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中醫(yī)臨床思維:人體處理水液代謝的生理過程和病理表現

中醫(yī)臨床思維:人體處理水液代謝的生理過程和病理表現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07日 03:58

中醫(yī)臨床思維:人體處理水液代謝的生理過程和病理表現

人體中動脈是正壓,靜脈是負壓,我們喝水后,水進入胃、小腸和大腸后,會通過腸胃的靜脈毛細血管被吸進到血液循環(huán)系統中去。人體內陽氣越充足,動脈的正壓就越足,血管的彈性就越好,靜脈中也能形成足夠的負壓,這樣水在腸胃中很容易就被吸收進入靜脈毛細血管而進入血液循環(huán)系統;反之,如果陽氣衰弱,水分則不容易進入血液循環(huán)系統,這樣的情況下喝入身體的水就不容易被身體利用,水分如果不能充分被水液系統所利用,則可能會在局部出現水液的沉積,就是我們經常所看到水腫或者痰飲。

從生理角度來看,飲用水進入身體后,水分在胃、小腸、大腸通過毛細血管吸收進入到血液循環(huán)系統中去,一部分通過血液循環(huán)到達皮膚通過汗液蒸騰到體外,另一部分通過腎臟處理變成尿液排出去。如上篇文章所述,按照中醫(yī)的觀點,腎是人體的能源系統,對水系統的蒸騰和循環(huán)提供能源;肝相當于自然界的樹木,對水系統的改善、保持起著疏導、存儲和一定范圍內的調度作用;肺相當于自然界的大氣系統和呼吸系統,對水的蒸騰、肅降和調度起著推助作用;脾相當于自然界的土壤,對身體內保持合適的水分起著平衡作用,維持保持適量的水在身體內,多余的水則不需要,同時讓水在土壤內保持合適的“徑流”;心相當于自然界背后看不見的“規(guī)律”,指揮一切發(fā)出命令;從中醫(yī)看,膀胱連通其經絡相當于人體內海洋,提供最終水源;三焦(三焦在中醫(yī)中指的是皮膚下面的胸膜、腹膜等可以通利水的油膜系統)相當于自然界的土壤中“地下徑流”,對水循環(huán)系統的分配和存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上述參與水循環(huán)系統中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和系統出現問題時,人體的水液代謝系統均會出現異常,有些是先天體質性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先天的五臟六腑總會是不平衡的,總會出現某些臟腑的功能不夠強而導致體質性的水液代謝異常。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

相關知識

CKD 合并急性代謝性酸中毒,臨床如何處理?
羊水過多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現代病理學發(fā)展的新方向:醫(yī)學生態(tài)病理學
臨床護理中的疼痛管理:現狀、問題與改進
科學網—內分泌失調:定義、病因、臨床表現和防治
指南解讀|2020年歐洲臨床營養(yǎng)和代謝學會實踐指南:肝病的臨床營養(yǎng)
特醫(yī)食品在臨床中的需求及管理
肩難產的臨床預防和處理探討
肥胖風險評估的多維指標及其臨床應用——從代謝風險到體形分析
抗結核藥物副作用及其臨床處理

網址: 中醫(yī)臨床思維:人體處理水液代謝的生理過程和病理表現 http://m.u1s5d6.cn/newsview327841.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