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經(jīng)典中的什么篇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經(jīng)典中的什么篇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5日 14:49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經(jīng)典中的什么篇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經(jīng)典《禮記》中的《大學》開篇之“大學之道”,原文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后來人們把這幾句話叫做《大學》的“三綱領(lǐng)”“八條目”?!案裎铩焙汀爸轮奔础鞍藯l目”之二。

程朱理學中的格物致知如何理解

  釋義:《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5年發(fā)行的第五版將“格物致知”解釋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jié)為理性知識”。

  出處: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源于《禮記?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義是什么

  1、格物致知最早見于先秦經(jīng)典《禮記大學》,是該書所提出的儒者求學八階段的初始兩個階段:“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2、這一段話,是儒家學派為實現(xiàn)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思想而提出的階段性行為目標。這一程序性行為綱領(lǐng)的起始就是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而從中獲得智慧(或從中感悟到某種心得)。使知道事物風格的能力,然后知道人生百態(tài)。

  3、“格”、“物”在古代用法均很廣泛,這一段話,在孔子時代大概并不難解,孔氏本人未做解釋,孔門弟子對格物致知含義亦未闡發(fā),這導(dǎo)致后人在理解格物致知含義時出現(xiàn)很多歧義,每個人都想依據(jù)自己的哲學傾向?qū)χ龀龊虾跫阂獾慕忉?,這就使得在此問題上,真正出現(xiàn)了百花齊放局面。

格物致知的含義

  1、格物致知 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gé wù zhì zhī,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從而從中獲得智慧(或從中感悟到某種心得)。

  2、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乃儒家專門研究事物道理的一個理論,已失佚,源于《禮記?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此段。

  3、但《大學》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卻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釋,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過“格物”與“致知”這兩個詞匯而可供參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成為儒學思想的難解之謎?!冬F(xiàn)代漢語詞典》2012年發(fā)行的第六版將“格物致知”解釋為:“推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p>

相關(guān)知識

中醫(yī) 儒家的養(yǎng)生方法
儒家的養(yǎng)生之道修德養(yǎng)心! 健康不難,長壽有望。
減肥的勵志句子經(jīng)典10篇
經(jīng)典胎教故事(精選63篇)
2022年育兒心得經(jīng)典短文(九篇)
經(jīng)典孕婦胎教故事(通用15篇)
最新鼓勵自己減肥的經(jīng)典句子簡短 鼓勵自己減肥的狠話(四篇)
家園共育寶典育兒知識資料10篇【精選】
減肥勵志語錄 減肥自我激勵勵志語錄經(jīng)典9篇
什么是自然養(yǎng)生

網(wǎng)址: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經(jīng)典中的什么篇 http://m.u1s5d6.cn/newsview545875.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