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夫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項堪稱心律失常界“福爾摩斯”的檢查——心臟電生理檢查。
一、什么是心臟電生理檢查?
簡單來說,就是記錄心內心電圖、標測心電圖和通過各種電信號刺激,以診斷和研究心律失常的一種方法。
二、什么情況下需要做心臟電生理檢查?
比如某些患者的病情,不能通過心電圖、動態(tài)心電圖等非有創(chuàng)性檢查做出明確診斷。
如果推測他可能存在但尚不明確的心律失常(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比如有不明原因暈厥、突發(fā)的心跳加快或停跳感等,這時醫(yī)生就會建議做心臟電生理檢查。
此外,心臟電生理檢查對于竇房結、房室結功能評價,預激綜合征旁路定位、以及抗心律失常藥物篩選、決定介入性操作或起搏治療方案等,均有重要意義。
三、心臟電生理檢查怎么做?
常采用的心臟電生理檢查方法分為非創(chuàng)和有創(chuàng)兩種:
無創(chuàng) 通過鼻孔插入一根極細的特殊導管至食管,對心房進行調搏檢查。
特點:操作方法簡便,檢查結果可靠,價格相對較低,但不能明確疑難疾病的診斷。
有創(chuàng) 心臟導管經外周靜脈(大腿根部的股靜脈、左右鎖骨部位的鎖骨下靜脈等)進入心臟腔內,探查到心臟不同部位的電脈沖或電活動,明確各結構及系統(tǒng)的“運行情況”,可以協助闡明不明原因的暈厥。
此外這些導管也可以用來局部刺激心肌誘發(fā)心動過速,因為只有發(fā)病時才能弄清它的機制和病變部位。
特點:檢查結果更可靠,該檢查方法對一些疑難疾病的診斷,尤其是完善各項無創(chuàng)檢查仍無法明確的疾病非常必要,但也存在一定風險。
四、合理規(guī)范診斷及治療心律失常
哈特瑞姆心臟科普的老讀者應該看出來了,上述有創(chuàng)檢查實際是導管射頻消融術的“前置過程”。
通常情況下,術中誘發(fā)出心動過速且明確病灶,評估后若存在消融指征,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后會直接予以消融治療。
了解更多:《揭秘手術臺丨房顫導管消融術到底什么樣兒?》
目前通常在射頻消融術前聯合心臟電生理檢查,以鎖定“罪犯”,同時利用射頻能源,消除心臟內部的局部病灶或阻斷不正常的傳導途徑,徹底解除病人的痛苦。
而作為患者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激進請求治療,不是所有的心律失常都需要干預,要充分聽取醫(yī)生的意見,合理規(guī)范診斷及治療心律失常。
文丨周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