,可服用熱糖水、維生素C和維生素B1等,并注意休息。

2.除了頭暈(暈厥)

鍛煉的時候,還應該注意哪些損傷?

除了頭暈(暈厥),運動中還容易出現(xiàn)的損傷,包括腹痛、肌肉痙攣以及開放性和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這些損傷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又該如何防護?

接下來,我們具體進行說明。

一、運動中腹痛

運動中腹痛,是由于劇烈運動引起的一時性的機能紊亂。這種腹痛不是疾病,它會隨著運動停止逐步緩解。

造成腹痛的原因,無外乎有下面這4種:

1.飲食不當。

暴飲暴食后離運動時間過近,或者吃得過飽,喝得過多,或因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

2.準備活動不足。

開始速度過快,內(nèi)臟器官活動與運動器官不相適應引起。

3.呼吸節(jié)律紊亂。

劇烈運動,使呼吸變得表淺,頻率過快,從而使胸內(nèi)壓上升,妨礙下腔靜脈和肝靜脈的回流,造成肝脾郁血引起。

4.原有疾病。

運動者原有慢性闌尾炎、胃潰瘍、慢性盆腔炎或腸道寄生蟲等,參加劇烈運動時,由于受到振動和牽扯也會引起疼痛。

處理方法

1.合理安排膳食,運動前避免吃得過飽或飲水過多。

2.做好充足的準備活動。

3.運動中注意呼吸節(jié)律和動作配合。

4.夏天運動要適當補充鹽分。

5.對有慢性疾病的人,不可勉強運動。

二、肌肉痙攣

肌肉痙攣,就是我們常說的抽筋,也是運動過程中很常見的一種損傷。

一般來說,我們負重的肌肉最容易發(fā)生痙攣,比如小腿的腓腸肌和屈趾肌。

造成抽筋的原因主要有:

1.寒冷的刺激。

運動過程中如果準備不足,突然遇到寒冷的刺激,神經(jīng)興奮和抑制就會失調(diào),就容易引起抽筋。

2.電解質(zhì)丟失過多。

長時間的劇烈運動或高溫季節(jié)運動時,人體內(nèi)電解質(zhì)就會從汗液當中大量丟失。電解質(zhì)與我們肌肉的興奮性有關,丟失過多,肌肉的興奮性就會增高過快,就會容易發(fā)生肌肉痙攣。

3. 肌肉收縮失調(diào)造成。

大強度的運動過程中,肌肉連續(xù)快速收縮,而放松時間又太短,就會導致收縮和放松不能協(xié)調(diào)地成比例地交替,從而引起肌肉的痙攣。

4.身體疲勞。

身體疲勞時,肌肉當中出現(xiàn)大量的乳酸堆積,而乳酸不斷地對肌肉的收縮物質(zhì)起作用,就容易導致肌肉痙攣產(chǎn)生。

處理方法

1.當小腿的腓腸肌痙攣時,讓患者取仰臥位或者坐位,膝關節(jié)伸直,雙手握住患者足部,將患者足踝關節(jié)緩慢地背伸。

2.當屈趾肌發(fā)生痙攣,可用力將足和足趾背伸,然后屈伸膝關節(jié)幾次,再點按和針刺涌泉穴。

三、開放性和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除了腹痛和抽筋,運動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一些皮外傷,比如擦傷、刺切傷和撕裂傷。

這類傷病被稱為開放性組織損傷,其特點是易于感染,處理的原則就是直接止血和處理傷口,預防感染。

擦傷:擦傷是皮膚受到外力摩擦,皮膚組織被擦破出血或有組織液滲出。

處理方法

1.如果創(chuàng)口較淺,面積較小,可用生理鹽水洗凈創(chuàng)口,創(chuàng)口周圍用75%的酒精消毒,局部擦以碘伏藥水,最好不要用紫藥水和紅藥水,無需包扎,讓其暴露在空氣中待干后即可。

關節(jié)部位的擦傷因為干裂易影響關節(jié)運動,所以,一般不用暴露療法,經(jīng)消毒處理后,多采用消炎軟膏或多種抗菌素軟膏涂抹,并用無菌敷料覆蓋包扎。

2.當創(chuàng)口較深,污染嚴重時,應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并給以抗菌素治療。

撕裂傷:在撕裂傷中,以面部皮膚撕裂傷最為常見,如籃球運動中,眉弓被對方肘關節(jié)碰撞而引起眉際皮膚撕裂等。

處理方法

1.如果撕裂的創(chuàng)口較小,經(jīng)消毒處理后,用粘膏或創(chuàng)客貼粘合即可。

2.如果創(chuàng)口較大,則需止血,送醫(yī)院或診所縫合。如果傷情或污染較嚴重,應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并給以抗菌素治療。

刺傷和切割傷:刺傷和切割傷在運動中也比較常見,比如田徑運動中被釘鞋或標槍刺傷。

處理方法

與撕裂傷基本相同。

此外,除了開放性軟組織損傷,還存在一種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指局部皮膚或粘膜完整,無裂口與外界相通,損傷時的出血積聚在組織內(nèi),比如挫傷、肌肉拉傷、扭傷、脫臼、骨折等。

挫傷:挫傷是由鈍力直接作用于身體某部位所致的組織損傷。

處理方法

輕度挫傷不需要特殊處理,經(jīng)冷敷處理24小時后,可用活血化瘀叮劑。

較重的可用云南白藥加白酒調(diào)劑敷傷口并包扎,隔日換藥一次。

扭傷:是用于關節(jié)部位突然過猛扭轉,擰扭了附在關節(jié)外面的韌帶及肌腱所致。多發(fā)生在踝節(jié)、膝關節(jié)、腕關節(jié)及腰部。

處理方法

急性腰部扭傷,可讓患者仰臥在墊的較厚的木板上,腰下墊一枕頭,先冷敷,后熱敷。

肘關節(jié)、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腕關節(jié)扭傷時,應將扭傷的部位墊高,先冷敷2-3天后再熱敷。如扭傷部位腫脹、皮膚青紫和疼痛,可用陳醋半斤加熱后用毛巾蘸敷傷處,每天2-3次,每次10分鐘左右。

肌肉拉傷:肌肉拉傷,大多由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

處理方法

出現(xiàn)痛感應及時停止運動,并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鐘,切記揉搓或熱敷。

脫臼:又叫關節(jié)脫位,是因外力或其他原因造成關節(jié)各骨的關節(jié)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系。其中肩關節(jié)脫位最為常見。

處理方法

保持安靜,不要活動,更不要揉搓脫臼部位。

如脫臼部位在肩部,可把肘部彎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掛在頸上。再用一條寬帶纏過腦部,在對側腦做結。

如脫臼部位在髖部,則應讓病人立即平躺在軟臥上送往醫(yī)院。

骨折:運動中的骨折主要是因直接或間接的暴力所致。

常見的骨折分為兩種:一種是開放性骨折,骨頭的尖端穿過皮膚,有傷口與外界相通;另一種是皮膚沒有破裂,斷骨不與外界相通,稱為閉合性骨折。

處理方法

發(fā)生骨折后首要任務是幫其固定后送醫(yī)院處理。找木板、塑料板等將肢體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jié)固定起來。

3.掌握哪些運動健康的基本知識

可以讓我們更科學的鍛煉?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種運動損傷,了解一些基本的運動健康常識,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下面這幾點,越早知道,將會對我們越有益。

1.餐后30分鐘至1小時后運動最為合適。

餐后30分鐘至1小時后,正是血糖上升的時候,此時運動,有利于降血糖、降血脂,保護胰腺功能。

2.一天中晚上6點到8點運動最好。

一是因為中國人的晚餐一般都會比較豐盛,所以晚餐后運動可以把攝入的多余的能量消耗掉。

二是因為人體在晚上6點到8點之間,體溫最高,身體的柔韌性和靈敏性最好,肌肉的力量和心肺功能也處于最佳狀態(tài)。

3.每周運動4-5次最為合適。

研究表明:運動效果的消退比蓄積快的多。一周一次的鍛煉,運動效果不蓄積,肌肉疼痛和疲勞會每次發(fā)生,容易發(fā)生傷害事故。

而每周4-5次的鍛煉,效果就會相應提高,肌肉疼痛及疲勞等消失的也快,我們的體質(zhì)就會在這一次次的運動刺激中得到相應增強。

4.以團體形式進行的運動效果最好。

去年8月,《柳葉刀精神病學》發(fā)表的一項大樣本研究明確指出,與不運動的人群相比,運動人群的心理壓力更小,更不容易抑郁。

其中,團體運動(如球類運動和團操課等),對減輕心理壓力最有效,其次是自行車運動,第三則是有氧運動和健身房運動。

5.熱身運動,并不是出汗才有效。

運動是否出汗,不能用來衡量運動是否有效。人體的汗腺各不相同,分活躍型和保守型兩種,這與遺傳有關。

運動前先熱身,是為了適應后續(xù)訓練,有利于肌體伸展,以免造成損傷,并不是熱身就一定要出汗。

怎么樣,看完之后,你是否有所收獲呢?

其實,以上提到的內(nèi)容,很多都來自于軍職在線《運動與健康》這門課程。

該課程介紹了很多運動與健康的干貨知識,除了上面提到的頭暈(暈厥)及常見運動損傷的防護,還有運動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不同運動項目的健康機制,以及常見的運動誤區(qū)等。

相關知識

這 3 條運動健康知識,越早知道越好
運動的這八個好處,越早知道越好?♀?
那些讓自己越來越健康的5個生活細節(jié),越早知道越好
必收藏!這77條育兒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越早知道越好的健康小常識 嘗試花草茶
育兒知識|必收藏!育兒知識59條,超過5萬的媽媽都收藏了!
2022年收藏這50條健康知識,照著做健康一整年!
讓你真正越來越健康的6個好習慣「建議收藏起來」
健康:30個健康知識,收藏好慢慢看
母乳喂養(yǎng)的N個問題!這些經(jīng)驗越早知道越好!

網(wǎng)址: 這3條運動健康知識,越早知道越好(收藏) http://m.u1s5d6.cn/newsview758328.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