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義烏市衛(wèi)計委)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加劇,越來越多的患者遭受著膝關節(jié)炎給生活帶來的不便。目前人工膝關節(jié)置換術已成為治療膝關節(jié)毀損病變的重要手段,但只把手術成功寄托在手術技術上,而不進行術后康復訓練,則不能達到手術應有的療效。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康復鍛煉是一個系統(tǒng)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下面小編就來詳細介紹一下。
人工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從什么時候開始康復治療?
術后第一天就可以開始了。
術后立即開始康復治療,會不會加重疼痛、腫脹?
理論上講,術后早期康復介入是有利于減輕關節(jié)疼痛與腫脹的。如果術后早期康復后出現(xiàn)疼痛、腫脹加重的情況,就需要判斷原因:功能訓練的強度太大、疼痛管理不到位、手術切口出了問題?……越早發(fā)現(xiàn)問題,越方便及時進行處理,以利于最終功能恢復。
人工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康復都包括哪些內容?
人工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康復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0-2周):病人住院期間,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股四頭肌、腘繩肌的等長收縮練習。休息時,可以抬高患肢。
第二階段(3-6周)、第三階段(7-12周):病人可居家鍛煉。要注意的是,病人要避免長時間坐著、站立、行走,還要避免在明顯疼痛下進行治療性訓練和功能性活動。
居家康復怎么做?
這些動作學起來。
1.抬高患肢:讓腳高于膝蓋和心臟。
2.冰敷:冰水混合物1:1比例,每次冰敷15-20分鐘,兩次間至少間隔2小時。注意不要讓冰袋直接接觸皮膚,可以用干凈的毛巾包裹冰袋再進行冰敷。
3.踝泵訓練:在仰臥位下,將腳尖緩緩上勾,使腳尖盡力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時保持下(根據(jù)自己接受程度決定),然后腳尖下壓,至最大限度時保持下,然后進行下一組。建議每天可做10組,每組20次。
4.肌力訓練: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膝關節(jié)向下壓床,建議每次10秒,休息5秒,每組10次,每日2組。腘繩肌等長收縮,足跟向下壓床,建議每次10秒,休息5秒,每組10次,每天2組。
5.下肢活動訓練:在仰臥位下,腳跟沿著床面往臀部方向滑動,在小腿曲至45°停住保持下(根據(jù)自己接受程度決定),再緩慢將小腿沿床面伸直,建議10個一組,每次做3組,每天2次。
6.推髕骨訓練,可沿髕骨活動方向進行上—下和內—外推動,建議每次5分鐘,每天1次。
7.被動伸膝訓練:將患肢抬高,然后用沙袋壓腿進行訓練,建議每次15分鐘,每天1次。
8.被動屈膝訓練:坐位垂腿,把另一只腳放在患肢下,然后用另一只腳帶動患肢緩慢抬起再放下,建議每次10分鐘,每天1次。
9.日常生活動作訓練:借助輔助工具,進行坐—站訓練。
10.單腿靜態(tài)站立:剛開始建議每次5秒,逐漸增加持續(xù)時間,每組2分鐘,每天2組。
膝關節(jié)功能逐步恢復后,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進行爬臺階和固定自行車訓練,讓腿盡快恢復正常狀態(tài)。
注意事項
鍛煉的強度要根據(jù)患者年齡、術后恢復程度、身體狀況而定,循序漸進,逐漸增大。
End
來源:義烏市蘇溪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
編輯:王春花
校審:蔣先軍、牟晉超、樓永明
最近微信改版
經(jīng)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推送
星標
“義烏市衛(wèi)生健康局”
及時接收每篇新鮮出爐的推文
溫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規(guī)則,需讀者經(jīng)常點“在看”“點贊”,否則會逐漸收不到推文!請將“義烏市衛(wèi)生健康局”設為星標或每次看完后點擊一下頁面下端的“在看”“點贊”,謝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