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健康離不開好習慣

健康離不開好習慣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5日 00:46

健康,是自己一點一點積累來的。由此說,好習慣堅持下去,就會贏得健康。你的健康,就是由一個個習慣塑造的。想要保持健康,就一定要掌控習慣。

為了健康,我們先要懂得正確的養(yǎng)生方法,然后把這個方法堅持下去,變成習慣,然后……沒有然后了,我們就健康了。

何為正確的養(yǎng)生方法呢?我的建議是,《內經(jīng)》的方法就是正確的。比如,“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再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不管已經(jīng)罹患了多重的慢性疾病,如果能把這些好方法堅持做下去,健康就一定能回來。

數(shù)學上有這樣的計算:0.99的365次方,是0.025;而1.01的365次方,是37.78。

怎么理解這兩個結果呢?我的觀點是,一點點錯誤的生活習慣,若持續(xù)了一整年,就可能造成巨大的健康傷害;反之,一點點正確的生活習慣,堅持365天,就會取得巨大的成績。這兩個數(shù)字提示我們,雖然只是一點細小的差距,堅持一年以后就會發(fā)生天差地別的變化。

所以,為了健康,我們一定要堅持好習慣??墒牵褪沁@“堅持”二字,卻難倒了不少數(shù)人。為什么不能堅持呢?

想想看,這些場景是不是很熟悉?信誓旦旦說要早起運動,堅持兩天就再不愿意出被窩了;計劃每天走路上下班,剛開了個頭,就不干了;一年四季都說要減肥,可看到美食就控制不住自己……

我們永遠都在找理由:“等下再說、明天再做”,不知不覺中,時間悄悄溜走,自己的健康水平越來越差,體檢指標越來越偏離正常,甚至已經(jīng)患上了某種慢性疾病。然后自己一邊懊悔,一邊又發(fā)誓痛改前非。然而沒幾天又一如往常。

也許你也問過自己,健康這么重要,這些養(yǎng)生習慣明明并不難,但怎么就是做不到,堅持不了呢?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心理學上有兩個概念是“即時滿足”和“延遲滿足”。即時滿足是迅速滿足自己的欲望,比如餓了就要馬上吃飯,困了就要睡覺。延遲滿足恰恰相反,是指一種甘愿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的自控力。

你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好習慣都需要延遲滿足。比如,為了健康而改善飲食、積極運動、不熬夜、遠離怨恨惱怒煩等負面情緒,這些都不是即時見效的,都需要花費大把的時間和精力,才會最終看到成果。

相反,多數(shù)壞習慣,比如久坐、暴飲暴食、熬夜……,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人的本性是傾向即時滿足的。而延遲滿足則需要一個漫長的等待期,很多人短期內得不到快樂,就慢慢就放棄了。

還有的人急功近利,只要自己還不痛不癢,就對健康毫不養(yǎng)心,一定要等到疾病上身,且無法忍受時,才想起養(yǎng)生多么重要。

這也就是為什么好的養(yǎng)生習慣總是難養(yǎng)成,總是讓人感覺困難、辛苦的原因吧。

人生是一場長跑,健康不會永遠陪伴我們,只有真正懂得延遲滿足的人,才是最后的贏家,才能一直保持著健康。

很多人有過這樣的困擾,我知道健康很要緊,我也懂得延遲滿足的道理,可就是沒毅力、自控力差。

我要減重30斤;我要降低血糖;我要讓血壓降至正常;我要戒煙……這樣短期間難以實現(xiàn)的目標,看起來就讓人倍感壓力,執(zhí)行過程中打退堂鼓也在所難免。

美國著名習慣研究專家詹姆斯克利爾強調,習慣難以改變的重大原因之一是許多人采用了錯誤的方法。每個行動體系背后都有一套信仰體系,與身份不相符的行為不會持久。只有改變潛意識的身份,行為才會真正改變。

比如說,戒煙,不是為了少抽幾根煙,而是要成為一個健康的人;減肥,不是為了減重多少斤,而是要成為一個更輕盈、更有力量的人……轉變身份觀念后,你就不會沉溺在達不到目標的焦慮和煩躁中,而是專注地靠近自己期待的樣子。

詹姆斯認為,習慣的養(yǎng)成分為四步:提示、渴求、反應、獎賞。提示觸發(fā)渴求,渴求激發(fā)反應,而反應則提供滿足渴求的獎賞,重復這個完整的循環(huán),就會養(yǎng)成自然而然的行為。

想象一下,身體越來越肥胖,某次嘗試著運動了十數(shù)分鐘,出一身透汗,多巴胺分泌,大腦微微興奮,感覺很愉悅,你獲得了久違的輕松感。于是你就不自覺地養(yǎng)成了運動的習慣,再出汗,再愉悅,再輕松,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

其實,習慣的養(yǎng)成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艱難和復雜。詹姆斯根據(jù)這四個步驟總結了四個行動規(guī)律:

一是,讓好習慣顯而易見;二是,讓好習慣難以抗拒;三是,讓好習慣簡便易行;四是,讓好習慣令人愉悅。

這四個方法非常有益于指導我們一步步破除障礙,形成完整的養(yǎng)生行動體系。

培根曾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焙昧晳T的培養(yǎng),需要的是耐心和信念。

找到養(yǎng)生方法,堅持下去,形成習慣,這不是一場自我較勁的斗爭,相反,它是利益我們健康的歷練,能讓我們更愉悅,更有成就。(董洪濤)#健康養(yǎng)生#

相關知識

昆明好習慣讓女性遠離月經(jīng)不調
中年女性離不開保養(yǎng),35歲后要堅持這幾個好習慣
健康資訊: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疾???
武漢男性遠離不育從改變不良習慣開始
防疫,從良好生活習慣開始
6個好習慣,助我們開啟健康生活
好睡眠從好習慣開始
10個健康好習慣
?懷孕后遠離6種生活習慣
習慣造就健康 影響健康的習慣大盤點

網(wǎng)址: 健康離不開好習慣 http://m.u1s5d6.cn/newsview68187.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