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新研究探索代謝失調(diào):或有助于治療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的肝癌患者

新研究探索代謝失調(diào):或有助于治療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的肝癌患者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22日 18:22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導致HCC發(fā)展的危險因素之一。在20-30%的病例中,NAFLD可發(fā)展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約有20-25%的NASH患者會發(fā)展成肝硬化,這是導致HCC發(fā)展的最強風險因素之一。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紊亂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葡萄糖和胰島素水平調(diào)節(jié)受損。這種疾病的患病率異常高,根據(jù)2019年的估算,全球有4.63億糖尿病患者,占成年人口的9.3%。2型糖尿?。═2D)被認為是NAFLD、晚期纖維化以及HCC發(fā)展的代謝危險因素。T2D與嚴重肝病顯著相關,此外,晚期NAFLD患者患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更高。目前尚不清楚NAFLD是否會導致T2D的發(fā)生,或者高胰島素血癥是否會將NAFLD推向晚期,這表明病理過程很可能是相互交織的。

碳水化合物、糖尿病及HCC的發(fā)展

過量攝入單糖會導致肥胖和代謝綜合征的產(chǎn)生。果糖是一種單糖,在加糖飲料中的攝入量明顯增加。在小鼠研究中,共同攝入果糖和葡萄糖會導致脂肪生成增加。當以含有抗性淀粉而非天然淀粉以及低蛋白含量的飲食喂養(yǎng)時,觀察到小鼠的心臟代謝健康狀況得到了改善。

研究人員Softic等證明了:與補充葡萄糖的高脂肪飲食小鼠相比,補充果糖的高脂肪飲食小鼠產(chǎn)生了更為嚴重的代謝表型。補充果糖會導致肥胖、葡萄糖耐受性降低以及胰島素信號受損。在肝細胞中,果糖激酶刺激誘導脂肪生成和脂肪積累。高果糖飲食會導致脂肪生成增加,同時伴有NASH和HCC的發(fā)展。

47261686613664571

肥胖和營養(yǎng)過剩會影響肝能量代謝并產(chǎn)生病理后果

胰島素抵抗和脂質(zhì)代謝

肝臟是葡萄糖和脂質(zhì)代謝的重要調(diào)節(jié)因子,肝臟脂質(zhì)過度積累和葡萄糖生成增加是NAFLD和T2D的常見特征。肝胰島素抵抗是T2D發(fā)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通過脂肪誘導胰島素受體(IR)功能障礙和信號傳導的異常發(fā)生。IR信號的失調(diào)會導致PI3K / AKT下游激活的異常,從而阻止胰島素對肝臟中糖異生的抑制作用。胰島素抵抗還可以引起循環(huán)胰島素水平的升高,刺激IGF-1的產(chǎn)生,并上調(diào)細胞增殖并防止肝細胞凋亡,最終導致肝細胞癌的發(fā)生。

肝臟炎癥與NAFLD / T2D相關肝細胞癌的發(fā)展

炎癥途徑在肝臟免疫反應和新陳代謝中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幾乎所有的白細胞和巨噬細胞的亞群都可以存在于肝臟中,而最大的肝臟免疫細胞群是Kupffer細胞,它是肝臟駐留的巨噬細胞。肝細胞必須在正常的生理功能期間保持對免疫細胞的耐受性平衡,同時還要防止外來病原體和組織損傷。因此,肝臟免疫細胞群在NAFLD、T2D和HCC中的改變可能會影響肝臟發(fā)炎和癌變進程。

49871686613664651

NAFLD和T2D的特征是肝臟炎癥和氧化應激增加,這將導致肝細胞癌的發(fā)展。

NF-κB

NF-κB是一條重要的信號傳導通路,與肥胖、T2D和肝細胞癌等疾病的發(fā)展密切相關。NF-κB的活性增加可以由低度炎癥等多種因素誘導。在肝細胞癌患者中,NF-kB的活性升高。當肝細胞中的IKKβ激活激酶被組成性激活時,小鼠表現(xiàn)出高血糖、肝和系統(tǒng)胰島素抵抗等糖尿病表型。NF-κB的活化還可以調(diào)節(jié)脂肪生成和膽固醇合成等代謝過程。

JAK-STAT

JAK-STAT通路也是一個重要的信號傳導通路,調(diào)節(jié)多種生物學過程,如細胞增殖、存活、應激和免疫反應等。在HCC腫瘤中,STAT3在由促炎因子IL-6誘導下被組成性激活,參與腫瘤的發(fā)生和促進。此外,在一部分人類HCC患者中,還發(fā)現(xiàn)磷酸化的STAT60與更具侵襲性的腫瘤相關。

JNK

JNK家族在肥胖癥中也是一個重要的信號傳導通路。在肝臟中,JNK的活化與肝胰島素抵抗和脂肪變性有關,可以導致BCL-2成員BIM的表達增加。同時,JNK信號傳導也可以促進肝細胞癌的腫瘤起始。致癌蛋白c-Myc的JNK激活會導致肝細胞中腫瘤抑制因子p21的下調(diào),而JNK的促腫瘤作用可能與引起促炎細胞因子IL-6和TNF-α表達的非實質(zhì)細胞有關。

Kupffer細胞

肝臟駐留的Kupffer細胞(resKCs)被認為是T2D和NAFLD相關HCC發(fā)展的促炎驅動因素之一。然而,最近發(fā)現(xiàn)resKCs在NAFLD中耗盡,取而代之的是兩個促炎募集和活化的巨噬細胞亞群:單核細胞來源的KCs(moKCs)和肝脂相關巨噬細胞(LAM)。后一個亞群在肥胖中被激活并能夠代謝脂質(zhì),募集和活化的巨噬細胞亞群可能是NAFLD進展為HCC時炎癥和纖維化增加的原因。

T細胞

此外,適應性免疫也已被證明在HCC的發(fā)展中發(fā)揮作用。在飲食誘導的小鼠模型中,存在CD4+T細胞的肝臟特異性損失,這種CD4+淋巴細胞的肝臟耗竭與腫瘤發(fā)生的增加密切相關。適應性免疫在NASH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探索,其中在臨床前NASH小鼠和患者中鑒定了一種特定的自侵襲性CXCR6 CD8+T細胞亞群,這些肝臟駐留的T細胞被代謝刺激重新編程和激活,介導肝臟損傷?;罨腃D8+殺傷性T細胞的擴增可能會導致接受PDL1/PD-1免疫療法治療的NASH-HCC患者預后更差。

DNA甲基化、氧化應激與肝細胞重編程

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是NAFLD和T2D導致肝臟表觀遺傳學改變的機制之一,在NASH患者中也發(fā)現(xiàn)了DNA甲基化特征。有關這種特征與HCC發(fā)展之間的關系仍需要進一步研究。針對HCC患者的大規(guī)模多組學研究發(fā)現(xiàn),尿素循環(huán)酶CPS1在HCC中高度甲基化,并且CPS1 mRNA水平與其甲基化水平的降低相關。CPS1缺乏會導致過量氨和活化脂肪酸的氧化,從而為HCC細胞的增殖提供ATP。此外,甲基化譜分析揭示了T2D和HCC中不同的甲基化基因,其中CDKN1A被發(fā)現(xiàn)是HCC的潛在診斷和預后標志物。

氧化應激

肝臟脂肪堆積和慢性炎癥是NAFLD和T2D的主要特征,這會導致過量的ROS積累,從而引起氧化應激和肝損傷,這與HCC密切相關。肥胖癥中線粒體活性功能失調(diào)也會引起氧化應激,并被證實是肝臟病理生理的驅動因素。在肥胖和胰島素抵抗的患者中,NASH患者的肝臟線粒體呼吸頻率較低,肝胰島素抵抗、肝臟氧化應激和炎癥的水平也顯著增加。NASH患者肝臟線粒體呼吸降低會導致氧化應激升高,進而推動疾病進展為HCC。

然而,盡管氧化應激會促進癌癥的發(fā)展,腫瘤細胞可以通過利用抗氧化系統(tǒng)來生存。TrxR1是肝細胞癌中一種重要的抗氧化蛋白,在人體HCC樣本中被發(fā)現(xiàn)顯著過表達。體內(nèi)和體外的實驗表明,用TrxR1抑制劑治療可以有效抗擊腫瘤,同時還可以增加對索拉非尼治療的敏感性。

代謝驅動的肝細胞重編程

此外,肝細胞重編程也是NAFLD和T2D導致HCC進展的另一個機制。代謝驅動的肝細胞重編程是指肝細胞在代謝異常的條件下發(fā)生的轉化過程,包括細胞增殖和表觀遺傳學修改。這種重編程會導致肝細胞轉化為肝癌細胞。肝細胞重編程的主要機制包括細胞周期調(diào)節(jié)、減少細胞凋亡、促進增殖和減少細胞分化。一些轉錄因子和miRNA,例如miR-34a和Hippo通路因子,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上述機制來促進肝細胞重編程,從而導致HCC的發(fā)展。因此,研究肝細胞重編程的機制對于防治HCC至關重要。

52031686613664735

NAFLD和T2D中的肝細胞轉化

藥物治療和臨床試驗

NAFLD、T2D和HCC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患者需要高效的治療方法。研究表明,一些糖尿病藥物可能是具有吸引力的治療選擇,并可以發(fā)揮對肝細胞癌的相關作用,包括化學預防和治療兩個方面。因此,F(xiàn)ASN抑制劑也被視為治療NAFLD相關HCC的潛在方法。

雖然臨床試驗通常不直接針對糖尿病患者,但有研究將這一人群間接歸類為NASH亞組。二甲雙胍是一種胰島素增敏劑,可以減少肝糖異生和高胰島素血癥。它可以通過抑制線粒體呼吸激活AMPK途徑,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此外, AMPK的激活還可以抑制mTOR下游,而mTOR在癌癥的增殖和免疫激活中起關鍵作用。臨床研究的網(wǎng)狀meta分析表明,二甲雙胍降低了HCC風險,同時也可以降低NAFLD和NASH患者患肝癌的風險。除了二甲雙胍,皮質(zhì)類固醇、胰島素和GLP-1受體激動劑等其他抗糖尿病藥物,也被認為對肝癌具有治療作用。

81931686613664817

81241686613664897

33331686613664978

55511686613665061

抗糖尿病藥物對肝細胞癌的治療研究

TZDs是一類抗糖尿病藥物,可以激活PPAR,PPAR是調(diào)節(jié)葡萄糖代謝和胰島素敏感性的關鍵因子。這些藥物也因其抗腫瘤作用而受到廣泛研究,提高細胞生長停滯、誘導細胞凋亡并抑制細胞侵襲。在肝癌的研究中,TZD類藥物吡格列酮和羅格列酮與T2D患者肝癌發(fā)病率下降有關。同樣與二甲雙胍一樣,TZDs已經(jīng)被證明能夠降低HCC風險。然而,這些藥物也與肝硬化患者心血管事件風險上升有關。

此外,還有其他幾類抗糖尿病藥物也被認為是潛在的治療方法。最近的一項流行病學研究表明,SGLT2抑制劑與改善T2D患者肝癌患者的總生存期有關。在HCC模型中,GLP-1受體激動劑也得到了研究。然而,需要進行大規(guī)模研究以確定這些藥物的是否確實對患者有益。

展望未來

基于前沿科技和不斷深入的研究,未來對于NAFLD、T2D和HCC相關疾病的治療和預防的展望是積極的。

一方面,基因編輯和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發(fā)展將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這些疾病的致病機制,預測疾病進展和風險,并為新型靶向治療和個體化治療提供基礎。另一方面,新藥物的研發(fā)是關鍵因素。目前,許多抗糖尿病藥物、FASN抑制劑和肝癌治療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并且在未來幾年內(nèi)有望獲得批準上市。植物營養(yǎng)素和天然化合物的研究和發(fā)展也為潛在的治療提供了前景。此外,多種方法的組合治療也被認為是未來NAFLD、T2D和HCC治療的趨勢。

綜上所述,未來的研究將繼續(xù)探索NAFLD、T2D和HCC的深層次機制和治療方法,為精準醫(yī)療和個性化治療提供支持,并為這些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聲明:本資料中涉及的信息僅供參考,請遵從醫(yī)生或其他醫(yī)療衛(wèi)生專業(yè)人士的意見或指導。

本文由“健康號”用戶上傳、授權發(fā)布,以上內(nèi)容(含文字、圖片、視頻)不代表健康界立場?!敖】堤枴毕敌畔l(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轉載、侵權等任何問題,請聯(lián)系健康界(jkh@hmkx.cn)處理。

相關知識

腸菌移植可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
腸菌移植(FMT)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進展
美國研究:糞菌移植可以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等炎癥性疾病
我國科研團隊發(fā)現(xiàn)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策略
Nature:對抗代謝功能障礙相關的脂肪性肝炎(MASH):全球數(shù)百萬患者治療的新選擇
特別關注: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治的進展與挑戰(zhàn)
非酒精性脂肪肝成國人重大健康威脅
專家論壇|尤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新藥研發(fā)臨床終點評價
專家論壇| 饒慧瑛 魏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療藥物臨床試驗指南解讀

網(wǎng)址: 新研究探索代謝失調(diào):或有助于治療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的肝癌患者 http://m.u1s5d6.cn/newsview73099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