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豆腐丸子湯

豆腐丸子湯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5日 05:31

豆腐丸子湯

主料:豆腐、豬肉餡、香菇、雞蛋

輔料:蔥、姜、蒜、香菜、花椒

調(diào)料:油、鹽、香油、料酒、胡椒粉、白糖、生抽、雞精

第一種

1、豬肉餡加料酒,胡椒粉,淀粉,蔥姜末,攪拌均勻,豆腐切小塊

2、鍋入清水加熱,下入姜絲,鹽,豆腐煮2-3分鐘

3、肉餡用手擠,或者用勺子,做成肉丸,下入鍋中,待丸子浮起,下入蔥花

4、盛出,撒上香菜,胡椒粉,香油,完成 [1]

第二種

1、準備好豆腐、番薯粉、瘦肉。

2、肉剁成肉沫,豆腐捏碎。

3、將肉沫、豆腐、番薯粉加入適量鹽抓勻。

4、熱鍋冷油,下豆腐塊稍煎。

5、在鍋內(nèi)加入適量水。

6、水開將豆腐肉泥捏成丸子煮至浮起。

7、完成,出鍋。 [2]

第三種

1、豆腐壓碎、香菇切末。

2、放雞蛋、淀粉、鹽、糖攪拌均勻。

3、鍋中加水煮沸,把拌好的豆腐香菇糊用勺子舀成丸子狀下鍋。

4、等丸子自己浮起來,放少許鹽稍煮,盛入湯碗中。

5、撒上香菜、胡椒粉,滴入香油就OK啦。 [3]

小訣竅

1、豆腐香菇末攪拌時,最好順著一個方向,可增加黏性。

2、丸子下鍋后不要輕易攪動,避免破碎影響外型。

3、湯內(nèi)加少許鹽即可,因為丸子里已經(jīng)含有鹽分了。 [3]

第四種

1、豆腐略洗,加鹽于水中將豆腐入內(nèi)浸泡。

2、放一塊豆腐、適量生抽、淀粉、胡椒粉于肉餡內(nèi)。

豆腐丸子湯

3、將肉餡攪拌均勻,剩余的豆腐切小塊。

4、湯鍋加水,將豆腐冷水入鍋。

5、燒開后將肉餡搓成大小合適的丸子,下鍋。

6、煮至丸子浮起來,放少量油和鹽即可出鍋。 [4]

小竅門

豆腐用鹽水泡過了,煮的時候就不容易散掉。 [4]

第五種

1、準備好食材。

2、將豆腐捏碎。

3、肉末放于捏碎的豆腐上。

4、將雞蛋清,姜末,適量鹽,雞精,放入。

5、用筷子將肉餡和豆腐碎沿順時針方向攪拌均勻。

6、取一湯鍋加入適量水,將拍碎的姜放入,再放入幾?;ń贰?/p>

7、水開后,放入蘑菇,熬湯味。

8、蘑菇熬個一兩分鐘后,關(guān)最小火開始做豆腐丸子。丸子做好后,蓋上鍋蓋小火開始燜。

9、待全部豆腐丸子浮起來以后 再小火悶三分鐘。

10、此時丸子已經(jīng)熟了。揭開鍋蓋,放入適量鹽,雞精調(diào)好味即可出鍋。

11、出鍋時在湯上面撒點蔥花,湯味更鮮美。 [5]

小竅門

一、肉餡和豆腐的比例為1:1。

二、做豆腐丸子的時候一定要關(guān)到最小火,以免將丸子沖爛。

三、第一頓熬湯一般用蘑菇,第二的時候再放點豌豆苗或者菠菜來煮,更加鮮美清香。 [5]

豆腐

1、豆腐營養(yǎng)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yōu)質(zhì)蛋白,其消化吸收率達95%以上。兩小塊豆腐,即可滿足一個人一天鈣的需求量。 [6]

2、豆腐為補益清熱養(yǎng)生食品,常食之,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更適于熱性體質(zhì)、口臭口渴、腸胃不清、熱病后調(diào)養(yǎng)者食用?,F(xiàn)代醫(yī)學(xué)證實,豆腐除有增加營養(yǎng)、幫助消化、增進食欲的功能外,對齒、骨骼的生長發(fā)育也頗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鐵的含量;豆腐不含膽固醇,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癥及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藥膳佳肴。豆腐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對防治骨質(zhì)疏松癥有良好作用,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 [6]

3、豆腐亦可用于食療,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如蔥燉豆腐,可治感冒初起,每日食3至5次;鯽魚與豆腐共煮,可治麻疹出齊尚有余熱者,也可用于下乳;蔥煎豆腐,可用于水腫膨脹;豆腐蘿卜湯,可用于痰火吼喘;豆腐紅糖共煮,可用于吐血等。 [6]

適用人群

豆腐是老人、孕產(chǎn)婦的理想食品,也是兒童生長發(fā)育的重要食物;豆腐也對更年期、病后調(diào)養(yǎng)、肥胖、皮膚粗糙很有好處;腦力工作者、經(jīng)常加夜班者也非常適合食用。豆腐消化慢,小兒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豆腐含嘌呤較多,痛風(fēng)病人及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慎食。 [6]

豬肉丸

1、蛋白質(zhì),豬肉的蛋白質(zhì)為完全蛋白質(zhì),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并且必需氨基酸的構(gòu)成比例接近人體需要,因此易被人體充分利用,營養(yǎng)價值高,屬于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豬肉的蛋白質(zhì)含量平均在13.2%左右,因豬的品種、年齡、肥瘦程度以及部位而異。比如豬身上不同部位的肉,因肥瘦程度不同,其蛋白質(zhì)含量的差異就會比較大。例如:豬里脊肉蛋白質(zhì)的含量約為21%,后臀尖約為15%,肋條肉約為10%,奶脯僅為8%,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豬瘦肉比肥肉的蛋白質(zhì)含量要高。而豬的皮膚和筋腱主要由結(jié)締組織構(gòu)成。結(jié)締組織的蛋白質(zhì)含35%-40%,而其中絕大部分為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由于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缺乏色氨酸和蛋氨酸等人體必需氨基酸,因此,以豬皮和筋腱為主要原料的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較低。但是,也正因為富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使得這類原料又成為女士美容的佳品。

2、脂類,豬肉中的脂類主要是中性脂肪和膽固醇。在畜肉中,豬肉的脂肪含量最高,脂肪的組成以飽和脂肪酸為主,熔點較高。這也是豬油在較低溫度下呈固態(tài)的原因。豬肉中膽固醇含量在瘦肉中較低,肥肉比瘦肉高,內(nèi)臟中更高,一般約為瘦肉的3-5倍,腦中膽固醇含量最高,每100克可達2000毫克。雖然膽固醇在人體內(nèi)有著廣泛的生理作用,但它也是血栓和結(jié)石的主要成分,所以,高膽固醇食物攝食過多會導(dǎo)致動脈硬化,增加高血壓病的發(fā)生概率。

3、碳水化合物,豬肉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糖原的形式存在于肌肉和肝臟中。豬肉的營養(yǎng)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質(zhì)、脂肪等主要營養(yǎng)成分外,還含有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和尼克酸等。豬瘦肉中還含有血紅蛋白,可以起到補鐵的作用,能夠預(yù)防貧血。肉中的血紅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補鐵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4、浸出物,豬肉在烹煮時可溶解出一些成味物質(zhì),這些成味物質(zhì)就是浸出物,包括含氮浸出物和非含氮浸出物。含氮浸出物包括核苷酸、肌苷、游離氨基酸和嘌呤堿等。浸出物的成分與肉的風(fēng)味和滋味有密切的關(guān)系,尤其是含氮浸出物的含量對肉湯厚鮮味道的影響很重要,浸出物一般可促進食欲并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利于消化吸收。

5、食療保健作用,中醫(yī)認為,豬肉性平味甘,有潤腸胃、生津液、補腎氣、解熱毒的功效,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chǎn)后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小便和止消渴。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煩燥、干咳、便秘和難產(chǎn)。 [7]

附:每100克豬肉(瘦)所含營養(yǎng)素:熱量 (143.00千卡) 、蛋白質(zhì) (20.30克) 、脂肪 (6.20克) 、碳水化合物 (1.50克) 、維生素A (44.00微克) 、硫胺素 (0.54毫克)、核黃素 (0.10毫克) 、尼克酸 (5.30毫克) 、維生素E (0.34毫克) 、鈣 (6.00毫克)、磷 (189.00毫克) 、鈉 (57.50毫克)、鎂(25.00毫克)、鐵 (3.00毫克)、鋅(2.99毫克)、硒 (9.50微克) 、銅 (0.11毫克) 、錳 (0.03毫克) 、鉀 (305.00毫克)、膽固醇 (81.00毫克)。 [7]

適宜人群

1、一般健康人和患有疾病之人均能食之,但食之過多,便使人攝入了過多熱量,多余的熱量轉(zhuǎn)化為脂肪在人體內(nèi)儲存,就致人肥胖,肥胖則易發(fā)多種疾病;多食或冷食易引起胃腸飽脹或腹脹腹瀉;對于脂肪及豬油,患高血壓或偏癱(中風(fēng))病者及腸胃虛寒、虛肥身體、痰濕盛、宿食不化者應(yīng)慎食或少食之。

2、適宜陰虛不足、頭暈、貧血、老人燥咳無痰、大便干結(jié),以及營養(yǎng)不良者食用;

3、對濕熱偏重、痰濕偏盛、舌苔厚膩之人,忌食豬肉。

4、豬皮和豬蹄具有“和氣血、潤肌膚、可美容”的功效,愛美的女性可多食用豬皮和豬蹄。 [7]

適宜

豆腐+魚:豆腐所含蛋白質(zhì)缺乏蛋氨酸和賴氨酸,豆腐和魚一起吃,取長補短,營養(yǎng)價值更高。豆腐含鈣量較多,而魚中富含維生素D,兩者合吃,可使人體對鈣的吸收率提高很多倍。因此,特別適合中老年人、青少年、孕婦食用。

豆腐+海帶:豆腐里的皂角苷成分雖然能促進脂肪代謝,阻止動脈硬化發(fā)生,但易造成人體碘的缺乏,海帶含碘豐富,將豆腐與海帶一起烹調(diào),十分合理。

豆腐+蘿卜:豆腐屬植物蛋白,多食會引起消化不良,白蘿卜有促進消化的作用,若與豆腐拌食,有利于豆腐的吸收。豆腐含有豐富的鈣,白蘿卜不含草酸,不會阻礙鈣的吸收

豆腐+肉類、蛋類食物:可提高豆腐中蛋白質(zhì)的營養(yǎng)利用率。 [8]

豬肉+黃花菜:黃花菜又名金針菜。黃花菜色澤金黃,香味濃郁,食之清香、爽滑,黃花菜的營養(yǎng)價值也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多種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能安五臟、補心志、明目,與滋補腎氣的豬肉配成菜肴,具有滋補氣血、填髓添精的作用??煞乐紊窠?jīng)衰弱、反應(yīng)遲鈍、記憶力減退等,還可輔助治療食欲欠佳、體虛乏力等。

豬肉+黃瓜:黃瓜性味甘涼,具有清熱、利尿、解毒的功效。在日常膳食中黃瓜燒肉是由黃瓜與滋陰潤燥、補中益氣的豬肉相配而成的,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適合于煩熱、陰虛干咳、體虛、乏力、營養(yǎng)不足、便秘者。

豬肉+蓮藕:藕性味甘寒,具有健脾、開胃、益血、生肌、止瀉的功效,配以滋陰潤燥、補中益氣的豬肉,素葷搭配合用,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具有滋陰血、健脾胃的功效。適合于體倦、乏力、瘦弱、干咳、口渴者。健康人食用則可補中養(yǎng)神、益氣益力。 [9]

禁忌

豆腐的禁忌 [10]

1、豆腐與茭白,同吃易形成結(jié)石

2、豆腐與蜂蜜,蜂蜜與豆腐同食易腹瀉

3、不可與羊肉同吃,同吃易發(fā)生黃疸和腳氣病(維生素B1缺乏癥)

4、不可與牛肉同吃,同吃會令人發(fā)燥上火

5、豆腐與竹筍,同吃易生結(jié)石

6、不能與柿子同吃,兩者相聚后會形成胃柿石,引起胃脹、胃痛、嘔吐,嚴重時可導(dǎo)致胃出血等,危及生命

7、小蔥不要拌豆腐

8、菠菜不要與豆腐一塊煮湯,因為小蔥和菠菜中的草酸易與豆腐中的鈣結(jié)合成難以溶解的草酸鈣,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長期食用易導(dǎo)致結(jié)石。

9、不能長期吃、多吃。豆腐多吃的不良影響:促使動脈硬化,豆制品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轉(zhuǎn)化為半胱氨酸。它會損傷動脈管壁內(nèi)皮細胞,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于動脈壁上,導(dǎo)致動脈硬化形成;促使痛風(fēng)發(fā)作,豆腐含嘌呤較多,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fēng)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多吃豆腐易導(dǎo)致痛風(fēng)發(fā)作;導(dǎo)致碘缺乏,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的皂角甙,會加速體內(nèi)碘的排泄。長期過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導(dǎo)致碘缺乏?。辉黾幽I臟負擔(dān),在正常情況下,人吃進體內(nèi)的植物蛋白質(zhì)經(jīng)過代謝,最后大部分成為含氮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 [8]

豬肉的禁忌 [11-12]

1、別吃燒煮過度的肉

無論吃什么肉,人們都感到燉煮得越爛越好。于是,高壓鍋便應(yīng)運而生,用它來燉排骨等,十幾分鐘的時間,連骨頭都變得軟綿綿的。 但是,在200℃~300℃的溫度下,肉類食物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無害化合物會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形成芳族胺基,這些由食物衍生的芳族胺基含有12種化合物,其中9種有致癌作用。 當代生活中,工業(yè)污染對人體致癌影響占50%,而飲食的影響占35%。以前我們低估了食物中的有毒化學(xué)物致癌這一因素。在芳族胺基化合物問題沒有完全搞清之前,不要吃過度燒煮的肉。最好的方法是用微波爐燒肉,然后倒掉有許多化合物的肉湯,這樣就可以避免芳族胺基化合物對人體的危害。

2、不宜用熱水浸洗豬肉

有些人常把買回來的新鮮豬肉放在熱水中浸洗,這樣做,會使豬肉失去很多營養(yǎng)成分。 豬肉的肌肉組織和脂肪組織內(nèi),含有大量的蛋白質(zhì),可分為肌溶蛋白和肌疑蛋白。肌溶蛋白的凝固點是15℃~16℃,極易溶于水。 當豬肉置于熱水中浸泡的時候,大量的肌溶蛋白就會丟失。同時,在肌溶蛋白里含有機酸、谷氨酸和谷氨酸鈉鹽等成分,丟失它們會影響豬肉的味道。因此,豬肉不要用熱水浸泡,而應(yīng)用涼水快速沖洗干凈。

3、忌吃病死的豬肉

豬的胃腸中存在著數(shù)量眾多的細菌,有沙門氏菌、鏈球菌、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等。在豬患病機體抵抗力下降時,這些細菌經(jīng)淋巴管進入血循環(huán),在內(nèi)臟和肌肉組織內(nèi)大量繁殖,并產(chǎn)生毒素。病豬死后的肉由于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蛋白質(zhì)被破壞、凝固,又極不容易煮透,所以人吃了這種帶病菌的死豬肉后就可能感染發(fā)病。

如果人吃了受沙門氏菌感染而病死的豬肉,就可能也受沙門氏菌感染而發(fā)生急性胃腸炎,出現(xiàn)嘔吐、腹瀉、腹痛、高燒及其他并發(fā)癥,不及時治療,則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切不可食用病死豬肉。

4、吃瘦肉也應(yīng)適量

有些人認為吃肥肉會發(fā)胖,吃瘦肉既不會發(fā)胖又能保證營養(yǎng)的攝入,就大吃瘦肉。事實上,多吃瘦肉未必就好。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較高,蛋氨酸在某種酶的催化下可變?yōu)橥桶腚装彼?,而同型半胱氨酸過多也會導(dǎo)致動脈粥樣硬化。動物實驗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會直接損害動物內(nèi)皮細胞,形成典型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因此,吃瘦肉要適量,并非多多益善。

5、不要吃豆豬肉

豆豬肉也不能吃。豆豬肉是豬囊蟲寄生在豬體內(nèi)引起的病致死的豬肉,人如果吃了未煮熟的豆豬肉,囊蟲會在人的小腸中發(fā)育為鉤絳蟲。蟲卵在豬腸內(nèi)孵化成細蟲,再通過腸壁進入血流,到達全身各部,會在肌肉或腦中發(fā)育成囊蟲,所以切忌食用豆豬肉。

6、忌食用高溫油炸的咸肉

咸肉含硝,油炸油煎后,會產(chǎn)生致癌物質(zhì)亞硝基砒咯烷。因此食用咸魚、咸肉、香腸、火腿等食品時,忌煎炸。正確的食用方法是:把咸肉、香腸、火腿等食品煮熟蒸透,使亞硝胺隨水蒸氣揮發(fā)。同時,燒制咸熏食物時最好加些米醋,因為醋有分解亞硝酸鹽的作用,而且能殺菌。

7、不要吃肉疙瘩

食用時應(yīng)易除豬脖子等處灰色、黃色或暗紅色的肉疙瘩,即稱為“肉棗”的東西,因為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苦食用則易感染疾病。

8、禁忌搭配 [13]

豬肉和牛肉,《飲膳正要》指出 “豬肉不可與牛肉同食”,這主要是從中醫(yī)角度來考慮,一是從中醫(yī)食物藥性來看,豬肉酸冷、微寒,而牛肉則氣味甘溫,有安中益氣之功。二者一溫一寒,一補中脾胃,一冷膩虛人性味有所抵觸,不宜同食;

豬肉與羊肝,中醫(yī)云 “豬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悶?!睆氖澄锼幮灾v,配伍不宜,羊肝有膻氣,與豬肉共同烹炒,則易生怪味,從烹飪角度講看,亦不相宜;

豬肉與大豆,從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xué)觀點來看,豆類與豬肉不宜搭配,是因為豆中植酸含量很高,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它常與蛋白質(zhì)和礦物質(zhì)元素形成復(fù)合物,而影響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利用效率。因為豆類與瘦肉、魚類等葷食中的礦物質(zhì)如鈣、鐵、鋅等結(jié)合,會干擾和降低人體對這些元素的吸收;

豬肉與芫荽,芫荽辛溫,耗氣傷神。豬肉滋膩,助濕熱而生痰。一耗氣,一無補,故二者配食,對身體有損害,芫荽又名香菜,可去腥味,與羊肉同吃相宜。

相關(guān)知識

夏季日常保健?推薦豆腐丸子枸杞葉湯
豆腐丸子的熱量是多少?一顆豆腐圓子的熱量
冬瓜豆腐湯能減肥嗎?
寶寶輔食食譜 鯽魚豆腐湯
豆腐白菜煲(健康菜譜)
豆腐牛奶湯 讓你快速瘦腹
豆腐泡
豆腐皮
豆制品,豆腐,大豆
坐月子可以吃油豆腐嗎

網(wǎng)址: 豆腐丸子湯 http://m.u1s5d6.cn/newsview536232.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