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將物體投入容器訓練:
教孩子把小物體準確地投入容器內,所使用的小物體和容器最好是金屬制品,既不容易破碎,又會發(fā)出聲響。
這種金屬敲擊時發(fā)出的聲響會激發(fā)孩子的興趣,精神發(fā)育遲緩的孩子會不厭其煩地繼續(xù)投下去。
使用的物體要根據(jù)情況更換,由大變小,如由原來的罐頭盒內投放小鎖、小汽車等,改為向小瓶子、小碗內投放葡萄干、大米等。
家長也可同他們一起做“投物”游戲,誰投得準就鼓勵誰。
在做游戲的過程中,既訓練了孩子手指的靈活性,又鍛煉了手眼的協(xié)調性。
2.穿珠子訓練:
教孩子用鐵絲或較粗的電線做穿珠子、穿扣子等游戲。家長要教他們具體的方法,由家長幫助做到后再讓孩子自己做??慑憻捄⒆与p手和手眼的協(xié)調性。
3.翻揭訓練:
家長和孩子一起看畫冊或相冊等,鼓勵孩子自己用手去翻揭。最終目的不是看畫冊上的人和物,而是在翻揭中鍛煉孩子的手指力和腕力。
因此,不論孩子看不看圖畫情節(jié),只要他們能一直翻下去就行,哪怕是一次翻好幾頁。隨著手指靈活性的加強,逐漸就會做到由厚到薄,一頁一頁地翻了。
4.撕扯、搓揉訓練:
拿一些用過的紙,或過時的書、畫等讓孩子去撕扯,要鼓勵孩子大膽地去撕,且撕得越碎越好,因為撕得越碎,對孩子手指技巧的要求就越高,他們兩手的拇指、食指之間的對捏力就要越強。
父母還可拿一些較硬的紙或碎布料讓孩子去搓揉或搓卷,這既可鍛煉孩子手指的靈活性,又可鍛煉孩子的腕力。
家長在洗衣服時也可讓孩子學著用手去搓洗,這同樣能訓練他們的手指技巧。
5.夾物訓練:
家長在一個盒子里放一些小的物體,如豆子、石子、花生米等,讓孩子用鑷子或筷子夾出放到地上,夾完后再重新把地上的夾回到盒子中去,如此反復。
在此過程中被夾出的物體應由大變小、由少變多。同時,家長也可以訓練孩子使用筷子。
6.擰旋訓練:
如拿一些帶螺旋的空飲料瓶,讓孩子擰緊或旋開瓶蓋。
7.撥算盤訓練:
拿一個算盤,讓孩子用手把算盤珠撥上撥下,既可一個個地撥,又可同時撥動幾個、一排或幾排;既可用一只手去撥,又可雙手同時撥。
撥動時,算盤珠碰撞會發(fā)出“叭叭”的聲音,使他們樂意用手去撥。
8.插孔訓練:
用一較長的、有一定厚度的木條,在上面鉆一些大小不同的孔(大的能插入筷子,小的能插入吸管)。
開始讓孩子先用筷子向大孔插入,繼而練習把吸管插入小孔中。
9.揉面訓練:
準備一些面粉、水和盆,與孩子一起在盆中把水和面粉摻合并反復揉搓。
面揉好后,可以往里面加一些紅色添加劑,指導他們用手做成各種形狀的物體,如小狗、小人等。
10.折紙訓練:
可以鍛煉孩子手的靈活性。剛練習折紙時,孩子可能會由于手指軟弱無力、不聽使喚,動作不靈活,對此家長不要著急,慢慢地教他們一步一步地去折。
最好是家長折一步,讓孩子模仿一步,每次只教一個步驟。
當他們每一步都學會了,家長可從頭至尾把幾個步驟連起來折成一件成品。折紙的難易程度要根據(jù)孩子智力程度及每個孩子所完成的情況而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