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如何吃出健康? 古人飲食觀帶來啟示

如何吃出健康? 古人飲食觀帶來啟示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4日 21:20

   □南報融媒體記者 翟羽

  今年4月是第32個愛國衛(wèi)生月,“向不衛(wèi)生不文明的飲食陋習宣戰(zhàn)”是今年的重點主題之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確實存在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飲食陋習,比如吃野味、生吃或吃半生的水產品、不分餐、不使用公筷等。這些飲食陋習都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面對豐富多彩的食物和菜品,如何能吃得美好、吃得健康、吃得科學、吃得衛(wèi)生?從古人的飲食觀念和養(yǎng)生典籍之中,我們或許能夠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

  拒絕野味

  五谷為養(yǎng)

  在食物供給豐富、充裕的今天,吃野味是陋習。很多人吃野味,一方面是對野味營養(yǎng)價值的錯誤認識,認為野味來自天然,沒有經(jīng)過人工飼養(yǎng),是天然的“大補食物”、“營養(yǎng)佳品”,另一方面是在商家驅動下的獵奇心理、攀比心理、虛榮心理等。

  綠柳居菜館總經(jīng)理王堃告訴記者,野生動物常年生活在野外,生存條件復雜,加上安全檢疫程序缺失,導致了野味更容易攜帶各種病菌微生物,大大增加致病的風險。在野生動物中,可以檢測出多種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等致病微生物。因此,我們應自覺遵守有關法律法規(guī),不購買、不食用野味。

  其實2500多年前,中國古人就規(guī)范了吃的內容與結構。中國醫(yī)學專著《黃帝內經(jīng)》里已經(jīng)總結了健康飲食指南:“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養(yǎng)精氣。”谷類食物是中國傳統(tǒng)膳食的主體,所以把五谷作為攝取營養(yǎng)的基礎,以水果作為補充,并合理搭配肉類食物,加強營養(yǎng),增益體質。然后,以蔬菜配合主食。通過多種食物的適當搭配來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yǎng)元素的需求。

  不吃生食

  生熟分開

  健康的飲食理念,其中還包括不吃生食,生熟要分開。生食品是指制作食品的原料,如生的肉、田螺、雞蛋、蘆蒿等。熟食品是指能直接供人食用的食品,如青團、鹽水鴨、糖芋苗等。

  回溯歷史,我們發(fā)現(xiàn),熟食烹飪是人類飲食文明的體現(xiàn),它標志著人類從此告別了“茹毛飲血”的時代。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曾寫道:“軒轅氏出,教以烹飪,制為方劑,而后民始得遂養(yǎng)生之道?!倍?,以熱食、熟食為主,是中國人飲食習俗的一大特點?!秴问洗呵铩け疚丁贰≌J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熱食、熟食可以“滅腥去臊除膻”。

  王堃說,“生熟分開”指的是在食物的貯存、加工、盛放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保持分開。首先,廚房里要有兩把刀、兩個案板,分別配套應用于加工生、熟兩類食物,兩套加工用具不能混用。其次,在購買、保存、清洗等環(huán)節(jié),注意生熟食物不要混放。再次,抹布不要混用,擦手、擦加工臺(包括案板和刀)和擦餐具(如碗筷)都要有專門的抹布,或者盡量不用抹布,用紙張擦干或自然風干。

  清淡飲食

  品出自然

  中國飲食文化綿延幾千年,在這一過程中,食材加工與儲存方式無時無刻不受到自然四季的影響。于是,一些不易保存的食材,便以腌、熏等方式保存。腌肉、腌菜、熏肉等食物雖具有獨特的風味,但吃多了對健康無益。

  另外,健康的飲食習慣還要求人們做到清淡飲食。因此,在日常烹飪食物時,應多選擇蒸、煮、燉等烹調方式,享受食物天然的味道。

  縱觀全國菜系,南京菜在“清淡飲食”這一點上做得比較好。古南都副總經(jīng)理張志軍告訴記者,南京菜在口味上追求本味,制饌時突出原料的原汁原味,以咸淡適宜、多滋多味、適應面廣為其特色。而且在烹調方法上,南京菜正是擅長燉、燜、制湯。

  吃新鮮食材、烹飪新鮮的菜肴,這點更是深得古代著名吃貨袁枚的推崇。他的《隨園食單》中記載了326種匯聚南北各地的飲食精華,強調“物味取鮮”,食材要趁新鮮制作,且按正確做法烹調。不然就會味道全失,營養(yǎng)和口味都會打折扣。例如豬腰子,袁枚認為炒不如煮,煮熟后蘸鹽最好,完全不需要其他佐料。

  病從口入

  飲食有節(jié)

  成語“病從口入”,說明古人已經(jīng)經(jīng)認識到,飲食是日常生活中對人體影響最大的,所以十分重視健康飲食問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注重飲食衛(wèi)生。變了色、變了味的食物不宜去吃,因為吃了容易生病。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描述食物腐敗變質的字。例如,蝎,《說文·食部》:“蝎,飯蝎也,從食易聲?!薄墩撜Z·鄉(xiāng)黨》:“食髓而蝎,魚餒而肉敗,不食?!秉S侃義疏:“蝎謂經(jīng)久而味惡也?!笔澄锓胖脮r間太長并貯存不當而變味。

  《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并治》也曾告誡人們:“穢飯、餒肉、臭魚……食之皆傷人……六畜自死,皆疫死,則有毒,不可食之?!彼裕2耸o埦蛣e吃了吧!

  如今盛行的健康飲食、養(yǎng)生理念,其實很多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例如,《黃帝內經(jīng)》強調飲食要適度適時,定時用餐,定量進食。在《素問·痹論》篇中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币馑际牵缘锰枙黾幽c胃的負擔,進而傷害腸胃的功能。

  這一理念,在后世的一些養(yǎng)生及中醫(yī)著作中得以延續(xù),如唐代醫(y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不欲極饑而食,食不可過飽”“常欲令如飽中饑,饑中飽耳”,也強調不要暴飲暴食,要讓腸胃保持平衡狀態(tài)。這個道理雖然簡單,卻最易被人們所忽視。

相關知識

中醫(yī)帶你看看古人如何防寒養(yǎng)生
教你如何吃出健康 健康飲食小常識
古人是如何養(yǎng)生 古人養(yǎng)生重六節(jié)
飲食有節(jié)制可以讓人更長壽
吃素=養(yǎng)生?“三高”人群如何健康飲食
我們如何健康飲食
老年人吃什么食物好 飲食養(yǎng)生提示老年人必吃的五類健康食物
男人如何健康飲食 推薦你吃這些食物
古人是如何養(yǎng)生呢 介紹古人長壽養(yǎng)生方
帶娃媽媽的減肥挑戰(zhàn):如何健康瘦身,不再依賴極端飲食?

網(wǎng)址: 如何吃出健康? 古人飲食觀帶來啟示 http://m.u1s5d6.cn/newsview64435.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