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滇醫(yī)通
為了強身健體
身邊的“走路大軍”越來越多
可是你知道嗎?
很多人的走路真的只是在“打發(fā)”時間
要真正達到防病和鍛煉的作用
你得學會“健步走”
“健步走”八大功效!
專家提醒:不要只是隨便走走,科學認識“健步走”才能強身健體。
什么是健步走?
健步走是一項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講究姿勢、速度和時間的步行運動,它行走的速度和運動量介于散步和競走之間。
健步走有什么作用?
1、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突出地表現:在降低安靜時的心率和同等負荷下運動時的心率,以及提高肺活量,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和心臟突發(fā)事件的危險性;
2、改變血液質量
增加全血容量、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增加紅細胞攜帶氧氣的能力、增加組織器官的血流量,有效防止如腦血栓、心肌梗塞這些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3、調節(jié)血管機能
健步走可以增加毛細血管數量、改善末梢循環(huán)、降低安靜時高血壓、改善冠狀動脈循環(huán),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4、減肥
堅持健步走鍛煉能明顯減少身體脂肪重量,減少體脂百分比,增加和維持肌肉重量、耐力和力量;
5、促進骨關節(jié)健康
可以增加骨密度、骨和關節(jié)力量,增加韌帶、肌腱的力量,防止多種骨、關節(jié)、肌肉、肌腱的損傷,降低骨質疏松的發(fā)生;
6、增加人體免疫能力
提高抗病能力,加快病后康復速度;
7、改善心理狀態(tài)
健步走可以減小精神壓力、增加自信心、增加自我控制能力;
8、改善睡眠質量
可以緩解精神壓力,使興奮灶轉移,促進睡眠。
“健步走”的正確方法
小測試:姿勢、速度、時長你都做對了嗎?
健步走是在自然行走的基礎上,軀干伸直,收腹、挺胸、抬頭,隨走步速度的加快而肘關節(jié)自然彎曲,以肩關節(jié)為軸自然前后擺臂,同時腿朝前邁,腳跟先著地,過渡到前腳掌,然后推離地面。健步走時,上下肢應協(xié)調運動,并配合深而均勻的呼吸。
健步走的快慢是決定鍛煉效果的關鍵因素,通常因人而異地可分為:
慢步走(每分鐘約70-90步)
中速走(每分鐘90-120步)
快步走(每分鐘120-140步)
極快速走(每分鐘140步以上)
健步走的三個原則
1.有恒,即持之以恒。將健步走納入自己生活的軌道中,養(yǎng)成習慣。
2.有序,即循序漸進。根據自身的身體條件,科學合理輕松地安排運動量。
3.有度,即適度運動。
健步走,記住 “3,5,7”。
3:每天運動3000米,時間30分鐘以上。
5:每周5次。
7:運動后每分鐘心率+年齡=17(輕至中度運動強度)
“走路快慢” 預測壽命長短
自查走路快慢的方法: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者曾綜合9項研究做出總結: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預測壽命長短。
過馬路就能算步速,那么步速怎么計算呢?
當然,你可以掐表計算,也可以粗略估算下。綠燈亮時,如果能順利走到馬路對面,就說明走路速率正常。如果過馬路時走到一半紅燈就亮了,需要在中間安全島稍休息,等下一個綠燈亮了才能繼續(xù)走到馬路對面的,就要開始注意加強鍛煉了。
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每秒鐘0.9米;
走路速度低于每秒鐘0.6米的人死亡可能性會增加;
走路速度超過每秒鐘 1 米的人壽命較長。
“健步走” 是早上好還是晚上好?
專家提醒:下午最適合老年人鍛煉
早晨和上午,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心絞痛發(fā)作等)的發(fā)生率,比一天中的其他時間段更高。如有慢性?。ㄌ悄虿?、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等),鍛煉要考慮心腦血管的安全性問題。
大量數據證明,在早晨和上午,心血管事件(心梗、心絞痛等)的發(fā)生率,要比一天中的其他時間段更高。有推測稱,是跟此時間段的交感神經活性較高有關。因此,早晨和上午,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者不適合進行鍛煉。
晚上光線差,更容易出現跌倒等意外損傷。
人體的平衡、協(xié)調能力都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減弱,所以年紀越大,人的平衡、協(xié)調、反應能力都是下降的。而且晚上光線變差,更容易出現跌倒等意外損傷。尤其老年人,很多都存在骨質疏松的情況,一旦跌倒,后果比較嚴重。
下午最適合鍛煉,尤其是老年人。
除去上面兩個時間段以外,那么適合鍛煉的時間就只有下午了,比如下午4~5點的時間段就不錯,在兩頓飯之間。
總的來說,對于健康成年人而言,只要是能夠在自己一天的日程里安排出鍛煉的時間,無論是上午還是下午、早晨、夜晚,都是被鼓勵的。但涉及到慢性病者、老年人,還是要考慮鍛煉的安全性。
“健步走” 的運動場地怎么選擇?
專家提醒:不是每條路都適合走路!
不是每條路都適合走路,理想場所應該是草地、土地,而應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當然在實際生活中,實現這個較困難,但有土路的地方就不要走柏油路。因為地面會給你一個反作用力,會構成一些危害。
比如中長跑運動員最容易犯的問題是脛骨骨膜炎,這是無菌性炎癥,在硬地上走,就容易引發(fā)這種疾病。在人行便道上走也沒問題,但最好遠離機動車廢氣。
“健步走” 選擇什么樣的鞋子?
專家提醒:不一定要選名牌,舒服就行。
走路需要選雙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的,舒服就行。適合健走活動的運動鞋,要合腳(不壓腳背、不擠腳尖),鞋底與地面接觸面大,輕便(材質透氣和柔軟,走起來較輕盈),避震(健走時腳底所受到的沖擊是全身體重的1.2~1.5倍),防滑和穩(wěn)定性要好。
“健步走” 哪些錯誤姿勢要避免?
專家提醒:錯誤的姿勢危害不小。
1、低頭含胸
人在走路時,全身七經八脈都跟著一起活動,而含胸、彎腰的走路姿勢正好讓這些經脈得不到很好的舒張,身體得不到應有的供氧。低頭走路還會造成陽氣不升,從而影響大腦正常的氣血供應。
此外,這種走姿所造成的脊柱問題,會反射到大腦,使人無論在伏案工作還是走路時,大腦都處于緊張狀態(tài)。白天的這種不得緩解的緊張,造成大腦過勞,會影響夜間的睡眠。
2、內外八字
外八字走路有礙陽經,使肝、脾、腎臟氣血緊張,血流不暢,影響大腦血液的供應,造成大腦血液回流不暢。
內八字則影響膽、胃和膀胱的經絡,而這些經絡均在脊柱的周圍,脊柱周圍氣血不暢,一樣影響大腦血液的循環(huán)。
3、側頸斜肩
青少年常體現出側頸、斜肩的走路姿勢,會影響督脈的氣血運行造成氣血不周,陽氣不升。
在國際上,步態(tài)訓練是腦病患者康復的重要課題,陜西西安交大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康復中心腦病科主任鄧景元醫(yī)生說,許多腦病患者通過有效的走姿訓練,使大腦恢復了正常的功能,可見正確的走姿是多么重要。
“健步走”若出現腿疼還走不走?
專家提醒:不要忽視運動中的疼痛!
很多人走路時,會有膝關節(jié)突然發(fā)軟的經歷,同時膝關節(jié)會疼痛。這些癥狀是由髕骨關節(jié)紊亂、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或腰椎間盤突出所引起的。建議及早就醫(yī)、診斷治療,同時要注意減少運動量,避免爬山爬樓梯,并注意保暖。
如果走路時小腿肌肉疼痛,停下來歇會兒又緩解了,或是經常覺得腿腳發(fā)涼,尤其是冬春季節(jié)或夜里比較嚴重,很可能是患了下肢周圍血管病,以動脈硬化閉塞癥居多。建議盡早到血管外科檢查,別硬撐著鍛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