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清熱解毒?
清熱解毒,清熱法之一。適用于瘟疫、溫毒及多種熱毒病證或瘡瘍疔毒的治法。癥見高熱煩擾、口燥咽干、便秘尿黃、或吐衄發(fā)斑,或紅腫熱痛,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等。常用藥有黃連、黃芩、黃柏、石膏、連翹、板藍根、蒲公英等,代表清熱類食物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宜于治療熱證。用痛腫疔毒等病證的治法。
清熱解毒植物:
夏桑菊也是常見的清熱解毒涼茶。夏桑菊,源自于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的經(jīng)典名方“桑菊飲”,味道甘甜,氣味芳香,可以清熱解毒。1980年,星群藥業(yè)采用保密工藝,在全國首創(chuàng)夏桑菊,工業(yè)化大生產(chǎn)近30年。經(jīng)過市場的培育和洗禮,星群夏桑菊顆粒遍布廣東及華南地區(qū),銷往港澳、美加等地區(qū),惠及億萬人民?!靶侨合纳>?,清肝兼明目,清熱解瘡毒”如今家喻戶曉,深受市民歡迎。
夏桑菊不是一種植物,夏即夏枯草,桑即冬桑葉,菊即甘菊。
夏枯草:歸肝膽經(jīng)。稟純陽之氣,補目肝系之厥陰血脈,以陽治陰,療效如神!為清肝、護肝“圣藥”。專治目珠夜痛、頭目眩暈。
桑葉:善平肝風(fēng),葉芳香亦走肺絡(luò)而宣肺氣。具有疏散風(fēng)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之功效。
野菊花:芳香味甘,能補金水二臟??善礁蚊髂俊⑶鍩峤舛?、行水祛淤、消瘡散結(jié)。
桑葉、野菊花均可清透肺絡(luò)之熱,與夏枯草合用,既可清肝熱,明目止眩暈;又可疏散風(fēng)熱。三藥共奏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疏風(fēng)散熱、解瘡毒之奇效。
清熱解毒食物:
香蕉--味甘、性寒。作用,清熱解毒,潤腸。宜于腸燥便秘;近代用于習(xí)慣性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西瓜--味甘、性寒,歸心、胃、膀胱經(jīng)。作用: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尿。宜于胃部灼痛,胃熱口臭。虛寒證、濕證忌食。
芹菜--味甘苦、性涼,歸肝、胃經(jīng)。作用:平肝清熱、祛風(fēng)利濕。宜于肝胃郁熱胃痛,胃熱口臭,腸胃燥熱便秘。虛寒證、泄瀉者忌食。
白菜(菘菜、小白菜)--味甘、性平,歸腸、胃經(jīng)。作用:解熱除煩,通利腸胃。宜于腸胃燥熱便秘。
莧菜——味甘、性涼。作用:清熱解毒,通利二便。宜于濕熱泄瀉,胃熱口臭,腸胃燥熱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茭白--味甘、性寒,歸肺、脾經(jīng)。作用:清熱解毒,除煩止渴,利濕通便。宜于濕熱泄瀉,胃熱口臭,腸胃燥熱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不宜與蜂蜜同食。
苦瓜--味苦、性寒,歸心、脾、胃經(jīng)。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明目。宜于濕熱泄瀉,胃熱口臭,胃熱疼痛。虛寒證忌食。
黃瓜--味甘、性涼,歸脾、胃、大腸經(jīng)。作用:清熱,解毒,利水。宜于胃熱口臭,濕熱泄瀉。虛寒證忌食;不宜與白蘿卜、芹菜同食。
枇杷--味甘酸、性涼,歸肺、肝經(jīng)。作用:潤肺止咳,生津止渴,下氣止嘔。宜于胃熱口臭,胃熱嘔吐。濕證、虛寒證忌食。
梨--味甘酸、性涼,歸肺、胃經(jīng)。作用:生津潤燥,清熱化痰。宜于胃熱吐血,胃熱口臭,腸燥便秘。虛寒證忌食。
小米(粟米)--味甘咸、性涼,歸腎、脾、胃經(jīng)。作用,清熱和中,利尿通淋。宜于脾虛胃熱,反胃嘔吐,泄瀉。不宜與杏仁同食。
綠豆--味甘、性涼,歸心、胃經(jīng)。作用:清熱解毒,消暑利尿。宜于胃熱疼痛,胃熱口臭,濕熱泄瀉。虛寒泄瀉者忌食。綠豆芽同綠豆。
豆腐--味甘、性寒,歸脾、胃、大腸經(jīng)。作用:清熱和中,生津止渴。宜于胃熱疼痛,陽虛胃痛,腸燥便秘。氣滯證、胃腹脹滿者忌食。
黃豆--味甘,性平。作用和宜忌同豆腐。
小麥--味甘、性涼,歸心、脾、腎經(jīng)。作用:養(yǎng)心安神,清熱止渴。宜于胃熱疼痛,濕熱泄瀉。
葛根(粉葛)——味甘辛、性平,歸脾、胃經(jīng)。作用:清熱解肌,升陽止瀉,宣散透疹,生津止渴。宜于久瀉,近代用于胃下垂。
冬瓜——冬瓜是夏天適宜吃的涼性蔬菜,作用:生津止渴,清熱祛暑。宜暑熱煩悶時食用。
清熱解毒藥物:
1.牛黃解毒片
【藥品名稱】通用名稱:牛黃解毒片。
【成 分】人工牛黃、雄黃、石膏、大黃、黃苓、桔梗、冰片、甘草。
【性 狀】本品為薄膜衣片,出去包衣后顯棕黃色;有冰片香氣,味微苦、辛。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于火熱內(nèi)盛,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2—3次。
【標(biāo)準(zhǔn)文號】國藥準(zhǔn)字Z43020715。
2.上清丸
【藥品名稱】通用名稱:上清丸。
【成 份】大黃(酒炒)、黃芩(酒炒)、連翹、菊花、白芷、黃柏(酒炒)、梔子、荊芥、防風(fēng)、薄荷、川芎、桔梗。
【性 狀】本品為黃褐色的水丸;氣微,味甘、苦。
【功能主治】清熱散風(fēng),解毒,通便。用于頭暈耳鳴,目赤,鼻竇炎,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秘結(jié)。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水丸一次6克,一日1~2次。
【批準(zhǔn)文號】國藥準(zhǔn)字Z44020397。
3.銀黃滴丸
【藥品名稱】品名:銀黃滴丸。
【成 份】金銀花提取物、黃芩提取物。輔料為聚乙二醇4000。
【性 狀】本品為棕黃色的滴丸,氣微,味微苦。
【作用類別】本品為喉痹類非處方藥藥品。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炎。用于急性扁桃體炎,急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袋,一日4次。
【批準(zhǔn)文號】國藥準(zhǔn)字Z20050702。
4、萬年甘茶清肝毒:常喝萬年甘茶幫助肝臟排毒并提升肝臟自身的解毒的功能。同時提升肝臟抵抗毒素的能力,提升肝臟對毒素的耐受。萬年甘茶瀉肝火:肝火是由于肝失疏泄,氣郁化火或肝熱素盛所致。與情志激動過度也有一定關(guān)系。肝火動而不居,上熏下灼,內(nèi)燔外蒸,傷臟腑,損氣血,灼津液,擾神明,為害甚廣。
分類:
由于發(fā)病原因不一,病情變化不同,患者體質(zhì)有異,故里熱證有熱在氣分、血分之分,有實熱、虛熱之別。根據(jù)清熱藥的功效及其主治證的差異,可將其分為五類:
清熱瀉火藥
功能清氣分熱,主治氣分實熱證。
清熱燥濕藥
性偏苦燥清泄,功能清熱燥濕,主治濕熱瀉痢、黃疸等證。
清熱涼血藥
主入血分,功能清血分熱,主治血分實熱證。
清熱解毒藥
功能清熱解毒,主治熱毒熾盛之癰腫瘡瘍等證。
清虛熱藥
功能清虛熱、退骨蒸,主治熱邪傷陰、陰虛發(fā)熱。
清熱解毒方法:
玄參
玄參為玄參科植物玄參和北玄參的根,含玄參素,環(huán)烯醚萜甙類;還含揮發(fā)油、生物堿等;藥理試驗證明、玄參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劑都有降低血壓的作用;玄參還有擴張血管和強心作用;多種玄參屑植物的侵劑都有鎮(zhèn)表和抗驚厥作用。
中醫(yī)認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陰降火,涼血解毒,適用于熱病煩渴,發(fā)斑,骨蒸勞熱,夜寐不寧,自汗盜汗,傷津便秘及咽喉腫痛等癥。
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濕盛者忌用。
決明子
決明子為豆科植物燉葉決明或決明的種子,內(nèi)含蒽酯及蒽醌甙,決明素及維生素A等,藥理試驗證明:決明子有降低血壓和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種致病菌和軟便瀉下的作用。
中醫(yī)認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適用于肝熱或肝經(jīng)風(fēng)熱所致的目赤澀痛,羞明多淚等;此外對治療高血壓,肝炎,肝硬化腹水及習(xí)慣性便秘等也有效。
用量:3——9克,搗碎煎服。
地骨皮
地骨皮為茄科枸杞屬植物枸杞的根皮,內(nèi)含桂皮酸,多種酚類物質(zhì),甜菜堿及亞油酸等;地骨皮有顯著的解熱作用,其煎劑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膽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劑對動物有顯著的降低血壓的作用。
中醫(yī)認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涼血,退蒸,清瀉肺熱,適用于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癰腫惡瘡以及肺結(jié)核和高血壓癥等。
用量:一般為3——9克。
蘆根
蘆根為禾本科植物蘆葦?shù)牡叵虑o,內(nèi)含薏苡素,天門冬酰胺等。
中醫(yī)認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適用于熱病傷津、煩熱口渴、胃熱嘔吐、噎膈、反胃以及治療肺熱咳嗽、肺癰等。
用量:一般干者9——30克;鮮者15——40克。
連翹
連翹為木犀科植物連翹的果實,內(nèi)含揮發(fā)油,連翹酚,黃酮甙,生物堿等;藥理試驗表明:連翹有廣譜抗菌作用,所含連翹酚可能是主要抑菌成分;連翹還有抗炎、鎮(zhèn)吐、利尿和強心的用;所含黃酮甙能增強毛細血管的致密度,因而對毛細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皮下溢血等均有止血作用。
中醫(yī)認為,其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適用于溫?zé)?,丹毒,斑疹,癰瘍腫毒及過敏性紫癜等。
用量:一般6——9克。
牡丹皮
牡丹皮為毛茛科芍藥屬植物牡丹的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甙,揮發(fā)油和植物甾醇等。藥理試驗證明:牡丹皮有降低血壓作用;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抗炎和解熱作用;對多種致病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中醫(yī)認為,其性涼,味苦、辛,功能清熱,涼血、和血、清瘀,適用于熱人血分,發(fā)斑、驚痛、吐血、癰瘍,跌打損傷等癥。
用量:5——9克,但脾胃虛寒瀉泄者忌用。
知母
知母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含多種皂甙及皂甙之,此外還含有兩種黃酮類成分、芒果甙等。試驗證明:知母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對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乙型腦炎、肺結(jié)核潮熱均有顯療效。
中醫(yī)認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熱瀉火、滋陰潤燥,適用于肺熱咳喘或陰虛咳嗽,煩熱消渴,骨蒸勞熱,小便不利,大便燥結(jié)等癥。
用量:一般6——9克,但腎陽虛,兩尺脈微弱及大便溏泄者忌用。
板藍根
板藍根為十字花科大青葉屬植物菘蘭和草大青的根,含板藍根靛甙,大青素B,B——谷甾醇等;板藍根有顯著抗病毒作用。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有條鉤端螺旋體作用。臨床上用板藍根煎劑口服或肌肉注射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有顯著療效;對急慢性肝炎均有一定療效,能緩解或消退癥狀,促進肝功能改善;用板藍根治療病毒性皮膚病,如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玫瑰糠疹,扁平疣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
中醫(yī)認為,其性寒,味苦,功能清熱解毒,涼血,利咽,適用于流感腦炎、乙型腦炎、肺炎、丹毒、熱毒發(fā)斑、火眼、皰疹等。
用量:——般5—9克;但脾胃虛寒者不宜用。
金銀花
金銀花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含綠原酸,肌醇,黃酮類成分等;藥理試驗證明:金銀花有抗炎和解熱作用,對流感病毒和多種致病菌、皮膚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反映了金銀花的清熱解毒功效。
中醫(yī)認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熱,解毒,適用于溫病發(fā)熱,熱毒血痢,瘡、癰、癤腫等熱毒壅盛之癥。
用量:一般為6-12克;但虛寒泄瀉及瘡流清膿無熱毒者不宜用。
夏枯草
夏枯草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卉或全草,內(nèi)含三萜皂甙及其甙元齊墩果酸,揮發(fā)油及維生素,氯化鉀等;藥理研究證明:夏枯草的全草均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其煎劑對某些常見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多種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
中醫(yī)認為,其性寒,味苦、辛,功能清肝火,散郁結(jié),降血壓,適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淚、頭痛、眩暈等;用于痰火郁結(jié)所致的瘰癘,癭瘤等。
用量:一般為9克左右。
梔子
梔子為茜草科植物山梔的果實,含多種苦味素甙,還含甘露醇,熊果酸等,梔子有利膽作用,或使膽汁分泌增加;同時梔子有降溫,鎮(zhèn)靜,鎮(zhèn)痛和抗驚厥作用;還有抗微生物作用,對多種致病菌及多種皮膚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中醫(yī)認為,其性寒、味苦,功能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適用于熱病虛煩不眠、黃疸、目赤、衄血、熱毒瘡瘍等癥。
用量:3—9克。
蒲公英
蒲公英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帶根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膽堿、菊糖和果酸等;其煎劑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又有保肝、利膽和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醫(yī)認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適用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肩挑腺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等。
用量:9——15克,搗爛外敷,可用于乳癰、疹瘡、癰腫等。
相關(guān)知識
喝什么茶清熱解毒去火
夏季清熱解毒 綠豆好
清熱解毒茶
清熱解毒祛濕熱的茶
夏季清熱解毒必吃的五大蔬菜
夏季9種清熱解毒食物 消暑又護膚
清熱解毒的菊花茶,你喝對了么?
喝什么茶可以清熱毒減肥
菊花茶,清熱解毒,減肥養(yǎng)顏。
春季清熱排毒的蔬果
網(wǎng)址: 什么是清熱解毒? http://m.u1s5d6.cn/newsview559626.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chǔ)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