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康復運動的運動方式范文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血壓康復運動的運動方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血壓,保健
1 臨床資料
我科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高血壓病人83例,其中男56例,女26例;年齡均在46歲至78歲。住院后都堅持給予系統(tǒng)的康復保健指導,并在病人出院后繼續(xù)隨訪進行康復指導,收到良好的效果。
2 保健指導內容
2.1 心理指導 病人得病后,由于對疾病認識不夠,總有一種精神負擔,身體稍有不適就十分緊張,憂心忡忡。因此,樹立樂觀的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可使血壓逐步平穩(wěn)正常;若出現(xiàn)情緒波動,如大喜大悲,可使肝氣上沖,血壓突然升高,嚴重時可導致中風。因此要盡量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遇事泰然處之,避免過度激動。向病人及家屬講明精神因素與本病形成有極大的關系,要訓練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學會調節(jié)生活,控制情緒,多參加力所能及的文體活動,分散注意力,始終保持健康的心理。
2.2 定期檢查,合理用藥。高血壓病人平時沒有自覺癥狀,但要堅持按時服藥,定期門診檢查,按醫(yī)囑按時按量正確的服藥,切不可擅自停藥,或減少服藥劑量或次數(shù),使療效不能得到鞏固。還要經常測量血壓,最好每天測量并做好記錄,以便掌握血壓高低及全身情況來調整服藥劑量,使血壓穩(wěn)定在正常水平。若出現(xiàn)血壓急劇升高和性低血壓時,要學會處理。
2.3 養(yǎng)成合理的生活起居。每個病人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宜的修養(yǎng)計劃,養(yǎng)成合理的生活起居規(guī)律,能按時作息,保證體力和精神方面的休息,切忌熬夜和無規(guī)律作息。可以經常到戶外空氣新鮮的場地或公園中散步,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生活中切記四忌(忌猛躺、猛蹲、猛坐、猛站),要做到“三松”,即褲帶松、鞋子松、衣領松。
2.4 飲食指導。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可以說心血管病是病從口入,因此,進食以清淡低鹽、易消化的食物,富有維生素B、C及豆制品類食物,油脂以植物油如花生油、玉米油、豆油為宜。如過多攝入脂肪、鈉類,就是高血壓的一個危險因素。所以控制鈉鹽攝入,每天不宜超過6g;少食糖類及富含膽固醇和辛辣食物,如動物的內臟、蛋黃等。多食新鮮蔬菜及水果,山楂、洋蔥、大蒜油降脂作用,芹菜有降壓作用,可以經常食用。增加優(yōu)質蛋白的攝入,要求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5%,而動物蛋白占總蛋白的20%。飲食勿過飽,可少食多餐。
2.5 戒煙戒酒。吸煙可促進動脈硬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引起高血壓,所以高血壓病人必須戒煙。研究證明,吸一支煙后心率每分鐘增加5-20次/分,收縮壓增加10-25mmhg。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煙葉內含有尼古?。焿A)會興奮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使心率加快,同時也促使腎上腺釋放大量兒茶酚胺,使小動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尼古丁還會刺激血管內的化學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壓升高。長期大量吸煙還會促進大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內膜逐漸增厚,使整個血管逐漸硬化。同時由于吸煙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紅蛋白含量增多,從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動脈內膜缺氧,動脈壁內脂的含氧量增加,加速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因此,無高血壓的人戒煙可預防了高血壓的發(fā)生,有高血壓的人更應戒煙。
與吸煙相比,盡管有證據表明,小量飲酒可減少冠心病的發(fā)病危險,但是飲酒和血壓水平以及高血壓患病率之間卻呈線性相關。因此,不提倡用小量飲酒來預防冠心病。提倡高血壓病人應戒酒,因為飲酒可增加對降壓藥的抵抗性。
2.6適量運動。運動對高血壓病人的重要性:有句話說:“年輕時,用健康換取金錢,年老時,用運動換取健康?!边\動除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降低膽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強肌肉、骨骼與關節(jié)僵硬的發(fā)生。運動能增加食欲,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續(xù)運動的習慣:最好是做到有氧運動,才會有幫助。有氧運動同減肥一樣可以降低血壓,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和游泳都是有氧運動。如養(yǎng)花、養(yǎng)魚、垂釣等,也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適當?shù)劐憻挘缗懿?、做操、打太極拳等,切不可做劇烈活動,但要持之以恒,通過運動和飲食控制體重,使體重維持在正常范圍。
1、進行運動的注意事項:
① 勿過量或太強太累,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增加活動量。
② 注意周圍環(huán)境氣候:夏天:避免中午艷陽高照的時間;冬天:要注意保暖,防中風。
③ 穿著舒適吸汗的衣服:選棉質衣料,運動鞋等是必要的。
④ 選擇安全場所:如公園、學校,勿在巷道、馬路邊。
⑤ 進行運動時,切勿空腹,以免發(fā)生低血糖,應在飯后2小時。
2、運動的禁忌
① 生病或不舒服時應停止運動
② 饑餓時或飯后一小時不宜做運動
③ 運動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運動程序的步驟
④ 運動中有任何不適現(xiàn)象,應即停止
2.7及時就醫(yī)。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時必須及時就醫(yī):
①常用藥物已經服完
②血壓升高或過低,血壓波動大
③出現(xiàn)眼花,頭暈,惡心嘔吐,視物不清,偏癱,失語,意識障礙,呼吸困難,肢體乏力等立即到醫(yī)院就醫(yī)。如病情危重,立即電話求救120急救中心。
篇2
關鍵詞:老年;外科;高血壓病;時間護理
高血壓病患者體內激素分泌的規(guī)律有明顯的個體差異,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起居習慣、用藥時間以及病理生理等方面差異化更加明顯。因此傳統(tǒng)的"集中式"護理方式沒有辦法針對個體差異進行有效的護理。而時間護理尊重患者個體化的差異進行護理,能夠對提高護理水平、臨床療效以及縮短護理時間具有重要作用[1]。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對40例老年外科高血壓患者進行時間護理,療效顯著。具體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齡(65.6±4.8)歲;高血壓病病程3~10年。血壓100~180/90~115mmHg,平均168±6.8/96±7.6mmHg。
2 護理
2.1心理護理高血壓病患者往往病史較長,尤其老年患者由于長期用藥、不愿成為家庭負擔及經濟因素等易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精神負擔。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不同的生活習慣、文化水平及社會環(huán)境等,個別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耐心、細致的講解病情,疏導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變化,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配合護理和治療順利的進行,促進患者的康復。
2.2 時間護理在高血壓診斷與病情變化中的應用 高血壓病患者需要反復對血壓水平進行監(jiān)測,期間需要在多時間段內多次、分別測量患者的血壓。在治療的過程中,尤其是剛入院、發(fā)生感染、情緒波動、環(huán)境、飲食、圍手術期等變化后患者的血壓水平波動明顯。需要對患者的血壓水平進行監(jiān)測,掌握患者血壓水平變化的規(guī)律。此時可以應用時間護理固定時間對患者進行監(jiān)測。重癥時應監(jiān)測1次/2h血壓水平,恢復正常水平后可監(jiān)測2~3次/d[2]。
2.3 時間護理在改善飲食和控制血壓的應用 高血壓病飲食并不是一味的控制,應該合理,保持每日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適當,給予富含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飲食,改善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和糾正水腫等。規(guī)則用藥,戒煙限酒,同時注意預防血管、神經病變的發(fā)生和加重。
2.4 時間護理在運動護理中的應用 運動治療是高血壓病治療的基礎,由于老年外科高血壓患者身體狀況的特殊性,更應給予細致的指導與護理。制定的計劃應該以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體素質、職業(yè)、性格、血壓水平、病程、以及有無并發(fā)癥等實際情況通盤考慮,以規(guī)律、循序漸進、長期堅持為原則。分別個性化的制定和實施相應的運動計劃,對運動的時間、運動的方式和以及運動的強度等進行充分的安排。一般在餐后30~60 min進行,30~60 min/次為宜,以患者年齡所達到的最高心率的60%~80%的強度為宜,運動之前應進行5~10min的熱身和放松,3~5次/w[3]。
2.5 時間護理在藥物治療護理中的應用 高血壓病患者控制血壓水平的治療往往需要很長時間進行尋找患者的用藥規(guī)律,尤其老年患者其機體反應較遲鈍,臟器功能下降,因此用藥時應以患者個體的生理特點配合降壓藥物的代謝周期為依據,防止藥物的不良反應。
2.6 口服藥物護理 口服藥物是臨床治療高血壓病的主要用藥,注意預防藥物并發(fā)癥。如頭昏、頭痛、咳嗽及性低血壓的發(fā)生。加強血壓的監(jiān)測,服藥后發(fā)生低血壓時立即取平臥位,頭低足高。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增加陪護。避免劇烈運動、迅速的改變。增加一些人性化、安全服務措施,在走廊設扶手,于衛(wèi)生間里安裝坐便器,床上安放護欄等。仔細觀察、辨別咳嗽是否因服藥引起,如因藥物引起,癥狀較輕時不必換藥,嚴重者可改服其他降壓藥 [4],并向患者進行解釋,解除其疑慮[4]。
3結果
本組40例老年外科高血壓患者經過綜合治療和時間護理,血壓控制在90~140/60~90mmHg,平均130±5.6/80±4.6mmHg。未發(fā)生1例用藥不良反應。效果滿意。
4 討論
高血壓病是目前越來越發(fā)病率高的內分泌性疾病,其血壓水平每日、每刻均因患者不同的生理病理狀態(tài)而波動。老年患者的特殊生理特質與機體功能狀況更加波動明顯。
時間護理則是以人體的生理節(jié)律為基礎對病患的病理生理、心理狀況、機體狀態(tài)變化等進行個體差異化護理的過程[5]。通過時間護理醫(yī)務人員可以準確的掌握患者機體的內分泌功能狀態(tài)[6],結合患者病理的時間節(jié)律和藥物功效的節(jié)律,合理分配護理的時間,做到因時因病護理,使藥物在最佳的時刻發(fā)揮最佳的作用,較好地、有效地、迅速地控制高血壓病病情,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有效地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7,8]。
時間護理符合了現(xiàn)代護理科學和臨床醫(yī)學以及循證醫(yī)學的模式。提高了對臨床護理工作的要求。有效的優(yōu)化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對老年外科高血壓患者的護理水平和質量,為高血壓病患者的康復提供有力的保證。
參考文獻:
[1] 鄧莉瑩.社區(qū)護理干預在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評價[J].課程教育研究, 2012,7:14.
[2] 張玲.抗高血壓藥物副作用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長江大學學報, 2011,8(5):170-171.
[3] 費學芬,沈建紅,錢旭萍. 時間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療效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 2012,11(11):1050-10511.
[4] 伍月梅. 時間護理對老年性高血壓病患者血壓控制的影響[J].當代護士, 2011,4:14-16
[5] Migneault JP, Dedier JJ, Wright JA,A culturally adapted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to improve physical activity, diet quality, and medication adherence among hypertensive African-American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nn Behav Med,2012,43(1):62-73.
[6] Thomas P, Sheridan DJ. Vascular selectivity of felodipine: clinical experience [J].Cardiovasc Pharmacol,1990, 15 (4):S17-20.
篇3
【關鍵詞】 老年;高血壓;護理
高血壓病是老年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不僅發(fā)病率高而且常引起多種而嚴重并發(fā)癥,嚴重威脅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為了有效的控制血壓,幫助患者正確認識高血壓病的治療知識,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識和治療效果?,F(xiàn)將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診治老年性高血壓患者332例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療患者中,符合高血壓診斷的332例,年齡最大的92歲,最小的67歲。其中男311例,女21例。經過積極治療與精心護理,患者血壓控制良好。
2 護 理
2.1 飲食護理 飲食習慣與高血壓有著密切關系。老年人基礎代謝下降,胃腸功能減退,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指導患者控制飲食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兩戒”。三定即定時、定量、定質;三高即高蛋白、高不飽和脂肪酸、高維生素;三低即低脂肪、低熱量、低鹽;兩戒即戒煙、戒酒。多食蛋白多的豆類、蔬菜和水果,以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和纖維素。少量多餐,進食易消化和清淡的食物。限制食鹽量為3~5g/d。
2.2 適當運動 高血壓患者按年齡及身體狀況進行適當運動,運動時要注意運動的強度、時間及頻率。運動的強度應根據患者的心率(最大心率等于170-年齡,為安全起見,用最大心率的70%以下作為運動的指導[1])及運動時血壓變化和病人的自覺癥狀來調整運動量。運動的頻率可采用每日1次,每次30~60分鐘,也可以每周3~6次,根據患者個人健康、年齡、喜好等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例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降低血壓,同時可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促進新陳代謝,達到控制體重,增強機體免疫抵抗力。
2.3 用藥護理 藥物治療是老年性高血壓的主要手段,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規(guī)范治療是關鍵。主要為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而針對老年患者心血管調節(jié)功能減退,盡可能選用口服藥。從小劑量開始,遵醫(yī)囑調整用藥劑量,不可自行增減或撤換藥物,高血壓患者幾乎都要長期服用維持量,如服藥后出現(xiàn)惡心乏力等癥狀,應立即囑患者平臥,并取頭低腳高位增加腦部血流量。同時老年患者服藥后不宜站立過久,長時間站立會使腿部血管緊張,血液淤積在下肢,導致暈厥,如服藥后出現(xiàn)副作用應立即報告醫(yī)師,調整用藥。對一些可引起心、腦、腎損害的藥物應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心、腎功能等。由于老年患者幾乎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記憶減退,可將所服藥名、劑量、用法寫在卡片上隨身攜帶。教會患者及家屬測量血壓的方法,并定時監(jiān)測記錄,定期復診。
2.4 心理護理
2.4.1 心理疏導 老年性高血壓患者一般有著病程長,見效慢,反復發(fā)作的特點,長期疾病的折磨,多數(shù)患者經常出現(xiàn)激動、焦慮、緊張、抑郁和情緒波動的心理。而情緒波動、激動不良刺激等因素均與高血壓密切相關。因此要求護理人員對待患者要耐心、親切、和藹,使其患者感覺到在家一樣??筛鶕颊叩奶攸c,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4.2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良好的護患關系是保證一切治療的前提。針對患者住院時間長,子女因工作忙陪伴時間少,活動范圍小等特點,對待患者要有耐心、細心、不厭其煩,保護患者自尊心,使其感覺到被重視、受人尊敬,耐心傾聽其心聲給予充分的同情及理解,使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產生信任。護理人員應掌握與患者溝通的技巧,溝通過程中應注意表情、姿勢、語言的柔和性及與患者的距離。
2.4.3 保持樂觀的情緒 使患者了解情緒對高血壓的影響,長期抑郁或者情緒激動可使交感—腎上腺素活性增加,血壓升高,因此要指導患者學會自我控制,減輕壓力,避免情緒激動,緊張等不良刺激,使患者保持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護理人員要了解患者性格特征及社會心理因素,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對于情緒激動的患者指導做好親屬的工作,共同營造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已緩解焦慮、緊張、情緒波動等不良刺激,主動維護患者心理平衡,有利于排除心中矛盾[2]。
3 體 會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常常引起心、腦、腎、眼等器官并發(fā)癥,是中風、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常見疾病重要因素,同時也是一種典型的身心疾病,對其進行心理護理與藥物治療具有同等重要。我們在護理工作中,要正確指導老年性高血壓患者了解高血壓相關知識,保持心理平衡,科學合理用藥。教會患者自我心理調適,幫助指導其建立健全的人格與正常情緒反應,生活規(guī)律,以便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運動 ; 治療 ; 高血壓病
1 高血壓
1.1什么是血壓
血壓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所施加的壓力。人們平時所說的血壓是指動脈壓。動脈壓又分收縮壓與舒張壓,當心臟收縮時,血液流入大動脈,沖擊動脈壁,這時的動脈壓力最高,稱為收縮壓;當心臟舒張時,動脈內壓力降至最低點,稱為舒張壓。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差值,稱為脈壓,脈壓平均為20~40毫米汞柱。
1.2 什么是高血壓
當收縮壓≥140毫米汞柱(18.6千帕),和(或)舒張壓≥90毫米汞柱(12.0千帕),稱為高血壓。尤其是舒張壓,如達此標準,不論收縮壓如何,均為高血壓。也有舒張壓正常,而收縮壓達到上述水平者,稱收縮期高血壓。高血壓主要見于高血壓病(原發(fā)性高血壓),亦可見于其他疾病(如腎臟疾病、腎上腺皮質和髓質腫瘤、肢端肥大癥、甲狀腺功能亢進、顱內壓增高等),稱繼發(fā)性高血壓。原發(fā)性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不僅患病率高,且可引起嚴重的心、腦、腎并發(fā)癥,是腦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1.3 病因
高血壓病因,可分為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兩個方面,一般認為在比例上,遺傳因素約占40%,環(huán)境因素約占60%。
1)遺傳: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父母一方或雙方為高血壓者,其子女患高血壓的概率明顯高于父母均為正常血壓者的概率。
2)年齡:高血壓的發(fā)生和年齡相關,年齡越大,發(fā)病越高。
3)膳食因素:大量研究顯示,食鹽攝入量與高血壓的發(fā)生密切相關,高鈉攝入可使血壓升高。鉀攝入量與血壓呈負相關。高蛋白攝入致血壓升高.飲食中飽和脂肪酸或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比值較高也屬于升壓因素。飲酒量與血壓水平線性相關。王文研究發(fā)現(xiàn)男性持續(xù)飲酒者比不飲酒者4年內高血壓發(fā)生危險增加40%。
4)精神應激:城市腦力勞動者高血壓患病率超過體力勞動者,從事精神緊張度高的職業(yè)者發(fā)生高血壓的可能性較大。
5)體重:超重或肥胖是血壓升高的重要危險因素。可用體重指數(shù)(BMI)來衡量計算,流行病學調查表明BMI與血壓呈顯著正相關。
6)運動因素:20世紀80年代,Blair等通過大規(guī)模流行病學調查證實,長期堅持運動鍛煉的人群高血壓病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缺乏運動鍛煉的人群;松浦秀夫等綜合有關報道后分析得出結論:若以最大耗氧量60%~70%的運動強度,每次鍛煉30~60 min,3~4次/周,持續(xù)運動鍛煉90~180 d可使血壓下降。
氣象因素:調查發(fā)現(xiàn),高血壓病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以冬春季為高發(fā)期,特別是12和1月為高峰, 夏季發(fā)病率最低。
其他引起高血壓的因素還包括服用避孕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
2 運動療法
高血壓病的運動療法,與普通的體育鍛煉和一般的治療方法有所不同。第一,它的對象是高血壓病患者,其次運動療法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特定的內容,另外對運動的強度和時間、頻率都有特殊的要求。目前認為,高血壓的治療目的不單是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更重要的是保護心、腎、腦等靶器官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1運動療法的降壓機制
實踐觀察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高血壓病患者,尤其是輕度、中度高血壓病患者,經過一個階段運動療法的鍛煉之后,頭暈、頭痛、頭脹、目眩、失眠、心悸等癥狀便會減輕,甚至能完全消失,同時血壓也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下降。有關運動療法的降壓機制,目前比較肯定的說法有以下五種:1)體育運動可改善情緒,減輕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降低機體對外界刺激的心血管應激反應。2)耐力鍛煉和有氧訓練可使迷走神經系統(tǒng)張力增加,交感神經興奮性下降,血中兒茶酚胺濃度下降,緩解小動脈痙攣。3)運動訓練時活動肌群內血管擴張,毛細血管密度和數(shù)量增加,血液循環(huán)和代謝改善,總外周阻力降低,血壓下降。林文弢等研究發(fā)現(xiàn)運動可以明顯地促進No的合成與釋放,而No能維持血管的舒張,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壓。劉向輝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高血壓病運動康復中采用等張運動與等長運動相結合的全面的康復訓練方式,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有良好的功效,而內皮素是由多種組織中的血管內皮細胞分泌迄今所知的體內作用最強、持續(xù)時間最久的縮血管多肽,有強大持久的血管收縮效應,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肌肥厚有密切的關系。在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中,高血壓的程度不同,血漿內皮素的水平不同,即與高血壓的程度呈正比,且隨著靶器官損害程度的加重血漿內皮素水平增高,與高血壓分期分級別相平行,說明內皮素在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Taddies等研究提示,內皮功能障礙是高血壓的發(fā)病機理之一,且具有遺傳傾向。4)運動可以大量消耗體內能量,運動也可直接使血中胰島素濃度下降,兩者均可降低體重,這樣減少了腎臟對鈉的再吸收,降低了體內容量負荷,使血壓降低。5)最新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發(fā)現(xiàn)脂肪組織內含有豐富的心房鈉肽清除受體信使,肥胖時該系統(tǒng)活躍,心房鈉肽濃度下降,血壓增加。長期運動后體重下降該系統(tǒng)抑制,心房鈉肽水平增高,促進鈉從腎臟排泄,從而參與血壓調節(jié)。
篇5
【關鍵詞】冠心病;生活方式;護理干預
冠心病是一種慢性發(fā)展的疾病,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有資料表明,許多冠心病患者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對自己健康的無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本文對來我院療養(yǎng)的36例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實施了護理干預,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8年10~12月來院療養(yǎng)的36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診斷符合WHO冠心病診斷標準),男26例,女10例;年齡60~78歲,平均(65.8±6.7)歲;體重(72.7±12.5)kg;患病時間(12.1±5.6)年;其中合并高血壓病12例,糖尿病18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6例,初中及以下20例。
1.2方法
1.2.1入院護理評估對入選的36例冠心病患者,通過交談和問卷調查等方式,掌握患者的一般資料以及情緒、吸煙、飲酒、飲食、運動、體重等情況,確定患者目前的生活方式狀態(tài)、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制訂具體的護理干預計劃。
1.2.2健康指導內容①疾病相關知識宣教。針對冠心病患者的文化水平、學習能力,選用適宜的方法,向患者講解冠心病常見的病因、癥狀、預后、治療原則、預防措施等,特別要向患者講明冠心病的發(fā)病與肥胖、吸煙、酗酒、高脂飲食、精神緊張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生活方式調節(jié)在冠心病的預防和治療中有重要意義。②心理指導。冠心病是一種身心疾病,要指導患者注意性格塑造,保持情緒穩(wěn)定,心境平和,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緊張,遇事要沉著冷靜,當有較大精神壓力時,應向朋友、親人傾訴,與他人交流,學會自我調節(jié)心境。③飲食指導。指導患者合理膳食,控制熱量的攝入,將患者喜歡的食品以及本地習慣食用的食品每100 g中脂肪、膽固醇、蛋白質等含量匯編資料發(fā)給患者,告訴患者宜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平時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吃含優(yōu)質蛋白的食物,少吃動物肥肉、內臟等。禁飲烈性酒,飲酒以不超過30 mL/d為宜。吸煙者要對其宣傳吸煙對冠心病治療不利,要以堅強的意志戒煙。④運動指導。教會患者掌握調節(jié)適度運動的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以及運動的時間、頻率、強度。冠心病患者宜選擇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運動方式。運動頻率為每天1~2次,每次運動時間30 min~1 h,運動強度依心率而定,最大心率=170-年齡,為安全起見,用最大心率的70%以下作為運動的指標。運動量以運動中稍微出汗、輕度呼吸加快、運動后次日晨起感覺舒適、無持續(xù)性疲勞或其他不適為度。運動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始運動量宜小,以后逐漸增加。⑤出院指導?;颊叱鲈簳r互留聯(lián)系電話,隨時接受咨詢。出院后2個月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情況,督促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1.2.3評價方法自行設計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體重、吸煙、飲酒、高脂飲食、運動情況等,分別于患者首次入院時(干預前)及出院后2個月電話隨訪時(干預后)填寫。評價體重及生活方式的改變。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采用χ2檢驗。
2結果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體重及生活方式變化的比較(表1)。
3討論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可以歸為兩大類: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前者最重要的為年齡、性別和家族遺傳史,這些因素是不可變的。后者最重要的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和飲酒、缺少運動、高脂飲食以及精神壓力,這些因素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是可以改變的[1]。本研究對入選的36例冠心病患者進行為期2周的生活方式護理干預,并在出院2個月后進行隨訪,患者的依從性較好。護理干預后,患者在體重超標、吸煙、飲酒、高脂飲食、有氧運動等方面有明顯改善。
吸煙是許多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癌癥的病因,也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本調查中61.1%的患者有吸煙史,部分患者既吸煙又飲酒,由于成癮性,要在短期內戒掉煙酒,需要有堅強的毅力。通過護理干預后吸煙每日5支以下的患者戒煙效果好,吸煙每日5支以上的患者,對自己疾病的康復持積極態(tài)度的戒煙效果好,干預后部分患者已戒煙或吸煙量減少。煙齡長、煙癮大的患者戒煙困難大,需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爭取多方支持。
有規(guī)律的有氧運動對冠心病患者有較好的療效。運動可使冠脈側支循環(huán)開放,改善心肌供血[2],減輕臨床癥狀。本調查中有較多患者在行護理干預前都不愿參加運動,認為運動會增加心臟負擔,加重病情,經耐心講解,排除運動禁忌證后,大部分患者參加了運動并嚴格遵循運動方案,未發(fā)生并發(fā)癥。由于患者實行低脂飲食,再加上適量的運動,體重均有明顯下降。
參考文獻
[1]吳兆蘇.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分層和預防[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06,20(1):1-9.
[2]張敏,張寶慧,殷松樓,等.康復運動對冠心病PTCA后再狹窄的實驗性研究和臨床觀察[J].心血管康復雜
篇6
【關鍵詞】高血壓;社區(qū);優(yōu)質護理干預;效果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094-02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不斷改善,高血壓的發(fā)病率日益上升。盡管對于高血壓的治療目前尚無特效療法,但是高血壓不是不可控的,且在高血壓的治療中,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的護理干預,都對高血壓的治療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優(yōu)質護理干預在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中的療效進行觀察,并探討有效的護理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社區(qū)醫(yī)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6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55~82歲,平均年齡71.2歲,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病程1~22年不等,平均病程11.2年。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優(yōu)質護理干預,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針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給予優(yōu)質護理干預,主要包括:
1.2.1心理護理 老年高血壓患者由于病程較長,往往對治療不抱信心,且存在著緊張、焦慮甚至抑郁等不良情緒,此時護理人員應針對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耐心傾聽患者的心理感受,了解他們的想法,并真正從患者角度出發(fā),取得他們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向患者說明保持良好心態(tài)在疾病治療中的重要作用,并加強對患者自控能力的訓練,同時指導親屬盡量避免各種可能導致患者緊張的因素,協(xié)同護理人員共同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樹立治療的信心。
1.2.2健康宣教 首先應對老年患者進行廣泛地有關高血壓病知識的宣教工作,告知疾病的發(fā)生原因、治療方法以及預后等,并向患者說明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在治療中的重要作用,以增強患者的依從性。向患者說明定時監(jiān)測血壓的重要性,保持血壓接近正常水平,可防止對臟器的進一步損害[1];告知患者當出現(xiàn)頭暈、頭痛、惡心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以防止意外事件的發(fā)生。
1.2.3飲食護理 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原則應講究清淡飲食,避免高糖、高淀粉和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并嚴格限制患者鈉鹽的攝入量,多食含有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囑患者戒煙限酒,吸煙會增加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風險,并且會降低高血壓患者對降壓藥的敏感性[2];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講每天食鹽的攝入量應不大于6g,除了減少烹調用鹽的攝入量以外,還應減少醬油用量、減少腌制品等含鹽較多食物的攝入。
1.2.4運動護理 適當?shù)倪\動對于疾病的改善十分有益,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興趣和愛好以及疾病狀況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運動時間宜在飯后1h進行,運動方式宜以步行、慢跑為主,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運動的同時,充分的休息也十分重要,應保持充足的睡眠,尤其是血壓較高、癥狀較明顯患者更應保證充分休息,避免體力勞動。
1.2.5用藥護理 首先應向患者明確所有高血壓患者均需長期用藥,以使患者做好長期用藥的思想準備,并告知患者一定要遵照醫(yī)囑服藥,不可自行增減用量或突然更改藥物,且降壓必要要做到緩慢、適度,不可過快也不可過低[3]。同時向患者說明各種降壓藥物所起到的作用,以增加患者服藥依從性。
1.3觀察指標 截止到2013年12月對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進行比較,以收縮壓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系統(tǒng)軟件統(tǒng)計分析資料,計數(shù)資料應用X2檢驗,以P
2結果
2.1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對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的比較,觀察組血壓控制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社區(qū)護理工作作為臨床護理工作的延伸,其護理質量會關系到社區(qū)患者的健康狀況以及出院后的康復進展情況,尤其是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講,更需要提供以社區(qū)為單位的優(yōu)質護理服務,這對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促進疾病的恢復、降低疾病的復發(fā)均具有重要意義[4]。在本組的資料中,對觀察組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給予心理、健康宣教、飲食、運動以及用藥等方面的護理干預,明顯提高了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且觀察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也明顯優(yōu)于僅給予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 蘇婭,王絢璇,吳懇.社區(qū)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療效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11(7):2060-2061.
[2] 陳樹娟.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及服藥依從性影響[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3,5(7):60-61.
篇7
【關鍵詞】 運動療法護理; 原發(fā)性高血壓; 血清內皮素
【Abstract】 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kinesitherapy care on blood pressure and serum endothelin (ET)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Method:162 primary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out contraindication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09 to October 2010,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or 9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for 72 cases.Both groups received the original medicine therapy.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kinesitherapy care at the same time.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3,6,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And serum ET was also measur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1,3 months after treatment.Resul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BP,DBP and ET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The SBP and DBP of the two groups at 3,6,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SBP and DBP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3,6 month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Kinesitherapy care; Primary hypertension; Serum endothelin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以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升高(收縮壓≥140 mm Hg)和/或(舒張壓≥90 mm Hg)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常見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國治療高血壓仍以藥物治療為主,存在副作用較多、療程長、停藥后血壓波動大等缺點。而運動療法作為原發(fā)性高血壓非藥物療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其療效日益受到關注。本文旨在研究運動療法的護理對高血壓病患者血壓、血清內皮素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本院就診的162例無禁忌證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其中男117例,女45例,參照2009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為:在未用抗高血壓藥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收縮壓≥140 mm Hg和/或舒張壓≥90 mm Hg。除繼發(fā)性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肝腎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外,162例患者均無運動禁忌證。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試驗組90例和對照組72例,其中試驗組90例患者中,男65例,女25例,平均年齡(50±14)歲;對照組72例患者中,男52例,女20例,平均年齡(49±14)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別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繼續(xù)使用原藥量治療。試驗組在用藥的同時采用運動療法的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護士在患者進行運動療法前,需要進行運動前的病情評估、心理護理以及運動方式和強度的優(yōu)化選擇,定期進行護理指導。運動形式以有氧運動和抗阻訓練為主,具體包括步行、慢跑、自行車、降壓體操、太極拳、交誼舞以及游泳等[1],患者可視天氣狀況自行調整。運動時間一般要求每次運動持續(xù)45~60 min,每周至少3次,經常運動者可以堅持每周5~6次,建議患者選擇接近傍晚的時候作為最佳運動時間。最佳運動強度通過靶心率來判定和調整,一般為最大心率的70%~85%[最大心率=(170-年齡)~(180-年齡)]。對于Ⅰ期高血壓患者,運動心率應控制在102~125次/min或運動后心率增加不超過運動前的50%為宜。對Ⅱ期高血壓者,運動后心率增加不超過運動前的30%,應緩慢運動為宜[2]。
1.3 觀察指標 測量并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前、治療后3、6、12個月的舒張壓和收縮壓以及在治療前、治療后1、3個月的內皮素(ET)水平,并對其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參數(shù)的比較 兩組治療前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3、6、12個月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治療后3、6個月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兩組治療前后ET指標變化的比較 兩組治療前的E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1、3個月的ET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原發(fā)性高血壓又稱高血壓病,以體循環(huán)動脈壓增高為主要表現(xiàn),長期高血壓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和重要病因,并影響重要臟器如心、腦、腎的功能,可導致患者發(fā)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4]。近年的研究證實,高血壓病患者中存在神經內分泌代謝紊亂,表現(xiàn)為血ET水平增高等。內皮素是1988年由Yanagisawa等[5]首先從血管內皮細胞中分離和提純的一種由21個氨基酸組成的縮血管活性肽。它對維持基礎血管張力與心血管系統(tǒng)穩(wěn)態(tài)起著重要作用,也是目前已知的最強的血管收縮因子,不僅分布于血管內皮中,而且能以旁分泌方式作用于附滑肌細胞。研究發(fā)現(xiàn),高血壓時存在著內皮功能障礙,表現(xiàn)為內皮依賴性的血管舒張功能減弱和/或收縮功能增強,血漿ET水平明顯升高[6]。另外,內皮素水平的增高進一步加重血管痙攣,加重內皮細胞的損傷,同時使血管舒緩因子分泌減少,加重內皮素的縮血管作用[7]。
因此,在治療中可使用藥物如硝苯地平等減少血管內皮的損傷,可見明顯降壓效果[8]。除此之外,同時予以綜合性措施,如膳食調整、控制體重、心理指導、運動鍛煉等同樣重要。大量研究表明,有規(guī)律的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對降血壓有積極作用[9]。近年來,運動療法的護理在預防治療腦卒中的后遺癥方面已經取得顯著療效,因此以運動鍛煉為主的護理干預措施作為一種重要的高血壓非藥物治療方法也已日漸顯示出其優(yōu)越性,并得到廣泛應用[10-11]。多數(shù)研究表明,適當?shù)倪\動鍛煉配合藥物治療有利于控制高血壓病的血壓和癥狀,在部分病例中它可逐步替代降壓藥物[12]。
本研究結果顯示,長期堅持有氧運動的高血壓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比鍛煉前有明顯下降,由此證實有氧運動對高血壓患者有較好的降血壓作用。對高血壓患者有氧運動鍛煉前、后的血清ET水平進行對比檢測發(fā)現(xiàn),患者血清ET水平亦明顯下降。提示運動鍛煉可通過抑制ET分泌的途徑保護血管內皮功能,減少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分化和調控,以抑制血管壁增厚,從而有益于血壓的控制,這也與相關研究報道的結果相符[13-15]。至于運動療法的護理干預能否在逆轉原發(fā)性高血壓對靶器官的損害、能否替代藥物治療等問題尚待進一步探討研究。
參考文獻
[1]肖夕君.運動療法對原發(fā)性高血壓的適用原則及其應用實踐[J].中國臨床康復,2005,9(27):126-127.
[2]梁桃,賴鳳娟,曹建用.運動療法對高血壓患者血壓及血清內皮素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8):113.
[3]孔祥陽,牛麥玲.波依定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病30例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6):113-114.
[4]朱紀樓.貝那普利聯(lián)合纈沙坦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心臟保護作用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7):115-116.
[5] Yanagisawa M,Kurihara H,Kimura S,et al.A novel potent vasoconstrictor peptide produced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J].Nature,1988,332(6163):411-415.
[6] Beevers G,Lip G Y H,O’Brien E.ABC of hypertension:the pathophysiology of hypertension[J].B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1,322(7291):912.
[7]王世農,金冠,孫晉生,等.腦脊液內皮素檢測在腦梗死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6):63-64.
[8]劉偉.硝苯地平緩釋片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7):107-108.
[9]王晶,張穎.原發(fā)性高血壓運動療法的研究綜述[J].科技信息,2009,26(1):759-760.
[10]王紅燕.運動康復療法防治腦卒中致偏癱步態(tài)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9):147-148.
[11]張寶慧.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的康復[J].實用老年醫(yī)學,2001,15(2):60-62.
[12]吳人照,鄭源龐.鍛煉對高血壓病患者降壓及內分泌激素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1,21(12):897-899.
[13]毛紅妮,沙鵬,劉平.太極拳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循環(huán)NO/ET平衡性的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5):508-509.
[14]鐘運健,劉冬梅,鄭松波.急性太極拳運動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影響及其機制探討[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30(24):3136-3139.
篇8
關鍵詞社區(qū);護理干預;高血壓
高血壓是危害人體健康的常見病,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快,其發(fā)病率有逐浙上升的趨勢,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心、腦、腎等器官的并發(fā)癥,嚴重的危及生命。高血壓也是社區(qū)人群中常見的疾病,也是心身疾病之一。心理社會因素在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治療、轉歸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院自2000年10月起在社區(qū)開展高血壓患者護理干預措施,并同時進行12個月的對照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社區(qū)選擇符合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高血壓診斷標準的Ⅰ、Ⅱ期的高血壓患者,給予常規(guī)降壓藥物治療但無心、腦、腎等器官性疾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33例,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齡(51.8±6.3);病程0.6~15.5年,平均(10.5±7.9)年。對照組32例,兩組在年齡、病程方面具有均衡可比性。
1.2方法
1.2.1進行摸底調查,建立個人健康檔案
對入選的兩組高血壓患者進行摸底調查,全部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內容包括:飲食、睡眠、生活習慣、活動度及工作性質,個性特征,服藥情況及對高血壓病的認知程度等。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患者對高血壓病的認知程度欠缺,對該病的危害性認識不足,自覺癥狀不明顯時,對藥物治療放松,抱無所謂的態(tài)度;在高血壓患者的個性特征中以A型性格行為多見,如好勝心強,易激動,時間緊迫感強,過分的抱負、急燥等,容易出現(xiàn)惱火(Aggravation)、激動(Irritation)、發(fā)怒(Anger)和不耐煩(Impatience),被稱為“AIAI”反應[1]。
1.2.2對照組
按常規(guī)服用降壓藥物,根據血壓情況調整藥物劑量,不予其它指導。
1.2.3干預組
在指導常規(guī)服藥的同時,采取非藥物治療的護理干預措施,內容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對身心不利的行為習慣,改變不健康的心理狀況等,以達到降低血壓,減少高血 壓伴隨的其它的危險因素等。具體措施如下:
合理膳食:①減少鈉鹽,補充鉀和鈣;建議每人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g,建議食用低鈉高鉀鹽(含氯化鈉約70%,氯化鉀約25%)[2]。少食各種咸菜及鹽腌食品,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增加含鉀多的蔬果,如:油菜、莧菜、木耳、香菇、香蕉、柑桔等。補充含鈣高的食品,如:牛奶及豆類制品。②減少膳食脂肪,補充適量優(yōu)質蛋白質,建議改善動物性食物結構,減少含脂肪高的豬肉,增加含蛋白質較高而脂肪較少的禽類及魚類。即少吃瘦紅肉(牛肉、豬肉、羊肉等),改吃瘦白肉(雞肉、鴨肉、魚肉等)。③戒煙、限制飲酒:戒煙是高血壓防治最有效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措施之一,飲酒增加降壓藥物的抗性,建議不飲高度酒,少飲低度酒。
增加體力活動:經常運動或體力活動,可以降低高血壓,降低休息時的血壓,減少運動時血壓和心率上升的幅度。運動可以減輕體重,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血脂等。但必須告知患者運動的禁忌癥(如頭暈、頭痛等),及自已所能承受的運動量,以確保安全。運動方式較多,對中老年人應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強肌力練習三類[3],如步行、騎自行車、慢跑、打太極拳等。運動強度依運動時心率而定。運動頻率為每周3~5次,每次持續(xù)20~60分鐘,每2次運動間隔時間不超過2天。洪昭光用“三、五、七”來總結運動量[4]。“三”指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五”指每周運動5次以上,只有規(guī)律運動才能有效;“七”指運動后心率加年齡約為170,這樣的運動量屬中等度。(身體素質好,可到190左右,身體差的到150左右即可)。
控制體重:肥胖和超重是高血壓發(fā)病的三大危險因素(體重超重、膳食高鹽,中度以上飲酒)之一。減肥措施包括改變膳食結構(主要是控制總熱量的攝入),增加體力活動,改善生活習慣的觀念,必要時可使用藥物減肥。減肥的目標是:體重減輕5%到10%,維持減輕后的體重,防止反彈非常重要。
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健康心理狀態(tài):有計劃的開展高血壓病健康教育,采取集體學習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形式。集體學習通過集中上課,觀看錄象,分發(fā)健康教育資料,強調遵醫(yī)服藥的重要性等,增加社交集會等。個別指導根據患者個性特點、家庭社會生活背景等情況,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分析與高血壓相關的易患行為、心理社會因素,并提出針對性的指導意見。同時制定肌肉放松訓練計劃[5],教會患者具體步驟,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20分鐘,堅持數(shù)月以達到在日常生活中可隨意放松、自如的程度。
2結果
護理干預組實施上述一系列非藥物治療的護理措施后,患者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及心理狀況均發(fā)生了變化,體重也得到了控制,各項指標(吸煙除外)差異均具有顯著性意義(P
干預前兩組平均血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
3討論
12個月的對比探討顯示,單純的藥物治療雖能降低血壓,但從平穩(wěn)降壓和改善病人生活方式的效果上均不及護理干預組。早有學者指出護理干預組的非藥物治療措施在高血壓治療中的重要性、實用性和可行性[6]。其以健康都育為基礎,利用心理學、行為醫(yī)學等方面的知識,對患者實施藥物與非藥物(即行為、生活、心理、精神)等綜合護理干預措施,使患者對高血壓病的認識明顯提高,不良行為生活習慣有所改善,對服藥的順從性增強,從而使血壓平穩(wěn)下降,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探討顯示非藥物護理干預措施只有長期堅持,才能真正發(fā)揮其降壓作用。故社區(qū)護理人員應積極長期的協(xié)助跟蹤指導患者堅持上述非藥物治療措施,以達到平穩(wěn)降壓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賢菊.心理行為因素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心血管病學進展,2001,22(5):297-299.
[2] [3] [6] 高長斌 編著.高血壓病.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93,491.
[4] 洪昭光. 高血壓的一級預防,99中國高血壓世紀行專題報告文集,1999,3-7.
[5] 謝德利 主編.現(xiàn)代康復護理.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190-191.
篇9
隨著血液透析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尿毒癥病人依賴透析生存并長期存活,依從性(病人的行為與醫(yī)囑的一致性)[1]起著關鍵的作用。然而在血透治療中,病人的不依從普遍存在,明顯影響著治療效果和預后。在通過醫(yī)護人員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 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后,能更加有效和明顯提高病人的治療依從性,達到更好的療效, 現(xiàn)將臨床資料與護理對策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2006~2007年以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療的58例尿毒癥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5例,女13例,年齡27~86歲。慢性腎炎性尿毒癥27例,糖尿病性尿毒癥11例,高血壓性尿毒癥13例,其他原因引起的尿毒癥7例。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自設問卷。問卷分兩部分:(1)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透析年限及頻率、對健康教育的態(tài)度、相關知識來源途徑等;(2)血液透析相關知識及自我管理能力。
1.2.2 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式:血透一般知識、血管通路的保護、飲食營養(yǎng)、水鹽控制、常用藥物的作用及用法,運動的作用及運動量、方式的選擇,常見并發(fā)癥的處理。教育方式采用面對面交流,利用宣傳板報介紹以及發(fā)放血透手冊等。
2 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血透病人在接受強化健康教育前普遍存在不依從現(xiàn)象。但病人對血管通路的保護及血透用藥依從性相對較好,而飲食、水鹽控制及運動依從性相對較差,實施教育后病人的不依從顯著下降。
3 討論
3.1 依從性與已獲得的健康知識有關:70.5%的病人對內瘺護理依從性好,這與病人初始透析時就被教育內瘺是其生命線必須加倍呵護有關。對醫(yī)生開的藥物,特別是針對有明顯癥狀(如高血壓)的藥物,依從性高,而對鐵劑、EPO、維生素類藥依從性不如前者,說明病人僅注重疾病的癥狀控制,不注重預防以及不知道透析治療的同時還需服用哪些藥物。調查中發(fā)現(xiàn)病人通過一般的健康教育,對表淺的知識如疾病的病因、飲食要求、內瘺自護,已初步了解,但對較深層次的知識如什么是干體重,怎樣控制水鹽,透析治療的同時,還需服用哪些藥物,運動對疾病的影響及怎樣運動知之甚少,自然依從性差,說明平時的健康教育對依從性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還缺乏廣度及深度。
3.2 透析方案不依從與經濟狀況有關:大部分透析病人醫(yī)療費用沒有保障,沉重的醫(yī)療費用使他們不得不減少透析次數(shù)以勉強維持生計,從而導致透析方案的不依從,這類病人經過醫(yī)務人員多方努力,雖然依從性有所提高,但還是收效甚微。另一方面病人對尿毒癥的危害性和透析的作用缺乏正確的認識,透析情況一改善就要求減少透析次數(shù),不了解充分透析的重要性以及透析不充分的危害,可出現(xiàn)危及生命的并發(fā)癥,如心衰、高血壓、心包炎等。這類病人經過強化健康教育,依從性改變最為明顯。
3.3強化健康教育可改善病人飲食營養(yǎng),控制水鹽的不依從:CHD病人存活的關鍵是在充分透析的基礎上,保證合理飲食的結果[2],然而透析病人不合理飲食,不控制液體入量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1],58例血透病人對飲食控制不依從在健康教育前高達58.8%,分析其原因:(1)沒有意識到合理飲食,控制水鹽攝入的重要性;(2)不了解食物結構,不知道如何達到合理飲食,怎樣控制水鹽;(3)可能與病前的飲食習慣發(fā)生沖突有關。針對這些問題,經過強化健康教育,使透析病人及家屬認識到營養(yǎng)護理的重要性,鼓勵病人積極配合飲食治療,在日常飲食中學會自我調節(jié),提高營養(yǎng)治療的依從性。嚴格控制水鹽計劃:入水量=排出量+不顯性丟水量(500 ml/d)之和,食物以高熱量、優(yōu)質蛋白質、低脂、低磷為宜。
3.4 強化健康教育可改善病人對運動的依從性:大部分病人認為自己不能從事正常的社會活動,全靠機器維持生命,存在明顯的角色強化現(xiàn)象,這與他們對自身疾病認識不足以及運動對疾病的影響缺乏了解所至。現(xiàn)代觀念將“透析病人”稱為“透析者”要求病人回歸社會,做力所能及的事[3],而運動可以改善全身各組織器官的功能,增加體能,改善睡眠,增強食欲,保持心情舒暢。而且,適當?shù)墓潭ǖ挠醒踹\動,能在透析時間和費用不增加的情況下,明顯提高透析的充分性[4],從而達到身心全方位的康復,一旦知道運動的神奇作用,病人角色明顯改變,依從性得以提高。
通過問卷調查,92.7%的病人認為接受血液透析相關知識教育非常必要,說明絕大多數(shù)病人渴望接受全面、系統(tǒng)的指導,從而達到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的目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生活質量有明顯改善的病人對慢性腎衰及血液透析的認知度,治療依從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對待疾病的態(tài)度也多向積極方面轉化。這就表明健康教育是病人獲得血液透析相關知識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王 蘭,全 蕾.健康教育對腹透病人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4):290.
[2] 稽愛琴,葉朝陽.血液凈化基本知識問答[M].上海: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3.63.
[3] 周建麗,王愛武.健康教育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臨床觀察[J].實用護理雜志,2003,16(8):8.
篇10
1臨床資料
2006年1月~2007年2月收治代謝綜合征療養(yǎng)員43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例;年齡37~60歲(平均年齡45歲)。
診斷標準參考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2004年4月提出的我國代謝綜合征診斷工作定義[1]:①體重指數(shù)。BMI≥25 kg/m2。②高血壓。SBP≥18.7 kPa, DBP≥12.0 kPa。③血脂異常。高TG血癥(TG≥1.7 mmol/L)和(或)低HDL-C,男<0.9 mmol/L,女<1.0 mmol/L。④高血糖。FBG≥6.1 mmol/L或餐后2 h血糖≥7.8 mmol/L。
2護理
2.1療養(yǎng)因子療法利用療養(yǎng)院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和各種理化因子作為基礎,組織療養(yǎng)員參加各項療養(yǎng)活動,同時充分利用空氣、日光、景觀、負氧離子等自然療養(yǎng)因子,有規(guī)律地生活、起居,在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下休養(yǎng)1個月。
2.2運動護理運動包括醫(yī)療步行、保健體操、太極拳等,同時測體重、心電圖、血脂、脈搏等。制定運動處方:按靶心率=195-年齡計算,要求運動后心率達到靶心率的85%。根據運動前后的血壓、脈搏變化及自覺癥狀,調整運動量。運動能緩解壓力及不適,另外它也有助于減輕體重,加快血流和新陳代謝。高血壓及肥胖都對心臟不利,運動也能減少心跳次數(shù),并能降血壓,最終將減低對藥物的需求。運動能帶來這些改變是因為受運動鍛煉過的肌肉能從動脈中獲得較多的氧氣。動脈硬化療養(yǎng)員需掌握運動的節(jié)奏,如果療養(yǎng)員發(fā)現(xiàn)運動后身體不舒服,應了解是否運動過度,有無需完全停止。同時,運動前需作暖身,尤其是冬天外出時。
2.3飲食護理飲食不科學和肥胖是產生代謝綜合征的主要原因,因此,合理控制熱能是代謝綜合征營養(yǎng)治療的首要原則??偀崮艽_定以維持或略低于理想體重為宜,理想體重簡易計算公式為:理想體重(kg)=身高(cm)-105,確定總熱能,根據患者本人情況,計算得出療養(yǎng)期間全日熱能需要。碳水化合物:代謝綜合征療養(yǎng)員應控制碳水化合物的量,主要選用粗糧,嚴格限制蜂蜜、蔗糖、麥芽糖、果糖等純糖食品,甜點心盡量不要食用。如要食用水果應適當減少部分主食供給。脂肪:代謝綜合征飲食應適當降低脂肪供給,以植物油為主。限制含膽固醇及脂肪高的食品,如蛋黃、動物內臟、魚子、肥肉、豬油等,少吃油炸食品。脂肪攝入量應為50 g/d左右。增加飲食中的纖維:水溶性的食物纖維有助于降低血膽固醇的含量。這類纖維見于大麥、豆類、糙米、水果、燕麥麩及糙米糠中,是降低膽固醇的最佳選擇。因為纖維會吸收食物中的礦物質,因此需額外補充礦物質,但勿與纖維同時使用。
注意補充維生素、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按規(guī)定數(shù)量攝入食品,不得任意添加其他食物,應當限制鈉的攝入,防止和減輕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及腎功能不全等并發(fā)癥。要限制飲酒,酒精對肝臟、心血管等系統(tǒng)刺激較大,長期飲酒可增加或提前發(fā)生并發(fā)癥。盡可能少食多餐,定時定量,防止一次進食過多,加重胰島分泌的負擔。
3療效觀察
5例BMI小于25 kg/m2,7例血壓降至正常,14例甘油三酯降至正常,4例低密度脂蛋白降至正常,8例血糖恢復正常。
4討論
代謝綜合征相當常見,已成為心血管疾病的獨立性危險因子,在50歲以上人群中約有30%人口受累。代謝綜合征的存在與心血管疾病和Ⅱ型糖尿病的風險性增加均相關,而且涉及到全球公共衛(wèi)生問題。
考慮到全世界流行的體重超重和長期靜坐的生活方式,早期評價代謝綜合征的各項指標,預防和治療代謝綜合征,成為公共衛(wèi)生所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zhàn)。因此,為了預防將來的心血管事件,迫切需要發(fā)現(xiàn)目前處于高風險而無臨床癥狀的對象的代謝異常情況。為了發(fā)現(xiàn)同時具有冠心病和Ⅱ型糖尿病高風險的對象,測量腰圍和血漿甘油三酯水平是最簡單的方法。這一系列的代謝異常表明機制已處于非常惡劣的代謝狀態(tài),需要積極、合理的降低風險性治療。
生活方式的改善(平衡飲食和鍛煉)是預防和治療代謝綜合征的首要措施,而且是有效可行的措施。但在某種情況下,仍然需要應用藥物治療。在必要的時候,針對胰島素抵抗、高甘油三酯、低HDL-C以及降低血壓水平,適當?shù)乃幬镏委熜枰嬍晨刂坪瓦\動鍛煉聯(lián)合應用。
代謝綜合征通常不用藥物也可以完全逆轉,關鍵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極少數(shù)患者需要短期藥物治療。代謝綜合征的常規(guī)治療是針對其各個成分的治療,如:脂質異常者需控制體重、增加運動。高血糖必須得到控制,在服用降糖藥的同時,必須加強運動。代謝綜合征的治療目前切實可行的方法是改善生活方式,有氧運動、飲食始終是代謝綜合征干預治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相關知識
高血壓病的運動康復方案設計研究
糖尿病運動康復方案范文
運動康復進社區(qū)方案范文
高血壓患者運動方案
運動康復范例6篇
糖尿病人的運動康復方案范文(通用7篇)
高血壓運動方法
輕度高血壓,運動后為何血壓能恢復正常?本文為你詳解實情
高血壓如何運動降壓
高血壓病人的運動處方
網址: 高血壓康復運動的運動方式范文 http://m.u1s5d6.cn/newsview645102.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