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腫了腫么辦”,且聽專業(yè)科普慢慢道來。
腫了就是水腫,是指皮膚及皮下組織的液體潴留,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表現(xiàn)在局部。人體中不同部位的水腫,“學問”大不同。
腫在腿腳,心臟不保:人的血管上布滿了特殊的小孔,體液在小孔處進進出出,心臟好比“水泵”,為體液流動提供動力。如果心臟這個“泵”出現(xiàn)異常,水就可能從血管里,跑到血管外。心源表現(xiàn)在身體的低垂部位,比如站立時雙腿、腳踝腫了;躺下時骶骨部和臀部腫了。如果水腫發(fā)展至上肢、胸部、面部,用手指按壓“一按一個坑”。提醒您一定要做心臟功能的檢查!
腫在眼瞼,腎臟難免:早上起來,伸個懶腰,照個鏡子,唉吆喂,我這“心靈的窗戶”咋腫了?我昨晚沒喝多水啊酒呀,這你就要當心了!大概率是腎臟出了問題。腎源水腫在起始階段,表現(xiàn)為皮下疏松組織和皮膚松軟部位的水腫,比如眼瞼部、面部。特點就是,“一按一坑秒恢復”。提醒您一定要做腎臟功能的檢查!
腫在全臉,疑甲狀腺:甲狀腺啊,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體,它在哪呢?喉結下方一橫指,緊貼氣管分兩葉,形似蝴蝶,狀如盾甲,故以此得名。甲狀腺功能低下時,我們常說“甲減”,會出現(xiàn)顏面、手足水腫,且皮膚呈蒼白色;甲狀腺功能亢進時,我們常說“甲亢”,會出現(xiàn)眼瞼、眼窩周圍組織腫脹,且眼球突出。這里雖然腫了,但沒有坑。提醒您一定要做甲狀腺功能的檢查!
腫在全身,營養(yǎng)不良:如果是慢慢的、全身的水腫,那就是缺乏營養(yǎng)了,從組織疏松處開始,擴展到全身皮下。所謂“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雖然瘦了,但是他不健康呀。
這些疾病引起的水腫,我們要及時求助醫(yī)生,幫助我們恢復健康。
但俗語有曰:“上醫(yī)治未病”,糾正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也能幫助我們遠離或減輕水腫。
1.控制鹽的攝入鹽吃太多,也容易水腫。排鈉需要時間,暫時的鹽和水攝入增多,看起來有點兒腫。每人每天6克鹽,清淡飲食每一天。
2.避免久站、久坐體液受重力影響,久站、久坐時會過多地淤積在雙腿,便感覺腫了一樣。像護士、老師、交警等需要久站的人,容易出現(xiàn)靜脈曲張,這也會導致腿部出現(xiàn)晨輕暮重的水腫。在工作間隙多抬高雙腿,讓下肢血液充分回流,最好是1小時一活動。
3.吃點“消水腫”食物對抗水腫啊,還可以食療,吃點高鉀、利尿和含碘食物,促進排鈉消腫。高鉀食物包括菠菜、芹菜、香菇、香蕉、番茄、蘋果、西蘭花等,利尿食物包括冬瓜、黃瓜、西瓜、石榴、葡萄等。含碘食物包括海帶、蝦等。
4.堅持有氧運動做排汗的有氧運動,能使血管舒張,有助進入腎臟的水分更好地被排泄。建議每天進行半小時的健步走或慢跑。
腫了咱不怕,腫么辦,就這么辦!聽科普,尋幫助,余生健康永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