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常年脾虛體弱的孩子,入夏喝碗“養(yǎng)脾水”,搞定脾虛不添堵

常年脾虛體弱的孩子,入夏喝碗“養(yǎng)脾水”,搞定脾虛不添堵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5月10日 19:18

明代醫(yī)家萬全說孩子“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意思是孩子發(fā)育不足,脾胃功能本就較弱。

再加上現代食物種類雖多,但過度喂養(yǎng)、挑食偏食、暴飲暴食等問題普遍存在,導致運化失常,脾胃功能削弱。

脾胃就像一個滾在泥沙里的輪胎,脾虛就是身體吸收、運化食物的功能出問題了,轉動緩慢,功能下降之后,不能正常運化食谷、代謝水濕,五臟六腑得不到氣血的滋養(yǎng),各種毛病都跟著來了。

1

—The First—

脾胃虛了

這些問題就接踵而至

1

消化系統(tǒng)紊亂

表現為腹脹、便秘或腹瀉、口臭,甚至積食反復發(fā)作。

2

營養(yǎng)吸收障礙

脾虛導致水谷精微無法轉化為氣血,孩子易出現面黃肌瘦、身高體重不達標。

3

免疫力低下

中醫(y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脾虛則肺衛(wèi)不固,孩子易反復感冒、咳嗽,甚至誘發(fā)鼻炎、腺樣體肥大。

4

長期健康影響

脾虛可引發(fā)夜間盜汗、睡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響青春期發(fā)育

5

脾氣大,性格大變

中醫(yī)認為,肝屬木,脾屬土,肝主疏泄,與情緒相關,當脾土虛弱,則肝木也容易出問題,這叫“土虛則木搖”。

2

—The Second—

養(yǎng)好脾胃

是孩子健康的根基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承擔營養(yǎng)吸收、免疫調節(jié)、代謝平衡等核心功能。

中醫(yī)上有種說法是“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意思是如果脾胃的功能弱了,那么就會影響到心、肝、肺、腎其余四臟的功能。當五臟都開始衰弱的時候,各種疾病就會找上門來。

所以明代名醫(yī)張景岳強調“脾胃壯實,四肢安寧”,脾胃強健的孩子不僅生病少,更能為成年后的體質打下良好基礎。

也正是如此,脾虛的孩子要抓緊調理脾胃。

3

—The Third—

入夏

這碗“養(yǎng)脾水”不能少

入夏養(yǎng)脾水推薦這一碗改良四神湯。

四神湯是中醫(yī)經典的健脾祛濕方劑,源于宋代,以“補而不峻、祛濕不傷正”著稱。其核心配伍由茯苓、山藥、蓮子、芡實四味藥材組成,根據幼兒體虛和夏季濕熱的特點,可添加一味炒薏米,化解夏季濕熱傷陰的問題。

【材料】山藥10g、蓮子10g、芡實10g、茯苓5g、炒薏米5g

【做法】加水800ml,小火煮30分鐘,濾渣取汁代茶飲,每周3次。

【功效】健脾祛濕,溫和不寒涼,適合夏季濕重脾虛的孩子。

山藥以補虛見長,既能補脾陽,又滋肺陰,對脾虛食少、久瀉有顯著改善作用。麩炒后健脾效果更佳。

茯苓通過淡滲利水排出體內濕氣,同時健脾益氣,避免祛濕過度損傷正氣。其安神作用可緩解夏季濕熱導致的心煩失眠。

蓮子心去苦后,更突出其健脾和安神作用,適用于心悸失眠、脾虛泄瀉。

芡實尤擅治療脾虛久瀉、遺精帶下。

炒薏米利水滲濕,清熱排膿,適合濕熱體質的舌紅苔黃膩者。

改良版四神湯調和脾胃、祛除濕邪,既適合日常養(yǎng)生,又能針對性地改善脾虛濕困的復雜癥狀。

“祛濕不傷正,補虛不滯濕”,堪稱中醫(yī)調理脾胃的經典范例。

不過每個孩子使用時都需根據體質調整藥材,家長們一定要找中醫(yī)師辨證施膳哦。

相關知識

脾胃虛弱怎么調養(yǎng)
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怎么辦 脾胃虛弱的癥狀
孩子脾胃虛弱怎么辦?中醫(yī)穴位貼敷+艾灸可健脾養(yǎng)胃
脾胃虛弱怎么調理?
孩子哭鬧,可能是脾胃虛
脾虛難過夏 夏天需要養(yǎng)陽健脾
脾胃虛弱怎么辦?就腸胃不好,人消瘦
如何調脾虛弱 脾胃虛弱的4個調理方法
夏季容易脾虛該如何養(yǎng)脾 推薦幾個養(yǎng)脾健脾的技巧

網址: 常年脾虛體弱的孩子,入夏喝碗“養(yǎng)脾水”,搞定脾虛不添堵 http://m.u1s5d6.cn/newsview1227952.html

所屬分類:熱點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