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只有餓肚子的時候身體才會消耗脂肪?

只有餓肚子的時候身體才會消耗脂肪?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11月14日 02:23

首先說,這不是醫(yī)學問題,而是基本生理學、生物化學問題;也是被醫(yī)學生視為畏途的難題。

難到什么程度呢?比解剖學更難,難到大部分醫(yī)學生畢業(yè)仍懵懵懂懂,以至于很多醫(yī)學科普作者寫到這類問題時不知所云。

餐后也一樣會消耗脂肪

一般人的“印象”中,人這一架內燃機常規(guī)的燃料只有葡萄糖,通常只能燃燒血液供應的葡萄糖來供給能量。

其實不然。

脂肪,以脂肪酸的形式,也是人體常規(guī)燃料之一。

只不過,能夠直接燃燒脂肪酸的組織有限,僅限于橫紋肌肌肉(骨骼肌和心肌)。

這是因為,脂肪是以甘油三酯(1個甘油分子結合3個脂肪酸分子)的形式存在,

而肌肉組織只能燃燒游離脂肪酸。

要想把脂肪酸從甘油三酯上解離下來,需要一種叫做脂蛋白脂肪酶(LPL)的酶。

而這種酶只存在于脂肪,心肌和骨骼肌組織,因此也只有這3種組織可以利用脂肪酸。

我們知道,人類是雜食動物,食物中通常含有不等比例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所謂“三大能量物質”。

食物中的脂肪,即甘油三酯,被吸收進入血液后也叫外源性脂肪,被包裹在血液中的“乳糜微粒”。其中的脂蛋白apoCⅡ可以激活LPL,將甘油三酯解離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被直接利用,甘油被運回肝臟用于糖異生(后面還要講到它)。

因此,即使是餐后,只要食物中有“油水”,我們的身體也會直接以吸收的外源性脂肪作為燃料,因此,也會消耗脂肪。

空腹狀態(tài)下,主要以脂肪作為燃料

所謂“餓肚子”,就是食物從胃中排空,進入小腸后很快被完全消化吸收,這樣身體就不再有外源性能量物質補充,醫(yī)學上稱為“空腹狀態(tài)”。

進餐后到空腹狀態(tài)的時間依賴于個體的“消化能力(包括身體狀態(tài))”和食物種類,尤其是后者。

通常,高脂、高蛋白食物需要胃排空和消化吸收的時間就長一些,而以碳水化合物,特別是簡單糖為主的膳食進入空腹狀態(tài)更快。

我們日常的雜食,一般餐后4、5個小時,長一點5、6個小時就會進入空腹狀態(tài)。

空腹狀態(tài)意味著不再有外源性能量物質補充,身體開始消耗內源性燃料。

這些內源性燃料包括血液中的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儲存在肝臟的肝糖原和肌肉中的肌糖原;儲存在脂肪組織中的脂肪;以及肌肉和其他組織的蛋白質。

具體的燃料形式,在初期仍然是葡萄糖和脂肪酸;如果長期空腹,就會再加上酮體。

至于消耗順序上,并非燃燒完了一種再燃燒另一種的接踵而至,而是人體一直就是一架混合動力內燃機,幾種燃料一起混合燃燒。

當然,這種“混合”也是有一定的先后順序。

其中,血液循環(huán)中的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自然優(yōu)先燃燒;葡萄糖的消耗導致血糖水平降低,就會刺激系列機制來補充。

其中,動作最快的是肝臟,分解肝糖原成為葡萄糖釋放進入血液;而肌糖原僅供應肌肉,不會補充血糖。

然而,肝糖原畢竟是有限的。

動作第二快的機制是糖異生,就是將別的能量物質轉化成葡萄糖來補充血糖。

糖異生主要有兩個途徑,內源性脂肪動員分解出來的甘油;和蛋白質分解產生的某些氨基酸——丙氨酸和谷氨酰胺。

也就是說,進入空腹狀態(tài)后在很短的時間內,身體就開始消耗脂肪和蛋白質作為燃料。

脂肪動員產生的甘油用來異生葡萄糖,而脂肪酸則被從肝臟以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形式運輸到心肌和骨骼肌直接利用。

動作第三快的是,燃料由葡萄糖為主向脂肪為主的根本性轉換。

因為,長時間空腹,除了骨骼肌和心肌外全部組織都一直依靠燃燒“異生”而來的葡萄糖的話,代價實在太過昂貴,尤其是部分需要分解人體原本沒有儲存的蛋白質來供應。

在連續(xù)空腹頭幾天內,每天分解蛋白質約70到75克——這是不能被“進化”選擇所容許的。

因此,長時間空腹時,人體必須“想辦法”實現能量供應的根本性轉變,由主要燃燒葡萄糖轉變成主要燃燒脂肪分解產生的酮體,從而最大限度地節(jié)約蛋白質。

這種機制反應其實也相當快速,空腹數小時,比如,日常的夜間空腹就可以啟動。到連續(xù)空腹3天,體內就可以產生大量酮體;

但是,要完成這個根本性轉變,包括平常只燃燒葡萄糖的腦組織完成“煤改氣”,主要消耗酮體,通常需要1周的時間。

也就是說,空腹持續(xù)1周后,人體的絕大部分燃料就只來自脂肪。

此時,每天消耗的蛋白質會銳減到20克。

空腹不一定就“餓”肚子

當然,空腹與“餓”肚子含義并不完全一致。

由于“饑餓感”和“食欲”的產生涉及包括胃腸道,胰腺,脂肪等多種外周激素參與的復雜的調節(jié)機制,空腹通常會刺激產生饑餓感,但并不一定。

比如,像發(fā)燒,情緒異常,發(fā)生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等狀況下,即使長時間空腹也不移動會有饑餓感;再有,空腹產生饑餓感,即出現經典的“餓肚子”,如果忍住不進食,過一段時間饑餓感也會消失。

但,不管有沒有饑餓感,空腹狀態(tài)燃燒以脂肪為主的內源性燃料的本質不會改變。

可見,不管是“飽腹”還是“空腹”,人體其實一直可以直接燃燒外源或內源性脂肪作為動力燃料;只不過,長期空腹狀態(tài)下,主要,甚至說幾乎全部依賴燃燒內源性脂肪功能。

舉報/反饋

相關知識

餓肚子的時候是在消耗脂肪嗎
肚子餓會消耗脂肪嗎
餓的時候會消耗脂肪嗎 消耗脂肪的方法有哪些
身體在什么時候消耗脂肪
餓肚子會消耗脂肪嗎
饑餓的時候會消耗脂肪嗎
餓的時候會消耗脂肪嗎
人有饑餓感是在消耗脂肪嗎
餓=脂肪在減少?挨餓的時候,你的身體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饑餓的時候,是消耗脂肪還是肌肉

網址: 只有餓肚子的時候身體才會消耗脂肪? http://m.u1s5d6.cn/newsview1841037.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