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食品科學研究中心

食品科學研究中心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1日 11:06

食品科學研究中心

食品科學研究中心

FOOD SCIENCE CENTER

中心簡介/Introduction

中心主要以食品科學、組學、大數(shù)據(jù)等技術為核心,圍繞食品生產中的食品安全、食品營養(yǎng)等重大需求,構建“從餐桌到農田”逆向全鏈條全過程的科技創(chuàng)新模式。融合生物醫(yī)學、食品科學、信息學,以促成“個性化食品設計”為宗旨,形成具有中國人自身消費習慣的膳食模式,逐步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引領我國未來食品產業(yè)的科技創(chuàng)新。

Food Science Center mainly taking food science,omics,big data and other technologies as the core,focusing on the major needs of food safety and food nutrition in food production,to build 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odel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reverse chain of "from table to farmland.Integrating biomedical,food science and informatics,with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person- alized food design.to form a dietary model with Chinese own consumption habits. gradual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 and research,and lea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China's future food industry.

人員組成/Personnel Structure

食品科學中心現(xiàn)有課題組3個,現(xiàn)有成員共計20人,博士生導師3名,研究員3名,副研究員1名,深圳市高層次人才2名,博士后4名,研究生7名。

課題組/Labs

賈耿介課題組/Gengjie Jia’s Lab

王鑫杰課題組/Xinjie Wang 's Lab

劉永鑫課題組/Yong-Xin  Liu's Lab

      任務目標/Objectives

以食品安全和個體化營養(yǎng)等需求為出發(fā)點,基于食品組學和人類健康大數(shù)據(jù),食品科學中心致力于:

1.  豐富完善與食品相關的基因組、轉錄組、蛋白組、代謝組等多組學數(shù)據(jù)庫;

2. 解析健康大數(shù)據(jù),發(fā)掘和改善人群特異的營養(yǎng)問題;

3. 構建"從餐桌到農田",消費者需求驅動的逆向鏈條科技創(chuàng)新模式;

4. 為食品的質量標準制定、智能制造、保鮮運輸?shù)葢锰峁├碚摶A和實施方案;

技術平臺與支持系統(tǒng)

image.png

研究方向/Research Areas

      一個宗旨(“個性化食品設計”)、三大科研主題(食品組學、腸道宏基因組學、人類對食物性狀的感知)、籌建四個支持系統(tǒng)(國際食品谷聯(lián)盟、食品安全標準實驗室、國際食品政策智庫、集成數(shù)據(jù)管理系統(tǒng))。

b0e351b6-5d5b-4eef-995f-3f0b5e19183d.jpg

食品組學

作為新興的大學科,食品組學將食品、分析組學技術和生物信息學緊密結合,生成了與食品相關的各種組學(如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數(shù)據(jù)。我們也認識到,食品不僅是分子成分的組合,還經過一系列的后期加工。前者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而后者則通過讓營養(yǎng)物質形成不同組織結構來控制其在人體內的傳輸,從而對消化生理、腸道微生物乃至整體健康狀況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在這些食品后期加工步驟中生成的數(shù)據(jù)也應囊括進來。這里我們將范圍擴展到“從農場到餐桌”(即生產端、流通端和消費端)收集的所有數(shù)據(jù),并堅信這些食品組學大數(shù)據(jù)將革新我們用于解決食品的健康營養(yǎng)需求、生物多樣性、安全性和品質、以及可溯源性等緊迫問題的方法。

腸道宏基因組學與人類健康

食品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涉及多重復雜機制基于的考慮,我們選擇從人腸道宏基因組切入問題:一方面,我們將建立多種基于生物學機理的、多尺度的生物網絡模型,如(1)集代謝,基因調控和信號傳導通路于一體的模型:(2)描述食品,人體腸道和其間微生物群落三方關系的模型:另一方面,我們可采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將腸道菌群與所有可能相關的疾病(如糖尿病和肥胖癥)相關聯(lián),然后在宏基因組中鑒定可解釋其致病機理的遺傳因素。未來,該研究主題還將有多方擴展,如將腸道宏基因組與宏表型組相結合,將微生物群落與免疫系統(tǒng)相結合,將腸道與其他器官系統(tǒng)相結合,以及設計個性化營養(yǎng)。隨著研究的不斷擴展和深入,“如何利用食品有效預防疾病”的答案將逐漸清晰。

腸道菌群能夠通過參與宏量營養(yǎng)素代謝與飲食調節(jié)來有效地將食品和人體健康聯(lián)系在一起;宏基因組學給組學和系統(tǒng)生物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也給未來的技術發(fā)展提供了一個理想的試驗平臺:AGIS在農業(yè)宏基因組學和植物微生物組學方面已建立的專業(yè)知識為這一研究主題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人類對食物性狀的感知

為什么人們對食品的偏好各不相同,并在個人的一生中發(fā)生多次變化?

我們將通過研究人對食品(尤其是其感官屬性)的感知來回答這個問題。作為食品消費偏好的重要驅動因素,食品感官屬性主要包括外觀、質地、香氣、味道和刺激性;人的相應感覺包括視覺、觸覺、嗅覺、味覺和化學感覺。在最初階段,我們將逐對研究食品屬性與人感知之間的關系。以食品的味道和人味覺系統(tǒng)為例,其中研究仍充滿挑戰(zhàn),體現(xiàn)在(1)“味道”是一個復雜的概念,需進一步細分為甜、酸或其它基本口味;(2)人的味覺由多種復雜因素決定(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如遺傳,情緒和同輩影響,因此需要融合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許多學科的專業(yè)知識。所有這些挑戰(zhàn)也同樣適用于其他對食品屬性和人感覺的研究,由于食品的感官屬性與人的感知一樣,會相互作用;而且這種相互作用會指引我們系統(tǒng)地理解人對食品感知的復雜性。在后續(xù)階段,我們將需要同時考慮多個(乃至所有)感官屬性。

       食品科學研究中心更新于2022年5月

相關知識

清華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研究中心
科學研究
國民體質與科學健身研究中心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
科學網—有機食品供應鏈管理研究:營養(yǎng)學概論
宜賓首個植物基健康食品研究中心成立
中南大學健康護理研究中心
中醫(yī)婦科學科發(fā)展研究報告(2012
科學網—研究顯示有機食品并非有益健康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發(fā)布

網址: 食品科學研究中心 http://m.u1s5d6.cn/newsview439893.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