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腸道激素PYY,不僅能抑制食欲,還能抗真菌,維持腸道微生物健康

腸道激素PYY,不僅能抑制食欲,還能抗真菌,維持腸道微生物健康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5日 21:55

你餓不餓,是由饑餓激素Ghrelin來發(fā)號施令的。

饑餓激素(Ghrelin)又稱生長刺激釋放肽,是胃腸道的內分泌細胞所分泌的激素,通過血液到達大腦,作用于下丘腦中特定的神經元來實現(xiàn)人體的饑餓感。這些神經元有著神經肽Y(NPY)的受體,而NPY是調節(jié)人體饑餓最為重要的神經遞質。

▲饑餓激素(Ghrelin)的分子結構

它具有多種功能,幫助刺激食欲,增加食物攝入量,促進儲存脂肪。

同樣,與之相對應,人體的脂肪細胞會分泌一種激素瘦素Leptin。

瘦素在人體內的主要功能一般包括: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等等。

當我們空腹時,由排列在胃中的細胞分泌,此時饑餓激素便會升高,向大腦發(fā)送信號,使人感到饑餓,饑餓激素水平上升;隨后,人體在消化食物后,饑餓感會逐漸降低,因為瘦素越來越強勢,胰島素也迅速減少,產生飽腹感信號抑制了食欲,饑餓激素下降。

胃底區(qū)域是人體饑餓素細胞分布最密集的區(qū)域,阻斷胃底區(qū)域血液供應會降低饑餓素細胞的水平,從而降低饑餓感,減少食物攝取,最終達到減重目的。

而且,在吃東西的過程中饑餓激素也能啟動中腦邊緣系統(tǒng)的多巴胺(Dopamine)獎勵機制,讓進食成為一種快樂的活動。飽腹感使人感受到的快樂也常被用于抗抑郁和抗焦慮,然而在進食后饑餓激素水平指數(shù)會下降,因此饑餓激素釋放所帶來的抗抑郁作用也降低了。

▲在下丘腦弓狀核(ARC)和側下丘腦區(qū)域(LHA)

反映飽腹狀態(tài)的時候,饑餓素仍然能夠啟動多巴胺系統(tǒng),促進食物攝取。

如果一個人想通過吃東西來抵抗抑郁不快感,最終只會因為攝入過量帶來體重超重,吃了開心,于是長胖,不開心那就又得吃,這就像進入了一個長胖的死循環(huán)。

而就在最近,一項發(fā)表在Science 科學期刊上的研究發(fā)現(xiàn):

由腸道細胞分泌產生的多肽YY,不僅可以控制、調節(jié)食欲,還可以調節(jié)人體腸道中真菌狀態(tài),有益人體健康。

8月3日,一項發(fā)表在Sciencce 科學期刊上的研究發(fā)現(xiàn),能夠幫助調節(jié)食欲的肽 YY竟然也是一種可以維持念珠菌腸道共生的 Paneth 細胞抗菌肽。

肽YY是一種增加飽腹感的激素。它在整個小腸和大腸的L細胞中都有存在,但是在小腸末端釋放得最多。

研究表明,肽YY的分泌主要是由于消化道中食物的存在,特別是脂肪和蛋白質的刺激。肽YY在進食后兩小時達到最高水平,然后逐漸下降。

而這項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腸道特異性潘氏細胞(Paneth Cell)也表達PYY的一種形式,其可作為一種抗菌肽(AMP),在維持腸道微生物群的健康方面也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防止白色念珠菌變成危險的致病形式。

領導該項研究的作者,芝加哥大學的醫(yī)學教授Eugene B. Chang此前和同事一直在研究腸道內的幾種分泌細胞,它們聯(lián)合產生的多種分子可以阻止有害細菌在腸道中繁殖,降低疾病產生的可能。


起初,他們認為這些細胞產生的PYY只是調節(jié)食欲,并且在抗細菌測試中表現(xiàn)得也不盡人意。但他們在后續(xù)的分析中發(fā)現(xiàn),一種出現(xiàn)在非洲爪蟾皮膚上的多肽magainin2與PYY非常類似,但這種多肽卻能夠幫助爪蟾抵御真菌感染。

這讓Chang教授對PYY的抗真菌能力產生了極大興趣,研究團隊在后續(xù)測試中確認PYY真的能抗真菌,并且還是以一種非常特殊的方式阻止了白色念珠菌的感染。

▲潘氏細胞產生的PYY可以有效殺死菌絲體的白色念珠菌

此外,他還表示,這是在Paneth細胞分泌的'先天'抗菌肽中的獨特例子,它特異性地殺死這種真菌的毒性形式,且對共生形式沒有影響。

總之,這項研究首次表明,PYY不僅僅可以控制食欲,還是一種獨特的先天抗菌肽,可以幫助抵抗腸道里面的念珠菌等真菌。

參考資料:

[1] Joseph F. Pierre et al, Peptide YY: a Paneth cell antimicrobial peptide that maintains Candida gut commensalism, Science (2023). DOI: 10.1126/science.abq3178

[2] Gut hormone for controlling appetite doubles as an immune regulator for the fungal microbiome, researchers find. Retrieved August 4, 2023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3-08-gut-hormone-appetite-immune-fungal.html

相關知識

一文詳解抗性淀粉的健康益處、食物來源、與腸道菌群的關聯(lián)
飲食重塑腸道微生物功能,降低結腸癌發(fā)生風險
腸道微生物竟能影響大腦健康?
: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產物:膳食營養(yǎng)素與肥胖相關疾病的橋梁
谷物調節(jié)腸道菌群,促進代謝健康
腸道健康才是真健康!
人類微生物組:腸道細菌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
研究顯示:禁食不僅能有效減肥,還改變了大腦和腸道菌群
益生菌產品真的能改善腸道健康嗎?如何挑選?
構建寶寶的腸道微生物健康,離不開這些因素

網(wǎng)址: 腸道激素PYY,不僅能抑制食欲,還能抗真菌,維持腸道微生物健康 http://m.u1s5d6.cn/newsview553275.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