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格麗克:厭食癥女孩如何用7年心理治療改變一生
1、一個愛喝咖啡的詩人
路易絲·格麗克,這位今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作家和詩人,在接到獲獎后的首個電話采訪時,是這樣說道的:
“我還沒喝咖啡呢。我們就講兩分鐘好不好,我等會兒要喝咖啡?!?/p>
記者問她獲獎的感想,她回答道:
“天啊,我要沒朋友了,因為我的朋友也都是作家。然后,我想到,我終于可以買套新房子了?!?/p>
喝著咖啡,憧憬用獎金換一套房子,聽起來不太像那種總愛發(fā)出高冷調(diào)子的詩人,相反很平易近人,貼近現(xiàn)實。
然而,藏在這位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背后的,卻是曾經(jīng)與死神斗爭,一段非常艱辛的心路歷程。
她在少女時期,患上了厭食癥、抑郁癥、失眠,她差點可能死掉。
之后,她參加了7年的心理治療,并且開始寫詩。從一個重度精神疾病的患者,變成德高望重的大詩人,諾獎得主,而且性情也變得詼諧、生活化。
對于愛好文學(xué)的人來說,可以讀讀她的詩歌。對于深陷痛苦中,或者希望尋求一些精神慰藉的人來說,可以讀讀她的心理故事,從中汲取一些力量。
本文為你介紹這位2020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與心理治療的故事。
(注:內(nèi)容引自各媒體報道、露易絲·格麗克本人自傳,有可靠的依據(jù)。)
2、厭食家族
了解一個厭食癥患者,要先從他的家庭說起。
格麗克的祖父母出生于匈牙利,祖父曾經(jīng)對匈牙利的家族土地充滿熱愛與夢想,卻因為不善料理而使這種激情破滅。
懷抱“美國夢”,他選擇來到美國,從頭開始,開了一家雜貨店。
格麗克的父親便在美國出生,也是他們家的長子,也是唯一的兒子。
格麗克的祖父是個正直的商人。在他去世之前,洛克菲勒家族買下了他的雜貨店所在的整個街區(qū),而他的小店是整個街區(qū)最后一片成交的地產(chǎn),相當于馬云問你家收最后一塊地,這樣的好運,不是誰都有的。
按照現(xiàn)在人的觀念,他本可以“坐地起價”,大賺一筆,所有人都認為他們家走運了。但是祖父顯示出了他的“超高道德標準”,他堅持給一個“公道”價格,也就是即便任何人來收,都是這樣的價格。
這是格麗克的家庭底色——超高的道德要求(甚至可以說是僵化),在一定程度上對她的疾病有著深遠影響。
格麗克的父母都有比較好的教育背景,父親曾經(jīng)想成為一個作家,這大概也讓格麗克有了這方面的天賦,而母親則在當時美國大多數(shù)女性連教育都沒法獲得的年代,進入了大學(xué)讀書。
不過父親最終沒有能夠走這一條路,而是與妻弟一起投身商業(yè),而且相當成功,過著按通常標準來說是充實而富有的生活,這大概就是猶太民族的一種天賦吧。
而格麗克的母親負責總管家庭事務(wù),也是一個道德領(lǐng)袖,她是一個固執(zhí)己見的人,同時也吝于給予子女表揚,總覺得孩子有能力,但是不夠努力。
這個時候她開始嘗試寫作。而她寫作的動力,其實來自于想獲得母親的贊同,因為這是一件母親評價挺高的事情,所以她想表現(xiàn)得更加出色。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因素,在若干年之后,當有人請她推薦如何閱讀她的詩歌作品,她表示:
除了我早期寫的,其他都很好。
慢慢地,這個孩子進入了青春期。
她變得愈來愈害怕犯錯,哪怕最小的細節(jié)上的錯誤,她都認為就是完全的錯誤。
她開始出現(xiàn):厭食、抑郁、失眠。
什么是厭食癥?
厭食癥的病名常常引人誤解,因為anorexia 這個字,暗指失去食欲為此病的主要問題,然而,厭食癥的核心診斷特征其實是:
對于變胖的極度恐懼,因此而狂熱地追求苗條。
一個人為的切點是將低于其年齡身高所應(yīng)具有之最低正常體重的85%,定為診斷的依據(jù)。沒有月經(jīng)則是女性厭食癥患者的一項顯著特征。當然,必須指出,厭食癥并非只有女性才有,有5-10% 的患者是男性。而青春期則是厭食癥的高發(fā)時間段。
很多人看到這里會以為這就是女性病態(tài)愛美,所以減肥減出的問題。這可能只是表象。
實際上,厭食癥的背后有著比較復(fù)雜的心理動力:
厭食癥時常發(fā)生在總是取悅父母的“好女孩”身上。
對他們來說,長期以來,認為自己的身體也是屬于父母的,感受不到自主權(quán),認為自己沒有辦法掌控自己的身體,而“厭食”正是試圖自己掌控身體的一種表達方式,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重新掌握自主權(quán)(我可以決定自己的胖瘦)。
家庭治療大師米紐秦在專著《厭食家族》中,總結(jié)道:
厭食癥的家庭往往具有這樣的特征:
1、人際糾葛。家人之間的互動極度密集且親近,界限不清。
2、過度保護。每個家庭成員都高度關(guān)注彼此的福祉,對家庭成員的各種信號過度敏感,因此很難發(fā)展自主權(quán)。
3、互動僵化。致力于維持現(xiàn)狀,堅持過去習(xí)慣的互動模式,也否認家庭有需要改變的地方。
4、沖突沒法解決。家庭成員覺得沒有必要爭執(zhí),非常重視意見一致,保持和諧,所以問題的焦點往往被模糊,也就不會產(chǎn)生真正的解決方法。
回過頭去看格麗克的家庭結(jié)構(gòu),可以說自三代以來,基本都命中。
這也就難怪她成為這個家庭的“替罪羊”,生了這樣的大病。
3、格麗克:還不想死
那個時候的她,十六歲。
體重從85磅,然后80磅,然后75磅……
很多人都認為心理疾病基本上很少會導(dǎo)致一個人的死亡,就是“想多了”,然而也有致命的。比如,嚴重的抑郁就會,還有一個就是厭食癥:
死亡率高達10%-15%。
所以,厭食癥患者往往是在和死神搏斗。格麗克自己的很清楚,她正在走向死亡。
不過,格麗克還不想死。
那個時候,心理治療還沒有很發(fā)達,不像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厭食癥需要藥物加心理治療。
有一天,她告訴媽媽說:
我想也許我應(yīng)該看心理分析師(即指精神分析)。
幸運的是,父母這次聽從了女兒,并且為女兒找了一個精神分析師。
從此后的7年,她的生活里,開始有了一束光。
這個時候,是臨近高中畢業(yè)之際。由于厭食癥的關(guān)系,她沒有繼續(xù)讀書,學(xué)歷也就到高中為止。
然而,這7年的時間里,由于心理治療的幫助,她開始擺脫了死亡的陰影。
與心理治療同步進行的是她的詩歌創(chuàng)作。18歲那年,她加入了一個詩歌小組,開始正式有自己的“詩友”。對她來說,正式學(xué)習(xí)寫詩歌、創(chuàng)作詩歌,和心理治療一樣,都是當時自我救贖的一種方式。
二者一起,幫助她最終戰(zhàn)勝了心理障礙。
在第七年的時候,她和治療師做了告別。
告別之際,她“明貶實褒”地對分析師說:
你把我治得太好了,太完整了,我都不會寫作了。
然而,這位治療師語重心長地告訴她:
這個世界將會讓你足夠難過。
4、往后余生,“心理”成為人生的底色
雖然心理治療結(jié)束了,但是心理治療對格麗克的影響仍然持續(xù)。
格麗克的詩長于對心理隱微之處的把握,甚至她會對神話中的人物進行心理分析,這是一般作家不具備的,但是格麗克可以做到,因為她親身經(jīng)歷過。
“心理分析教會我思考。教會我用我的思想傾向去反對我的想法中清晰表達出來的部分,教我使用懷疑去檢查我自己的話,發(fā)現(xiàn)(自己表達中自我下意識地)躲避和刪除(的部分)”。
在談到心理治療對她思想的影響時,格麗克是這么說的。
在《不可信的說話者》中,她寫道:
不要聽我說;我的心已碎。 我看什么都不客觀。 我了解自己;我已經(jīng)學(xué)會像精神病醫(yī)生那樣傾聽 當我說得激情四溢,那是我最不可信的時候。 真的很傷心:我一生都因為我的智慧, 我的語言能力,洞察力而受贊揚。 最終,它們都被浪費——
文化評論人范靜嘩認為,心理學(xué)對格麗克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有:
1、她的詩集構(gòu)建了獨自存在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融入了整個西方文化傳統(tǒng),例如她會在詩中借用特洛伊戰(zhàn)爭或者西方神話系統(tǒng),從這個角度來說,格麗克的“心理”實際上是整個社會心理。
2、女性主義的心理,也就是女性的身份。法國的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社會性別是構(gòu)建出來的?!备覃惪说脑娛前褌€體的心理感受與整個社會的、包含從女性主義視角來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或者身份的構(gòu)建相融合。
我認為,除了這個之外,還有:
3、對死亡議題的關(guān)注。格麗克的詩歌有大量關(guān)于死亡、生命、毀滅的主題,而這正和詩人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不謀而合。她雖然幸存了下來,但是死亡的影響會伴隨終生。
摘錄兩句,細品:
我要告訴你些事情:每天
人都在死亡。而這只是個開頭。
而她的詩歌在國內(nèi)的譯者,則直言不諱地說,格麗克的詩歌與其他人相比主要特色就是“心理”:
“她高二便輟學(xué),因為厭食癥、抑郁癥、失眠癥,她一直堅持心理治療,所以她的詩歌走的也是心理這條路。”
她的寫作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治療,而心理治療某種程度上成就了她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
說起來,她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也與之有微妙的關(guān)系。這位中國讀者不了解的詩人,其實是比較符合諾獎口味的:
1、類似新穎,有文學(xué)創(chuàng)新。
這就是為何村上春樹總是“陪跑”的一個原因,因為他的文學(xué)類型太通俗了,雖然知名度很高,但是文學(xué)創(chuàng)新價值不大。格麗克獨特的心理治療之路,讓她的創(chuàng)作別具一格,是其頗受追捧的主因。
2、女性主義。
因為西方眾所周知的“Me too”運動,女性獲獎比例正在上升,而之前已經(jīng)好幾屆文學(xué)獎得主是男性了,也該輪到一個女性了,而且她的寫作議題本身也就和女性有關(guān)。
3、與當下社會有微妙聯(lián)系。
疫情大流行,對人類心靈的產(chǎn)生直接震懾,大家都為不知何時到來的死亡而恐懼。而死亡一直是她詩歌的核心主題。她是一位能讓人感受到生命之痛、生存之重的詩人,這可能也是評委希望大眾能感知到的。
這個當年16歲的女孩,深陷厭食癥、抑郁、失眠的折磨,用了7年的時間,在一段深度的精神分析中實現(xiàn)了浴火重生,隨后又用一生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來結(jié)出這段心理治療的思考成果,可以說走出了一條漂亮的自我救贖之路。
在眾人為她今天的成就歡呼的時候,我邀請你看到她是這樣一路走來的,希望也給今時今日可能也陷入人生困頓中的你,點亮一點點的希望。
最后附錄詩人的詩歌《十月》,給這個十月。
又是冬天嗎,又冷了嗎, 弗蘭克不是剛剛在冰上摔跤了嗎, 他不是傷愈了嗎,春天的種子不是播下了嗎 夜不是結(jié)束了嗎, 融化的冰 不是漲滿了小水溝嗎 我的身體 不是得救了嗎,它不是安全了嗎 那傷痕不是形成了嗎,無形的恐懼和寒冷, 它們不是剛剛結(jié)束嗎,后園 不是耙過又播種了嗎—— 我記起大地的模樣,紅色,黏稠, 繃直成行,種子不是播下了嗎, 葡萄藤不是爬上南墻了嗎 我聽不到你的聲音 因為風在吼叫,在裸露的地面上空呼嘯著 我不再關(guān)心 它發(fā)出什么聲音 什么時候我默不作聲,什么時候 描述那聲音開始顯得毫無意義 它聽起來像什么,并不能改變它是什么—— 夜不是結(jié)束了嗎,大地 當它被種植,不是安全了嗎 我們不是播下種子了嗎, 我們不是必需的嗎,對于大地, 葡萄,它們收獲了嗎?選自《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露易絲·格麗克詩集》
作者 | Arthur Chen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咨詢師,長相年輕、內(nèi)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咨詢小時數(shù):30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dǎo)。近期關(guān)注: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wǎng)絡(luò)時代人際溝通。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
聯(lián)系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coffeepr@qq.com
相關(guān)知識
諾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與Aidevi(艾德維)中國區(qū)團隊會面,交流宮巢雙養(yǎng)新品
女性“躺瘦”時代來了!諾貝爾減肥科技終突破,女性瘦身新寵
僅重30公斤!厭食癥女模特裸照震驚米蘭
保持饑餓感,不僅能變瘦!看完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成果,顛覆認知
諾貝爾獎得主盛贊書籍:用食物重塑生理時鐘,解碼“長壽飲食”
重磅!「諾獎風向標」揭曉,華人科學(xué)家獲獎
從“環(huán)保少女”到“通貝里狂熱癥”,綠色政治席卷歐洲
諾獎得主新發(fā)現(xiàn):孤獨會導(dǎo)致暴飲暴食,并進一步引起失眠
2024年度全球知名獎項“屠呦呦獎”提名征集中
神經(jīng)性厭食癥
網(wǎng)址: 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格麗克:厭食癥女孩如何用7年心理治療改變一生 http://m.u1s5d6.cn/newsview176959.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chǔ)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