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多角色交織困境下的中年女性焦慮

多角色交織困境下的中年女性焦慮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5日 11:25

    女性一生要經(jīng)歷的身份角色變化更多,每一次變化都是一次挑戰(zhàn),由此,“焦慮的風險”也隨之增加。而當女性人到中年時,可能是身份最多的時候——同時承擔著妻子、母親、女兒的不同角色,還要面對職場壓力……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wǎng)記者 任然

    人到中年的高菲(化名)已幾個月沒怎么出門了,她是一個7歲孩子的媽媽,也是一名全職太太。幾個月前,高菲想重回職場,投了多份簡歷,也經(jīng)歷了幾場面試,但并沒有得到滿意的工作。

    她想起自己在孕前曾是一名白領,覺得自己已被社會遺棄,早晚也會被孩子和丈夫看不起,被家庭藐視,她開始失眠,并出現(xiàn)了心慌、胸悶、反胃惡心等多種癥狀,她開始閉門不出……最終,在丈夫和孩子的鼓勵下,高菲去了醫(yī)院,輾轉了各個科室后,最終在臨床心理科被醫(yī)生確診為焦慮癥。

    類似高菲這樣的處境、擔憂,似乎能引起很多女性的共鳴。近幾年,很多影視劇及新聞事件,也頻頻呈現(xiàn)出中年女性焦慮的形象,促使中年女性焦慮成為一個熱議的話題。

    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

    《華爾街日報》曾在報道中寫道:“一項研究顯示:與已被診斷患有焦慮癥的男性相比,女性患者數(shù)量是男性的兩倍之多?!敝心昱越箲],已成為世界性“課題”,近年來我國也有增長的趨勢。

    “在我接診的焦慮癥病例中,女性也比男性更多?!背啥际行睦斫】抵行暮巫趲X主任說,但他同時認為,女性遭遇焦慮,并不可怕,“焦慮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心理狀態(tài),而且適度的焦慮對我們是有幫助的,也有助于個人成長”。

    “有類似高菲狀況的人,確實比較普遍。”有十余年國內外心理學受訓經(jīng)歷,目前從事心理咨詢及培訓相關工作的郭秋霖也有同樣的感受,她也認為,適度焦慮能激發(fā)內在動力,而發(fā)展成為焦慮癥則有諸多因素導致,例如個體人格發(fā)展、原生家庭及自我認同感等因素。

    2019年,一份發(fā)表在《柳葉刀·精神病學》的“中國精神衛(wèi)生調查”顯示,在對我國社區(qū)心境障礙、焦慮障礙、酒精藥物使用障礙、間歇爆發(fā)性障礙、進食障礙、精神分裂癥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老年期癡呆等七類主要精神障礙的加權患病率及其分布特點的調查中,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終生患病率為7.57%?!斑@是一個很高的數(shù)據(jù)了”,何宗嶺進一步說明,“如果中國成年人有11億人口,大概有8000萬人口,在一生中會遭遇焦慮困擾。”

    “中國精神衛(wèi)生調查”由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社會精神病學與行為醫(yī)學研究室主任黃悅勤教授團隊進行,是中國首次全國性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

    黃悅勤介紹,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婚姻、移民、休閑、老齡化等社會因素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以此帶來的心理壓力、生活方式、家庭結構的改變等無疑會導致心境障礙和焦慮障礙的患病率上升。

    而女性患者較男性更多,在何宗嶺看來主要源自面對的社會應激因素更多,比如:“女性一生要經(jīng)歷的身份角色變化更多,每一次變化都是一次挑戰(zhàn)”,由此,“焦慮的風險”也隨之增加。而當女性人到中年時,可能是身份最多的時候——同時承擔著妻子、母親、女兒的不同角色,還要面對職場壓力……

    在《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中,來自耶魯大學心理系的蘇珊·諾倫·霍克西瑪博士提出,女性之所以比男性更易得焦慮癥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女性往往傾向于對別人的幸福負責,尤其是她們的孩子和丈夫?!斑@種‘責任感’對女性來說更像是一種進退兩難的窘境,因為總有些事情是她們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掌控焦慮能促進成長

    “適度的焦慮是有價值的,它能幫助我們成長?!焙巫趲X說,有時候焦慮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提升危機意識,能激發(fā)個人成長。

    波士頓大學焦慮及相關疾病研究中心創(chuàng)始人大衛(wèi)·巴洛在他的《焦慮與焦慮失調》一書中提出:“焦慮的功能是對潛在的危險情況發(fā)出警告,并激發(fā)內在的心理機制,這些機制非常重要,因為它們可以讓我們進入‘更高級更成熟的功能層面’?!?/p>

    “來自科學的實證研究顯示,一個人適度焦慮時,大腦的信息處理效率和專注度都更強,記憶力也更好。”何宗嶺說,“學會掌控焦慮,就能更好地促進成長?!?/p>

    如果掌控不了,“出現(xiàn)應對失效,則要積極面對,并尋求幫助?!焙巫趲X說,是否出現(xiàn)過度的焦慮,可從三個維度來進行判斷:精神性焦慮、軀體性焦慮以及睡眠問題。

    據(jù)何宗嶺描述,精神性焦慮患者,常常具有災難性思維,總將自己縈繞在一種不安的氛圍中,常常因為一件小事便“鉆牛角尖”,不能自拔。類似高菲因為求職失敗,聯(lián)想到自己會被家人嫌棄和遺棄一樣。

    軀體性焦慮,則往往因為焦慮而導致人體各機能紊亂,如在心血管系統(tǒng)中表現(xiàn)為心慌、胸悶、氣短等癥狀,在胃腸道系統(tǒng)表現(xiàn)為腸胃不適等癥狀,在泌尿系統(tǒng)表現(xiàn)為尿頻、尿急等癥狀,這些癥狀往往兩三個合并發(fā)生,但在相關科室又查不出明確的病因。

    睡眠問題中則突出表現(xiàn)為失眠、難以入睡、早醒……但為什么有的人能掌控焦慮,有的人卻失效?“或與其先天遺傳、成長經(jīng)歷、家庭環(huán)境及所處的社會外界等因素有關?!惫锪卣f。

    郭秋霖說:“職業(yè)習慣,類似高菲這樣的案例,我通常會看來訪者的原生家庭背景、成長經(jīng)歷,她的戀愛、婚育狀況,夫妻關系,父母輩的直系親屬關系,以及家庭成員疾病史等細節(jié)……”郭秋霖講述,按照法國精神分析學家拉康的理論,人出生后大腦結構還會不斷發(fā)育變化,直到25歲左右,人格也逐漸完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養(yǎng)育者、通常是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以及成長中的重大事件都是影響人格的重要因素,絕大多數(shù)人會用一生的時間完整內在人格。“追溯這些關鍵期的細節(jié),或能找到高菲自我效能下降的具體原因?!?/p>

    “我接診的案例中,‘全職太太’因長期與社會脫軌,生活重心聚焦孩子,缺乏社會認同感和自我認同意識,加之不被家庭其他成員理解,她們自我價值感大多偏低?!惫锪卣f。

    “家”能助力化解焦慮

    常常有病人拿著一大沓子檢查單向何宗嶺傾訴,自己表現(xiàn)出各種病癥,但查不出病因,“我是不是得了什么怪???”何宗嶺總是微笑回答,“我這里有很多病人和您情況類似?!?/p>

    在何宗嶺看來,病人能夠走到心理科,就是一切變好的開始。他解釋,焦慮癥與抑郁癥雖屬兩個疾病,但常常“共病”(兩種疾病共同存在),共病時,生命出現(xiàn)危險的概率就會增加?!敖箲]與抑郁就像一個連續(xù)的譜系”,何宗嶺說,開始是正常焦慮,如果掌控失效,便進入焦慮狀態(tài),如果再應對失效,則會進入習得性無助,即一種對現(xiàn)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tài),此后可能會產生抑郁,甚至比抑郁還糟糕。

    如此,較早察覺出不可自控的焦慮狀態(tài),并積極尋求專業(yè)幫助便尤為重要。何宗嶺說,如今我國在心理治療方面已比較成熟和先進,除了各種基礎心理治療方法,還有一些如經(jīng)顱磁刺激等先進技術?!盁o論是焦慮還是抑郁,積極治療都有比較好的效果?!?/p>

    這其中,家庭成員的理解、幫助和支持也較為關鍵。

    上海市楊浦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曾在一項“應對方式及社會家庭支持對焦慮癥患者影響的相關研究”中,發(fā)現(xiàn)焦慮癥的發(fā)生與其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家庭關系密切相關?!拔覀円P注焦慮癥患者的事件應對,社會、家庭要給予關注,減輕其壓力,避免癥狀進一步加重。而焦慮患者應盡量運用積極的應對方式,主動求助社會家庭支持?!痹擁椦芯空撐闹凶龀隽诉@樣的提示。

    何宗嶺回憶,有些陪伴就診的家人聽說病人患焦慮癥時,馬上會說“你看你就是想多了嘛,你不想那么多,咱們就沒事兒了呀。”此時,病人往往會表現(xiàn)出非常沮喪的情緒,覺得自己不被理解?!斑@種安慰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會給患者帶來更多的不良情緒?!焙巫趲X說。

    “但我們不能苛責家人,這說明我們對大眾的科普做得還不夠?!焙巫趲X說。

    “關注原生家庭,歸因原生家庭而不能歸罪于原生家庭,不要再為自己個人的不成長甩鍋原生家庭。”郭秋霖也呼吁要大力科普有關心理學的基本常識。

    預防和化解焦慮癥、抑郁癥,可以借助一些肢體“語言”,郭秋霖給予了一個簡單且有操作性的建議——“擁抱”。發(fā)展心理學家亨利·哈羅曾在一項實驗中證明了母親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接觸,以及情感和社會支持是促使一個人正常成長的重要因素?!坝行┛茖W研究發(fā)現(xiàn),擁抱時人與人之間的心臟能離得最近,這種軀體化的接觸,會讓人感到被關注、被理解和被支持,肢體接觸也會改變家庭成員間的微妙互動關系?!惫锪卣f。

    郭秋霖認為,如果大眾對心理學有普遍認知,或許會促使羞澀的中國人常常給自己的伴侶、父母、孩子以及朋友們一個溫暖的擁抱。與家人擁抱,與大自然擁抱,與朝氣蓬勃的生命擁抱。

    何宗嶺則注意到,黨的十九大做出了實施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重大決策部署,特制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其中,“心理健康行動”是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行動”給出了正確認識、識別、應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特別是抑郁癥、焦慮癥的應對建議,并提出了社會和政府應采取的主要舉措。

    在他看來,中年女性焦慮成為熱議話題,便是心理健康行動進程中的一種體現(xiàn),也是向國人普及心理健康的一種方式。隨著國家對大眾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視,未來,女性遭遇“焦慮”后,將不再焦慮。

相關知識

媒體理想身體形象內化是否會引起青年女性的社交焦慮?
社交焦慮障礙
性別歧視威脅職場女性心理 逾八成被焦慮和抑郁困擾
焦慮性障礙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染上了中年焦慮?
老年焦慮癥
焦慮癥
圍絕經(jīng)期女性的心理健康:情緒波動、焦慮與抑郁應對指南
怎么給寶寶制造社交恐懼癥(如何培養(yǎng)寶寶的社交技能以避免社交焦慮)
焦慮的時代需要更多“恢復性城市”

網(wǎng)址: 多角色交織困境下的中年女性焦慮 http://m.u1s5d6.cn/newsview542278.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