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理議題:全職媽媽的抑郁和疲憊
一位媽媽:
全職三年,感覺自己真的有點抑郁了。
孩子出生后,我的生活被都是被孩子的各種瑣碎小事占據(jù),沒有一刻是停下來的,忙得暈頭轉(zhuǎn)向,內(nèi)心卻無比空虛,完全沒有在職場忙碌帶來的充實感。
這三年,我似乎什么都沒有做成,日子一天天過,年紀一年一年的消耗。
每天都重復著同樣的生活,無論是計劃好在閑暇時看的書,還是打算進行的學習,都莫名被擱置或暫停。
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發(fā)生那么多事,而我好像被按下了暫停鍵。
藝人李承鉉,也曾在綜藝節(jié)目里袒露,成為“全職爸爸”的他在照顧年幼的女兒時曾陷入過一年多的抑郁情緒。他也覺得“每天都在忙碌,到最后又好像什么都沒做?!?/p>
“每天都在忙碌,到最后又好像什么都沒做。”
這是很多全職媽媽和全職爸爸普遍的感覺,孩子的成長雖然給這些父母帶來了喜悅,但自身的“停滯”又讓他們內(nèi)心很無奈、很悲傷,一種不得不承受的犧牲,也帶來對自身和生活的質(zhì)疑: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和婚姻嗎?
我們常以為全職媽媽是一種職業(yè),把娃帶好,把家照顧好,就會有成就感和滿足。
不可否認,確實有一部分男性和女性是熱愛這個職業(yè),享受這種角色。
但也有一部分女性和男性,他們更享受在外面的世界拼搏,只是由于孩子出生和家庭的權衡,不得不留在家庭里照顧年幼的孩子。
對于他們而言,留在家里圍繞著孩子打轉(zhuǎn),看著日子一晃一天得過去,伴侶、朋友、同輩人在職場越來越好,努力有了成果,自己如同流水行舟不進則退,內(nèi)心的焦慮、不安、沮喪、委屈,不曾被人看見。
甚至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全職媽媽不得不收起自己的這些“負性情緒”,盡量給孩子擠出一個大大的笑臉,擠出一句句溫聲細語。
01
“我”的整體性的喪失
《82年生的金智英》,金智英原本是職場白領,因為生孩子,不得不辭職,成為一名全職媽媽。
本該在職場上發(fā)光發(fā)亮的她,在成為媽媽后,成了整個家庭生活的背景,逐漸沒有了自己,她為丈夫忙,為孩子忙,為婆家忙……
家里人好像也非常自然地“使用”她。
在這個家庭中,她每日的忙碌,內(nèi)心卻很空虛的,做了很多事、照顧了很多人,卻都找不到自己的價值。
最終,在壓抑下,她的精神出現(xiàn)了問題。
現(xiàn)實里有多少的全職媽媽,如同“金智英”,放棄職場,留在家庭,更多時候是迫于現(xiàn)實的無奈妥協(xié)。
在擁有“媽媽”這個身份之前,全整地屬于自己,有自己的目標,有自己的發(fā)展,為了自己的人生奮斗努力,人生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
但成為媽媽之后,孩子的一切需求占據(jù)了這個女人的全部精力和時間,甚至是淹沒了她,人生目標也被按下暫停鍵,一切以孩子為先。
美國著名的女性活動家斯坦頓說:“沒有什么比認同個人的自治權更能增添尊嚴感——承認依據(jù)個人的價值可以獲得任何同等地位的權利?!?/p>
學生能通過成績獲得價值承認,職場人士可以通過收入獲得價值承認,而全職媽媽則很難獲得客觀價值承認。
家人的認可和肯定,或許會暫時給予全職媽媽一針“強心劑”,但其內(nèi)心的自我良好感不斷消減,無意義感、孤獨感不斷滋生。
02
育兒的價值與自我發(fā)展的價值的沖突
咨詢室里的家庭主婦、全職媽媽很少是理直氣壯的,她們抑郁焦慮,她們內(nèi)疚、羞恥、委屈,她們憤怒而不敢表達,悲傷而不敢同情自己。
似乎當她們成為了媽媽,感受自己的需要和脆弱的情感,就變成了“矯情”“想太多”“自私”“不成熟”“不為孩子負責”。
明明一天的生活讓自己精疲力盡,沒有一點時光是屬于自己的,但在別人看來卻是“不用上班多輕松啊,靠老公養(yǎng)活多幸福啊”、“做家務帶孩子有什么難的”。
甚至連自己也覺得:
“為什么家里總是亂七八糟的,為什么自己就不能管理好這些?”
“為什么自己什么也沒有做,卻每天都感覺要累癱了”
“為什么明明那么累那么困,卻會失眠”
“為什么明明想撿起學習,最后卻去刷視頻?”
……
這些全職媽媽們,覺得自己并沒有做好一個全職媽媽,她無法享受家務,也無法享受零零碎碎的家庭事物,更無法安心地“呆”在家里。
她們想要自我發(fā)展,卻不得不接受“育兒也是有價值的”。但這些無法安慰到她們。
家務、育兒,是有價值的。對于那些真正喜歡家務和育兒的人,你會看到他們對于做家務,是多么滿足,多么的專注、用心,永遠不覺得麻煩,即使做著家務,你也感覺他整個人在發(fā)光。
你會看到有些奶爸奶媽,他們真正很愛育兒,那似乎是他們最重要的、最滿足的事情。
可你也會看到有些全職爸爸媽媽,是被迫上崗的,他們更享受在外面的社會游刃有余和全身心投入工作。
他們希望持續(xù)在事業(yè)上積累,保證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收入水平、社會地位和名聲,希望靠自己獲得可持續(xù)的財富的基礎,這些無形資產(chǎn)是他們的底氣。
相反,被困在家庭,成為幾乎喪失職業(yè)經(jīng)驗的全職媽媽,所附帶的自身資產(chǎn)為零,無論是再就業(yè)還是在工作選擇上都會被動許多。
這讓他們內(nèi)在的焦慮與日俱增。
03
情感支持系統(tǒng)的缺乏
日常育兒的繁瑣,自我的喪失,家人對女性角色的潛意識期待......孤軍奮戰(zhàn)的全職媽媽,不僅是精力的透支,更是心理上超負荷的壓力。
“我記憶力也越來越差,每天活得丟三落四,脾氣也越來越差,對老公也有很多莫名的情緒。他工作那么辛苦,回來還要看臉色,我也很自責,怎么自己會變成這樣呢?”
研究發(fā)現(xiàn),當母親感到壓力、承擔了過多的工作、缺乏支持時,她的確會感到分心和健忘。
而缺乏支持的媽媽很容易落入孤立無援的崩潰中;
長期處于高壓帶來的情緒緊繃,會讓媽媽耐心不足,一點小事就能點燃爆炸的引線:
忍不住地朝孩子大吼,向孩子發(fā)火,但每每情緒決堤后又無比愧疚自責,即便有意識地去控制卻還是會失控,忍不住地怒吼。
在怒吼完又因為對自己的失望,挫敗,再次深陷愧疚自責中。于是開始自我懷疑,“我是不是個失敗的媽媽”,陷入情緒耗竭中。
反復地情緒崩潰,內(nèi)心自責,讓每位媽媽都不自覺處于撕裂狀態(tài)。
身心交瘁下,原本想穩(wěn)穩(wěn)地愛孩子,也變得對孩子又愛又恨。
而這一切是因為她真的很想做一個好媽媽。
寫在最后:
養(yǎng)育一個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孩子,是世界上最弱的生物,但也是母嬰關系里那個強者。
作為媽媽,在孕育他的時候,就變成了他的一個載體,成為被他使用的一部分。
當他出生后,母親更成為他的外延,他餓了,母親需要及時給他滿滿的乳汁;
他困了,母親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放松入睡;
他無聊了,母親要陪他;
他興奮了,母親要同頻他;
他哭鬧了,他說“我不要”“我就要”“不滿足我,你就是個壞媽媽”時 ,母親要權衡是否滿足他,如何滿足他,若不滿足,又如何安撫他……
我們一直以為母嬰關系里,強大的是母親,其實強大的孩子,他們是最具生命力,具有活力的,他決定了什么時候需要融合,什么時候需要分離。
而且,在母嬰關系里,母親也是一個個體,一個活人,也有融合的需要,更有分離的需要。
若此時,家庭系統(tǒng)的其他成員各司其職,家里男性的功能正常,母嬰之間的融合與分離就變得更愜意和自由,想融合時融合,想分離一下就分離一下,各自發(fā)展。
當孩子跟媽媽對抗時,爸爸及時出場;
當孩子弄亂家時,當媽媽被一遍又一遍地家務壓得喘不過氣來時,有人幫她們卸下重擔,讓媽媽休息一下;
當媽媽自我懷疑,自責懊悔時,爸爸及時給予寬容和認可,一起去愛孩子;
當媽媽因為陪伴孩子,失去自己的朋友圈,失去自己的完整學習時間時,有人能給她放放假,讓她每周丟下孩子,去見見閨蜜,或有單獨的學習時間……
徐文嬌
相關知識
寶寶需要愛,媽媽也需要愛——關注產(chǎn)后抑郁,關愛女性孕產(chǎn)期心理健康
產(chǎn)后抑郁癥,關注新媽媽的心理健康,如何識別和應對產(chǎn)后抑郁
心理調(diào)適:應對產(chǎn)后抑郁的方式
關注產(chǎn)后抑郁,關愛女性孕產(chǎn)期心理健康
心理百科丨關注產(chǎn)后抑郁,關愛女性孕產(chǎn)期心理健康
哺乳期媽媽常見的精神問題 心理治療是關鍵
關愛媽媽,走進產(chǎn)后抑郁癥!
媽咪心理
女性健康之產(chǎn)婦心理健康預防產(chǎn)后抑郁
準媽媽怎么預防產(chǎn)后抑郁
網(wǎng)址: 女性心理議題:全職媽媽的抑郁和疲憊 http://m.u1s5d6.cn/newsview267882.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