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肥胖的病因

肥胖的病因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3日 23:48

肥胖

肥胖,中醫(yī)病證名。是因嗜食肥甘,喜靜少動,脾失健運,痰濕脂膏積聚,以形體發(fā)胖超乎常人,并伴困倦乏力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形體癥狀。導(dǎo)致肥胖的常見疾病有肥胖病、腎亢(柯興氏?。?、癭勞、藥物性肥胖等。臨床若對以肥胖為主癥的病種尚未能確定時,可暫以肥胖待查作為初步診斷,并進行辨證論治及對癥處理。

癥狀詳情

1、體重超過正常標(biāo)準(zhǔn)20%,各種檢查正常,無臟腑器質(zhì)損害者,多數(shù)為肥胖病。一般伴有善食、易疲乏、嗜睡少動、胸悶等癥,部分患者面部、乳暈及腹部、腿部等處有淡紅色或紫黑色斑紋及沉著。

2、面部及軀干、胸腹部肥胖但四肢不胖而呈向心性肥胖,有脫發(fā)、多毛及痤瘡癥狀,伴頭暈頭痛,血壓增高,24小時尿17-羥皮質(zhì)類固醇和17-酮類固醇增高者,可能為腎亢(柯興氏?。?,患者可有抑郁、記憶力減退、失眠、脾氣暴躁等神志癥狀,女性有閉經(jīng)及月經(jīng)過少,可呈男性化,男性有陽痿。

3、體重中度增加,呈臃腫面容,怕冷少汗,眉毛外側(cè)13脫落,皮膚蒼白,心率減慢便秘者,為癭勞,甲狀腺功能檢査顯示血清T3、T4水平下降,甲狀腺攝碘率低平。

4、口服避孕藥、吩噻嗪及賽庚啶,或使用氯丙嗪、胰島素、強的松等藥后岀現(xiàn)食欲亢進和肥胖者,為藥物性肥胖,停藥一段時間后這種肥胖多逐漸消失。

病因

1、飲食無節(jié)

善食多食,嗜食肥甘,脾氣運化不及,脂膏轉(zhuǎn)輸失常而積聚體內(nèi),形體日漸肥胖。

2、過逸少動

素性喜靜少動,陽氣虛弱,脾氣失健,精微不化,脂膏利用失常而停聚形成肥胖。

3、運化失常

陰臟之體,素體脾胃運化功能不足,或因癭勞等病,陽氣虧虛,臟腑功能虛損,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聚積成脂膏;或因命火偏旺,陰虛陽亢,脂膏蓄積于面部、軀干及胸腹部而為向心性肥胖,四肢脂膏積蓄則減少。

4、藥物損害

口服避孕藥、吩噻嗪、賽庚啶,精神病或某些疾病患者長期使用氯丙嗪、胰島素或蛋白合成制劑,可使患者胃火熾盛,食欲亢進,攝食不能為脾胃所運化,脂膏積聚,發(fā)為肥胖。

肥胖系體內(nèi)脂膏積聚過多所致。飲食攝入人體后,經(jīng)胃之磨谷,脾之運化而轉(zhuǎn)化為水谷精氣。精氣奉養(yǎng)人體,精氣過多則以脂膏形式儲存。肥胖的形成主要為飲食無節(jié)與過逸少動兩個方面,并有體內(nèi)運化失常、藥害等因素參與。肥胖的病理關(guān)鍵在于脾胃失健,運化不足,脂膏積聚。肥胖患者容易并發(fā)風(fēng)眩、胸痹心痛、消渴等病。

表現(xiàn)

脾氣運化不及,脂膏轉(zhuǎn)輸失常而積聚體內(nèi);陽氣虛弱,脾氣失健,精微不化,脂膏利用失常;藥毒使胃火熾盛,食欲亢進,攝食不能為脾胃所運化,脂膏積聚;

治療

耳穴療法

主穴取內(nèi)分泌、神門,配穴取三焦、口、胃、肺、賁門,每次1-2穴用王不留行籽加壓得氣后膠布固定,每周換1次,10次為1個療程。

1、控制飲食,每日脂肪攝入量限制在總熱量的30%以內(nèi),如可能以25%甚至20%更好。飽和與不飽和脂肪的比例保持1:1(甚至1:2);同時使膽固醇每日攝入量限制在300mg以內(nèi)。

2、堅持運動和體力活動。

3、西藥可選用降脂類藥物。

4、藥物性肥胖患者,停用引起肥胖的有關(guān)藥物。

5、單方驗方

(1)牽牛籽10-30g,炒草決明、澤瀉、白術(shù)各10g,山楂、制首烏各20g,煎水代茶飲。

(2)檳榔、厚樸、青皮、蒼術(shù)、制半夏、茯苓、枳殼、白芥子、焦山楂各15g,大黃7.5g水煎服

(3)連皮冬瓜,每日1000g,作菜服。

(4)生山楂15g,紅茶適量,每日泡茶飲服。

(5)防風(fēng)通圣散,每次10g,每日3次。

(6)麻子仁丸,每次6g,每晨1次,焦荷葉煎水送服,以大便微利為度

6、電子減肥治療機治療

用于腹部、臀部的減肥。

相關(guān)知識

肥胖癥的病因
引起肥胖的原因
肥胖癥是什么病
肥胖是一種病嗎
肥胖是病,別忽視
肥胖是種病,得治!肥胖會有這些危害!
什么是病態(tài)肥胖癥
肥胖癥屬于疾病嗎
病態(tài)肥胖的癥狀有哪些
【肥胖癥】疾病免費咨詢

網(wǎng)址: 肥胖的病因 http://m.u1s5d6.cn/newsview4203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