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幽門螺旋桿菌(Hp)是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的一種螺旋狀細菌?,F(xiàn)在不少常規(guī)體檢中,都有關于幽門螺旋桿菌的檢驗。而一看到檢查結果顯示“陽性”,大家就慌了——完了,是不是得胃癌了?!這樣的“患者”在門診可不是少數(shù),其實,多數(shù)人都是自己嚇自己。
幽門螺桿菌的影響
1. 根據(jù)目前的研究來看,幽門螺旋桿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因為在慢性胃炎患者人群中篩查,有90%-95%的人都是幽門螺旋桿菌陽性,遠遠高于其他人群。
2. 幽門螺旋桿菌也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致病菌,而根治幽門螺旋桿菌是治療消化道潰瘍的主要手段之一。
3. 至于檢查出體內(nèi)有幽門螺旋桿菌,是不是就有胃癌?根據(jù)目前的研究來看,兩者的確有關聯(lián)。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檢出率高的地區(qū),胃癌的發(fā)病率也高。
但是,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并不意味著將來一定會得胃癌,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僅僅是胃癌發(fā)病的因素之一,人、環(huán)境等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
幽門螺旋桿菌會不會傳染?
會傳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可通過手、不潔食物、不潔餐具、水源等途徑傳染, “經(jīng)口”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和途徑,這也和中國的飲食文化有關。中國人不喜歡分餐制,很多人圍餐都不習慣用公筷,這些都是潛在的感染因素??梢哉f,幽門螺旋桿菌其實就是吃進去的細菌。我國屬于發(fā)展中國家,部分偏遠地區(qū)經(jīng)濟衛(wèi)生條件欠佳,Hp感染率相對較高,應采取改善水源供應、注意母嬰喂養(yǎng)方式、提高居住衛(wèi)生水平等措施,從根本上控制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降低Hp感染率。
這么容易傳播,如何“殺死”它?
幽門螺旋桿菌有個弱點——不耐熱,如果有高溫消毒功能的碗柜就可以把它殺死,或者洗碗時放在鍋里用開水煮一會兒也行。
另外,家中老人把食物嚼爛了或咬下來再喂孩子,這是很不好的習慣,家人之間也要注意避免互相夾菜,以免幽門螺旋桿菌互相傳染 。
幽門螺旋桿菌需不需要治療?
既然上面提到它有這么多種危害,又那么容易傳播,那檢查出體內(nèi)有幽門螺旋桿菌,治還是不治呢?
雖然國際最新共識趨向于治療,但對于我國國情來說是不太現(xiàn)實:我國人口龐大,而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案是服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抗生素,由此產(chǎn)生的耐藥問題、費效比(投入費用和產(chǎn)出效益的比值)問題都值得考慮。
同時,由于目前成人中Hp感染率高達60%-70%,而大部分帶菌人群并無相關癥狀表現(xiàn),且未導致相關疾病。因此,并非所有的Hp感染者都需要進行根除治療,是否需要根除治療,請由專科醫(yī)生判斷。
那還查不查Hp?
那這樣說,是不是檢查幽門螺旋桿菌,就完全沒有意義呢?絕對不是!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去篩查幽門螺旋桿菌是非常有意義的,若查出是陽性應盡快根治,可以降低胃癌的發(fā)病率。
我國為發(fā)展中國家,Hp感染率高,Hp抗生素耐藥率高,Hp再感染風險未知(缺少全國多中心調(diào)查資料),衛(wèi)生資源相對缺乏。在我國人群中開展類似于日本的“主動搜尋”篩查Hp感染尚難以實現(xiàn),但可在部分胃癌高發(fā)區(qū)試行?,F(xiàn)階段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治療Hp感染者應以“被動治療”策略為主,即對已經(jīng)檢測Hp且結果陽性的人群進行規(guī)范的Hp根除治療。
PS:對于經(jīng)常上腹脹、痛,有胃炎病史的人群,首選的檢查并不是幽門螺旋桿菌,而應該是胃鏡。胃鏡檢查可以避免胃潰瘍、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疾病的漏診。醫(yī)生在做內(nèi)鏡檢查的同時,也可以在鏡下取胃黏膜進行幽門螺旋桿菌檢查。
說了那么多,導致胃部疾病有很多因素,幽門螺旋桿菌只是其中之一,所以,如果檢查出身體中有它的存在,千萬不要驚慌,還需要醫(yī)生進一步診斷并結合患者的狀況來看,是否需要接受治療!
敲黑板 劃重點
1. 哪些情況時需要幽門螺桿菌篩查和治療?
有下列臨床特征的人群應進行篩查,對陽性者進行根除治療并能從中獲益。
(1)胃痛脹等消化不良癥狀,對癥治療無效;
(2)糜爛、出血、萎縮性胃炎、異型增生、腸化;
(3)胃十二指腸潰瘍,無論有否癥狀或并發(fā)癥;
(4)胃癌家族史,或胃癌切除手術后;
(5)長期服用質(zhì)子泵抑制劑、非甾體類抗炎止痛藥、低劑量阿司匹林等;
(6)胃MALT淋巴瘤、淋巴細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Menetrier病等;
(7)缺鐵性貧血、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維生素B12缺乏癥等。
2. 健康體檢時要不要檢查和治療?
一般健康體檢常常檢查幽門螺桿菌抗體,一般不能根據(jù)抗體陽性給予治療。對有糜爛、出血、萎縮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增生息肉、胃腫瘤家族史,或需要長期應用抑酸劑、阿司匹林等藥物治療的病員,體檢時應該要做胃鏡檢查、尿素酶試驗或C13、C14尿素呼氣試驗,如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需要進行治療。對如無任何癥狀或上述病史體檢病員,可根據(jù)個人意愿選擇檢查或不檢查,如查出陽性也是根據(jù)個人意愿選擇治療或不治療。
3. 小兒、老人和孕產(chǎn)婦要不要檢查和治療?
無癥狀、14歲以下少年兒童不推薦進行檢查和治療,但少年兒童如反復有胃部不適消化不良癥狀、胃鏡查出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時,如幽門螺桿菌陽性需要治療。對70歲以上老年即使查出細菌并有治療指征,應考慮藥物副作用、權衡利弊再決定治療。同樣,懷孕和哺乳期間一般不查幽門螺桿菌,即使查出細菌有治療指征,多種藥物在此期間禁用也暫不予以治療。
4. 根除幽門螺桿菌能夠降低胃癌發(fā)生風險嗎?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預防胃癌最重要可控的危險因素,90%的非賁門部胃癌與幽門螺桿菌有關。盡管僅有1%會發(fā)生胃癌,但我國人口基數(shù)很大,又是胃癌高發(fā)區(qū),對有胃癌家族史人群,早期定期篩查和根除治療非常有價值,成本-效益比高。胃腫瘤高發(fā)區(qū)胃萎縮、腸化生發(fā)生年齡低,30歲前已有近50%萎縮,在發(fā)生前根除治療更能有效地降低風險,根除后每年約5%再感染,10年會有70%以上的人再感染,定期復查和治療很重要。早期胃癌內(nèi)鏡手術切除后、胃癌術后也要定期檢查和治療預防復發(fā)。
本文整理自:濟南市中心醫(y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公眾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