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拜佛的真諦:求佛不如求己

拜佛的真諦:求佛不如求己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21日 07:17

拜佛的真諦:求佛不如求己
從小到大,我和佛的緣分不淺。記得小時候,每到年十三晚上,媽媽總會帶我去寺廟燒香拜佛,祈求來年健康順利。那時候,佛對我來說是神圣而神秘的,尤其是那些面相兇煞的佛像,更是讓人心生敬畏。

后來,大學(xué)畢業(yè)初入社會,面對未知的前途,我跟著同事一起讀佛,希望能從中找到一絲力量。但那時候太年輕,心浮氣躁,讀來讀去也沒什么收獲。反而喜歡上了寺廟里那份靜謐的環(huán)境,每當(dāng)心情煩躁時,就會去廟里拜拜,和師傅聊聊天。

最近幾年,因為工作上的波折,我隔三差五地跑寺廟和師傅聊天。也許是歲月的沉淀,也許是到了人生的某個階段,很多佛經(jīng)的內(nèi)容漸漸悟得。讓我醍醐灌頂?shù)氖牵莘鹌鋵嵃莸氖亲约?,臺上供著的也是自己。千面觀音、眾多佛像,每一面都是我們自己的寫照。渡化不是在外境中尋找,而是自己渡自己的心。

有些人總好奇,佛教常說要追尋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在哪里呢?其實,極樂世界不在外界,而是在我們心里。內(nèi)心歡喜、清凈、自在,哪里不是極樂?反之,若心中煩惱壓抑,看不開、放不下,到哪里都不得解脫。

所以,修行就是在渡我們自己的心。我們可以沒有那么多外在的物質(zhì)金錢名利,但有一顆簡單快樂的心足矣。“平生平常心、平平淡淡才是真”,真正的解脫就是不管外境如何變化,我自安心不亂,活在當(dāng)下,念念清凈。“千年昨日同為塵,一絲一念不在心”,觀照好自己的心,常存善念,就是自己對自己的救度。

拜佛的真正含義是讓我們通過這些表象,使自己的心得到度化、得到解脫、得到真清凈,從善如流。佛不是什么神秘力量,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來的佛。佛陀說人人都具有佛性,卻因妄想執(zhí)著而無法證得佛果。故而在娑婆世間輪回堪忍,受諸般痛苦,難以解脫。

相關(guān)知識

素菜 求神拜佛后的腸胃策略
佛陀
不“佛”的佛山青年:夜?!耙徽n難求”,主打“充實自我”
佛教:佛前十種供品的寓意和果報,您不可不知
淺談佛教修行方法的保健養(yǎng)生功效(梁飛、張瑞賢)
近代漢傳佛教素食運動的內(nèi)在訴求及影響
佛家健康養(yǎng)生五大秘籍
劉德華攜妻拜佛求子 47歲朱麗倩或再當(dāng)高齡產(chǎn)婦
原來“佛系”減肥才是成功的關(guān)鍵
黃念祖居士《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yán)清凈平等覺經(jīng)解》第二卷10

網(wǎng)址: 拜佛的真諦:求佛不如求己 http://m.u1s5d6.cn/newsview692483.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