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是比較傳統(tǒng)的早餐之一,我很早之前在一個親戚家住過一段時間,他們家每天就是做炸油條、油餅、炸糕之類的小吃生意,那段時間可是吃過、見過太多油條了,但至今想想也還是很懷念熱油條外酥里軟的迷人口感。
那么這次我們就來解答一下這個油條制作的問題,順便也分享一下在家簡單做出美味油條的用料、操作等細節(jié)。

為什么油條要冷藏餳發(fā)?
其實這個題目要想簡單的回答也很容易,一句話就可以總結(jié):冷藏餳發(fā)不是油條必須的步驟,但卻是賣油條的人很“需要”的步驟??粗孟裼悬c繞是吧,下面我們稍微展開來解答一下就好了,為了解惑更加透徹,簡單的分幾部分循序漸進的解釋。
1、炸油條外酥里軟的原理
油條說白了就是油炸的長條形面塊,但也不是隨便一塊面丟進熱油里,就都能從小小的一塊膨脹成那么大一根油條,這其中還是有些技巧存在的,而且炸出外酥里嫩的效果也并非易事。
炸油條和蒸饅頭雖然都是膨脹起來的面食,但兩者有一定的區(qū)別,饅頭有更長的蒸制時間緩慢讓氣體膨脹,所以用老面或者單純的酵母都可以充當起膨松效果的作用,而外面賣的油條基本上都需要添加一定的可食用膨松劑才可以。這樣一來在油炸的時候膨松劑就會瞬間釋放大量氣體,這些氣體因為油溫而急速膨脹,油條也就跟著快速變得內(nèi)部充滿大孔洞而松軟,外部則相對快速失水變得酥脆。

2、為什么說“冷藏餳發(fā)不是做油條的必須步驟”
其實根據(jù)油條的基本原理大家就能看出,油條需要的是持氣能力、柔軟度、保水性好的面團為原料。而且油條的制作并非是像蒸饅頭那樣,有少說十幾二十分鐘的受熱時間來讓氣體相對緩慢釋放和膨脹,油條的油炸最多也就1分多鐘,它內(nèi)部的氣體主要來自于膨松劑受熱的快速釋放。所以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油條其實并不依賴于長時間的低溫餳面發(fā)酵,它的面團餳發(fā)主要是為了松弛面筋,讓水、面和油可以更好的融合,但這些都不是必須要冷藏才能進行的。
3、為什么說“冷藏餳發(fā)是做油條的人需要的步驟”
之所以很多做油條的人會選擇冷藏餳發(fā),原因有幾種,但最主要的就是為了避免面團發(fā)酸變質(zhì)。因為做早餐賣油條的話,很多都是深夜就處理好面團,睡一覺天亮了就起鍋現(xiàn)炸現(xiàn)賣,一般的油條豆?jié){攤子最多就三倆人緊忙活賺點辛苦錢,如果早起還現(xiàn)和面、餳發(fā)、油炸,這就實在是太耽誤事了,而且還得起床更早。如果家里要現(xiàn)吃現(xiàn)做的話,是不太需要冷藏餳發(fā)的,常溫下1到2個小時讓水、油、面的融合以及面筋軟化就足夠了
所以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冷藏餳發(fā)并不算是做油條的必須步驟,只不過是有些時候賣油條的商家會迫于環(huán)境溫度、出攤時間、操作售賣便捷性等原因考慮,會選擇進行冷藏餳發(fā)。

做好油條的四個關(guān)鍵因素
1、面粉的選擇
其實隨著烹飪技術(shù)的日益成熟和人們口味的多樣性發(fā)展,現(xiàn)在做油條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某種面粉了,但是如果想要油條外酥里軟,炸好之后拿起來的油條能“站直”了,那還是建議使用優(yōu)質(zhì)的高筋面粉。
面粉的主要成分就是淀粉和面筋(谷物蛋白質(zhì)),其中淀粉被油炸過顯現(xiàn)的是酥松、酥軟的性質(zhì),而面筋炸過則是偏脆偏硬的性質(zhì),這兩者的結(jié)合就是油條外酥里軟的最終效果。
如果沒有高筋面粉的話,普通的中筋面粉也是可以的,但最好每斤面粉中加個雞蛋,既可以添加一些蛋白質(zhì),也可以彌補油條的香氣和口感。但如果用低筋面粉的話,也不是不能炸油條,只不過是有些過于偏酥軟了,而且持氣膨脹的能力相對差一些,會比較依賴膨松劑,怎么選擇就看各自的口感要求。

2、膨松劑
最初炸油條的膨松劑選擇就是明礬,學(xué)名叫做十二水合硫酸鋁鉀,雖然膨松效果好、成本低,但其中的鋁元素對人有害,而且會沉積在骨骼、大腦等部位難以排除體外,所以就被明令禁止使用了,取而代之是現(xiàn)在比較常用的無鋁害泡打粉。家庭制作不著急的話,可以選擇使用酵母加小蘇打的組合,1斤面粉5克酵母粉、2到3克小蘇打就差不多可以了,當然還有其他用料我們后面會詳解列出來。
3、油、鹽
做油條和面的時候油和鹽也是比較重要的,油脂是大多數(shù)食物吃起來覺得“香”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面團揉進適量油脂之后,不僅柔軟度會更好,在炸的時候可以“里應(yīng)外合”的讓油條更加酥軟。而加入食鹽可以讓面粉的吸水性、持水性被增強,面筋變得相對更柔軟有彈性,算是改善油條等面食口感最簡單的添加物了。一般家庭制作的話,每斤面粉加入4到5克食鹽、15毫升左右的食用油就基本夠用了。

4、經(jīng)驗手法
搋面而非揉面:油條的制作中有一點跟其他面食有比較明顯的區(qū)別,那就是油條的面團盡量不要揉,用搋面代替揉面,這個“搋”指的就是通過搗、壓、疊的手法來使得面團均勻。因為如果揉的太多,面筋就越來越強韌,炸出來的油條雖然外層也脆,但內(nèi)里就沒那么酥軟了,而且可能會口感“皮實”,一咬之下還得拉扯才咬的斷。
生坯壓合:相信有些朋友是看過炸油條的,一般都是兩個小生坯上下疊放,然后用筷子在中間壓一下,再將這個壓合好的油條生坯均勻拉伸變長,最后就可以下油鍋去炸了。其中這個壓合的動作非常關(guān)鍵,油條在接觸熱油的時候外層會很快失水變干、變酥脆,但是這樣一來就成了限制油條的膨脹條件,而這種輕輕的壓合會讓油條生坯中間雖結(jié)合起來可又不緊密,使得接縫處保持一種柔軟的糊精狀態(tài),可以帶動油條更好的膨脹起來。

油條的家庭做法,簡單美味更健康
【準備材料】:面粉500克、雞蛋1個、酵母5克、食鹽4克、白糖4克、小蘇打2克、食用油15毫升、清水200毫升。(也可以用泡打粉4克來代替酵母,但小蘇打就要加2克,糖不用加了,水量酌情減少20毫升左右,水溫要涼一些,其他不變)
【制作步驟】:
面粉、酵母、鹽、糖、小蘇打在盆里抓勻混合,雞蛋液打勻淋進去抓揉,接下來加食用油15毫升抓揉均勻,然后加清水拌揉到?jīng)]有明顯干面粉的狀態(tài);蓋上濕布或者保鮮膜松弛3到5分鐘,接下來就不要揉面了,不斷搗、疊、壓,用拳頭去搋面,用搋的方式直到面團光滑均勻即可;在面團上均勻抹薄薄一層食用油,蓋上保鮮膜餳發(fā),常溫下大約需要1.5到2個小時,如果用泡打粉來做膨松劑,那么大約需要30到40分鐘即可,如果是要隔天再炸油條,那么就放進冰箱保持大約0度以上、4度以下的環(huán)境冷藏;餳好的面團取出來不要揉,用搟面杖推搟成厚片,然后切成一根根大約2到3厘米寬的厚條狀,兩兩上下疊在一起,在中間用筷子壓一下,油條生坯就制備好了,可以起鍋油炸了;油溫6成熱以上,將油條生坯拿起來均勻用力往兩邊拉伸一下入鍋油炸,不時的用筷子翻動保證受熱均勻,炸到油條通體金黃就可以撈出瀝油了,炸的過程一般在1.5分鐘左右即可。那么以上就是這次關(guān)于油條的全部內(nèi)容了,如果有所幫助的話,懇請幫忙轉(zhuǎn)發(fā)和收藏哦。
對于美食制作、飲食知識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guān)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