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已經發(fā)酵很多天了!曝光問題疫苗,倒逼執(zhí)法部門嚴懲,這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但是,就在昨天上午,一篇《疫苗之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列舉了許多因疫苗不良反應而導致的致殘、致死事件,以及相應家庭所遭遇的“滅頂”之災。
憤怒、恐懼、殺意,相關的情緒在朋友圈蔓延,可惜,這只造就了無數十萬加的閱讀量。事實證明,這是一篇2013年的舊稿,但因搭上非法疫苗的熱點,合乎情理地火了!
然后,今天,更多的文章出來了!這些文章或批判讀者缺乏常識,或為讀者的智商捉急,好一個冷靜睿智的風格!
日本廣島核電站爆炸后民眾瘋搶鹽巴、因“世界末日”導致的蠟燭斷貨事件、湖南湘潭產婦手術臺身亡事件引發(fā)的非理性公憤、年前傷害女孩逃飯事件……每次類似的事件過后,都有人出來討伐一番民眾的智商和常識,但為何大伙兒的認知就不能得到“質”的飛躍,難道真的只是智商的問題?
無風不起浪
直接導致此次疫苗事件的是龐氏母女,據相關媒體報道,自2011年,龐某某及其女兒購入25種人用二類疫苗或生物制品,未經嚴格冷鏈存儲,銷往全國二十幾個省市。除了罪魁禍首龐氏母女,截至自發(fā)稿時間,有13家藥企涉案其中。
雖然,涉案疫苗是正規(guī)廠家生產,“運輸過程未經合格冷凍”、“用近效期疫苗來頂包常效期疫苗”也不至使疫苗產生毒素,對人體產生直接的傷害。但是,無效疫苗就意味著讓疫苗接種者染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
更關鍵的是,龐某之前就因非法從事疫苗藥品經營活動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緩期五年執(zhí)行,緩刑期間她仍重操舊業(yè),賺得盆滿缽滿,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再者,在普通民眾的認知里,能夠從事疫苗經營活動的,只有藥品生產企業(yè)和藥品批發(fā)企業(yè)。作為沒資質的個體,龐某從事這個勾當居然長達四年之久,這也是神了!
另外,龐某的女兒還是個什么醫(yī)師??梢哉f,每一條可都在挑戰(zhàn)民眾的底線——都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為什么這些本不該出現的勾當進行了那么長時間,卻一點也沒受到阻止?
而在疫苗事件之前,多起兒童接種疫苗后出現病癥甚至死亡的事件已在民眾當中引起恐慌,比如2015年3月,無錫市姜女士的寶寶服用一種叫“蘭菌凈”的自費疫苗后,出現了川崎病的癥狀。后來證實,被當作預防用的蘭菌凈居然是治療藥品!
權威的失語
每一次事件都加劇公眾對信息的需求,對真相的渴望。但是,曾經一度,不少事件因為是敏感事件,被掩蓋、被淡化,這就加劇民眾的不安全感,引發(fā)更多的無謂猜測。
大伙應該還記得,幾年前,一直被奉為權威的“專家”被編成一個個的段子,被集中調侃的“熱潮”吧?
而在這次的疫苗事件中,一開始權威機構和媒體因將著重點放在弄清楚這些疫苗的具體流向,未能公布相關信息及時進行科普!這個時候,“疫苗之殤”在朋友圈失控,就再正常不過了。
如果每一個事件要真相得真相,要解決得解決,自然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情緒和不平了!
這不,在國務院總理對非法經營疫苗系列案件作出重要批示后,在食藥監(jiān)總局、公安部、衛(wèi)計委聯手查處,逐步曝光案件細節(jié)后,在衛(wèi)生組織開通熱線、在各種媒體進行辟謠和科普之后,民眾已不再“惶惶然”。
疫苗帶來的獲益是遠遠大于其不良反應風險,即便已經接種了涉事疫苗,也不會造成大傷害,大家的心里多少有了點底。
自媒體的負作用
渴望關注、渴望流量是自媒體的天性,但是,隨著這種“天性”的越演越烈,近年自媒體惹出的禍也不小,官司、賠償之類的那是一起又一起。
即便如此,《如何打造十萬加》的這類引導性的文章還是深受人們的歡迎,快速抓住熱點、擊中人性的弱點、博人眼球的標題、煽情的文字,似乎成了高流量的標配。甚至不少傳統媒體也“誤入歧途”。
問題是,一旦這種做法未能再博眼球和真相之間取得平衡,就很容易將輿論導向常識性的錯誤。
比如此次疫苗事件,問題疫苗其實早在去年4月份被查獲,一些傳統媒體在2016年2月也有過相關報道。澎湃新聞將此舊新聞進行加工改造,引發(fā)了一場病毒式的傳播。
而在病毒式的傳播過程中,相關公眾號不假思索地轉載或將不相干事情“嫁接”,使民眾離真相越來越遠,離情緒越來越近。
所以,雖然人人都是自媒體,但心存敬畏,
保留基本的底線和獨立的思考還是必須地。
本文系“邱錦平”精心原創(chuàng),
轉載請標明出處:
微信公眾號“火財經”
(微信號:huocaijing1 長按可復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