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yè)認為,瞄準女性的產品就該柔和柔美,實際上女性在消費的時候卻可能是反其道而行之。
如今,電腦和手機屏幕背后的“敗家女人們”讓馬云、劉強東成為全世界最羨慕的男人。
而作為商家都關注的女性消費,其實也在發(fā)生著蛻變,隨著女性越來越獨立,女性經濟的結構也在轉型升級,要想捕獲女性消費群,以下這些趨勢或許值得關注。
1.科技紅顏
據(jù)統(tǒng)計,全球每天有18億張照片被分享到網(wǎng)絡上,又有很大比例為自拍照,而這些自拍照上傳者大部分為女性。過去很多人都把女性當作科技盲,今天女性卻是科技產品的消費主力,比如,主打自拍的手機、自拍APP、可穿戴設備等都受到女性的關注,女性消費者變身成為“科技紅顏”。
“科技紅顏”的崛起不僅讓手機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圍繞女性,更催生了系列周邊的產品或者服務。例如,所有手機都在主打自拍,vivo說“柔光雙攝,照亮你的美”,小米6說“拍人更美”,美圖秀秀這家公司據(jù)說主要產品靠“美圖手機”。
而圍繞女性健康等的科技公司也在崛起,在西方投資界,這有了一個新的定義,最近36氪就專門分析這個市場,叫Femtech(Female Technololgy的縮寫)或稱女性科技,F(xiàn)emtech這個概念第一次是由Clue的創(chuàng)始人Ida Tin提出。ClueAPP 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來自德國的女性經期應用。Femtech領域主要針對女性的健康問題,方向包括生育率解決方案,生理期間跟蹤和管理,助孕和護理,性健康以及生殖健康,主要產品是應用程序和可穿戴設備。
如今,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在生育跟蹤應用程序、卵子凍結、生育治療、女性臨床護理,甚至衛(wèi)生棉條的訂購等方面開始布局,一個專門服務于女性的新產業(yè)已經踏入我們的世界,女性期待更多的科技能夠呵護她們,“科技紅顏”或許值得更多的企業(yè)關注。
2.美容革命
醫(yī)美市場成為這幾年迅速發(fā)展的大市場,你現(xiàn)在路過一條馬路,放眼就可以看到美容院。據(jù)悉,2016年醫(yī)美市場規(guī)模達7963億元,年增長率接近20%,預計到2019年將破萬億元。
但是,醫(yī)美市場也在發(fā)生結構性的變化。首先是“90后”漸漸成為主力。有數(shù)據(jù)顯示,有的“90后”整容是為了職場更有競爭力,有的是希望成為網(wǎng)紅,還有的則是為了更好的愛自己,甚至,還有的大學生做分期付款來整容。
其次,醫(yī)學美容逐漸向“輕醫(yī)美”和“泛醫(yī)美”變化?!拜p醫(yī)美”,指通過各種非手術醫(yī)學手段,如激光、射頻、注射填充、生物技術、化學剝脫等,來替代傳統(tǒng)的手術項目,實現(xiàn)緊膚除皺、面部微整形、面部年輕化、瘦身美體及皮膚問題治療的全新概念,生活美容和醫(yī)療美容差異化將減小,形成生活美容醫(yī)療化、醫(yī)學美容生活化的大趨勢。
再次,整形越來越個性化,現(xiàn)在的整形醫(yī)院已經不再以某個明星為模板,而是對每個顧客進行私人訂制,話術也從“讓您更像XXX,從而更加美麗”轉變?yōu)椤斑@個小手術讓您擁有燦爛笑容,更加從容自信”。
3.輕奢主義
很多人可能都聽過一句話叫做“包治百病”。張智霖就曾經吐槽過自己老婆袁詠儀“不要再買包了!”好似女性對包包等奢侈品有一種難以名狀的熱愛。
據(jù)調查顯示,女性為自己購買奢侈品的動機已經從幾年前的“一定要有Logo,越大越好!”“必須是圈里公認的名牌!”等等獲取群體認同,逐步向“辛苦了一年犒勞一下自己”“別人知不知道關我什么事,我就是告訴自己我值得最好的!”獲取自我認同感方向轉變。
獲取認同感的角度變化,影響著奢侈品市場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女性追求更優(yōu)質品質的同時,也開始要追求高性價比,并不盲目于品牌光環(huán),將目光放在輕奢產品上面。例如,今年因《歡樂頌》中曲筱綃的著裝而大火的小眾品牌Jacquemus就是一個例子。低調、有設計感,性價比高于某大牌奢侈品。
甚至在內容領域也出現(xiàn)了輕奢主義的定位。例如,愛奇藝曾經推出的“微奢新主義”口號,就符合部分女性消費者的需求,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看一些精選的優(yōu)質視頻放松放松,無疑也是對自己生活品質的一種提高。伴隨著現(xiàn)在產品結構升級轉型的浪潮,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走品質化道路,放棄曾經瘋狂使用的低價戰(zhàn)略。在新的產品大戰(zhàn)中,“微奢”“對自己更好一點”這些理念不如從現(xiàn)在就開始引用到自己的產品宣傳中去。
4.剛柔并濟
很多企業(yè)認為,瞄準女性的產品就該柔和柔美,實際上女性在消費的時候卻可能是反其道而行之。例如,汽車現(xiàn)在不僅是男性的專屬項,越來越多的單身女性會為自己購置汽車,但是,如今女性購買的汽車產品類型,已經從“甲殼蟲”等小型可愛的車,向具有力量感的SUV等車型轉變了,柔美女生開霸氣SUV絕不是小概率事件。有研究表明,近年,主流小型SUV的銷量上升了34%,女性購車比例相比男性上漲了22%。小型SUV的銷量基數(shù)雖然小,但女性消費者購車的銷售額卻增長了近177%。例如,JEEP指南者等SUV就格外能得到女性的青睞。
而一些專為女性提供的產品服務卻遇冷。比如,很多汽車廠商推出紅色、粉紅色的產品,卻并未獲得女性消費者的大力追捧,而女性反而更喜歡帶有科技感,甚至是男性角色的產品。
隨著女性社會角色的轉變,要求女性參與的商務性事件越來越多,性別差異越來越小,女性剛柔并濟的特點會越來越明顯,產品的力量、專業(yè)感對女性弱化職場性別至關重要。
5.辣媽經濟
今年網(wǎng)商大戰(zhàn)除傳統(tǒng)項目外,母嬰類用品增長迅猛。以天貓618為例“200噸奶粉5分鐘被搶光,開場7分鐘2000萬片紙尿褲被搶光”。隨著2016年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有二胎意向的家庭,多將二胎的出生時間放在了2017―2018年,“二胎紅利”將在這兩年內爆發(fā),而后轉向平原期。
而伴隨二胎而產生的“辣媽”經濟市場,也開始火爆起來,從傳統(tǒng)媽媽們關注的奶粉、尿不濕、玩具等類別,開始擴散到了專屬媽媽人群的美容、化妝、家居等全領域精細化人群的需求類別。
除掉滿足孩子的品類,值得關注的是,曾經的“黃臉婆”“糟糠之妻”也開始越來越關注自身的魅力。女性也將關注度從孩子向自身轉移。例如,媽媽們在給寶寶海淘玩具奶粉的時候,不會忘了給自己拔草幾件好物;女性觀念開始默默轉變:自己好,家才會更好。孩子是父母的鏡子,自己都照顧不好的人怎么會照顧別人呢?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不以“為帶孩子而蓬頭垢面”為榮,她們堅信這二者并不沖突。
辣媽經濟讓媽媽消費升級。例如,傳統(tǒng)瑜伽健身房針對媽媽推出了產后塑身課程,美妝產品針對媽媽總和寶寶零距離接觸這一特點而推出的零添加美容產品等大受歡迎,迎來了屬于自己的紅利。每個大產品類別其實都可以找到在“辣媽經濟”中屬于自己的蛋糕份額?!岸r代”你的產品是不是也要有所調整?
6.專有定制
提到電影節(jié)、紅毯秀的八卦,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么?女星撞衫??!不止女星,其實女性在生活中也是十分介意與他人撞衫的,這種行為也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撞包、撞鞋等其他一系列的東西上。我們約訪網(wǎng)紅店鋪的重度用戶分析出:女性偏向于知道時尚前沿流行什么,喜歡模仿明星模特等的穿衣搭配,但不喜歡身邊有人和自己外貌類似。這也就是為什么女性在被推薦淘寶店鋪的時候,很少與朋友買同一款服飾,而是另尋它款的原因。
例如,一個姑娘買了潘多拉的手鏈,那么另外幾個閨蜜很有可能也會進行購買,形成“閨蜜手鏈”。但你細看每條手鏈,它們是有很大個體差異的,姑娘們會為自己定制不同的配色、材質、鏈珠順序,這是姑娘們在共性下表現(xiàn)個性的一種方式。
同理可證,現(xiàn)在中外最流行的私人訂制、小眾時尚均是在這種凸顯個性化、尋求不同的條件下產生的?;ヂ?lián)網(wǎng)時代,不同于實體經濟時代,消費者可以選擇的余地以幾何倍數(shù)形式增長,產品過剩、庫存積壓等鏈條式問題正成為困擾企業(yè)的一大難題。從女性消費者用戶體驗角度而言,基于情感、文化、自身條件而產生的女性專有定制化服務將會應用地越來越廣。君不見,就連每個女生都用的標準化氣墊BB霜都開始配以貼紙等形式逐步展現(xiàn)個性了。
7.社交達人
女性是社交媒體的主力人群。調查顯示,經常使用電子郵件、短信和社交媒體與朋友家人保持溝通的女性比溝通較少的女性壓力指數(shù)低了21%。社交對于女性緩解壓力、提升社交自信有很大的助效,因而女性對社交的需求很多時候是出于心理感受的需求。就像點贊是在現(xiàn)實世界中互動和擁抱一樣,轉發(fā)推薦,鏈接團購等,也都是女性社交中的一部分。
打個比方,如果你想找一個旅游景點你會怎么做?男性可能會上網(wǎng)搜索各類攻略網(wǎng)站,綜合評距離、費用、體驗效果等內容;但如果是女性的話,更可能和周圍的熟人聯(lián)絡,詢問身邊人的旅游意見。陌生人評價和熟人評價,都屬口碑效益這個傳播渠道。但由于性別差異,男性和女性的認知方式不同,女性更偏重于情感,所以在市場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女性經常會出現(xiàn)抱團購買商品的現(xiàn)象。
你今天用了什么???啊,在京東新?lián)尩姆鄣住?/p>
你的衣服很好看啊,哪里買的啊?哈哈,好看吧,618唯品會搶的……
你今天帶的飯和平日不同,怎么做的啊?新買的蘇泊爾電飯鍋,我和你說……
這類詢問與其說是一種贊美,不如說是女性社交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現(xiàn)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每天會接收到太多的商品信息,究竟哪個好,哪個不好?消費者根本不能判定。就像去超市總要摸到商品觸感才會消費一樣,女性看重于實際感受。而已經體驗過的人,便成為小團體中的意見領袖,在這個傳播過程中,產品不僅起到了其原有的使用價值,更在女性社交中扮演著拉近關系、利益共享的角色。既然作為社交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業(yè)是否可以思考一下如何在女性受眾群眾植入屬于自己的種子用戶?品牌要注重女性社群的口碑,學會用女性的嘴巴。
在中國家庭中,妻子掌握財務大權的約占40%以上,這些女性控制了國內60%的消費營業(yè)額,決定了76%的家庭購買力。女性在不同年齡段扮演不同角色時,都會產生購買商品的需求。
女性經濟,在這幾年持續(xù)展現(xiàn)自己的能量,企業(yè)追逐紅利的同時一定要記得將產品結合女性消費者行為模式的轉變,把握女性消費者具體消費需求,進而對產品進行延伸擴展,萬不能盲目追風,失掉固有的優(yōu)勢。
一
本號致力于好文推送,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用,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聯(lián)系。
編輯:王玉
郵箱:289360562@qq.com
美編:楊靜婷
您的老朋友 《銷售與市場》
商務合作
微信:851967786
TEL:0371-63906191
投稿郵箱
380829298@qq.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