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療法的注意事項
拔罐是一種純物理刺激療法,因操作簡單、方便易行,成了人們所習用的防病治病方法。但若運用不當,也有可能會引起意外的發(fā)生。因此,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拔罐前注意事項
1、耐心的溝通
耐心做好溝通與交流,消除患者焦慮、恐懼的不良情緒,增強患者對拔罐療法的了解,以求得配合。
2、罐具的準備
根據(jù)拔罐部位面積的大小及治療需要,選擇足夠數(shù)量的、不同口徑的罐具。
一般來說,需要吸拔的部位,若是平坦、肌肉豐滿、皮下脂肪比較厚,可用大罐;需要吸拔的部位,若是比較窄小,肌肉較薄、皮下脂肪較小,可宜用小罐;需要吸拔的部位,若是小的關(guān)節(jié)或穴位,則用小號竹罐(如拇指罐)或抽氣罐。
若用閃罐法,更應當準備幾個備用罐,以便在罐口燒熱時能及時更換,防止燙傷。
在寒冷季節(jié)拔玻璃罐或陶瓷罐時,應預先用手將罐具捂熱,或直接在火上烘熱,當罐口溫度與皮膚溫度相近時再拔罐。
仔細檢查罐口是否光滑,罐體有無裂痕,以免損傷皮膚,或中途罐體破裂、漏氣。
準備好排氣所用的各種器具及輔助材料,以及因治療引起的皮膚損傷、暈罐等意外情況的藥品和器械,如95%的酒精、火把,鋁鍋、電爐、足夠量的拔罐藥液和燙傷膏、針灸針、艾條等。
3、環(huán)境的選擇
拔罐時,必須保持室內(nèi)溫暖,避開風口,最好在避風向陽處,防止受涼。屏風遮擋,保護持患者隱私。
4、局部的消毒
在每次拔罐前,對應拔部位皮膚進行清潔或消毒。同時為避免交叉感染,罐具需用酒精消毒并自然風干,也可用煮沸法消毒。
5、體位的舒適
幫助患者選擇舒適的體位,充分暴露施術(shù)部位,尤其是初次治療以及體弱、緊張、年老、兒童等易發(fā)生意外反應的患者,宜以臥位為主。并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和表情,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意外情況。
6、病情的宜忌
厘清患者的病情和體質(zhì),采取相適應的拔罐方法進行補瀉,以免“補瀉反則病益篤”。純虛無實的患者當慎用或不用拔罐療法。
7、部位的選擇
選擇好部位或穴位,一般宜選擇肌肉豐滿、皮下組織充實及毛發(fā)較少的部位進行拔罐,以防罐具漏氣脫落。
一般不在血管淺顯處、心尖處、鼻、眼、乳頭和皮膚細嫩處拔罐。
(二)拔罐中注意事項
1、拔罐的順序
拔罐順序應從上到下、從陽至陰、從軀干至四肢,左右對稱上罐。
2、拔罐的要求
操作要迅速而輕巧,要做到穩(wěn)、準、輕、快。罐內(nèi)的負壓與扣罐的時機、動作的快慢、火力的大小、罐具的大小直接相關(guān)。只有掌握好操作技巧,才能將罐拔緊而不過緊,罐內(nèi)負壓適宜。
3、方法的選擇
根據(jù)病情和不同部位,運用不同的拔罐方法及選用大小合適的罐具。
使用火罐法和水罐法時,要避免燙傷患者皮膚。
應用針罐時,避免將針撞壓入深處傷及內(nèi)臟,并防止彎針或折針。
運用刺血拔罐時,要嚴格消毒,控制好出血量。
走罐時,罐口應光滑,不宜吸拔過緊,動作應輕柔,不能在骨突出處推拉,以免損傷皮膚。
多罐法時,罐具排列的距離一般不宜太近,以免牽拉皮膚產(chǎn)生疼痛或相互擠壓而脫罐。也不能過稀,否則也會影響療效。一般來說,密排法,罐距不超過1寸(同身寸法),適用于體壯而有疼痛者;疏排法,罐距在2寸以上,適用于體弱者。
4、血量的控制
拔罐放血時,宜選用透明罐具以便于觀察出血量的多少。在應用刺絡拔罐時,出血量須適當,—定要按病情而定,達到治療所需要的出血量即應起罐。
吸拔瘀血或膿腫時,若流出緩慢、皮膚有皺褶凹陷,說明瘀血或膿液基本拔出,當及時起罐。若是吸拔后,血罐內(nèi)出血如噴泉,應該立即取罐止血。
5、氣胸的防范
拔針罐時,宜選用透明罐具,以便隨時觀察局部變化,防止因肌肉收縮,發(fā)生彎針、折針現(xiàn)象,并避免將針撞壓入深處造成損傷,胸背部腧穴更要慎用,以免刺傷肺部,造成氣胸。
有肺部基礎(chǔ)疾病的患者,如慢阻肺、肺結(jié)核、肺膿腫、支氣管擴張等,在胸背部拔罐時負壓不宜過大,以免引起胸腔內(nèi)壓力的急劇變化,導致肺表面肺大泡破裂,從而發(fā)生自發(fā)性氣胸。
6、罐數(shù)的適宜
根據(jù)病情拔罐,一般為輪流取穴,一次不宜過多。若連續(xù)拔罐,應注意輪換位置。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再在原處拔罐。
7、反應的觀察
上罐后,須仔細觀察患者局部及全身反應,并觀察罐內(nèi)皮膚隆起程度及皮色變化,既要防止吸力不夠,火罐脫落,影響療效;又要避免因拔罐時間過長、吸力過大而面出現(xiàn)不必要的較大水皰。
若患者感覺拔罐部位過緊、灼痛或難受,應即刻放氣減低罐內(nèi)負壓,或直接起罐,而選擇其他部位重新吸拔。
如拔后無感覺為吸拔力不足,應起罐改用較大的罐子,再重新吸拔,否則也影響療效。如有暈罐現(xiàn)象,應立即起罐,及時做出妥善處理。
8、留罐時間的長短
一般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留罐時間宜長;病情輕、病灶淺或麻痹性疾患,留罐時間宜短。
拔罐部位肌肉豐厚,如臀部、大腿部,留罐時間可略長;拔罐部位肌肉薄,如頭部、胸部,留罐時間宜短。
氣候寒冷時留罐時間適當延長;天熱時則相應縮短。留罐期間,配合熱療時,如使用全科治療儀、紅外線治療儀或頻譜治療儀照射治療,留罐時間宜短。
(三)拔罐后注意事項
1、罐斑的調(diào)護
拔罐后一般局部皮膚呈現(xiàn)紅暈或紫紺色瘀血斑、瘙癢,此為正常現(xiàn)象反應,不需特殊處理,過幾小時或數(shù)日即會自行消退。
如局部瘀血嚴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拔出膿、血者,應用無菌棉球清洗干凈,并覆蓋無菌紗布。
在局部瘀血現(xiàn)象尚未消退之前,不宜再在原處拔罐。
2、水皰的處理
由于留罐時間過長而引起的皮膚水皰,小水皰不需處理,大水皰可用無菌針頭刺破,放出皰內(nèi)液體,并涂以龍膽紫甲紫藥水,必要時覆蓋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治療需要的水皰(如發(fā)皰罐法,關(guān)注針道自然后可查看)則應注意保護,由其自然吸收,因其滲出液的自然吸收過程對于增強免疫功能有很大的臨床意義。
3、洗澡的時機
拔罐后2小時內(nèi)禁止沖涼或喝冷飲,由于此時皮膚的毛孔正處于張開狀態(tài),所以很容易感冒。
無皮損者2小時后,即可熱水沖浴,但不可泡浴或游泳。若出現(xiàn)水皰,最好在拔罐6小時后再洗澡。圖5 毛孔張開
4、罐具的保管和處理
為避免交叉感染,罐具最好是專人專用,一人一套,但臨床上很難做到這點。因此,罐具用后要認真清洗,釆用適當?shù)姆椒ㄏ?,尤其是沾了血的罐子?
罐具要妥善為保管,如竹罐不宜放在火烤和日曬的地方,也不宜浸泡在水中;而陶瓷罐、玻璃罐等,切忌相互碰撞,以免造成毛口,以后再用時易造成皮膚損傷。
相關(guān)知識
拔火罐治腰痛 拔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拔火罐能減肥嗎 拔火罐減肥的注意事項
火罐減肥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項
拔火罐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 火罐要注意哪些事項?
拔火罐能減肥嗎?拔火罐要注意什么?
拔罐減肥法的注意事項
拔火罐可以去濕氣嗎? 這幾個注意事項醫(yī)生不一定告訴你!
拔竹罐后深紫色咋回事 拔竹罐的好處
科學有效的拔罐減肥方法及食療菜譜
拔罐減肥的方法 適用人群有這些
網(wǎng)址: 拔罐療法的注意事項 http://m.u1s5d6.cn/newsview577684.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chǔ)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