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協(xié)和醫(yī)生說|老年人“耳背”莫忽視!

協(xié)和醫(yī)生說|老年人“耳背”莫忽視!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5日 10:36

聽力好壞與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息息相關。世界衛(wèi)生組織數(shù)據(jù)顯示,聽力障礙是全球發(fā)病率第三高的慢性疾病,僅次于關節(jié)炎和高血壓。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關注老年人聽力問題迫在眉睫,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干預,降低聽力問題對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更是重中之重。今天,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高志強給大家?guī)砜破眨犃φ系K怎么辦——

作者介紹:高志強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臨床工作重點開展耳顯微外科、耳神經外科、耳顱底外科、人工聽覺植入。

過了60歲,一半人聽力下降

人的聽力在一生中會經歷怎樣的變化?

人的聽力軌跡由出生時的基線聽力及生命過程中經歷的各種影響因素共同決定。比如,小時候基線聽力為25分貝,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各種破壞、保護因素影響,使聽力水平不斷變化。當破壞一直大于保護因素時,就會慢慢“耳背”。

老年性聽力損失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耳背”是一種高發(fā)慢病,多發(fā)生在老年群體。最常見的老年性耳聾,其特征是雙耳對稱、緩慢進行性聽力下降。主要表現(xiàn)有:需要講話的人大聲重復,難以區(qū)分高音,在嘈雜環(huán)境中難以理解對話,聽男性比聽女性說話的聲音更容易一些。此外,會感覺某些聲音太吵并產生煩躁的情緒,還常出現(xiàn)單側或雙側耳鳴的癥狀。

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與增齡是否有直接的關系?

老年聽力損失,一般指60歲以上老年人因年齡增長、耳科疾病、遺傳因素、噪聲損傷、耳毒性藥物以及代謝性疾病和不良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導致的聽力下降。

增齡是最主要內因,會導致聽覺器官老化、內耳毛細胞逐漸減少,從而使聽力下降。聽力下降的發(fā)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發(fā)病率在20~29歲時為3%,60~69歲為49%,超過85歲時高達80%。澳大利亞一項老年性耳聾調查顯示,43%的聽力障礙患者有家族史。此外,很多外在因素也會導致聽力下降,如持續(xù)暴露在嘈雜環(huán)境中,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影響,藥物副作用等。 

聽力下降嚴重危害身心健康

我國老年人聽力下降發(fā)病率如何?

老年人聽力下降已成全球性問題。美國一項調查顯示,65~74歲人群中,約有1/3患有聽力損失,75歲以上人群中近一半有聽力困難。調查報告顯示,老年人聽力障礙患病率約為30%~60%。我國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聽力殘疾比例高達11%,人數(shù)超過2000萬,其中,老年性耳聾占據(jù)我國聽力殘疾致殘原因首位(51.61%)。

聽力下降會給老年人帶來哪些影響?

很多人覺得人老了耳背很正常,殊不知,聽力下降不僅會導致老年出現(xiàn)交流障礙,還會導致老年人生活質量直線下降,需要全社會給予足夠重視。

1.言語溝通不暢。老年人聽力下降早期主要表現(xiàn)是聽不清,特別是在噪聲環(huán)境下言語交流困難。當聽力下降嚴重時,即使在安靜環(huán)境下,言語交流也很困難,導致老人因溝通不暢主動減少社交。

2.心理問題增多。聽力下降后,老年人逐漸會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久而久之變得多疑、猜忌和自卑,甚至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精神心理問題以及社會隔離現(xiàn)象。研究發(fā)現(xiàn),24%的老年聽力損失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精神異常。而且,隨著聽力下降加重,老年人接受和處理外界信息的能力減弱,導致衰老加速、生活質量下降。 

3.引發(fā)老年癡呆。多項研究表明,聽力下降后,不加干預會增加老年認知障礙風險。與聽力正常的同齡人相比,患有未經治療的聽力損失的人,患癡呆的速度會加快30%~40%。最近一項針對美國大量人群的研究得出結論,聽力損失每10分貝,認知減退率就會增加。反之,通過改善耳聾,可以降低8.2%的癡呆風險。

4.避險能力下降。聽力下降會導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研究顯示,老年聽力損失患者中有20%伴有平衡障礙。由于對日常生活中的危險警告聲音,如交通鳴笛、火警、周圍人提醒等的感知能力下降,他們對危險警告信號的方位判斷也會出現(xiàn)問題。這些都威脅著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臨床治療辦法多

老年人聽力下降有哪些治療辦法?

老年性聽力下降發(fā)病機制復雜,目前主要是佩戴聲音放大裝置,包括助聽器、輔聽器(非醫(yī)療器械),還可通過植入人工耳蝸重建聽力,輔以藥物治療,以延緩老年性耳聾的發(fā)病進展。

聽力損失在80分貝以內的患者,可借助助聽器放大聲音,聽的更清楚。需注意,助聽器應由聽力技師根據(jù)聽力損失程度個性化選配,不能隨意購買佩戴。人工耳蝸是一種代替病損耳蝸、將聲音信號轉換為電脈沖信號的半植入式醫(yī)療電子裝置,適用于聽力損失在80分貝以上的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在患者有條件接受治療的情況下,植入人工耳蝸是更優(yōu)方案。有研究表明,植入人工耳蝸后,無特殊情況的老年人在康復后可接近正常的溝通交流水平,并且會顯著改善社交和心理問題,同時改善認知,延緩老年癡呆的發(fā)生。近期在國際6項相關研究中,有5項研究證明了老年人植入人工耳蝸后認知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采取一般藥物治療,首先治療與老年性耳聾密切相關的原發(fā)病,如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此類疾病可導致內耳微循環(huán)障礙,是老年性耳聾的重要誘因。其次是采用擴血管、營養(yǎng)神經等藥物,進一步延緩聽覺神經的退行性變。

預防聽力下降,需要做什么?

人的聽力能力很像空氣,很重要但也經常容易被忽略。當它出現(xiàn)問題時,往往已經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樹立科學用耳的意識,保護聽力,提早預防。首先,注意用藥,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其次,避免長時間處于噪音環(huán)境中,如不要長時間使用耳機。其三,保持膳食均衡和良好的心態(tài),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對于老年人來說,樹立信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尤為重要。其四,要進行定期的聽力檢查,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爭取恢復或部分恢復已喪失的聽力,盡量保存并利用殘余的聽力。千萬不要不管不問,讓“耳背”毀了我們本該平靜安逸的老年生活。最后,適時進行聽覺言語訓練。 

市面上保護聽力的保健產品是否有用?

需要強調的是,目前針對聽力下降有效的治療措施是助聽器、人工耳蝸和康復訓練。減少不科學的用耳習慣比使用保健品更有意義。

關注耳健康,應該把保護聽力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里,比如每天盡量減少戴耳機的時間、降低聽歌音量,每天堅持鍛煉,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等,堅持下來會對我們保持良好的聽力有極大幫助。

協(xié)和專家溫馨提示:要養(yǎng)成科學用耳習慣,注意用藥安全,減少使用耳機,限制高脂食物。

來源/《生命時報》快樂養(yǎng)老版

圖片/網絡

編輯/邱書琳

主編/陳明雁

監(jiān)制/吳沛新 

本文由“健康號”用戶上傳、授權發(fā)布,以上內容(含文字、圖片、視頻)不代表健康界立場?!敖】堤枴毕敌畔l(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轉載、侵權等任何問題,請聯(lián)系健康界(jkh@hmkx.cn)處理。

相關知識

老年人莫忽視口腔健康
植入人工耳蝸后別忽視康復訓練
莫讓老年朋友患上“保健品癡迷癥”——人民政協(xié)網
老年人運動,別忽視力量訓練
老年人心理健康,不容忽視
協(xié)和醫(yī)生給老年人的8條飲食建議
嬰兒游泳的七大好處?莫忽視這六個注意點
圖解老年人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
“被忽視”,疫情下老人的關鍵心理問題丨專訪老年精神病學專家
淺說中老年人養(yǎng)生與健康長壽

網址: 協(xié)和醫(yī)生說|老年人“耳背”莫忽視! http://m.u1s5d6.cn/newsview541448.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