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外賣、短視頻、含糖飲料、囤積成癖……如何擺脫這些“依賴”?

外賣、短視頻、含糖飲料、囤積成癖……如何擺脫這些“依賴”?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9月10日 04:18

外賣依賴、含糖飲料依賴、重口味依賴、短視頻依賴、購物囤積依賴……當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太多“依賴”。如何走出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多重依賴?

9月1日,在由上海市衛(wèi)生健康委、市中醫(yī)藥管理局、市疾控局、市愛衛(wèi)辦主辦,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上海健康頻道承辦的健康科普大平臺——“上海健康播報”第八期發(fā)布會上,醫(yī)學專家就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給予回答。

9月1日,“上海健康播報”第八期發(fā)布會上,專家聚焦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多重依賴給予回答。 上海市衛(wèi)生健康委 供圖

“重口味依賴”有哪些危害?

當下,“點外賣”成為很多人每天的習慣。從飲食健康來看,“外賣依賴”存在哪些隱患?“奶茶續(xù)命”“可樂提神”,越來越多人有“含糖飲料依賴”,會帶來哪些健康危害?一見沙發(fā)就“葛優(yōu)躺”刷短視頻,這又會帶來哪些影響?

針對“外賣依賴”,華東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主任吳江表示,從營養(yǎng)學視角來看,商家為追求風味和“鍋氣”,往往大量使用調味品,導致外賣普遍油、鹽、糖超標。長期攝入會加重身體代謝負擔,增加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慢性病以及肥胖的發(fā)生風險。同時,外賣套餐通常以精米白面和大塊肉類為主角,蔬菜、粗糧是配角,這也容易導致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足。

針對奶茶和可樂等含糖飲料的依賴,吳江表示,含糖飲料是指糖含量在5%以上的飲品。我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應超過25克,而一杯400-500毫升的含糖飲料往往就會超出這一限量?!啊?strong>含糖飲料依賴’背后的生理機制是糖能在短時間內刺激大腦釋放大量多巴胺,帶來即時的愉悅與‘提神’錯覺,但市面上大多數含糖飲料均以果葡糖漿、蔗糖等添加糖為主,這些成分極易在肝臟直接轉化為脂肪,誘發(fā)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謝性疾病,如果長期過量攝入,還會持續(xù)加重胰腺負荷,提高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風險?!眳墙f。

而針對火鍋、燒烤、麻辣燙等“重口味依賴”,吳江進一步表示,高鹽、過辣的食物會直接損傷消化道黏膜,長期反復的損傷會顯著增加消化道癌變風險,同時“重口味”飲食還會加重腎臟排泄負擔,多重機制共同導致高血壓及動脈硬化風險增加。另外,“重口味”食物常伴隨高熱量如火鍋蘸醬、燒烤油脂等,易導致熱量超標和內臟脂肪堆積。更需警惕的是,肉類經高溫燒烤產生的雜環(huán)胺、苯并芘等明確致癌物,可能增加腫瘤發(fā)生概率。

此外,針對短視頻依賴,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運動醫(yī)學科副主任醫(yī)師戈允申表示,短視頻雖能帶來短暫愉悅,但長期沉迷不僅損害身體健康,也容易陷入“信息繭房”,還可能扭曲認知,放大偏激情緒。而一些人選擇“葛優(yōu)躺”刷視頻會帶來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等問題,如果久坐不動還會降低新陳代謝速度,增加脂肪堆積,誘發(fā)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囤積成癖”背后是囤“安全感”

時下,不少人喜歡“買買買”的同時“囤積成癖”,這背后反映了什么樣的心理?

對此,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主任醫(yī)師喬穎表示,“囤積成癖”是當代人常見的一種行為習慣。心理學家把這類人稱為“倉鼠型人類”。大家囤的其實不是貨,而是安全感。

“有些人因童年經歷過物質匱乏,在潛意識中形成‘不囤積就可能陷入困境’的認知,這些囤積物品常被賦予特殊的情感意義,不是舍不得扔,而是害怕某段記憶會隨著丟棄的舊物一同風化,總得有些實體物件來證明自己確實活過、愛過、存在過。另外,囤積行為還反映出個體對決策的逃避心理,總覺得‘萬一將來用得上’?!眴谭f說。

針對外賣依賴、含糖飲料依賴、短視頻依賴等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多重依賴,喬穎進一步表示,現代生活的結構性暴力催生了這些依賴:通勤吞噬烹飪時間,加班消滅運動可能,碎片信息重塑注意力,深夜購物補償白天壓抑。似乎我們越是適應現代社會,就越需要“壞習慣”來維持平衡。這其實就是內心的孤獨。然后,我們體會到外賣、短視頻不僅滿足我們的依賴,更不斷創(chuàng)造新依賴,形成惡性循環(huán):越孤獨越依賴,越依賴越孤獨。

在喬穎看來,當下,我們需要的不是道德譴責或簡單戒斷,而是對整個生活系統(tǒng)的重新審視。所以,解藥或許不在于簡單地戒斷這些依賴,而在于重建生活的意義架構?!爱斘覀兡茉诠ぷ髦蝎@得成就感,在人際關系中找到歸屬感,在閑暇時光體驗‘心流’狀態(tài),那些代償性的依賴自然會減弱?!?/p>

如何走出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多重依賴

要改變上述這些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多重依賴,專家提出各自的觀點。

吳江表示,點外賣時最好主動挑選蒸、煮、燉等輕烹飪菜品,避開油炸或紅燒類重油菜肴。下單時備注“少油少鹽”要求,并額外加單一份蔬菜菌菇,彌補營養(yǎng)缺口,也可以多嘗試自己做菜,可以從番茄炒蛋、白灼青菜等“十分鐘快手菜”起步,省時又健康。平時最好減少外出吃火鍋等重口味食物的頻率,養(yǎng)成清淡飲食的習慣,更多地去體驗食材的天然滋味。

如何“戒糖”?吳江表示,點奶茶時,可以先從降低頻率開始,比如從每天一杯減為兩三天一杯。點單時,主動選擇“三分糖”“無糖”,讓味蕾逐步適應低甜度的飲品?!鞍组_水是最好的飲料。如果覺得沒有味道,可以嘗試喝無糖的綠茶、紅茶、咖啡、蘇打水等,或者用檸檬片、薄荷葉、黃瓜片、水果塊等制作天然風味水,健康又美味?!?/p>

喬穎表示,依賴行為本身并不一定是問題,但當依賴行為開始干擾健康、社交或工作時,就明確越過健康界限。例如不喝甜飲就焦躁、明明不餓卻因壓力狂點外賣,熬夜刷短視頻只為逃避次日的工作焦慮,或不斷囤積物品來填補內心的空虛感,這種情況下則需要干預。

喬穎建議,針對輕度依賴,可通過行為替代法逐步調整。比如,用無糖茶飲替代含糖飲料,以短途散步替代“沙發(fā)癱”,或設定短視頻的每日使用時長。關鍵在于找到能提供類似滿足感的健康替代品,而非強行戒斷。

此外,喬穎也指出,若依賴已比較頑固,認知行為療法是有效工具。通過記錄觸發(fā)依賴的情境(如壓力大時暴飲暴食)、分析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只有吃甜食才能緩解焦慮”),再逐步用更健康的應對方式(如深呼吸、短暫散步等)替代原有行為。此外,環(huán)境設計也至關重要,可以嘗試刪除容易誘發(fā)沖動的外賣或購物APP,在沙發(fā)旁放置啞鈴或書籍,從而減少依賴行為的發(fā)生。而如果是嚴重影響生活的依賴,則需要專業(yè)干預,如心理治療甚至是藥物治療等。

戈允申同時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久坐,每隔1小時起身活動、伸展,每觀看短視頻30-40分鐘,最好閉眼休息或遠眺5分鐘,避免在黑暗環(huán)境下長時間盯屏,睡前至少1小時停止使用電子設備,避免熬夜刷短視頻,同時要培養(yǎng)運動習慣,多參與社交和戶外活動,培養(yǎng)積極心態(tài),多與家人和朋友面對面交流,這樣可以減少對很多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依賴。

相關知識

如何擺脫心理上的藥物依賴
如何擺脫對手機的過度依賴?
濕氣困擾,這9個減脂小妙招助你擺脫腰圍囤積
愛情陷阱:如何擺脫有害的依戀?
如何擺脫安眠藥依賴?=熊江雪 健康科普
賣肉怎樣做短視頻?
沉迷手機?健康指南助您擺脫屏幕依賴
短視頻干貨:10種標題模板幫你打造爆款短視頻?。êY料)
購物癮、囤積癖,爽完又悔:心理學深度剖析“剁手黨”背后的缺失
白領為何越來越胖 如何擺脫久坐肥胖命運

網址: 外賣、短視頻、含糖飲料、囤積成癖……如何擺脫這些“依賴”? http://m.u1s5d6.cn/newsview1784364.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