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心理學理論肥胖成因的解釋(家庭健康)

心理學理論肥胖成因的解釋(家庭健康)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7日 00:08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肥胖者遇到高焦慮情景時會吃的比平時多;而體重正常者遇到高焦慮情景時,則會吃的較少。其他相關(guān)的研究亦同時指出:在許多不同的情緒情景下,都會使肥胖者增加食欲。以下有兩個研究都是同時對正常體重者及肥胖者所做的。而經(jīng)由此二研究的結(jié)果可以證實肥胖者較正常體重者對事物的興趣高。

    荷曼(Heman et al.1987)的研究,他將節(jié)食與不節(jié)食者分成兩組,邀請他們空腹前來參與冰淇淋口味的市場調(diào)查。在試吃前,第一組的受試者會被告知在試吃冰淇淋之后,他們必須為此項產(chǎn)品做廣告曲,且要錄音錄象后放映給行銷專家觀看(壓力情景)。第二組則沒有受到此項安排,他們只要在試吃后列出廣告時應(yīng)加強宣傳的產(chǎn)品特色即可。研究者給他們巧克力、草莓、香菜口味的冰淇淋,經(jīng)由冰淇淋事前與事后重量的差異,便可知道受試者吃掉多少冰淇淋。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不節(jié)食者在受到壓力時吃的較多。

    懷特(White 1977)所做的研究,研究者讓體重肥胖者及正常兩組學生,一序在四個學期分別觀看悲劇感傷、滑稽有趣、性感刺激、旅游記錄四部影片(前三部有情緒刺激),并于每次觀看影片后品嘗及評價不同廠牌的餅干,結(jié)果肥胖組的學生在觀看前三組影片后所吃的餅干都比看過第四部影片后吃的多;正常體重組則在看過四部影片后所吃的餅干量則相差無幾。

    根據(jù)以上兩項研究,證實了肥胖著易受情緒影響而多進食.

    999健康網(wǎng)

    信息僅供參考,不構(gòu)成任何之建議、推薦或指引。文章版權(quán)屬于原著作權(quán)人,若您認為此文不宜被收錄供大家免費閱讀,請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我們收到通知后,會立即將您的作品從本網(wǎng)站刪除。

相關(guān)知識

科學家提出解釋生酮飲食理論模型新觀點
“運動心理學”字的解釋
肥胖竟與家庭教育和精神心理有關(guān)?預防肥胖為何需全家人參與?
家庭健康護理護理
肥胖癥會對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運動心理學名詞解釋.docx
肥胖不僅傷身更傷“心”“小胖墩”亟須心理疏導
肥胖與自我接納:重塑健康心理的旅程
肥胖的成因
心理學:為什么減肥總是不成功,如何利用心理學減肥

網(wǎng)址: 心理學理論肥胖成因的解釋(家庭健康) http://m.u1s5d6.cn/newsview120628.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