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茶不歡 布朗族和德昂族的茶俗小故事
對茶葉的需要、珍視以及感激,形成了云南布朗族和德昂族獨特的茶習俗。在數千年的種茶、制茶歷史中布朗族視“茶”為神靈,德昂族更是奉“茶”為祖先。
學術界公認,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種茶的民族之一,也是布朗族最先發(fā)現茶樹和茶葉可以食用且能治多種疾病。云南勐庫大雪山萬畝上千年野生古茶樹的被發(fā)現,就證明居住在此山中的布朗族的祖先們已經把野生古茶樹籽撿回來繁育種植和飲用,然后逐步推廣開來,再形成樹齡四、五百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
布朗族善于制茶,長期的種茶實踐使他們積累了豐富的制茶經驗,布朗族婦女個個都是制茶能手。每年四五月,她們將采回的嫩毛尖放進鍋里炒干,趁熱裝入帶蓋的竹筒,放在火塘邊烘烤,待竹筒的表皮烤成焦狀時,噴香可口的竹筒茶就制成了。生活在茶鄉(xiāng)的布朗族人品茶極為講究,他們的烤茶更是別具特色:將茶葉放入特別的茶罐中,放在火塘邊烘烤,撲鼻的香氣冒出時注入滾燙的開水,濃郁香醇的烤茶就制成了,這是布朗族人待客的上品。
布朗族的用茶方式可謂多種多樣,除了飲用外,還保留以茶入藥、以茶入食的古老食俗,茶在布朗族的生活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安枵埣怼保ú祭收Z稱為“恩膏勉”)是傳遞布朗族社會重大活動信息的一種重要禮儀,凡是接到“茶請柬”的人,必須按時參加這項活動。例如,寺廟舉行重大宗教活動、布朗族家庭送小孩當和尚、升和尚、升佛爺,或娶媳婦、嫁姑娘。
請柬茶是用芭蕉葉包著一小包茶葉和兩支臘條,用竹篾捆成的信息媒介載體。無論走進那家的竹樓,好客的主人跪在你的面前,手捧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敬獻到客人的手中。這杯茶稱為迎客茶。布朗族竹樓的火塘邊,常年四季放著一把大茶壺,當客人坐定后,茶水已經煮沸燒開,一個個用竹子制作的茶杯,盛滿茶水奉獻到每位客人手中。
Video Player
視頻┃ 《最后的遺產——云南8個人口較少民族原生音樂布朗族原生音樂》片段
布朗族曾經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和祖先崇拜。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布朗族信徒,進入佛寺持戒、聽經、坐禪時都要敬茶飲茶。瀾滄布朗族崇拜他們的種茶祖先叭巖冷,正是叭巖冷率領布朗族種植茶葉的。
在瀾滄縣布朗族地方史《奔悶》典籍中記載,叭巖冷是布朗族千余年前、率領部落在芒景一帶定居的首領。臨終前他囑咐部落族民說:“到我死后,留下金銀終有會用完之時,留下牛馬牲畜,也終有死亡時。留下這寶石和茶葉給你們,可保布朗人后代有吃有穿”。在布朗族的《祖先歌》中有唱段:“叭巖冷是我們的英雄,叭巖冷是我們的祖先,是他給我們留下了竹棚和茶樹,是他給我們留下了生存的拐棍”。叭巖冷生前領著族人開始對茶進行人工培植和移栽,并給這種野生的飲用作料取名為“得責”,給家養(yǎng)后的“得責”又取了一個新名字叫“臘”。云南瀾滄曼景、芒洪及周圍的5個布朗族村寨的寨民,都是叭巖冷屬民的后裔,他們共同祭獻叭巖冷。1950年以前每年祭一次,寨民們到曼景上寨后山、原叭巖冷居住的遺址處作祭獻,時間在農歷六月初七。祭祀期間,人們不能下地生產勞動,外寨的人也不得進寨。
昔日瀾滄的布朗族要向孟連土司每年上一次小貢,每三年上一次大貢,小貢除銀元棉花外,還要上茶葉二十斤;大貢除銀元、鼯鼠(俗稱“飛樂”)、賧佛臉譜罩外,更要上貢茶葉五十斤,已經形成了制度,1949年后廢止。
因為茶在布朗族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布朗人把茶視為圣物珍品,用于祭祀、婚喪,或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也由于人們對茶的需要、珍視以及感激而使得茶樹最終升華為神靈。因此,布朗人在采摘春茶前,都要祭獻"茶樹王",對它頂禮膜拜。茶被神圣化對茶樹茶種的保存具有重要的作用,正是宗教禁忌避免了人為地破壞那些古茶樹古茶林。
圖片 | 在云南三臺山鄉(xiāng)出冬瓜村,德昂族人完成采摘茶葉的勞動后,晚上圍著火塘喝茶。
德昂族是一個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老民族,它也是以種茶制茶出名的。德昂族崇拜、熱愛茶的歷史亙古綿遠,被其他民族譽為“茶的民族” “古老的茶農”。茶在德昂族道德中象征著誠實和信任。定親交友,茶就是信物和使者,一切真誠都在茶的甘苦回味之中。
德昂族制茶方法與飲茶方式頗多,最具特色的便是德昂族的酸茶。其技藝有兩種:一是土坑法。人類尚未發(fā)明使用陶器前,將鮮茶葉采摘回家后,用新鮮芭蕉葉包裹茶葉,放入事先挖的深坑內埋7天左右,然后將茶葉取出在陽光下揉搓并曬2天,待茶葉稍干時又將其包裹放回深坑內3天,取出曬干便可泡飲。
德昂族人常說,“離了茶辦不成事情”;“有茶才能表明‘茶到意到’”。他們賦予茶葉更多更廣的文化內涵。茶俗幾乎始終伴隨著每個德昂族的生命歷程。如“出生茶” “成年茶” “集會茶” “社交茶” “戀愛茶” “定親茶” “成親茶” “敬老茶” “上房茶” “和睦茶” “祭祀茶”等等,成了德昂族生命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些用茶的種種習俗行為,全面地折射著德昂族的歷史傳統、民族性格、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茶不僅只再是一種食品,而變成了一種社會交往和溝通的“潤滑劑”。
Video Player
視頻 | 云南民族傳唱藝術——云南九個民族十一部口頭傳唱藝術之德昂族創(chuàng)世神話史詩<達古達楞格萊標>片段
有人說,德昂兒女是茶的兒女。凡有德昂族的地方就有茶山,就有茶文化。德昂族與茶葉的關系遠遠超出了物質的范疇,而有著更多的精神方面的情結。德昂族種茶有著悠久的歷史,對茶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甚至將自己民族的來源也說成是由茶樹葉子變成的。
德昂人世代都在傳唱著這樣一首古歌:茶葉是德昂的命脈,有德昂的地方就有茶山。神奇的傳說流傳到現在,德昂人的身上還飄著茶葉的芳香。當大地一片混沌時,天上卻美麗無比,到處都是茂盛的茶樹,茶樹是萬物的阿祖,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茶葉的精靈化出。這些茶葉精靈,看到大地上凄涼,就問萬能之神帕達然:我們?yōu)槭裁床荒艿降厣仙L?帕達然回答說:天下一切黑暗,到處都是災難,下凡要受盡苦楚,永遠也不能再回到天上。但是茶樹為了大地長青,愿意到地上受苦。帕達然也想開創(chuàng)出繁華的世界,試了老茶樹又試小茶樹,見它們都愿下凡,于是萬能之神掀起狂風,撕碎小茶樹的身子,使一百零兩片葉子飄飄下凡。這些葉子在狂風中發(fā)生了奇妙的變化,竟然變成男人和女人:單數葉變成五十一個精干的小伙子,雙數葉化為二十五對半美麗的姑娘。
后來,大地上出現了妖魔,他們橫行霸道,涂炭生靈。茶葉與四魔斗爭,打了九萬年,終于將它們消滅了。茶葉眾兄妹割下自己的皮肉,搓碎后使它們變成大地上的樹木花草,并把自己最美的顏色灑給白花,茶葉自己只留下普通的顏色:碧綠的花托,嫩黃的花蕊和潔白的花瓣。從此,這些姑娘和小伙子便在大地上生息,繁衍了人類。
由于最早的茶是初民們賴以生存維系生命的充饑食物,也是他們從生到死日日相伴的“親人密友”,所以不懂生育奧秘、充滿著原始思維的圖騰意識和感恩之情的初民們,便產生了將茶視為給予生命的母親的茶圖騰意識,其后代也因此將茶視為祖先,形成了一種對茶的信仰。
Video Player
視頻 | 云南民族傳唱藝術——云南九個民族十一部口頭傳唱藝術之德昂族創(chuàng)世神話史詩<達古達楞格萊標>片段
歷史上德昂族雖有過幾次大的遷徙,但凡是德昂族居住過的地方一般都有大片茶樹遺跡留下。在云南盈江縣德昂族過去的居住地有樹齡在千年以上的老茶樹,銅壁關附近也有成片的老茶林;在云南瑞麗市戶育鄉(xiāng)的雷弄山上,德昂族留下了好幾片茶林,現經當地居民修整改造,仍是當地人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
2013年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拍攝制作、出版發(fā)行《云南民族傳唱藝術——云南九個民族十一部口頭傳唱藝術之德昂族創(chuàng)世神話史詩<達古達楞格萊標>》。《達古達楞格萊標》就是一部典型的原始神話史詩。它成功地創(chuàng)造了一個瑰奇雄偉的美學境界,與德昂族“茶葉生人”的神話一脈相承,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古代德昂人的精神和他們創(chuàng)造的成果,因此成為德昂人心目中的“族譜”。因為忠實反映少數民族文學真實原貌,大力弘揚云南省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傳統口傳文化和傳唱藝術,《云南民族傳唱藝術——云南九個民族十一部口頭傳唱藝術之德昂族創(chuàng)世神話史詩<達古達楞格萊標>》榮膺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
相關知識
德昂族風俗習慣
德昂族的風俗
德昂族的文化習俗
德昂族飲食習俗
德昂族食俗
德昂族簡介.ppt
德昂族的民族風俗(德昂族的民族風俗有什么) 愛問知識人
德昂族介紹
茶葉仙子與德昂族的茶文化
德昂族與他們的普洱“酸茶”
網址: 無茶不歡 布朗族和德昂族的茶俗小故事 http://m.u1s5d6.cn/newsview523713.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