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南人際交往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南人際交往篇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5月08日 02:07

如何合理運用人際交往策略

和歐美大學生相比,中國大學生與人交往的經(jīng)驗相對較少,而且在進入大學以后這一問題便十分凸顯,這在很大程度上給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帶來了壓力。而同學們往往只感受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壓力,卻缺少必要的經(jīng)驗和技巧。要在短期內(nèi)建立起一種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除了遵循以上交往規(guī)則外,還要掌握一定的交往技能,才能事半功倍、心想事成。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了解健康的人際交往模式

(1)愛利克·伯奈人際交往模式

美國著名心理學者愛利克·伯奈他依據(jù)個體對自己和他人所采取基本態(tài)度,提出了四種人際交往模式:一種是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這是一種自卑恐慌模式。著名心理學者阿德勒指出,人在生命的初始是依賴于周圍的人而生存的。與周圍的成人相比,兒童常常感到自己的無能,因而從小就有自卑感,因而在潛意識中形成了“我不行-你行”的心理模式。其最為極端的表現(xiàn)是社交恐懼癥。

第二種是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這是一種不喜歡自己也不喜歡別人的模式。既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別人,既不會去愛人也不能體驗和接受他人的人。

第三種是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這是一種驕傲自大、自以為是模式,常常表現(xiàn)為充滿優(yōu)越感,驕傲自大,自以為是,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自己對別人好而別人對自己不好,并為此感到憤憤不平,把人際交往失敗的原因都歸咎于他人的責任。

以上三種交往模式都會阻礙人際交往,并且**于心理發(fā)展和心理健康。成熟的、健康的人際交往模式應(yīng)該是以下第四種: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這是一種理性、理解、寬容、接納人交往模式。具有這種心態(tài)的人能充分體會到自己向上乃至強大的理性能力,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愛自己也愛他人。這種人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卻能客觀地悅納自己和他人,正視現(xiàn)實,并努力去改變自己能改變的事物,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別人和外部世界的光明面,從而使自己保持一種積極的、樂觀的、進取的、和諧的精神狀態(tài)。

(2)薩提亞人際交往模式

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學者維琴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atir)根據(jù)多年的心理治療與研究經(jīng)驗,總結(jié)出5種人際交往模式,希望提高個人的自尊、改善溝通及幫助人活得更“人性化”,最終個人達到“身心整合,內(nèi)外一致”的目標。

討好型。討好型的人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往往抬高對方、貶低自己,使自己處于弱勢地位,這樣別人才不會嫉妒自己、攻擊自己,甚至會保護自己,自己心里才能感到踏實,有安全感。討好型的人內(nèi)心有“我很無助”之感,他們往往神經(jīng)質(zhì)、抑郁,有些會有自殺傾向和行為。

指責型。指責型的人常常忽略他人,習慣于攻擊和批判,將責任推給別人?!岸际悄愕腻e”、“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們的口頭語。究其內(nèi)在經(jīng)歷,指責型的人通常孤單失敗,但他們寧愿與別人隔絕保持權(quán)威。

超理智型。超理智型的人極端客觀,只關(guān)心事情合不合規(guī)定、是否正確,總是逃避與個人或情緒相關(guān)的話題。他們告誡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不論代價,一定保持冷靜、沉著,決不慌亂”。這類人表面上很優(yōu)越,舉動合理化,而實際上,他們內(nèi)心很敏感,有一種空虛和疏離感。

打岔型。打岔型的人永遠抓不著重點,習慣于插嘴和干擾,不直接回答問題或根本文不對題。他們內(nèi)心焦慮、哀傷,精神狀態(tài)混亂,沒有歸屬感,不被人關(guān)照,還常被人誤解。

一致型。一致型是薩提亞所倡導的目標。這種模式建立在高自我價值的基礎(chǔ)之上,達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諧互動。這種模式的人往往表現(xiàn)出一種內(nèi)在的覺察、表情流露和言語一致,內(nèi)心和諧平衡,自我價值感比較高。

由此可見,大學生要在人際交往中逐步學會真實、客觀、準確地評價自我,建立恰當?shù)淖晕乙庾R,力爭使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諧互動,在人際交往中學會一致性溝通,建立理性、理解、寬容、接納人交往模式。

2、培養(yǎng)人際交往中的主動性

由于對于內(nèi)在自我反省能力有待發(fā)展。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往往覺得別人不關(guān)心自己,或不尊重自己,卻很少反省自身及對別人的關(guān)注。這種單向性思維容易導致交往中一廂情愿的傾向,并容易對挫折做出錯誤的歸因。人際交往本質(zhì)上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但許多時候互動鏈的運行需要有人主動激發(fā)。因此,我們首先向別人發(fā)出友好的信號,主動關(guān)心別人,主動幫助別人,主動與人打招呼,特別是當面臨人際危機時,能主動解釋、消除誤解,才能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3、注意“特殊對待”

在人際交往中,人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自我價值得到承認。因此,在交往中,我們首先學會“特殊對待”。受到“慣例對待”會讓人認為自己的地位和價值受到了貶低,從而也將對方的好意貶值;而受到“特殊對待”則讓人感到自己受到重視,于是對對方也會抱有特殊的好感和態(tài)度。給對方特殊對待,讓你所欲深交的人感覺到他在你心中獨一無二的地位,是密切關(guān)系的良好技巧。其次,在生活中,少挑他人毛病,保住他人面子,也是特殊對待的重要內(nèi)容。

4、適度自我曝光

大學生常常會與密友說說悄悄話,彼此袒露自己的小秘密,這便是自我暴露。這種極私密的交流往往會鞏固友誼,使雙方關(guān)系更“鐵”。當我們想讓人際關(guān)系升溫時,適度的自我暴露不失為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尤其對女性而言。傾訴一點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煩惱,吐露一點不為人知的小秘密,能讓對方感到深受信任,出于感動和交往中的對等原則,也會向你傾吐心聲。一旦有過一次這樣的交流,雙方都會視彼此為心腹之人。

5、掌握批評的藝術(shù)

有些時候,當別人的錯誤損害了自己及周圍人時,就需要運用適當?shù)呐u方法促其改變。但批評要想奏效,必須盡量減少對方的防衛(wèi)心理。這就要做到:第一,批評場合盡量私密。如果在大庭廣眾下批評,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和抵觸,可能馬上以敵視的態(tài)度來反擊你,以保護受到威脅的自尊心。第二,從檢討自己和誠心感謝入手。檢討自己的失誤和感謝對方可以提高對方的自信和自尊,讓對方從感情上接納。第三,批評對事不對人。首先肯定其能力、人品,再指出其某一個具體的錯誤,對方往往容易接受。第四,批評應(yīng)針對現(xiàn)在不翻舊賬。盡量不用“你怎么總是·····”之類的形式批評別人,因為這樣的說法暗示對方“你舊習難改”。

在慎重批評別人時也要學會理性對待他人的批評,首先要冷靜,不要隨意辯解或嚴厲地反擊,先弄清楚對方的動機,以免誤傷他人的好意,或是讓他人的惡意得逞。教育家卡耐基說:“雖然我不能阻止別人不對我做任何不公正的批評,我卻可以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我可以決定是否要讓我自己受到那不公正批評的干擾?!逼浯?,認真地分析批評中是否含有可供參考、有助于自我完善的內(nèi)容。只要我們愿意,一切都可以拿來為我所用,一切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的源泉。

6、選擇合適的交談形式

一般來說,與人交談有商討式、說服式、靜聽式和閑談式四種。如果你想求得在某些問題的一致意見,達成某種程度的合作與協(xié)議,那么就選擇商討式交談,通過與交往對象的相互討論,共同協(xié)商來達成統(tǒng)一性、建設(shè)性和合作性。商討式對話的雙方既嚴肅認真地表述自己的見解,又耐心聽取對方的意見,求同存異,達到交談對話的目的;如果你要勸導與說服某人,就選擇說服式交談,但要細心觀察另一方的表情和表現(xiàn),在說而不服時,要及時轉(zhuǎn)移話題,向其他交談對話方式轉(zhuǎn)移;如果想傾聽他人對某些問題的反應(yīng),或一時把握不住對方的思路,可選擇靜聽式交談,通過靜聽爭取時間,理清頭緒,變被動交談為主動交談,但要注意保持雙方情緒和諧,特別要注意不要曲解人意;如果沒有什么明確的宗旨和專一的目的,只是聯(lián)絡(luò)感情,可選用閑談式交談。交談時,應(yīng)當平等相待、以誠相見,內(nèi)容健康,不可違反原則亂談。

相關(guān)知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宿舍人際交往指南
心靈互聯(lián):心理健康與人際交往指南
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人際交往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3篇)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叢書 人際交往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際交往指導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南與人際關(guān)系技巧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人際交往教案(精選8篇)
怎樣指導學生的人際交往
關(guān)于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健康主題班會PPT課件.pptx

網(wǎng)址: 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南人際交往篇 http://m.u1s5d6.cn/newsview1219041.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