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打開生命
如果你的作業(yè)是要創(chuàng)造一個生命,你會怎么造?這就是合成生物學所研究的范疇。繼“DNA雙螺旋發(fā)現(xiàn)”和“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之后,合成生物學正在引發(fā)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
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有這樣一群“另類”的合成生物學家,他們利用差異化優(yōu)勢追根溯源,打破學科研究的“天花板”,探尋生命創(chuàng)造的基本原理,目標直指“合成生命體”。
在今天下午舉行的高交會院士論壇上,他們將與國內生命醫(yī)學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深圳市合成生物學協(xié)會的發(fā)起。
作為主要發(fā)起者之一,先進院合成生物中心主任劉陳立剛剛摘得國內生命醫(yī)學領域重量級大獎——2017第二屆中源協(xié)和生命醫(yī)學獎創(chuàng)新突破大獎,以表彰他在利用合成生物學“建物致知”理念回答基礎科學問題方面所做出的創(chuàng)新性貢獻,劉陳立也成為該獎在廣東省的唯一獲獎者。
劉陳立研究員獲國內生命醫(yī)學領域權威獎項——中源協(xié)和生命醫(yī)學獎“創(chuàng)新突破獎”。
院士實驗室落地先進院
合成生物被列為21世紀優(yōu)先發(fā)展的六大顛覆性技術之一,蘊含著巨大的應用潛力。
以青蒿素為例,眾所周知,青蒿素能夠高效抗擊瘧疾,但由于植物提取占用耕地、提取過程繁瑣,導致提取困難。美國工程院院士杰·基斯林(Jay D. Keasling)開創(chuàng)性設計構建了生產(chǎn)抗瘧藥物青蒿素的微生物,變革了中藥提取青蒿素的傳統(tǒng)手段。
“合成生物學可以解決很多全球性挑戰(zhàn),比如糧食生產(chǎn)、能源制造,以及人類所需的藥材?!苯衲?月底,抱著對中藥材生物改造濃厚的興趣,基斯林走訪了全國眾多科研院所。當他來到先進院合成生物中心訪問時,這支年輕團隊的實力和朝氣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他對與中國合作探索中藥材生物改造信心倍增。
隨后,基斯林院士便與先進院迅速合作成立了杰·基斯林合成生物學實驗室,實驗室的知識產(chǎn)權將屬于先進院。
基斯林表示,鐵皮石斛、天山雪蓮、人參、何首烏、茯苓、靈芝、珍珠、冬蟲夏草、蓯蓉等傳統(tǒng)中藥蘊藏的活性分子,具有成為創(chuàng)新藥物的巨大潛力。但中藥材植物的天然活性分子含量低,難以分離提取,且結構復雜,難以化學合成。合成生物實驗室的成立,將突破以上困境,通過改造微生物或植物細胞,以生物合成手段生產(chǎn)植物藥活性分子。
“采用工程化的設計理念,對生物體遺傳物質進行設計、改造乃至全新合成,打破物種界限,創(chuàng)建人工生命體,是合成生物學研究的一個終極目標。”合成生物中心研究員戴俊彪在接受深圳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在劉陳立看來,合成生物學有兩個用途,一個是造來用,另一個是造來懂,而他們就是在研究“懂”的部分,“合成生物學的總體概念是在改造,但要飛躍式發(fā)展,要把基礎搞清楚,知道背后的原理”。
既可以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改造傳統(tǒng)醫(yī)藥,“造來用”;又努力深耕合成生命體的基礎法則,“造來懂”;同時,還吸引了全球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頂尖科學家和產(chǎn)業(yè)在此集聚,只有深圳這片海納百川的沃土才對各種創(chuàng)新要素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先進院成立11年來,從全球范圍內吸引了眾多杰出學者,組建7個國家級創(chuàng)新載體,19個中科院/省級載體。如今,合成生物中心已全職引進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國際著名學府學成歸國的科學家,形成了國內合成生物學優(yōu)秀青年中堅力量逐步匯聚于此的態(tài)勢,組成了一支多學科交叉的前沿創(chuàng)新隊伍。
院士實驗室之外,該中心還成立了3個企業(yè)聯(lián)合實驗室,團隊成員在合成生命體設計原理、人工合成酵母染色體、人工改造細菌治療腫瘤、人工改造噬菌體治療超級耐藥菌感染等前沿項目中領跑全國,并且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美國工程院院士杰·基斯林(Jay D. Keasling)合成生物學實驗室簽約暨揭牌儀式
“十八般武藝”交叉互補
先進院合成生物中心現(xiàn)有12個課題組長(PI),他們擁有同一個身份——合成生物學家,但“十八般兵器”卻各不相同。
記者了解到,他們均來自不同研究領域——劉陳立來自微生物學研究方向、戴俊彪是合成基因組學方向、馬迎飛研究生物信息學、來自分析化學的黃術強專攻微流控芯片、化學生物背景的李楠從事蛋白質組學研究、傅雄飛是理論物理方向。這支隊伍的平均年齡只有36歲。
李楠告訴深圳商報記者,他在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做博士后時,對合成生物學知之甚少,“當時我在想,如果我去做合成生物學,我能干什么”。
“當我真正融入進來,我覺得真的很酷!合成生物學改造生物的理念是生物學研究的未來方向,參與其中,與有榮焉。”李楠利用自己的蛋白質組學方法參與到合成生物學的測試當中。
黃術強在美國杜克大學生物醫(yī)藥工程學院做完博士后,也決定加入合成生物中心。他說:“合成生物的魅力在于擁有交叉的背景,只有各學科交叉互補,才能更好、更深入地回答科學問題?!?
傅雄飛表示:“我們以目的為導向,利用大家的專長和不同的眼光對問題進行剖析。這就相當于集團軍,海陸空各個兵種都有,圍繞同一個問題盡力解決。”
“我們的實驗室沒有‘圍墻’,在資源、文化上都鼓勵多學科交叉的氛圍,自然而然就會迸發(fā)出新的想法。”他說。
合成生物學重大基礎設施:生命工程加速器
記者了解到,中國已開始探索合成生物學研究設施建設,并將其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guī)劃(2012-2030年)》的總體部署。
這一點,深圳再次走到全國前列。
2017年6月11日,先進院聯(lián)合深圳市發(fā)改委,組織國內外專家召開了“人造生命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建議書評審會,專家對于該重大設施的建設必要性、建設內容、建設方案等給予了積極評價。
如今,深圳即將建設世界一流的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促進合成生物顛覆性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工程化應用,服務于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先進院合成生物中心也將從中起到關鍵性作用。
這也是我國首個將軟件控制、硬件設備和合成生物學應用進行整合的大型規(guī)模化合成生命體制造系統(tǒng),將實現(xiàn)全流程的高度集成和流水線作業(yè),對于執(zhí)行國家重大研究計劃與科研項目不可或缺。
在交叉中融合,在開放中創(chuàng)新。記者了解到,該設施建成后,將成為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科技與產(chǎn)業(yè)有機融合的具有國際水準和引領作用的生命科學研發(fā)中心、生物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新中心,有望為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做出突出貢獻。
轉自《深圳商報》2017年11月16日第五版報道
相關知識
安慶“雙生谷”:傾力培育打造生命健康、生物科技“雙生”產(chǎn)業(yè)
生命的組成
生命科學博士宋維生:讓生物科技成為改善生命健康的主導力量!
改變命運從孕育健康生命開始
長壽從珍惜“微生命”開始
瑜伽,讓生命燦如花開……
陪伴生命溫暖“謝幕” 浙江打造安寧療護生力軍
讓大學生成為守護生命的生力軍
生物制藥專業(yè),解碼生命科學,開辟醫(yī)藥新徑
生命周期
網(wǎng)址: 合成生物:打開生命 http://m.u1s5d6.cn/newsview473838.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