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打坐禪修時鏟除妄念的訣竅

打坐禪修時鏟除妄念的訣竅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21日 07:19

打坐禪修時鏟除妄念的訣竅

作者生根活佛

   我們打坐的目的是靜心養(yǎng)身;靜坐的目的是洗腦清神;參禪的目的是明心見性。無論是打坐、靜修還是禪定,都是為了去掉自心的污染;得見真實自性的本來面目。佛教所講的污染就是妄想與執(zhí)著,妄想和執(zhí)著會遮蔽我們的自性,因此叫作污染。我們的自性就是如來藏與佛性。佛性是諸佛和眾生所共同具備的,無二無別,如果我們能夠遠離妄想與執(zhí)著,就能放下萬念、證悟空性、證得成就、見到自己的佛性與心性,如果具有了如來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則就是眾生。我們本來都是具備如來智慧德相的,可是由于我們從無始劫以來,在輪回里迷亂顛倒而生死,習(xí)氣久被染污,又積累了無窮的惡業(yè),因此很難當(dāng)下頓脫妄想、明心顯現(xiàn)、實見本性。所以才需要打坐、靜修乃至參禪。

在打坐之前我們就先要解決身心不安的一些問題,靜修之前要先凈化精神上的一些煩惱,參禪之前要先解除內(nèi)心的一些妄想。那么,怎樣才能除掉這些根深蒂固的妄想呢?關(guān)于這方面,諸佛如來已經(jīng)傳教了無數(shù)的法門,其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放下”。本教的教主幸饒彌沃如來佛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四句話,“萬念緣生,了知幻化,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四句話就是禪修入定之前需要明白的道理。這四句話如果不了解、做不到,不要談參禪,連也入門都是不可能的。參禪之前就必須要知道所有的念頭都不是天生及永恒的,而是由因緣和合而生的,所有的念頭都猶如夢與幻覺一般,都不是真實的,也沒有物質(zhì)的,也沒有永恒可依靠的,因此,一定要放下所有的妄念,一念也不生才能真正入定,而且還要知道萬緣皆是無我與空性的。如果放不下妄念的話,萬緣纏繞著我們,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還能談得上參禪嗎?

一切妄念必須要統(tǒng)統(tǒng)放下,而且要真正能做到一念不生,這就是打坐、靜修以及禪修入定之前需要明白的道理。大家既然已經(jīng)知道了這些道理,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呢?我們首先要知道萬事萬物都是假象的,好與壞、對與錯、煩惱和菩提、生死與涅槃、佛與眾生、我與你、一切皆是假名,沒有真實的你和我的名字,原本與我們的自性毫無相干。萬事萬物皆是假有的,一切事物皆是夢幻泡影,萬物都在本無空性之中,猶如海面上中的浮漚一樣,隨起隨滅,非有本體。因此,我們不應(yīng)該跟隨虛幻的事而生起取舍的妄念,而應(yīng)該將一切統(tǒng)統(tǒng)放下,那時候,妄念自然就會消失,貪嗔癡心泯滅,所有這身子的痛癢、苦樂、禍福、吉兇、毀譽、名利等等一切都能夠放得下。一放下、一切都放下、永遠地放下!這種放下就叫作“萬緣放下”。萬緣放下了,妄念自然就會消失、執(zhí)著自然就能遠離、分別心自然得到凈化、著相自然歸回?zé)o相之中,從此很難再生起念頭,最后連一個念頭都不生了,那時候,自性光明自然就能顯現(xiàn)出來,全身遍滿佛光,透明的智慧自然就顯現(xiàn)出來,自然就能見到佛性,從而達到如如不動的禪定境界,才能自心歸回到原始清凈而成就佛。

不求外法、萬緣放下、反觀自心的話,成就佛是很容易的事、也是最自在的事、也是常樂我凈的事,“反觀自心,明心見性,立即成佛?!边@三句是辛饒彌沃如來佛親口宣說的金剛法語。若是心外求法、執(zhí)著萬緣、觀察外相、成就佛是很難的?!坝^察外相,心外求法,執(zhí)著萬緣,墮落魔道?!边@四句話,也是佛親口說的法語。諸佛菩薩及歷代祖師們都是放下了一切、反觀自心而立地成佛的。這些都不是無憑無據(jù)、空發(fā)大愿、空講大話的。如果我們自己也能走這條路的話,同樣也會感受到的,比如我們與別人有矛盾時,誰能放下內(nèi)心的矛盾之恨,那個人一定很快樂,可是那個放不下矛盾之恨的人,一定是很痛苦的。佛所宣說的八萬四千法門,皆是對治眾生內(nèi)心八萬四千習(xí)氣的妙藥,也是教育眾生放下萬緣的課程。佛說的每個課程都是能讓我們開悟的妙法,都可以讓我們快樂、幸福、自在、了斷生死痛苦、開發(fā)智慧、成就佛果。

相關(guān)知識

以禪定煉心
反觀人禪修,禪瑜伽禪修于自然。一個瑜伽孩子正以蓮花坐姿坐著
瑜伽禪修風(fēng)格有哪些
寺廟禪修瑜伽的好處 寺廟禪修瑜伽的好處有哪些
禪修瑜伽怎么做好看視頻
氣功與瑜珈術(shù)、禪修一樣嗎?
禪宗故事:身心清凈,百病不生
恰宓禪師:毗婆舍那禪 第五章 清凈的七個階段(七清凈)
飛揚瑜伽.禪修.素食健康會所
傳杜汶澤怪病惡化:美國訪名醫(yī) 10日禪修治病

網(wǎng)址: 打坐禪修時鏟除妄念的訣竅 http://m.u1s5d6.cn/newsview692531.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