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魂:在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文/鄧云斌 正心正舉特約作者
“錢學森之問”仿佛逐漸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聯(lián)合《新安晚報》給新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及全國教育界發(fā)出一封公開信:
錢學森走了,又一顆巨星隕落了。我們深切緬懷錢老,緬懷他的科學精神和崇高人格,還有他的那句振聾發(fā)聵的疑問——“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人才? ”
只有直面這個疑問,才能為目前中國教育存在之種種問題尋求真正的解決之道。
10年已過,時代滾滾、疑問猶在,有些東西,不能忘卻。
當代的中國大學,需要怎樣的教育?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面對“錢學森之問”,我們不妨回顧中國教育史,甚至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西南聯(lián)合大學。
這座只存在了8年的“臨時大學”,卻是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8年時間只畢業(yè)了3882名學生,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師。
盡管戰(zhàn)火紛飛、缺吃少穿,西南聯(lián)大于硝煙中弦歌不輟,賡續(xù)民族文化命脈。陳寅恪、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朱自清、馮友蘭、沈從文、聞一多、錢穆、錢鍾書、費孝通、華羅庚、朱光潛、楊振寧、李政道、陳省身……這些西南聯(lián)大著名師生中,任何一個名字單提出來,放在當下知識分子面前,仍然響天徹地。
在當今大學教育體系越來越發(fā)達,校區(qū)越來越大,樓越蓋越高的今天,西南聯(lián)合大學仍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它是中華民族不屈的象征、精神的標準,表征著一個民族在面臨存亡絕續(xù)臨界點時,所能達到的精神高度。
西南聯(lián)合大學何以能夠在育人及學術層面到達如此高度,讓人每每遙相思慕?
至少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家國之情懷“西山滄滄,滇水茫茫,這已不是渤海太行,這已不是衡岳瀟湘。同學們,莫忘記失掉的家鄉(xiāng),莫辜負偉大的時代,莫耽誤寶貴的辰光。趕緊學習,趕緊準備,抗戰(zhàn)、建國,都要我們擔當!”這段由馮友蘭寫的“勉詞”中,我們可以窺見當時師生之心理。
他們于困厄中堅守學業(yè),將毛錐化作武器,見證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斷裂,更肩負起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復興。
金岳霖將西方哲學和中國哲學相結合,建立了自己獨特的哲學體系,著書后取名《論道》,有人問他為什么要用這個陳舊的名字。金先生說:“要使它有中國味。哪怕只是一點中國味,也是對抗戰(zhàn)有利的?!?/p>
二是獨立之精神學者陳平原提及:“聯(lián)大有什么值得驕傲的?聯(lián)大有精神:政治情懷、社會承擔、學術抱負、遠大志向。聯(lián)大人貧困,可人不猥瑣,甚至可以說‘器宇軒昂’,他們的自信、剛毅與聰慧,全都寫在臉上。”
從小浸染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聯(lián)大師生,臉上無傲氣、心中有傲骨、胸中懷大志,這是當時的文人“風骨”,它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地基”,把握著一個人的“底線”,更引導他們向自己的信條、理念砥礪前行。
三是自由之思想汪曾祺在《新校舍》中寫道:“有一位曾在西南聯(lián)大任教的作家教授在美國講學。美國人問他,西南聯(lián)大八年,設備條件那樣差,教授、學生生活那樣苦,為什么能出那樣多的人才他回答了兩個字:自由?!?/p>
不受拘束的學術氛圍,國學與西學的交流碰撞,正是保障聯(lián)大精神綿亙不絕的根本所在。
相較于那個年代,當代中國大學教育在和平中發(fā)展,家國情懷注定不如戰(zhàn)時濃烈,但現代大學卻扼殺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全體師生向功利的看齊:
當代大學老師所謂“成功者”,幾乎全部實現了從教學科研到公司實踐的“自我循環(huán)”,且以辦公司掙錢為主,教學科研為輔。研究生充當起低廉高智勞動力,稱呼導師為老板,導師則以科研為托詞,去成就自我的人生價值——掙錢。
當代大學生所謂“成功者”,從進入大學伊始即開始考證和參加社會實踐。他們咬文嚼字考證,下證后三五天將相關知識棄之不顧、拋至九霄云外;更有翹課實習者甚多,只怕自身就業(yè)時因缺少一份經歷被他人碾壓。
學校對于師生的思想過于鉗制:
大學時,和我同一屆的幾名新聞系的兄弟自發(fā)創(chuàng)辦了《春芽》雜志,對校內校外的大小事情針砭時弊、抒發(fā)己見,也得到了當時文學院諸多教授學者的支持。但后來,彭州PX項目引發(fā)社會事件,他們因私自采訪并撰寫相關新聞被學校約談。在教授們的運作下,才免于處分。但《春芽》雜志被迫???。
當大學里有思想者被壓制,當人人向“錢”看齊,教師只以論文論英雄,精神何談獨立?思想何談自由?也就不難理解學術腐敗、論文造假,當代大學難以培養(yǎng)出杰出人才了。
當代大學該是什么樣子?
《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p>
上大學時,就有一位老師一直在教導我要正氣浩然、思想自由、精神獨立。
但他是學生們最愛的老師之一,因為他敢講話、講真話。他也是學校領導最頭疼的老師之一,也是因為他敢講話、講真話。
他叫周鼎,一位不得志的歷史老師,因為選不上教授評不上職稱,教學多年沒有自己辦公室。
被排擠打壓八年半后,他寫了一篇《自白書》,直指當今大學之弊,在我們學生中廣為流傳。我摘錄如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百度搜索):
周鼎說,他已經死了。但我想說,我們還活著。
我們盡量活成他推崇的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開篇中所描述的樣子:
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三、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于古人。四、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具備上列諸條件者比較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fā)展之希望。
我想,當我們的大學擁有更加自由的氛圍,更加開放的視野,更加寬容的心態(tài),能夠接納那些刺耳的批評,接納周鼎這樣的異類,大學才能夠真正踐行“大學之道”吧。
我想,當大學培育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人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fā)展之希望。
·end·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
文章版權歸本平臺所有 轉載請聯(lián)系“正心正舉”
相關知識
養(yǎng)生之旅:重振心靈、身體和靈魂
瑜伽之旅
瑜伽蘊含什么哲學思想?
【健康科普】精神康復 重生之旅
大眾健康之窗(www.jkchina.org)
瑜伽之道,身心靈的運動之旅
湖水之美——寫在瘦西湖清淤放水之日
長大之前去旅行
瑜伽之美:舒展身體,擁抱健康的靈魂
為學與成人之道:論學習意志的生成及其教學實現 程力
網址: 大學之魂:在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http://m.u1s5d6.cn/newsview304854.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