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米粉教育兒:3個知識點有效預防寶寶過敏
食物和過敏的因果關系,你真的了解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城市嬰幼兒過敏流行病學調(diào)查項目”指出,我國0-24月齡嬰幼兒家長表示曾經(jīng)或正在發(fā)生過敏癥狀的比例為40.9%。
而《中華兒科雜志》數(shù)據(jù)表明:0-2歲兒童食物過敏檢出率為5.6%-7.3%,其中,媽媽“聞之色變”的牛奶蛋白過敏發(fā)生率,為0.83%-3.5%。
由此來看,寶媽們的很多焦慮、神經(jīng)緊繃大可不必。寶寶在初添加輔食的階段,有可能會出現(xiàn)輕微或單一的某癥狀,包括紅疹、濕疹、瘙癢、眼或唇腫脹、拉肚子、吐奶、揉眼睛、愛哭等,往往和食物無關。
事實上,多數(shù)寶寶的濕疹并不是食物過敏造成的。過敏可以導致長皮疹、蕁麻疹/風團,但不能反推,也無需怪罪食物或號召他人不能食用,因為每個人的體質(zhì)不同,對食物的接受程度更是因人而異的。
什么才是真正的食物過敏?
在敏寶媽圈名氣較大的沈惠青醫(yī)生,是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yī)院消化科主任醫(yī)師,她認為,食物過敏診斷主要看癥狀,“如果進食一種食物后出現(xiàn)嘔吐、腹痛、腹污或突然加重的皮疹,回避這種食物后,這些癥狀自然緩解,就可以基本確定對這種食物過敏了”。
她強調(diào),過敏可以造成呼吸道、皮膚粘膜、消化道等等很多臟器過敏,“單純呼吸道和皮膚過敏多數(shù)與食物沒有關系”。
“所以,如果僅是呼吸道或者皮膚過敏癥狀,沒有腸胃道過敏癥狀,不建議過度回避食物,這樣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
也就是說,“輕微呼吸道或者皮膚癥狀不影響輔食添加”,不要“畏之如虎”。如果不是同時表現(xiàn)出2種以上不同類型的癥狀,一般不是真正的過敏。
新手媽媽的“防敏”原則
媽媽作為寶寶輔食路上的“把關人”,心態(tài)要“松弛”,更要掌握專業(yè)知識硬核“防敏”技能,清理“路障”,不“坑”娃。
原則一:科學喂養(yǎng)
首先,及時添加輔食,抓住“脫敏”關鍵窗口期。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在《嬰幼兒食物過敏能否預防?》一文指出,4-6個月添加固體輔食,有利降低過敏風險。過早或過晚,都會增加過敏風險。抓住這段“脫敏”關鍵窗口期,很關鍵。
“不要因為擔心過敏而延緩輔食添加,越大再添加,食物致敏概率更高”。即便像花生、雞蛋、牛奶這樣易過敏的食物,研究顯示,1歲以內(nèi)添加反而能減少過敏率。
其次,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軟到硬。
中國營養(yǎng)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的《7-24月齡嬰幼兒喂養(yǎng)指南》強調(diào),滿6月齡起必須添加輔食,從富含鐵的泥糊狀物開始,及時引入多樣化食物。具體來說,輔食添加的原則主要有以下三點:
由少到多:每次只新增一種食物,且少量添加,每次喂2-3勺嘗試,觀察2-3天無不良反應再加量,這樣寶寶稚嫩的腸胃更好適應,也更好觀察是否對某種食物有過敏反應。
由細到粗:逐漸,輔食性狀從泥狀過渡到碎末狀,如從米粉到細軟面條,可幫助寶寶鍛煉咀嚼,同時使其品嘗到更多口味的食物。
由軟到硬:隨著寶寶年齡增長,可以開始吃有一定硬度的食物,促進牙齒萌出和咀嚼功能的發(fā)育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嬰兒滿6月齡后體內(nèi)儲存的鐵基本消耗殆盡,通過輔食均衡營養(yǎng),尤其要注意補鐵。自Little Freddie(小皮)在嬰兒米粉中加入人體可吸收的二價鐵之后,有效提升了寶寶補鐵效率,目前市面上的米粉產(chǎn)品都相繼以二價鐵取代普通三價鐵。以電商網(wǎng)站上銷量最高的一款小皮有機大米粉為例,二價鐵含量達5.8mg/100g,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以奶沖調(diào)米粉的要求,每天2餐小皮米粉可滿足寶寶接近90%的鐵需求,因此高鐵米粉適合作為第一口及主要輔食來源。
第三,配料表越干凈越好。
目前,購買食品需要看配料表的理念逐漸普及開來。對于需要謹慎挑選的寶寶“口糧”,兒保醫(yī)生建議,更需要選擇配料表干凈的產(chǎn)品。
怎樣才算“干凈的配料表”?首先,沒有又長又看不懂的名詞,只有天然食材和對寶寶發(fā)育有幫助的營養(yǎng)素;其次,除了不能有添加劑、人造反式脂肪酸等,也不能添加白砂糖、食鹽、香精等人工調(diào)味品,以避免給寶寶腎臟增加負擔,從小習慣清淡口味。
以小皮有機大米粉為例,通過看配料表可以發(fā)現(xiàn)只有大米這一種食材,大米本身不是常見過敏原,其余營養(yǎng)為鈣鐵鋅和維生素,沒有添加容易引起寶寶過敏的奶類、蛋類、魚類、貝類、花生、大豆、堅果、小麥等食物,也沒有任何多余的添加,很適合作為寶寶第一口的輔食。
原則二:不自行網(wǎng)上“套癥狀”,尋求專業(yè)幫助。
寶寶樹《2022母嬰人群抗敏白皮書》表明,有24%的寶媽不清楚引起寶寶過敏的具體原因,23%的寶媽還處在自主判斷過敏原的誤區(qū)。
中國婦幼保健協(xié)會兒童營養(yǎng)專業(yè)委員會青年委員王碩,在《寶寶食物過敏了嗎?》一文中指出一些常見誤區(qū),如:有的家長在閱讀一些書本或網(wǎng)上信息后,自行給寶寶診斷為食物過敏,盲目“轉奶”或飲食回避;有的則把癥狀看作“胎毒”、“上火”,認為無需處理,會慢慢自愈,或者自行尋找一些“解毒”、“祛火”的食材、藥方喂給寶寶吃。
他強調(diào),面對疑似過敏癥狀,應記好飲食日記,不輕易 “對號入座” ,通過正規(guī)醫(yī)療途徑診斷。鐘凱亦指出,不要看百度、小紅書就自行診斷,家長要抓住剛開始添加輔食的這段“脫敏”關鍵窗口期,但如果是過敏高風險的孩子(比如家族史),需要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嘗試“脫敏”。
也就是說,對某種食物過敏的確診要來自醫(yī)生的專業(yè)意見,而不是家長自行生搬硬套癥狀和盲目判斷。
原則三:不應過于焦慮,草率改變喂養(yǎng)方式。
談“敏”色變,在媽圈有多嚴重?
崔玉濤在發(fā)布《2022嬰幼兒防敏認知調(diào)查》時表示:“目前全世界,包括中國在內(nèi),診斷過敏是過度的。有些家長看到孩子身上有個小紅點、小紅包,就會懷疑過敏,草率改變喂養(yǎng)方式。”
“孩子身上有個小紅點、小紅包”可能是蚊蟲叮咬,也可能是濕疹,和過敏并不是一回事。但在門診咨詢以及小紅書上的育兒筆記上,的確有許多家長都認為長疹子就是吃了某種食物導致的過敏,從而怪罪食物,長時間回避食物,有可能影響了寶寶的營養(yǎng)攝入,錯過喂養(yǎng)“黃金期”。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yī)院兒童營養(yǎng)研究中心王曉燕醫(yī)生曾發(fā)布過一篇科普文章《這真的是過敏嗎》,她指出,嬰幼兒濕疹的主要原因是早期的皮膚結構不完善,皮膚的屏障功能不全,要做的是好好潤膚,幫助寶寶的皮膚鎖住水分,同時抵擋外界的刺激。濕疹并不是過敏反應,也不需要盲目的回避很多食物。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亦在《兒童食物過敏:需要重視,更需要行動》一文中指出,既有家長不懂得回避過敏原,也有家長草木皆兵的盲目回避,兩種情形都有可能導致兒童營養(yǎng)不良,影響兒童健康成長,因此需要更多的科學指導、營養(yǎng)監(jiān)測和及時干預。
總體來說,過敏的機制很復雜,因人而異。不過,隨著年齡增長,約85%食物過敏的寶寶,情況會逐步好轉。因此,家長需正確看待食物和過敏的因果關系,遇到問題不自行套癥狀,而是尋求醫(yī)生的專業(yè)診斷,這樣才能輕松hold住喂食之路,助寶寶揚起理想的“生長曲線”。
相關知識
最全八個月寶寶育兒知識,八個月寶寶育兒知識
春季育兒知識 讓寶寶健康的成長
寶寶皮膚過敏怎么辦 這些方法讓你遠離過敏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嬰兒米粉?
育兒知識
【嬰兒早期教育】五個月寶寶早教
10個必備的育兒知識,助力寶寶健康成長
寶媽寶爸看過來這些育兒小百科你都知道多少?
育兒小知識夏天,育兒夏季健康小知識有哪些
嬰幼童健康知識大全 助力寶寶茁壯成長
網(wǎng)址: 小皮米粉教育兒:3個知識點有效預防寶寶過敏 http://m.u1s5d6.cn/newsview111403.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