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咸陽市體育局)
健步走如何更健康
大家喜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隨時進行的運動。門檻低、效果好,這是健走和跑步占比最高的原因,也直接帶動了馬拉松的火爆。
01
健步走不分老幼
老年人比年輕人更重視運動
運動和健康息息相關(guān),近年來高血壓發(fā)病率增高,年輕人特別是城市白領(lǐng)日益增多,長期久坐辦公室、缺少運動是首要原因。報告顯示,18歲以下及28-36歲年齡段平均步數(shù)在5000步左右,步數(shù)較低,反而46歲以上的中老年平均步數(shù)在5400步以上,他們有較多的時間運動,對健康的重視也更強。
對90后及00后來說,在公園和戶外運動的比例,遠低于80后、60后及70后,在家里或宿舍運動比例更超過1/4,他們更喜歡隨時隨地的運動。
時間規(guī)律
從時間來看,運動和氣象息息相關(guān)。一月和八月正值最冷和最熱的時間段,國民均勻運動步數(shù)落到低谷,均在5000步左右;四月、十二月正是天氣適宜的月份,國民運動步數(shù)形成兩個峰值,步數(shù)均在5500步左右。
02
到底怎么走才最健康呢
運動量
每個人承受的運動量不一樣。如果平時有運動習慣,每天一萬步兩萬步并不困難。但平時缺乏運動的人,突然一天內(nèi)走上兩萬步,可能會對心血管系統(tǒng)和運動系統(tǒng)造成太大負擔。如果持續(xù)這么做,可能出現(xiàn)關(guān)節(jié)、韌帶、骨骼損傷。
對中老年人來說,每天可以堅持輕負荷的鍛煉30分鐘以上,但不要超過1小時。如果換算成步數(shù),大概在5000~10000步。
運動姿勢
每天走6000步≈3至4千米行走距離≈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每天的步頻要固定。每次步頻盡可能保持一致,可以小聲地喊“一二一”有節(jié)奏地走。增加每一步的步幅。走路時要把背、腰挺起來,盡量做到挺胸抬頭,雙腳十個腳趾朝向行走的方向,每一步都要用腳趾發(fā)力,讓全身的肌肉盡可能地參與進來,要有把人彈起來的感覺。擺臂幅度要加大,盡力前后直臂擺平。
03
注意事項
如果運動后身體雖然會感覺累,但不出現(xiàn)明顯的疼痛、不適感,而且休息一晚后,感覺神清氣爽,說明運動負荷比較適合自己;如果運動后經(jīng)常感覺很累,體重進行性下降(不是有意降體重的情況下)、睡眠不好、食欲不佳、不想運動、機能下降等,甚至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就說明可能出現(xiàn)過度疲勞了,這樣就需要及時調(diào)整運動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