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冬季養(yǎng)生保健的小常識 冬季健康知識大全有哪些

冬季養(yǎng)生保健的小常識 冬季健康知識大全有哪些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0日 17:23

一、女人冬季養(yǎng)生保健需要注意什么

  1.避寒就溫 冬日氣候寒冷,避室應溫暖防風,一般宜保持在18℃以上。氣溫驟降與寒流過境時,老年人與體弱多病者,最好減少外出。若要外出則應做好保暖防護。

  2.頭背宜暖 中醫(yī)認為,頭部與背部為督脈經循行之部位,更是陽中之陽。冬季風寒最易通過頭部和背部侵入人體,誘發(fā)感冒、肺部感染等疾病。所以要特別重視頭和背部的保暖,以免陽氣受損。

  3.飲食宜溫 冬季飲食宜溫熱,早晨外出時,宜先喝些牛奶、豆?jié){、紅棗粥等以暖和身體。冬季飲食應多選含有優(yōu)質蛋白質與有防寒保暖作用的食品,如瘦肉、魚、雞、蛋類與豆制品等。

  4.謹慎洗澡 洗澡能清潔皮膚,促進新陳代謝。但冬季氣候寒冷,老年人與體弱多病者,洗澡太勤,不注意保暖,易誘發(fā)呼吸道與心腦血管病復發(fā)。所以,老年人冬季洗澡一般每周一次即可。

  5.熱水泡腳 腳是人體之根,素有第二心臟之稱。入睡前用40℃~50℃的熱水泡泡腳(并配合按摩10多分鐘),可加速血液循環(huán)、消除疲勞、并有保健益壽之作用。

  6.固密心志 冬為閉藏之季,要重視保養(yǎng)精神,固密心志。精神應含而不露,勿使情志過極,以免擾陽。嚴冬季節(jié),草木凋零,有些老年人會抑郁寡歡,身心處于低落狀態(tài)。而改變情志的最佳方法就是多活動,在陽光明媚的天氣里,最好到室外運動活動,吹拉彈唱、會親訪友,均有益于精神振奮,激起生活熱情。

  7.傍晚鍛煉 經常鍛煉可增強體質并提高防寒抗病能力。研究表明,人體化解血栓的能力早晨最低,傍晚最高,如將健身運動安排在傍晚,可使人的免疫能力達到最佳狀態(tài)。

二、冬季的健康菜譜怎么選擇

  選擇的種類有:

  1、溫熱的肉食:有狗肉、牛肉、雞肉、龜肉、羊肉、雀肉、蝦肉、蛇肉等。

  2、蔬菜:有黃豆、蠶豆、胡蘿卜、蔥、蒜、椒、韭菜、芥菜、油菜、香菜、胡椒等。

  3、水果:冬季干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干燥不適。這時如果能吃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這個季節(jié)帶有保健醫(yī)療性質的水果,要數(shù)梨和甘蔗了。中醫(y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yǎng)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最適宜于冬春季節(jié)發(fā)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干喉痛、大便燥結癥較為適宜?,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zhèn)靜的作用。高血壓患者,如有頭暈目眩、心悸耳鳴者,經常吃梨,可減輕癥狀。梨含有豐富的糖分和維生素,有保肝和幫助消化的作用。對于肝炎、肝硬化患者來說,作為醫(yī)療食品經常食用很有好處。但是,因為梨性寒冷,對那些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及產后血虛的人,不可多食。

  甘蔗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作為清涼的補劑,對于低血糖、大便干結、小便不利、反胃嘔吐、虛熱咳嗽和高熱煩渴等病癥有一定的療效。勞累過度或饑餓頭暈的人,只要吃上兩節(jié)甘蔗就會使精神重新振作起來。但是,由于甘蔗性寒,對脾胃虛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此外,適于冬季吃的水果還有蘋果、桔子、香蕉、山楂、栗子、大棗、杏脯、荔枝、橘子、柚子等。

  4、菜肴:有雙鞭壯陽湯、杞鞭湯、十全大補湯、鹿鞭壯陽湯、烏雞白鳳湯、當歸生姜羊肉湯、乾坤蒸狗、參杞羊頭、芝麻兔、核桃仁炒韭菜等。

  5、茶:冬季飲紅茶最為理想。紅茶味甘性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能助消化,補身體,使人體強壯。

  三大補品

  1、大棗:補中益氣 對于大棗,民間有“一日吃仨棗,一生不顯老”的說法。中醫(yī)認為,大棗性味甘溫,能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是冬季上佳的滋補品。它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病后體弱者、貧血患者以及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都適合用大棗調理身體。建議把紅棗在鐵鍋里炒黑后泡水喝,可治療胃寒、胃痛。紅棗水里加入桂圓,可作為茶飲,有補血、補氣的功效。

  2、蘿卜:去火化痰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十一月蘿卜賽人參”。蘿卜是冬季的時令蔬菜,也是養(yǎng)生的好食材。中醫(yī)把肺看做“嬌臟”,是外邪首先侵襲的地方,立冬后需特別呵護。蘿卜性涼,味甘辛,歸肺、胃經,對肺胃有熱、痰多、氣脹食滯、消化不良、大小便不暢的人尤其適用。在食用上,它有兩個最佳搭檔:如想發(fā)揮止咳效果,就將白蘿卜和冰糖搭配,共同達到除痰潤肺、和中止咳的作用;如想抑制咽喉發(fā)干、疼痛的癥狀,可把蘿卜與青果煎煮后當茶飲,能很好地緩解肺胃熱盛引起的咽喉腫痛。

  3、紅糖:化瘀散寒 冬季強調溫補,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緩解疼痛的功效。對體寒虛弱、造血功能下降的老人,尤其是大病初愈者,紅糖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物美價廉的補品。而且,紅糖是未經精煉的粗糖,保留較多維生素和鐵、鋅、錳等礦物質,營養(yǎng)價值較高。

三、冬季養(yǎng)生要注意四大禁忌

  一、忌蒙頭睡覺

  冬令天寒,一般蓋厚被睡覺,因此,被窩內空氣不流暢,再加上人體散發(fā)出來的體臭汗臭味、呼出氣中的二氧化碳、腸道排出的有害氣體,致使被窩內空 氣混濁。如果蒙頭睡覺,會使體內氧飽和度下降,嚴重則會影響大腸生理功能,于次晨起床時會出現(xiàn)頭昏腦脹、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記憶衰退等癥狀。

  二、注意肌膚保濕潤燥

  在寒冬,由于干冷的氣候,人體的表皮層血管會收縮,以減少熱量散失,但也造成皮膚層血液循環(huán)減慢,皮脂腺與汗腺功能降低,導致皮表的水分與脂肪 含量大減,若再加上冷風吹拂,更大大減弱了皮膚的抵抗力,因此,冬天的皮膚容易變干糙、敏感、甚至皸裂。在飲食方面,可多服用含黏液質的食品,如蜂蜜、海 參、木耳、水梨、蹄筋等,以提高血液中膠質含量,增加細胞內水分的保存。

  三、注意關節(jié)保暖

  由于關節(jié)附近多是肌腱、韌帶等血管分布較少的組織,溫度本來就比較低,而且四肢較常暴露在外,更易散失溫度,使關節(jié)僵硬,血液循環(huán)差,因而疼痛不止。因此,關節(jié)炎患者在寒冬須加強保暖。若能在冬季臨睡前溫水泡足,不但可以活血通絡有益關節(jié),并可安神寧志,促進睡眠。

  四、飲食溫熱勿燥

  冬季飲食應把握‘適當清淡’原則,由于冬季寒冷,人們喜食溫熱食物抵御寒邪,但必須注意的是,現(xiàn)代人營養(yǎng)多已過剩,加上生活緊張忙碌、睡眠不 足,許多人容易有虛火上升的情況,因此,若常有便秘、痔瘡、失眠、長痘痘等癥狀的人,不可濫補;而胃腸病、痛風、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心臟血管疾病患者,尤應避免吃麻辣火鍋。

  冬季時節(jié)謹防中老年心臟病的發(fā)作,老年人因為年紀大了,身體免疫力差,所以,對于周圍寒冷刺激的天氣,相比而言,適應性也是很差,因此也是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高發(fā)期。天氣寒冷會使人的血管收縮,血壓增高,供血不足。

  因此容易出現(xiàn)心率失常、心絞痛,并最終導致心肌梗死等嚴重后果。而心絞痛的最主要表現(xiàn)就是胸部的疼痛、憋悶等,也有的患者表現(xiàn)為一側的牙痛、上肢疼痛,還有的女性患者會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胃部不舒服等,因此很容易被忽視。

四、老人冬季保健的禁忌適宜介紹

  忌:

  1、忌“小疾”不治

  老年人如遇感冒、咳嗽、頭疼、心慌等“小疾”,又是在冬季,必須及時治療,以防患于未然。

  2、忌日曬過長

  日曬過長會損傷皮膚,破壞人體的自然屏障,使大氣中有害的化學物質、微生物侵襲人體,造成感染,還可引起視力減退。

  3、忌洗浴過長

  冬季空氣干燥寒冷,許多老年皮膚干燥脫屑、瘙癢,誤以為是由于不清潔所致,于是每天洗浴一次,結果越洗皮膚越干燥脫屑更多。其實老人冬季5、6天洗浴一次最宜。

  4、忌活動過劇

  適當?shù)捏w育運動是強身健體、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老人不宜做劇烈運動,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如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若運動后頭暈、頭疼、四肢乏力、胸悶氣短、失眠多夢,那就說明運動量過大,要注意減少運動量,甚至暫時停止運動。

  5、忌取暖失度

  冬季天寒地凍,老人怕冷,喜歡用熱水袋貼身而臥,這樣會引起皮膚紅斑或燙傷,所以只要室溫達到18~25攝氏度即可。

  6、忌蒙頭睡覺

  有些老人冬季喜歡捂頭睡覺,以為這樣可以暖和些,殊不知這樣一來被窩內的氧氣含量會逐漸減少,而二氧化碳等廢氣逐漸增加,使正常的呼吸運動受到影響,甚至造成窒息,或因缺氧誘發(fā)心腦血管病。因此正確的睡眠方法是:右側臥位,低枕,頭露被外,雙腿屈伸。

  7、忌嗜煙好酒

  冬季老人喜歡邊吸煙邊聊天邊看電視,由于冬季關門閉戶,煙霧不易外散,對人體十分有害。長期煙霧蓄積對人體影響更大。有的老年人喜歡喝酒御寒,往往貪杯成癮,經常酩酊大醉。由于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酒后體虛,外寒之邪乘襲,寒熱錯雜,給心、腦、肺造成損害。

  宜:

  1、生活規(guī)律,起居有常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載: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養(yǎng)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遲起以養(yǎng)奶氣,日出而做,以避嚴寒,求溫暖。衣著要暖和、寬松、柔軟。腳要保暖,睡前用溫水洗腳,并搓腳心100-200次,以補腎健腦??傊疽损B(yǎng)藏為本,強腎助陰,以順應自然。御寒健身。

  2、飲食調攝,科學合理

  冬季飲食之味宜減咸增苦,因為腎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勝苦,故以補心氣、固腎氣。飲食宜溫熱,但不可過熱。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損傷脾胃。民諺云: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飽食。因此,早上可煨生姜服少許,以驅風御寒。還要注意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的攝取,適量食胡蘿卜、油菜、菠菜、綠豆芽、棗、核桃仁等。所謂:“藥補不如食補”。陰虛之人應適當多食些羊肉、雞肉、鵝肉,以補虛益氣、養(yǎng)胃生津。

  3、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中醫(yī)素有食補不如氣補之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氣補或動一動就是運動。冬季晝短夜長,陽光微弱,應多在室外鍛煉,以補陽光照射不足。在冷空氣中活動可增強神經調節(jié)機能,提高造血功能和抵抗力,但鍛煉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避免在大風、大霧、雨雪等惡劣天氣中鍛煉。

閱讀1129 382 投訴

相關知識

冬季健康知識 冬季健康養(yǎng)生小常識
秋冬季健康知識有哪些 秋冬季養(yǎng)生幾個小常識
冬季養(yǎng)生保健知識大全
【冬季養(yǎng)生小常識】孕婦冬季養(yǎng)生小常識
冬季養(yǎng)生保健小知識
冬季養(yǎng)生知識大全
老年人冬季養(yǎng)生保健知識有哪些
冬季養(yǎng)生保健知識講座
育兒冬季健康小知識
幼兒冬季養(yǎng)生小常識

網址: 冬季養(yǎng)生保健的小常識 冬季健康知識大全有哪些 http://m.u1s5d6.cn/newsview42110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