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禪修養(yǎng)生療愈體系研究初探

禪修養(yǎng)生療愈體系研究初探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7日 16:28

禪修養(yǎng)生療愈體系研究初探

2021.10.09

許鳳偉  張海生

現(xiàn)代都市的快節(jié)奏生活中,大多數人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許多人一身病痛,心情郁悶不暢。禪修可以讓我們迅速獲得生命的能量,加快內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循環(huán),有效改善我們身體的內部環(huán)境,有效調整身心亞健康狀態(tài),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而不覺得疲累。1979年起,正念禪修 / 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在改善人類健康和福祉的研究和應用大幅增長,特別對免疫系統(tǒng)的免疫細胞衰老與數量以及炎癥減少等幾個方面的影響,伊麗莎白·布萊克本研究發(fā)現(xiàn)壓力更大的人的端粒較短,端粒酶活性也較低,并最終憑借此項研究獲得了200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少林藥局獨創(chuàng)了三療七修的禪修體系,用心藥、法藥,物藥、身藥為現(xiàn)代人修身養(yǎng)性,調理身體和心理健康開辟了新的路徑。心藥,是通過禪定、冥想等內觀方式激活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身藥,是通過身體的運動增加經絡及氣血的運行來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法藥,是通過懺悔、祈禱、放生等法事及一切善知識的加持來保障身體除去負能量(冤親債主),提升正能量。物藥,指的是通過一切物質的元素來提高身體的健康質量,食物、中藥、化學、物理等能量。三療即:禪療、功療、食療;七修即:德修、功修、食修、書修、花修、樂修和香修。2017年,世界禪養(yǎng)聯(lián)合會應運而生,創(chuàng)會會長釋延琳師父邀請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常駐佛教使團團長釋法寶為會長,致力于全球禪文化傳播與發(fā)展,凝聚當今世界禪醫(yī)的研究者與實踐者的智慧,基于三療七修構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未來醫(yī)學解決方案,引導人類走向身心靈全面健康,期待為人類生命健康與發(fā)展提供理論與實踐支持,期待為人類和平與發(fā)展做出貢獻。

一、禪凈心身

中國嵩山少林寺以禪、醫(yī)、武文化名揚天下,從元好問寫《少林藥局記》的元1217年(元金時代)開始,整整800年了,少林寺核心的文化是禪文化,無論少林功夫、藝術還有現(xiàn)在的禪醫(yī)、禪養(yǎng)都是在表法。少林寺一向有救死扶傷、懸壺濟世的襟懷傳統(tǒng),《易筋經》《洗髓經》等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養(yǎng)生經典,少林藥局更有中國佛門醫(yī)宗之淵源和美譽。為了使少林文化造福人類傳承后人,向全世界推廣少林禪醫(yī)獨特的修心、療病及養(yǎng)生理念,少林藥局開設藥師精舍和三療七修堂,用法藥、物藥、心藥、身藥為佛醫(yī)文化開辟新經,讓天下蒼生獲得身心靈的保健安康。禪養(yǎng)融合了人類千年的智慧,它不僅能了解個體所處的狀態(tài),對個體的健康進行定位定性,而且對于個體未來健康的趨勢,也一目了然。禪告訴人們病根在哪里,其目的是為人們指路。它借助中西醫(yī)的臨床指征,通過禪醫(yī)的途徑,禪養(yǎng)師的調理,來協(xié)助人們維護健康。禪養(yǎng)的宗旨是幫助人們向內求,而不是向外求。禪養(yǎng)是人類智慧的提煉升華,標志著人類進入一個自性完善的時代。人們常講: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其實人的內心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存在著千變萬化的心態(tài)(如焦慮、嗔怒、悲傷、絕望、厭惡、嫉妒、貪婪、傲慢、壓力、偏執(zhí)、自卑、煩悶、寂寞、羞恥、擔憂、恐懼、不滿、失落、饑渴……),以禪法來治愈人們心中那負面的情緒,猶如陽光能驅散黑暗般的有效,使心靈得到凈化。禪修的作用:第一、身心靈的調節(jié)和疑難雜癥的調理。第二、接觸少林傳統(tǒng)文化的理念,發(fā)覺智慧,培養(yǎng)善心。第三、身健體康,發(fā)覺先天之靈。第四、敏感覺察內心,也敏感覺察他人。第五、安定散亂心,覺悟心的真性,獲得深層的寧靜、喜悅、和諧。第六、切斷不愉快關系的束縛,重燃卓越激情的情感能量。第七、打破自我保護的敏感,實相體驗禪修醫(yī)心養(yǎng)生法門。第八、安定浮動的能量,實現(xiàn)身心一致的最大能量。

禪是離不開自身的,沒有自身也就沒有禪,鳩摩羅什禪師倡導思維修,講禪離相不離本,本就是人的自我,相就是人的習慣、愛好。當今世界的禪文化正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喜愛,日本有位鈴木大佐禪師,他在二戰(zhàn)以后寫了很多禪書,這些禪書都是從佛教教理中演化出來的,慢慢在西方社會流行起來。朱清時院士修習的《達摩禪經》是在少林寺學的,在功法里他體悟到了禪的偉大,禪的喜悅,禪的妙用。作為一個科學家,讓自己去實踐,這個精神讓人敬佩。

二、三療

正念禪修與身體代謝有關,體內炎癥蛋白由免疫細胞產生,并在免疫系統(tǒng)活動期間作為細胞外傳遞者,當循環(huán)時這些蛋白質增殖促炎癥,然而促炎蛋白的失調和長期升高的水平增加疾病風險,愈合不良和死亡率。因此,禪療是修復受損的機體、機能,通過禪醫(yī)佛醫(yī)等的方法,修復身體的“氣血脈腑”等的機能。

(一)禪療

用禪修般若治療人們的身心疾病,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醫(yī)學,以“因果”“禪定”為基礎法門,以默照冥想、呼吸、導引、氣血、經絡、藏象等學說為基本理論,運用“觀想”“氣化”“導引”等基本手段進行診斷、治療、調養(yǎng),并結合食療及諸物百草療法,通過法藥、物藥二圓融法,調節(jié)人性心靈及身體臟腑的四大不通。同時通過忘我修心讓身體及各組成系統(tǒng),得到最大程度的自我修復,提高免疫系統(tǒng)。

(二)功療

少林寺傳統(tǒng)功夫包含大量養(yǎng)生功法:龍拳練神,虎拳練骨,豹拳練力,蛇拳練氣,鶴拳練精,來提升修練者的精氣神。另外通過少林72絕技的修練來恢復提升人身的卓越功能。同時通過練習《八段錦》《禪拳》《錦掌》等少林導引功夫療病,通過學習《易筋經》《洗髓經》來令生命返樸歸真,正本清源,深諳契合人體的構造本質,啟動生命本身生機之源。

(三)食療

食療:食療又稱食治、食養(yǎng),即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使其獲得健康或祛疾防病的一種方法?!八幨惩础笔侵腥A原創(chuàng)醫(yī)學之中對人類最有價值的貢獻之一。五谷雜糧,有益于人類而無害于身體,因而性“中”。這是中華原創(chuàng)醫(yī)學選擇食品最主要的標準。藥食同源,辨五谷蔬果,五味歸經,五氣養(yǎng)神,通五臟六腑,杜絕病從口入,平衡食療飲法。食療還包括閉關節(jié)食,整體排毒,調節(jié)方便的整體格式化等療法。

三、七修

修是提升、超越自我的機體、功能,可以通過長期的訓練達到療愈“臟髓筋骨”和人體潛意識、無意識的功能。所以用正確的禪修方法即可治愈身體的病痛,還會影響免疫細胞引導的防御參數的增加,當人體免疫系統(tǒng)受到攻擊時,免疫細胞被差異性激活、產生,然后由免疫系統(tǒng)部署到靶區(qū)域,以保護機體免受感染并促進組織恢復,因此免疫細胞分布或數量往往被用作各種免疫抑制疾病的診斷標記物,例如CD4+T淋巴細胞數量的下降是免疫在HIV患者中的疾病進展的細胞信號。驅散心里的陰霾,保持身心健康,獲得高質量的生活。七修養(yǎng)生理論體系以禪凈心身為核心,以身心靈的健康為目標,結合現(xiàn)代生命科學體系實證,達到蓄精理氣、養(yǎng)神修復、提升全身自愈力的健康養(yǎng)生目的。何謂“七修”?即德、功、食、書、花、樂、香者,是修心養(yǎng)性、安身立命之大裨益之事,祖述羲黃神農,順承漢唐,代代相傳,生之根本,通過七修可以調節(jié)陰陽二氣,聚氣、調氣、行氣、運氣。

(一)德修

德修:禪以無相為宗,以德為本,所以德為七修之本,養(yǎng)浩然之正氣。修身養(yǎng)性的第一要領,即八正道的第一正見。通過對人類道德觀念的修正,培養(yǎng)道德自律與自我完善,達到身心靈平衡之目的。修身是養(yǎng)性的第一次第——即八正道的第一正見。通過對人類道德觀念的修正,培育道德自律與自我完善,達到身心兩正、身心兩健之目的。

(二)功修

功修為七修之干,調自然之真氣。功修本意是人類的生存、探究功能達到最大的值,修煉功法,強化身體機能,以祛邪養(yǎng)正、強身健體、利己助人,修復人體本身功能、延緩衰老。

(三)食修

食修為七修之命脈,充水谷之精氣。佛曰:法輪未轉,食輪先轉。尊崇自然、樸素的飲食習慣,針對身體狀況、四季形態(tài),因地取材,藥、食兩用,調、補兼具,以養(yǎng)正身體、修為健康。民以食為天。此外“禪茶”在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佛教有“吃茶去”的禪宗公案,有“禪茶一味”的修行心境,中國更有著悠久的茶文化,茶文化也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這說明中國利用茶葉最少有四千多年的歷史,茶當時以藥用為主。飲茶令人和諧、專心、清明,參禪講求修心、靜慮、安心,兩者同為追求至高平靜的心靈境界。茶與參禪追求境界相似,層次分明,故有“禪茶一味”流傳至今。禪宗思想包涵著儒釋道三家的精粹思想,中國茶文化就是以儒家之治世,佛家之淡泊,道家之浪漫,借品茶倡導清和及調御身心。

(四)書修

書為七修之文理,舒調達之意氣。由書入道、由書入禪,提升人的品位與境界。在書寫過程中掌握調心、調息、調身,達到養(yǎng)心、養(yǎng)性、養(yǎng)正,從而身心兩健、增進禪悅,促進道心。

(五)花修

花為七修之華章,成天地之大氣。一花一世界,百花治百病,以花入境,一曲一舍之間,領悟生命智慧?;ㄊ侵参锍坏恼宫F(xiàn),也是愛的最高境界表現(xiàn)。以花入境,花是大地的智者,了解生存于這個世界的最高法則,在天地精華的涵養(yǎng)下造化出迷人的花漾,吸引世人贊美的目光,讓眾人看見花就能心生喜悅,而用花傳遞情愛與關懷。

(六)樂修

樂為七修之韻律,調萬物之和氣。圣人作樂制禮,以樂為教。禮可修身興國,孔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音樂可以驅趕魔鬼,愉悅身心,健康體魄。融音樂治療與音樂修身養(yǎng)性為一體,尊《黃帝內經》“五音療疾”之說;《史記》云:“故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流神經而和正心也?!币蛭逍校ń?、木、水、火、土)生五聲(角、徵、宮、商、羽);五臟(肝、心、脾、肺、腎)生五志(怒、喜、思、憂、恐)。五行、五音相呼應,五臟、五志相關連,故以五音療五臟五志之傷病、修情志之境界,達心平氣和。

(七)香修

香為七修之品位,萃歲月之靈氣。香有十德:感格鬼神,清靜身心,能除污穢,能覺睡眠,靜中成友,塵里偷閑,多而不厭,寡而為足,久藏不朽,常用無礙。修身養(yǎng)性的最高次第:識香性、聞香味、觀香型、聽香音,經由香的熏染、香煙繚繞將靈魂導入高遠,讓心升入空靈,從而進入物我兩忘的悟空境界。

(作者許鳳偉系中醫(yī)藥研究促進會禪養(yǎng)文化分會副秘書長;作者張海生系世界禪養(yǎng)聯(lián)合會(美國)會長,美國國際醫(yī)藥大學整合醫(yī)學院院長。)

相關知識

養(yǎng)心修心是養(yǎng)生之本——淺談瑜伽、太極與禪修之間的關系
瑜伽禪修風格有哪些
禪修瑜伽
禪修起源的由來——不得不說的印度瑜伽
旅行治愈不開心:探尋國內外的快樂目的地與心靈療愈之旅
?千島湖藝術療愈節(jié)推動藝術療愈經濟
寺廟禪修瑜伽的好處 寺廟禪修瑜伽的好處有哪些
禪修瑜伽套路有哪些
禪修瑜伽的作用是什么意思
519旅游日丨主打療愈!奔赴大自然、寺廟,年輕人愛上旅修

網址: 禪修養(yǎng)生療愈體系研究初探 http://m.u1s5d6.cn/newsview599338.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