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針灸能治療14種常見疾病

針灸能治療14種常見疾病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05日 00:17

針灸能治療的常見疾病

1、感冒:取大椎、合谷、風池,都用針法,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

2、嘔吐:主穴取內關、中脘、足三里、針刺,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

3、失眠:取神門、內關、三陰交,針刺,用平補平瀉法,留針50分鐘,每日針一次。

4、關節(jié)痛:腰脊痛取腎俞、昆侖;膝關節(jié)痛取足三里、陽陵泉、懸鐘,先針刺,用瀉法,留針20分鐘,再艾灸20分鐘。

5、痛經:經前或經期腹痛取中極、三陰交、內庭,先刺內庭,再針三陰交、后針中極、三陰交。均用瀉法,留針20分鐘。

6、經后腹痛:取氣海、關元、三陰交,均用補法,針后加灸,留針30分鐘。

7、牙痛:上牙痛取下關、內庭,下牙痛取頰車、合谷,針刺,瀉法,留針30分鐘,每日一次。

8、便秘:取支溝、天樞、長強,針刺,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

9、落枕:取落枕、大椎、后溪,針刺。落枕用瀉法,大椎、后溪,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分鐘。

10、月經不調:1.月經先期:取中極、血海、三陰交、太沖,均針刺、用瀉法,留針20分鐘。2.月經后期:取命門、腎俞、關元,用補法,針后加灸,留針30分鐘。

11、腰痛:取腎俞、委中、腰陽關,針刺,用瀉法,留針30分鐘,如是腰痛日久不愈的,加艾條灸命門20分鐘。

12、痢疾:針治痢疾,有較好的療效。取中脘、天樞、足三里,針刺,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每天一次。如有發(fā)熱的,加刺曲池;頭痛的加剌風池、百會;不發(fā)熱而下痢過久的,可艾條灸關元10分鐘,或隔鹽灸神闕。針灸能治療14種常見疾病

13、哮喘:針灸有緩解防止發(fā)作的作用。取膻中、肺俞、天突、豐隆。如吐出的痰稀白,用艾條灸20分鐘;如痰色發(fā)黃時,針剌,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如果平時常灸肺俞、氣海,可以防止發(fā)作。

14、頭痛:頭痛有正頭痛、偏頭痛、頭頂痛、頭項痛等區(qū)別。針灸治療,是按頭痛的部位來取穴的。正頭痛:取上星、合谷,攢竹,針剌,用瀉法,留針30分鐘。偏頭痛:取太陽、頭維、外關。針剌,用瀉法,留針20分鐘。頭頂痛:取百會、太沖、后溪,沖剌,用瀉法,留針20分鐘。頭項痛:取風池、列缺,針剌,用瀉法,留針30分鐘。每日或隔日針一次。

針灸可以治療哪些疾病針灸能治療什么病針灸要注意什么

針灸要注意哪些事項?

1、過于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盡量采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2、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禁止針灸。

3、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損傷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5、眼區(qū)、胸背、腎區(qū)、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恥骨聯合區(qū)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6、針刺對某些病癥確實有極好的療效,但并非萬能,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應根據情況及時采用綜合治療,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發(fā)揮針灸的作用。

相關知識

常見疾病的針灸治療
中醫(yī)針灸治療疾?。破掌?/a>
針灸治療的常見功效與應用
針灸主要治療什么疾病
針灸的神奇力量:如何治愈常見疾病?
巧用針灸治神經疾病
岳光磊:了解針灸治療各種疾病的臨床研究
針灸可以治療哪些病
婦科疾病的針灸療法
針灸治療急癥臨床常用的7種方法

網址: 針灸能治療14種常見疾病 http://m.u1s5d6.cn/newsview27295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