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為翼,護航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協作體系建設
+關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位置。健康理念追求的不僅是身體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等全面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事關億萬家庭福祉。傳統(tǒng)的碎片化、被動響應式服務模式,難以滿足日益增長且多元化的心理健康需求,家庭、學校、社區(qū)、醫(yī)療機構(簡稱“家校社醫(yī)”)作為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四大支柱,亟須破除信息孤島、資源錯配、響應遲滯等協同壁壘。
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未來的戰(zhàn)略性技術,在心理健康領域可憑借其強大的感知、分析、預測及輔助能力,對來自家校社醫(yī)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為重構協同體系、實現“早發(fā)現、準評估、快干預、全保障”的智慧化服務模式,提供了重要契機。2024年11月起,《廣州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促進條例》施行,以立法的形式明確了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工作上的責任,構建全方位心理健康促進體系。這一舉措,可以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協作體系建設帶來一些啟示。
全域感知構建智能動態(tài)預警網絡
心理異常風險識別是心理健康管理的前提,通過構建強大的數據中樞,破除信息孤島,可以實現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動態(tài)監(jiān)測與早期預警。智能預警網絡的建立,包括多源多模態(tài)的數據收集、分級預警體系的響應設計等。
首先,要對青少年進行多源數據融合的心理健康畫像。在嚴格隱私保護前提下,安全匯集學生在校行為、社交活動、可穿戴設備生理指標、家庭溝通模式、社區(qū)活動參與等多維度數據。通過AI算法深度挖掘數據關聯,構建“個體-群體”心理風險動態(tài)圖譜。其次,建立智能分級預警響應機制。建立“綠-黃-橙-紅”四級風險預警模型:對低風險(綠)群體推送普適性心理科普、群體健康知識講座等;對中低風險(黃)群體啟動聊天機器人或推送定制化微課、冥想資源、心理健康社團活動等;對中高風險(橙)群體觸發(fā)學校心理老師介入評估,并向家長推送預警提示與家庭干預建議;對高風險(紅)群體自動生成報告,通過協同平臺一鍵轉介至醫(yī)療機構,啟動“校-醫(yī)-家”緊急響應通道。
通過上述舉措,能夠將心理動態(tài)預警從被動響應轉變?yōu)橹鲃宇A防,有效提升風險識別的靈敏度與覆蓋范圍,實現早發(fā)現、早干預,從而更好地保護青少年心理健康。
精準干預打造智能服務支持矩陣
人工智能還能深度賦能干預服務,提供個性化、便捷化、科學化的支持,有效彌合專業(yè)服務供給缺口。
首先,基于認知行為療法、接納承諾療法等循證原理,可以開發(fā)7×24小時在線的智能對話服務,通過自然語言處理理解用戶情緒與訴求,提供即時情緒疏導、壓力管理技巧訓練、認知調整練習等個性化支持,并記錄進展供專業(yè)人員參考。其次,在社交焦慮、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特定恐懼癥等治療方面,可以開發(fā)安全可控的沉浸式VR/AR虛擬場景,增強干預的趣味性與有效性。再次,可為不同心理特質的青少年開發(fā)自適應心理偵測平臺,智能調整學習內容難度、呈現方式與節(jié)奏,提供專注力訓練模塊,幫助青少年緩解壓力。最后,通過分析親子互動數據,推送個性化教養(yǎng)技巧課程、親子活動建議及預警信號識別指南,幫助家長提升心理健康管理能力,提升家庭支持效能。
依托家校社醫(yī)協同機制,智能服務支持矩陣可以協助家長、心理教師、社工、醫(yī)生制定并動態(tài)優(yōu)化干預計劃,同步追蹤實施效果,從而構建“AI普惠支撐+人工精準兜底”的高效協同模式。
數據貫通搭建智能協同管理平臺
數據的貫通,需要以數據集中管理為基礎、人工智能為引擎、可視化工具為決策支撐。
首先,要建立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的安全可信數據中臺。依托區(qū)塊鏈、隱私計算等前沿技術,在保障各方數據主權與隱私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家校社醫(yī)間的數據共享與匯集分析。其次,要打造智能化流程引擎。例如,學校發(fā)出轉診請求后,平臺可自動匹配周邊合作醫(yī)療資源、推送學生脫敏信息并協調預約;醫(yī)生完成診斷后,平臺將相關報告與建議自動發(fā)送至學校心理老師及家長端APP;社區(qū)社工接收康復期學生信息時,平臺會自動推薦適配的社區(qū)活動或支持小組。最后,構建平臺的可視化決策支持功能。通過可視化實時數據,實時呈現區(qū)域及學校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態(tài)勢,精準識別薄弱環(huán)節(jié),輔助學校等科學決策、助力資源精準投放。搭建智能協同管理平臺,可以大幅降低溝通協調成本,提升響應效率與服務連續(xù)性,形成“評估-預警-干預-轉介-康復-回歸”的協作閉環(huán),推動協同工作高效開展。
資源聯動搭建共建共享響應機制
資源的聯動,需以資源整合為基礎、智能化匹配為引擎、動態(tài)化評估為優(yōu)化支撐。
首先,建立全域資源協同網絡。依托智能化管理平臺整合家庭、學校、社區(qū)、醫(yī)療機構之間的資源,創(chuàng)新信息共享機制,降低溝通成本。通過“資源清單—需求清單—項目清單”三張清單動態(tài)管理,精準對接供需兩端。搭建共建共享模式:學校增強篩查、優(yōu)化干預資源,家庭側重積累知識與技能資源,社區(qū)主抓志愿供給資源,醫(yī)療機構提升專業(yè)治療資源等,實現資源高效流轉與復用。其次,強化資源持續(xù)優(yōu)化。通過動態(tài)數據實時展示資源分布及使用率、需求響應程度等核心指標。同時基于數據評估結果,持續(xù)優(yōu)化資源分配規(guī)則和激勵機制,引入相應的社會資源資助和政策補助,提升資源共享積極性。
資源聯動機制可以大幅降低協作成本,提升服務連續(xù)性,形成“需求發(fā)現—資源匹配—協同處置—效果評估—動態(tài)優(yōu)化”的管理閉環(huán)。通過共建共享的響應機制,推動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從“分散行動”邁向“全域協同”,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與公共服務精準化。
人工智能賦能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協作體系建設,不僅是對傳統(tǒng)服務模式的重構與升級,更是踐行“主動健康”理念的重要實踐。以科技向善為指引,人工智能賦能的心理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必將成為守護青少年陽光成長的堅實屏障。
注:本文系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社交圈層化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多維智能評估與調適路徑研究”(24JDSZ3127)研究成果
文|譚毅(作者系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免責聲明:本內容來自騰訊平臺創(chuàng)作者,不代表騰訊新聞或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
舉報
相關知識
如何為青少年心理健康“護航”?
兩會聚焦丨如何為青少年心理健康“護航”?
李韜:多方協同共護青少年成長 構建數字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青少年心理問題檢出率逐年攀升,建設醫(yī)教協同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張志勇:青少年心理健康面臨嚴重挑戰(zhàn) 建議全社會來護航
【預告】雙翼護航講座系列——青少年社交媒體使用的風險規(guī)避指南
為青春護航:澠池縣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大揭秘
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社會化支持體系建設
人工智能+心理測評,構建全方位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新格局
守護“心”健康 —— 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觀察
網址: 以人工智能為翼,護航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協作體系建設 http://m.u1s5d6.cn/newsview1682367.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