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卒中早期經顱直流電刺激聯(lián)合橈神經刺激可改善手功能

卒中早期經顱直流電刺激聯(lián)合橈神經刺激可改善手功能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8日 22:21

在所有非侵入性腦部刺激(NIBS)的治療技術中,經顱直流電刺激(tDCS) 是一種安全、無痛且并不昂貴的一項治療技術,它通過調節(jié)靜息狀態(tài)下大腦細胞膜的極性和谷氨酸的通透性,引起長時程抑制 / 長時程易化樣的突觸改變,從而延長皮層的興奮性。

各種 tDCS 治療方案都是基于患側半球與健側半球間競爭的理論,認為運動功能的恢復主要是通過 tDCS 正極上調患側皮層的興奮性或者通過 tDCS 負極下調健側皮層的興奮性,從而促進運動功能恢復。以前已有很多關于慢性或者亞急性期腦卒中恢復的研究證明 tDCS 可以改善偏癱手的運動功能。除了 NIBS,以前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重復性的外周神經刺激(rPNS) 也可以促進腦卒中各個時期上肢功能運動恢復。

但由于之前的實驗使用了不同的試驗方法得出了不同的實驗結論,從而不能確定哪種策略是最佳的治療方法。而且 NIBS 對運動功能的恢復產生可塑性改變的最佳治療時間窗仍然不是很清楚。為了研究 tDCS 聯(lián)合 rPNS 對腦卒中急性期運動功能恢復病程的影響,來自法國的 Moreau 博士等進行了相關研究,發(fā)表于 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 2015 年 1 月的電子期刊上。

本實驗納入 20 名腦卒中急性期的患者,并將他們隨機分成 2 個平行組:治療組給予 tDCS 正極刺激患側第一運動皮層區(qū)同時聯(lián)合 rPNS 連續(xù)刺激 5 天。對照組給予同樣的 rPNS 和空白的 tDCS。

在治療前(D1)、治療結束時(D5)、第 2 周(D15)、第 4 周(D30)隨訪時記錄患者的運動表現(xiàn)(主要觀察結果為:Jebsen and Taylor 手功能測試 JHFT,次要觀察結果是:最大抓握力量、9 孔實驗、手敲擊實驗、上肢的 Fugl-Meyer 量表)和經顱磁刺激大腦皮層興奮性。

從 JHFT 第一天和第 30 天的結果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均有改善。但 2 組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時程明顯不同,并且干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在干預第 15 天時 JHFT 結果明顯改善,甚至這一結果延續(xù)到第 30 天。

但是所有的次要觀察結果如最大抓握力量、9 孔實驗、手敲擊實驗、上肢的 Fugl-Meyer 量表和 TMS 的電生理結果只能表明治療組有更好的恢復趨勢,但是與對照組相比,沒有明顯的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腦卒中早期使用正極 tDCS 聯(lián)合 rPNS 治療可以促進手部運動功能恢復,而且這個治療效果可以持續(xù)至中風后 1 個月。但本文也有其局限性,即納入的患者較少,干預的時間也較短,且納入的患者多存在輕到中度功能障礙,該研究結論是否能夠推及至更多的或者更嚴重的腦卒中患者中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相關知識

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促進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康復的研究進展
《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專家共識》發(fā)布
導航經顱磁刺激技術在語言功能區(qū)定位中的應用
高頻經皮電刺激系統(tǒng)
用于腦卒中病人手功能康復的功能性電刺激系統(tǒng)的研制
Nature子刊:人工智能和腦電刺激結合,改善人類大腦功能
濱醫(yī)附院結直腸疝外科為一名患者成功植入永久骶神經電刺激器
經顱磁刺激作為一種心理健康治療方法
經顱重復磁刺激聯(lián)合言語訓練 治療兒童語言發(fā)育遲緩的效果觀察
中國康復醫(yī)學會 科普宣傳 認識大腦,促進腦卒中康復

網址: 卒中早期經顱直流電刺激聯(lián)合橈神經刺激可改善手功能 http://m.u1s5d6.cn/newsview63100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