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云南民族飲食習俗文化

云南民族飲食習俗文化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6日 22:54

主要內(nèi)容:云南民族飲食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云南民族飲食特色,云南民族飲食的文化內(nèi)涵,云南民族的茶文化,云南酒文化,發(fā)展云南飲食文化的對策飲食習俗文化
主要內(nèi)容:云南民族飲食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云南民族飲食特色,云南民族飲食的文化內(nèi)涵,云南民族的茶文化,云南酒文化,發(fā)展云南飲食文化的對策
一、云南民族飲食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
v 1、食物主要來源:采集和狩獵,正所謂“綠色的就是菜,會動的就是肉”。
:如苦聰人的斑茅芽、猴頭果、苦竹筍、木瓜果、山藥、老鼠果等;獨龍族的牛耳朵菜、水芹、節(jié)節(jié)菜、水香、芭蕉花、竹筍、臭菜、魚腥草等。

v :拘獸以為畜,如《華陽國志?蜀志》:在滇北與四川相連地區(qū)有石豬坪,“有石豬子母數(shù)千頭。長老傳言:夷昔牧豬于此,一朝豬化為石,迄今夷不敢牧于此”。
v :稻谷、小麥、豆類、玉米、馬鈴薯

v 食生:把肉剁碎和著作料吃。如白族的生皮、布朗族、傣族“剁生”、景頗族“鹿血飯團”
v 熟食:燒烤、石烹
二、云南民族飲食特色
v
白族飲食:白族以稻米和小麥作主食,山區(qū)則以玉米、蕎麥為主食。附以薯類、豆類、肉類及各種蔬菜、水果等。洱海的鯉魚、弓魚、鯽魚是人們喜食的菜肴,“砂鍋魚”是大理著名佳肴。白族人喜食酸辣,愛吃涼菜,善于腌制火腿、臘肉、香腸、螺螄醬等。愛飲糯米釀造的甜酒。特色飲食:三道茶、砂鍋魚、生皮、乳扇等
砂鍋魚
v 將嫩雞片、冬菇等十余種鮮臘配料,再加上洱海出產(chǎn)的弓魚或鯉魚慢慢燉成。游客可在游船上,以及下關或大理各大飯店品嘗得到這道名肴。
乳扇
v 呈乳白、乳黃之色,大致如菱角狀竹扇之形,兩頭有抓腳。
三道茶
第一道是用沱茶沖泡的苦茶;第二道是加紅糖和牛奶的甜茶;第三道是放入核桃、蜂蜜、米花的回味茶。“一苦、二甜、三回昧”的“三道茶”不僅是白族同胞待客的佳茗,它還寓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
傣族飲食
v 傣族地區(qū)以產(chǎn)米著稱,糯米是主要食品。傣族有吃異物的習俗,《百夷傳》載:“其飲食之異者:鰍、鱔、蛇、鼠、蜻蜓、蜉、蛟、蟬、蝗、蟻、土蜂之類以為食?!彼麄冞€吃沙土中的沙蛆和生在竹節(jié)中的竹蟲等許許多多奇異的食物。傣族的菜肴多喜好酸辣味,辣椒、姜、蔥、蒜、花椒、八角(大料)、香茅草、香菜、薄荷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輔料。其特點“酸、辣、甜、香”。最富于民族風味主要有香竹飯、香茅草烤魚、撒撇、剁生等。
香竹飯
香竹飯,傣語稱“考瀾”。煮香竹飯,選用當年長成的嫩竹,依節(jié)砍下,每段留一竹節(jié)。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鐘后,放在炭火或烤爐內(nèi)用微火烘烤。食用時,敲打竹筒使之變軟,竹筒內(nèi)壁的竹膜便粘在飯上,用刀一剖兩半,香竹飯便脫竹而出,香氣濃郁,飯軟而細膩。這種米飯,既方便食用,又方便攜帶,是傣家人用以待客的主食。
香茅草烤魚
v 把魚的鱗片去掉,用刀劃開魚腹,去掉腸肚雜物,洗凈;將蔥、姜、蒜、青辣椒、芫荽切細,與鹽拌攏;把佐料放進魚肚子里,把魚肚子合攏,用二三根香茅草葉捆好,用竹片夾緊,放在火炭上烘烤。待八成熟時,抹上豬油,繼續(xù)烘烤5分鐘左右,即可食用。這種烤魚具有香、酥、脆的特點,極能增進食欲。
壯族飲食
v 壯族主食大米,善于制作糯米食品,五色糯米飯、米花糖、烤方(大粽子)是節(jié)日佳點。壯族還喜愛獵食烹調(diào)野味,昆蟲,對三七

云南民族飲食習俗文化 來自淘豆網(wǎng)www.taodocs.com轉載請標明出處.

相關知識

德昂族的文化習俗
民族飲食文化概述
德昂族風俗習慣
德昂族飲食文化初探
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養(yǎng)生智慧:多元文化的健康之道
德昂族飲食習俗
二十四節(jié)氣飲食養(yǎng)生習俗
德昂族文化
德昂族服飾文化
“文體賽事+民俗文化”貞豐全民健康跑精彩紛呈

網(wǎng)址: 云南民族飲食習俗文化 http://m.u1s5d6.cn/newsview579978.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